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原因,红鹊北茴南雁东蓠都支持康尘砚娶西月。 还有一个爱凑热闹的时安雪也是康尘砚的支持者,不为别的,就为他救了她的夜宝宝啊。 所以如今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西月,你自己的意思呢?” 这话没有当着康尘砚的面问,时安夏是把西月叫进暖阁,私下问询。 西月羞得一脸绯红,“西月全凭夫人做主。” 这话!时安夏正色道,“西月,这是你的终身大事。你问问你自己,嫁这人是不是心安欢喜?你虽已十八,可往后人生一片坦途。你还是少有的京城女官,多的是可以选择的对象。你不用因为年纪来考虑亲事,你也不用将就着过日子,可懂?” 西月低垂着头,眼泪直掉。 她家里将她卖身为奴,就再也没来找过她。 她十岁就进了大户人家做丫头,因着年纪小受尽欺负。落唐楚君手里之前,还是因为帮小姐背黑锅诬陷她偷镯子,被主家卖给了人牙子。 人牙子为了把她卖个好价钱,就瞒着没说。后来她被唐楚君买了来给时安夏当丫头时,自己主动跟主子说了遭遇。 她担心哪天这事被主子知道,会生出什么误会来。 庆幸的是,时安夏不止没怀疑她偷镯子,反而念及她天生对草药敏感让她学习医理。 这样的主子,她是一辈子都不想离开其身旁的。 但时安夏跟西月说了,有天赋,能造福更多的人,能为自己闯出一片天来,那才是对她最好的报答。 又说,只要心在少主府,就永远是少主府的人。 西月想着这些,眼泪簌簌往下掉。 时安夏握着西月的手,柔声道,“遵从自己的心意做决定就好,我永远都是你的底气。” 西月跪倒在时安夏面前,长久不肯起。 最终,这门亲事也没定下来。原因是西月终究没能拿定主意。 怎么说呢?北茴的亲事或多或少影响了她们的想法。这也是时安夏让西月自己真正考虑好的原因。 当初时安夏觉得韦行舟各方面不错,对北茴也很上心,连齐公公那么爱刁难的人,最后都点头同意了。 结果呢,韦行舟竟然在一个看似最不起眼的问题上翻船了。 这不起眼的问题能忽略吗?不能!往往小问题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 当一个人压根认为这不是事儿,另一个却觉得是件过不去的大事,那矛盾终有一天会变得不可调和。 他会厌烦说她无理取闹,她会负气说当初瞎了狗眼。怨偶就是这么产生的。 西月拒了亲事,康尘砚败兴而归。 他嫡母袁氏冷笑,“真以为自个儿成了二等军医长就了不得!一个庶出的玩意儿!” 袁氏最气的不是自己远房侄女被拒,而是亲儿子如今职级在庶子之下。 她这几日吃不香睡不好,皆因这个庶子气人。 听闻庶子被拒亲,袁氏顿时吃了好几碗饭,把头些日子欠下的补回来。 谁知高兴早了…… 就在北茴等人暗自为西月可惜时,时安夏召见了驻军守将雷万钧,“本公主想跟你要个人。” 雷万钧心知肚明:我好容易培养的军医长要没了。 果然,时安夏开门见山,“听说康大夫还有两个月就该轮休了,能提前点吗?这两个月等下次再给你补上。” 雷万钧拱手一礼,“回公主,康大夫从十三岁进入军营已十二个年头。这十二年来,他辗转多个军营,从未歇过。依军律,他可歇五年再入军营。当然,战事起,即刻召回,另当别论。” 时安夏笑道,“多谢雷将军肯放人。幽州有雷将军这样的将领驻守,定能安稳数年。” 雷万钧被戴了高帽子,心里十分熨帖,“末将镇守边关,义不容辞。” 他最近是公主府的常客,找驸马交流战术,切磋武艺,又得明德帝亲自召见,实在是风光无限。 如此,袁氏那头才高兴两三顿饭的功夫,这边康尘砚就要跟着公主上京入太医院升职镀金去了。 在北翼,三等军医长以下的职级两年轮休时都只能在地方任职。只有三等军医长以上的职级可往京城太医院去。 康家三等军医长以上者,有七人。如今有五人在军中,一人在太医院做医士,另一人就是二等军医长康尘砚了。 袁氏的亲儿子还差得远,根本没得比。 且以康尘砚的功绩入京,可不会从医士做起,最低都是七品御医。 袁氏听到消息气得砸了好几个杯子,跟嬷嬷说,“去,把那庶子叫回来侍疾。” 康尘砚是大夫,又是庶子,若是敢不来侍疾,一个“孝”字压下来,就能压断他的仕途。 袁氏觉得他不敢不来。 黄昏时分,康尘砚回了康家。 庶子出入不能走正门,这是规矩。马车从角门进入,躲在此处的嬷嬷见状,一路狂奔去报信儿,“主母,砚少爷回府了。” 袁氏冷笑,“还拿捏不住他?区区庶子而已。” 谁知康尘砚一路匆匆……钻进自己的院子就再没出来。 袁氏还等着侍疾呢,左等右等等不来,又吩咐嬷嬷去唤人。 