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光的英雄救大爷于水火,为了自己耳根子的清净,他只能憋屈的做出回答,然后乘着两人不注意加快脚步开溜。 “死心了吧,赶紧回去打卡,不然回头人家再出摊,你连买酸辣粉的钱都掏不出来。” 谭草没好气的点点搭子的脑壳,都说这个时候小摊都跑了,这个死心眼的愣是不信,非得冲到街上问出个答案才甘心。 现在知道着急了?之前让吃快点的时候怎么不听话?还一根根的品尝,现在好了,东西卖完了摊子也收了,就对着空荡荡的大街傻眼了。 不对,这话怎么这么像是当妈的在教训女儿? 意识到不该说的谭草及时闭紧了嘴巴,抓着搭子一路飞奔回去,慢吞吞的电梯也不等了,一口气爬到了公司的楼层,然后滑到门口,赶上最后三十秒的打卡,也亏两人穿的是运动鞋不是高跟鞋,不然这么一长串急行军下来,高低得跌个十七八跤。 “真想吃,下班再去瞅一眼。” 谭草一边超高频小碎步的走向工位,一边悄悄跟搭子咬耳朵,搭子也被今天打卡的生死时速吓着,毫不犹豫的点点头。 *** “虾仁滑蛋,清蒸白丝鱼,香菇冬笋,还有什么清淡点的菜推荐吗?” 黎秋月坐在小桌前问道,被酸辣的味道浸了这么久,她只想吃点清淡的东西。 “可以来一份我们的招牌素面,厨师专门从静安寺学的,滋味很不错。” 服务员中午吃的就是这个,别看没有肉,吃起来香的嘞。 “那也来一份,再来瓶矿泉水,要冰的。” 冬天喝冰水的人虽然少,但并不是没有,服务员也不惊讶,应了一声就往后厨走,回来的时候顺手将黎秋月点的几个菜挂了售罄,新来的两个女孩子看一道菜没有,再看一道菜还是没有,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 “客人您好,很抱歉打扰您,那边的客人托我问句话。” 黎秋月正跟换了冷冷配音的官方撕扯呢,服务员开口的时候对面刚好落败,让本来情绪不怎么好的黎秋月多了几分耐心。 “怎么了?” 黎秋月顺着服务员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两个女孩从头到脚她一点印象都没有,放在旁边的包上的LV倒是显眼的很。 “那两位问您愿不愿意换其他的菜,三个菜可以给您五百元转让费。” 服务员说着都有些羡慕,这个餐馆的特色就是一人食,主打小份菜,黎秋月三个菜加起来也就不到五十,转手就是十倍的利润。 老天奶啊,都是您的孙女,什么时候也让我发一笔这个财吧! “可以,但她们不能自己点吗?” 送上门的外快,黎秋月连犹豫都没有就接收了,只是心里还有些奇怪。 “您点的是最后一份。” 服务员的语气像是吃了好几片柠檬,什么叫运气,这才叫运气! “我懂了。” 不需要过多的解释,黎秋月没有辜负她的姓氏,在瞬间理解了一切。 “素面也送她们吧,我刚好想吃自助餐了。” 收到钱的黎秋月买三送一,也不等服务员回答就出了店门——她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思想揣测人性,拿钱走人是最合适的选择。 任你千般算计万种陷阱,人都跑了也无处施展。 赚了外快的黎秋月飘在大街小巷……没有小巷,三轮车的尺寸太大,进不了迷宫般的巷子,她暂时不知道去哪里解决午饭,索性碰到路口就左拐,过了五六个弯后,她神奇的跑进了一个小区,到了个拐角的小店门口。 小店是家招牌都褪色的面馆,开在居民楼的一楼,简单的两三张桌子,应该是管的不严的时候办下来的。 黎秋月一边猜测一边墙上的营业执照,嗯,一零年之前的了,还是家老店。 黎秋月刚毕业的时候被人盯上了,为了寻求庇护,她以实习的名义去市场监督管理局当了临时工,没有工资,只有每天二十的餐补,虽然只干了一个多月,却也把内勤学了个七七八八。 前几年政府一直在推行电子化流程,新出的规定就是除了村里的房子和可商用的房子,一律不能进行餐饮服务,严格到什么地步? 你开个文具店,门口摆个烤肠机卖烤肠,都得要小食杂证,黎秋月到现在都记得它的全名:小餐饮小食杂店食品经营许可证! “现在还能吃饭吗?” 把吃面叫做吃饭其实有点别扭,叫多听多,习惯以后也就没什么了,黎秋月说的自然,女人应的自然。 “能吃,肉丝面三鲜面排骨面都有,想吃什么自己点。” 开店的女人四十来岁的模样,圆脸大眼身形敦实,看上去就像是村口最寻常的大娘。 “这个招牌庵面是什么?” 后面特意标注了全素,居然还跟最贵的牛肉面一个价。 “就是素高汤煮的面……就一碗的分量了,你要是买的话,我把这个面的故事送你。” 黎秋月对自己的运气有些无语——怎么哪里都赶上最后一份啊。 “扫码付钱了,你先把故事说了,再去煮面。” 但黎秋月不得不承认,自己对女人口中的故事很感兴趣。 第212章 素面背后的故事 “这面是我婆婆研究出来的, 当年改革开放,婆婆就靠着这面供我老公读了大学……” 女人一句话给故事定了调,黎秋月双手托腮着听, 她以为自己会听到上一辈人的故事, 没想到女人从她的上上上辈开始说。