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置,加上高铁站,连接嵩山以东秦岭以西,辐射西南华北,放在中原首屈一指,效果可能堪比一个小型的广交会。缙坪的桃、洛安的鱼,都不愁走不出去……‘万汇’名副其实。我之前,想错了。” 姚淮默默听着。当时卫昌提出南下洛安的延长线,她没有选,不光是为了姚江,更是因为万汇。 政客只看见一条胭脂鱼,看眼前的政绩。 万千珍物,八方来汇。是他们兄妹俩的抱负。 她听见历中行接着说,“我们发论文,总要尘埃落定了,才好跟别人交流。将心比心,我能理解他是怎么想的。有些事,经不起挂在嘴上说,要做。做出来是什么样,才是什么样。” “但他也不刻意瞒着我,电脑放在那里,我看也就看了,他一点也不介意。只是……”他抓抓头发,叹了口气,“我不知道那个限度在哪里。姚江跟我讲过自己以前研究水稻,可后来我问能不能聊聊你们以前的事,他却什么也不愿意说……我不清楚哪些事情他愿意让我知道,哪些不愿意。因为这,我想过他跟我也许是顺水推舟,没打算长久。” “不……” 历中行淡淡地笑一下:“你放心,现在我不这么想了。他怎么做,我是看在眼里的。为了给考古队行方便,这段时间为了万汇改设计的事一宿一宿地熬……这都是原本可以不招惹的麻烦。要是还患得患失作天作地,我真该挖个地洞钻进去。” “姚淮,说了这么多,我就是想说,你能不能告诉我,他的雷区在哪里?是他当年放弃专业研究吗?还是扶贫期间的事?你不用为难,不用出卖你哥,让我心里有个底就行了。我有耐心,具体什么问题,等他觉得时机合适再慢慢告诉我好了。也许我还有哪里做得不够好,不够包容……总之,我不会逼他的。” 他走出了草丛,踏上铺了水泥的空地,望着近处的工地大门停下来,一只手的大拇指插进裤兜,四根修长的手指垂搭在外面。 姚淮的回答却出乎意料。 她说:“对不起啊。” “中行哥,不是你的问题,你很好很好……我哥遇到你,可真是撞大运,我要替他谢谢你。 “你提到的那些,是他重要的一部分,你们以后要一起走下去,姚江本该跟你说的。可是因为我,他可能永远不会讲。这事,只有我自己说。” 耐盐碱杂交稻选育成功的那个夏天,她把啤特果的栽培技术带回了永宁。 一同带回来的还有另一个私人消息。 她告诉姚江,自己和卫昌在一起了。 这趟西北之行,他们和鲍家兄弟去甘省学习经验,卫昌职位最高,却从不摆领导架子,处处照顾。出发返程那天一大早,他在植满啤特果的山上等她。山上清凉,白雾弥漫,四下里什么都不清晰,她找了好久才找到头发湿漉漉、外衣软塌塌的上司。 仿佛云间,只有他们两个人。卫昌站在果树下,看上去,好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青年。 这样一个青年,和她一起学栽树、除虫,拿大喇叭挡在村委大门口,分担她的责任。从冬到夏,跟她告白。 哪个二十出头的姑娘舍得拒绝呢。 只有一点,卫昌希望暂时不要公开。他们的上下级关系,加上他的家庭,太容易落人口实。 姚江不反对他们,却也没有支持。 姚淮追问他的意见,姚江叹口气,又笑了一下,终于表态道:只要你高兴,没有什么不可以。 姚淮闻言,眼睛笑成了一对月牙儿,很高兴。 89 大雪 89 带回种植和管理技术,只是第一步。 啤特果树需要栽种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只在永宁范围内,符合要求的山地面积还不够,量上不去,很难形成规模产业。姚淮计划和几个邻村合作,异地租用、流转土地,合伙建设啤特果基地。 方案一提,村民们听不懂别的,只知道自家的果树,不能种到别人的地方去,“万一种出来给人家占了,摘光了,怎么办?” 鲍家两兄弟四十岁出头,刚读完小学就回家种地,之后又去县里打过工,看这第一步就推进不下去,生怕自己白跟着忙活一趟,想来想去,想到给县里的果业公司做过搬运工。给姚淮出主意说,可以让这个公司先把买果子的钱付了,再让大伙去种。 姚淮听得苦笑。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不过,也是个思路。 这家公司规模不大,也是由县政府扶持起来的,她了解之后,有了眉目。卫昌那边联络果业公司,扶贫工作队发动贫困户,让种果树的农户入股,种出多少,卖出多少,就分红多少,谁都不会不劳而获。 稻田一块块长出来,果树一棵棵种下去,肉眼可见地改变了永宁的颜色,在卫家的加持下,永宁的扶贫工作很快在市里获得反响。文旅局下来调研,决定助力开发乡村旅游,在宣传上并入宁省传统旅游环线。 作为本地出身的技术带头人,鲍家兄弟被拉到镜头下,推到台前,成为永宁村村民淳朴勤恳的代表。 姚淮一忙起来,山上县里到处跑,再有点时间,就是
相关推荐:
岁岁忘忧(完结)
召唤之绝世帝王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交易情爱(H)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芊芊入怀
满堂春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