嬷嬷去了,很快回来报,“砚少爷正在整理典籍,要将所有书都带去京城呢。” 装病的袁氏将额头上的湿帕气得一甩,掀开被子下床,“反了他!那些书可是我康家的宝贝,他凭什么带走?” 袁氏浩浩荡荡带人闯进院子时,康尘砚还在小心翼翼清理典籍。 见到嫡母怒气冲冲而来,他心里早有数,先依礼给嫡母请了安才淡淡道,“儿子观母亲气色如常,不似有疾的样子,这我就放心了。” 话音刚落,未等袁氏发作,门房匆匆来报,一路唱喏:“公主驾到!公主驾到!公主驾到!” 第781章 公主驾到! “公主千岁千千岁!”袁氏铁青着脸跪在康府门前,与康家上下一起迎公主入府。 时安夏这次前来,浩浩荡荡,声势极大,身后除了跟着好几个官员,还跟着随侍们抬着许多箱子。 就在这时,从军营匆匆骑马赶回来的康祖之也到了。 此人正是康尘砚的祖父,一等军医正,也是康家人所拥有的最高职级。 康祖之脸色十分难看,跟公主请完安后,便将康家所有人全召到了正厅。 今日康家人聚得挺齐,就连往日常驻军营的医官们,如今都因地震灾后重建,全部留在了长安郡城。 此时已是黄昏,众人陆续回府后,便聚在了正厅内。 康祖之率先单腿跪地,向着公主请罪,“下官有罪!” 时安夏抬眸,扫视跪了一地的康家众人,“罪是有罪,但功也是有功的。康医正请起,赐座。” 康祖之却仍是跪地不起,“下官无颜坐下,还是跪着安心。” 时安夏也就不勉强了,只淡淡问,“谁是康靖安?” 从人群里站起一个四十几岁的男子,往前行了几步,再次跪地恭敬回话,“回禀公主,下官在。” 此人是康祖之的二儿子,也是康尘砚的二叔,二等军医正,在此次地震救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时安夏一个字:“赏!” 北茴指挥着随侍将装有白银、绮布、锦缎及纱罗的箱子一一抬进正厅,交给二房。 康靖安恭敬谢恩,面上难掩喜色。 接下来公主又叫了好几个人的名字,分别是康尘砚的三叔,四叔,五叔,以及尘字辈儿的好些儿郎们。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在长安郡城地震救灾中表现良好的,也已升过职级。 一一点下名来,几乎每房都有赏赐。 时安夏道,“各位医官辛苦,还望多多努力。灾后医事才是重中之重,你们也将是最劳累的。这些是本公主的额外奖赏,望众位再接再厉。” 众人齐呼,“公主千岁千千岁!” 被赏赐之后的呼声,可比刚才在康府门口的呼声要激昂多了。发自肺腑的喜悦将灾后的阴冷驱散。 众人原本见康祖之面色不好,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谁知却得到了公主的额外赏赐,一时整个厅中都溢满了笑声。 可袁氏没笑,因为他们长房中得了赏赐的,唯康尘砚一人。 这简直是狠狠打她的脸! 康家如今当家的,正是康尘砚的父亲康靖良,当家主母则是袁氏。 往日袁氏仗着是主母,处处压着二三四五房。 二三四五房不止前阵子刚升了职级,如今还得了公主的额外赏赐。那种喜笑颜开深深刺激着袁氏跳动的心脏。 之前就是康尘砚连跳三级为大房长了脸,才算是没在家族中落了口舌,但袁氏不痛快。 庶子越得脸,她就越觉得没脸。 可如今的额外赏赐,也是这庶子为大房争的脸。袁氏这口气堵在胸口,差点没噎死。 她自己的亲儿子,分明也忙前忙后干了活儿,累个半死,却什么也没捞着。 这怎不让她生气? 那种一阵阵眼前发黑的窒息感,令她隐在袖中的双手握得紧紧的,仿佛下一刻就要爆发。 但她不知道的是,眼前这点耻辱根本算不得什么,后面才是大房天塌般的灾难。 公主赏赐完后,目光变得冷沉凌厉,“有赏,便有罚。来人,拿下康靖良和康尘佑!” 随着她一声令下,早已侯在一旁的衙卫捕快,上前便拿下了二人。 此二人,一个是袁氏的丈夫康靖良,一个是袁氏的亲儿子康尘佑。 变故来得太突然,使得康家所有人的笑容都凝固在脸上,唯康祖之例外。 他脑子十分清醒,知今日灾祸难逃。 公主能派人知会一声让他回家,已是极大恩典。 此时,被押着的康靖良和康尘佑满脸都是慌乱。 一个喊,“父亲救命!” 一个喊,“祖父救命!” 康祖之气得大骂一声,“孽障!” 他看着不成气的长子和长孙,心力交瘁。 说来好笑,康靖良之所以成为康家当家的,除了是长子外,还因为他最闲。 他的几个弟弟全都在军营任职,唯有康靖良吃不得苦,留在家里主持大局,成了当家的。 他受着家族蒙荫,当上了幽州太医令,主管医药医事。 近年,康靖良将精力全部放在了搞人际关系,发展人脉上。 