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呢,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黎秋月关于循环的认知是在这段话的重复中第一次建立,比数学上的循环定义更早。 这是大人不想动脑子的时候, 用来敷衍孩子的常用故事,但是在几十年前,真的有这么一座山,只不过山上不是和尚庙, 而是尼姑庵, 里面住着个老尼姑。 村里人不喜欢老尼姑,一方面是她占了现在虽然谁都看不上,但以后没准会有用的,坍塌了大半的尼姑庵;另一方面, 就是尼姑虽然裹得严实, 但露出来的手和脸, 都带着恶心的红包。 村里人都说, 这老尼姑没准是白房子里逃出来的, 不然好人家的女儿怎么会是这个模样, 老尼姑也不辩解,只一点点修缮着尼姑庵, 过着自己的日子。 这种单方面的厌恶一直持续到某一年的夏天,村长的独孙溺水,老尼姑跳进池塘救了独孙的命为止,村长家里感激她从鬼门关拉回了全家的根,不但送了东西感谢,还请了大夫帮着老尼姑看诊。 也就是大夫来了,村里人才知道老尼姑得的不是脏病,而是怪病,平常接触也不会传染,除非是跟男人睡了,男人才会被传染上,本来这也没什么,大夫说他以前也看过这种病,只要生了孩子男人再跟她睡,她和男人就都能好。 可坏就坏在生娃这一点上:老尼姑小时候的日子过的不好,本来就不容易怀孕,这次救人,大肚子的事情是彻底没了指望。 这件事情跟风一样传遍了村庄,老尼姑终于不用担心有人半夜爬墙——红了眼的男人连猪羊都照捅不误,老尼姑再怎么磕碜,好歹是个女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她是个会传染的危险体,请来的路费都要几个银元的大夫亲口说了,沾了她的身子,一年没怀孕,男人就得死,鹅狗鸡鱼哪个不比老尼姑安全,实在不行动动双手,也比没了命强。 再加上村长一家听到老尼姑身上的惨剧后,让被救了命的小孙子磕头认了干亲,允诺当自家人养老,那些心思不纯的更是有多远跑多远,老尼姑也总算是在这片土地扎了根。 就这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按,老尼姑有一天晚上起夜的时候觉得不对劲,推开门,地上躺了个青黑色的胎记长了半张脸的小女婴,哭声还没风声大。 “我奶奶说她出生就把家里人吓得不行,以为是恶鬼错投了人胎,生她的娘跪着男人们放她一条生路,她才被连夜丢到了尼姑庵,赤条条放在石阶上,别说保暖的布料,连个挡风的篮子都没有。” 农家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水流带着木盆,娃娃裹着襁褓都是富贵人家才能办到的事情——木盆是多么贵重的东西啊,怎么能够随意舍弃呢,农家媳妇洗衣服的时候弄丢了木盆,被婆家打死都会说一句活该。 布料也是一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旧社会的资源匮乏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穿不下还能纳鞋底的好东西,怎么能给顶没用的婴孩呢。 所以小小的女童就这么被丢在了尼姑庵门口,要不是老尼姑起夜的时候心头一动,她根本不会有活下去的机会。 但她终究还是活下来了。 老尼姑看着她脸上的胎记就猜到了个大概,收养她既是不忍心,也是为了给自己找个照顾的人,村长家的小孙子已经成婚生子,并不是个没良心的,但他也有自己的父母爷奶要孝顺,老尼姑年纪大了,生活总有些不方便,有个人看着就会好很多。 村长家里倒是没什么意见,那户连夜上山的男人虽然自以为隐蔽,但一个村里的谁能瞒得了谁,只要不沾上他们,好歹是同村的血脉,活下来也不是不行。 现在给口饭吃,长大没准还能换点彩礼回来,长成那样的脸虽然忌讳,但还是那句话,只要性子起来了,关灯都一样。 关键老尼姑也不是没眼色的,把孩子带进来的时候她就说了,这个女娃的口粮她自己出,最本质的矛盾没有了,大家也就欢欢喜喜的当做女娃真的是被狼叼来的。 老尼姑有点文化,给小婴儿起了个兰陵的名字,取的是鬼面将军的典故,应和了她脸上的胎记,村里小孩玩得好的时候叫她兰兰,生气的时候就叫她烂脸,兰陵也都应着——大家都一样,气头上来了什么有杀伤力的话都说,她也没少叫肿眼泡黑心肝狗爹养。 兰
相关推荐: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壮汉夫郎太宠我
主角周铮宫檀穿越成太子的小说无错版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
[哪吒同人]m成为哪吒的白月光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