第97章
意将他单独晾在审讯室里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珊珊出现。 将嫌疑人晾在审讯室不闻不问,结合室内压抑的空间,让嫌疑人摸不准警方的态度,从而产生忐忑焦虑的情绪。这是对付嫌疑人的常用审讯技巧。 马弘文出现后一言不发地坐了许久,才开始问话。他的一对眼睛实在太小,这就导致出现了先前的那一幕,让张培怀疑眼前的马弘文在审讯时,是不是睡着了。 面对马弘文的质问,张培打起精神,说:“他说医院开的太少了,不够吃。” “三唑仑是处方药,一旦过量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医院向王元鹅解释过,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医院才会定量开具。我们了解过,这方面的情况,医院也向你叮嘱过。所以,我问的是,你明知道三唑仑过量会产生哪些危害,却为什么还要帮他非法购买?”马弘文继续逼问。 张培咽了口口水,看起来有些紧张,答非所问地说道:“你们当时在王元鹅家里就做过搜查,他家没有外人进入的痕迹,也没有与人搏斗的痕迹,为什么现在还要怀疑我?” “假如王元鹅为他杀,在他服用大量三唑仑后,再将他挂在绳子上,制造‘上吊’的假象,事后再将现场有外人出入的痕迹抹除。只要是熟人作案,就能做到这一点。你就是和他很熟的人。” 马弘文并未一本正经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怀疑,而是摆出一副十分认真的嘴脸,在信口胡扯。 他嘴里说的这个怀疑并非毫无可能,但张培在当天夜里有确切的不在场的证据。换言之,就算是熟人作案,但张培的不在场的证据足以让他在这一作案可能性上被排除嫌疑。 马弘文之所以这样说,是想看看眼前的张培在目前这个状况下,是不是还保持着冷静和清晰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而且,我刚才也说过,你在明知三唑仑过量服用会产生哪些副作用的前提下,仍然为他非法购买。这再次说明你作为王元鹅的熟人,具备很大的作案嫌疑。”马弘文半真半假的补充道。 “我杀了他……能有什么好处。我就是担心他跑出医院,过多的抛头露面,会被人……被人发现,他没有感染HIV病毒的事也会被人挖出来。所以,才会答应想办法,多搞些三唑仑给他。” 王元鹅并未感染HIV病毒的情况,马弘文已经通过调查掌握得一清二楚。 在弄清王元鹅这个“抗艾斗士”是个西贝货后,警方才摸清王元鹅服用过量的三唑仑的来源,这才有了马弘文亲自对张培的这次问话。 张培此时的表现让马弘文颇为满意。他不但说话开始结巴,而且没有强调自己当天夜里有不在场证据这一关键点,却被牵着鼻子走,围绕着为什么要给王元鹅非法购买三唑仑这个问题,再次进行了一番自作聪明的辩解。 这说明张培已经失去了冷静和准确的判断力。 但张培至始至终都在回避马弘文的核心疑问,即:明知三唑仑过量服用会产生毒品的效用,却为什么还要给王元鹅非法购买。 这让马弘文不敢掉以轻心。敏感多疑的马弘文,又开始怀疑眼前的张培是在扮猪吃老虎。 狡猾的马弘文摆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说道:“你们闹了个大乌龙,亲手炮制了一个无中生有的‘抗艾斗士’。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你们突然发现,已经没法出面纠正这个错误。” “但是王元鹅如果突然死了就不一样。你们同所有社会组织、民营企业敲定的举办各种活动的计划,由于他的突然死亡而导致的终止,你们不需要负任何责任,经济上不会受到任何损失。” “至于被你们包装出来的象征着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王元鹅,最终却以自杀收场,这么讽刺的结局,当然会迎来社会大众的诟病。” “但这种诟病同钱比起来,算得了什么?” “再说,你们明知王元鹅并不是艾滋病患者,却仍旧以此为噱头,在骗取社会同情和收视率。这一令人恶心的行为,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早晚会东窗事发。届时,你们面临的尴尬境地比眼前这所谓的诟病要严重得多。这一点,你们心知肚明。” “在发现王元鹅并未感染HIV病毒时,如果及时终止错误,或许一切都还来得及。但是,你们怂了,你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自己犯下的错误,更担心经济利益受损。所以,你们选择了让这个错误继续发展下去。” “直到现在一发不可收拾,你们突然意识到王元鹅如果突然死了,应该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办法。” “但王元鹅肯定不能被谋杀。相较于被谋杀而产生的轩然大波,王元鹅‘自杀’虽然会有一定的负面效果,却是终止目前这一死局的最佳办法,也是你们最理想、最想要的结果。” 话锋一转,马弘文言辞严厉地继续说道:“我听说,你们要王元鹅每天背诵各种乱七八糟的演讲稿,还不准他下床活动,搞得他痛不欲生,每夜失眠。也是因为这样,医院才会给他开具三唑仑助眠。” “我在想,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折腾王元鹅,真像你们说的那样,是为了让他在各种讲话中显得更接地气?还是说,你们是有意为之,故意给他制造这种身体上、脑力上的压力?” “明明没有感染艾滋病毒,却要扮演所谓的‘抗艾斗士’。我认为,这一点不仅让你们感到越来越没法收场,肯定也让王元鹅寝食难安,这也应该是让他真正痛不欲生的最大原因。” ===第67章案中案(33)=== “你们也看到了这一点。但这并没有让你们想到要及时终止错误,反而让你们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近乎于完美的办法。” “你们通过有意制造并利用王元鹅在身体上、脑力上的压力,再结合他在心理上的压力,放大他的负面情绪,再一步一步教唆他自杀,为了减轻他在自杀过程中的痛苦,还主动为他非法购买大量三唑仑。” 三唑仑是安眠药的一种。大量吞食安眠药就能自杀的桥段,纯属各类影视小说杜撰。 最初的安眠药,过量服用的确会致人死亡。 20世纪初,第一代镇静催眠药物诞生,主要为巴比妥类药物,是巴比妥酸的衍生物。但安全性较低,过量服用副作用很多,包括抑制呼吸、肌肉无力,甚至引发呼吸衰竭、休克导致死亡。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即因服用大量此类安眠药导致死亡。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第二代镇静催眠药物诞生,主要为苯二氮卓类药物(BZ),按药物半衰期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同时,具有选择性高,安全范围大,大剂量不引起麻醉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短效笨二氮卓类药物代表是三唑仑,成人一次少量服用,即可达到效果,过量服用可以使人在10分钟左右昏迷晕倒达4—6小时。 但要依靠服用笨二氮卓类药物进行自杀,难度系数实在太高。简单说,以三唑仑为例,就算吃到打嗝也很难达到自杀的目的,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产生毒品的效用,让服食者飘飘欲仙,然后昏睡过去
相关推荐:
妙拐圣僧
生化之我是丧尸
全能攻略游戏[快穿]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爱情公寓之学霸女友诸葛大力
长夜(H)
掌中之物
快穿甜宠:傲娇男神你好甜
莽夫从打穿肖申克开始
罪大恶极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