在幽州还不是海晏公主的封地时,康靖良确实利用手中实权之便捞了不少银子。 可自打明德帝将幽州划拨给海晏公主做封地后,一切都变了。 首先是封地内各官员的人事调动,导致康靖良这些年费心经营的人脉打了水漂。 其次是远在京城的公主增设了监察官,一直在监察各官员动向。尤其是此次地震救灾银发放,每个环节都有监察官的身影。 不少官位都动了,而太医令没动,稳坐如山。原因是康家那块世代军医的招牌太响亮,且康靖良做事比较隐蔽,倒也安然无恙。 而康尘佑跟他老子是一路货色,也是个怕苦怕累的主。尽管出生军医世家,也学了些医术皮毛,但这货哪肯去军营磨炼。便是跟着他老子混了个医官长,负责百姓就医,协助太医令管理医事,最重要的是负责采买药材。 这职位好,油水多。看得出他爹对他的安排也是尽了心。 父子一条心,只想多捞银子。 药材商户们都知这父子俩黑心烂肺,却没敢往上告状。那可是世代军医的康家,谁敢告? 公主派的监察官来前,长安郡的医药市场那叫一个乱啊。后来风声紧,父子俩收敛了许多,怕被查,暗地里没少骂公主屁事多。 以康靖良的职级,早早得了消息,说长安郡会有一场地震,要早做准备。 他不当回事,且根本不信有地震。只觉得数额庞大的救灾银,一定是公主以地震名目把手伸向国库敛财。 公主敛财,他也想敛,简直心痒难熬。 救灾银用在医药上的份额十分庞大,大量的药材源源不断运往长安郡,这使得父子俩蠢蠢欲动。 第782章 公主早前发下话来,谁动救灾银,无论数额多少,当斩! 康靖良父子俩初时被吓到,老实了半年。可过手那么多救灾银不是自己的,对于他们这种人来说,简直无法入眠。 日子久了,似乎觉得那个“当斩”也就是公主的口头禅,于是将魔爪伸向了救灾银。 他们做得隐秘,监察官费了许多劲才查到实质证据。就算公主离开了幽州,康靖良父子一样会被送往京城行刑。 时安夏就因为等了康尘砚几日,竟还等来了康家的罪证。正好,一并收拾清理了。 只是她没想到,自己在这节骨眼上,还碰巧给康尘砚撑了个腰。 袁氏此刻瘫软在地,只觉惊雷一个个砸她脑门上。 她一个妇道人家,在后宅作威作福,却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听着监察官罗列康靖良二人种种罪状,尤其听到那句“无论数额多少,当斩”,当场就吓晕了过去。 康家的喜悦荡然无存。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是刻在骨子里的,甚至还有连坐的恐惧。 明德帝废除株连制尽管已写进了律法,但谋反除外,且推行到地方上还需要很长时日。 加之大家族里有人犯事,或多或少都会牵扯出一大串人,例如应家便是如此。 京城应家参与谋反,几乎被铲了个干净,就连宫里那位娘娘也没能幸免。 然后就是崎州洪县的应家,在当地只手遮天,搞得天怒人怨。 这些家族除了特别小的孩子,包括妇人都没几个是干净的。是以朝廷派下去的官员查完,处理的就是从上到下一大群人。 不明真相的百姓,则认为株连制实则依然存在。此时的康家也是这么认为,个个脸色发白,颤颤巍巍,甚至还有人哭出声来。 康祖之却是知道,株连是不可能株连的,尤其刚才海晏公主才给了赏赐。 他活了几十年,什么心眼子没见过,知海晏公主是在透露一个信息,该赏不会吝啬,该罚不会手软。 但那到底是他的长子长孙,怎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被斩首?康祖之这时竟想起一个同僚说起过京中一件事。 那件事还跟海晏公主有点关系。当事人是公主的亲大伯,为了救女儿,向明德帝提出以降职为代价以换女儿性命。 当时明德帝念其护女心切,竟然答应了。 康祖之想着,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效仿?毕竟他已升到了军医官的最高职级,且军功赫赫,用这些怎么也能把儿子和孙子的命保住。 他脸色颓败,心意已决,对着公主伏地磕头,“下官……” 时安夏岂能不知他想什么?便是打断他要说的话,缓缓道,“康家世族除了在我幽州举
相关推荐: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村夜
旺夫
将军在上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婚里婚外
镇妖博物馆
鉴宝狂婿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