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推文

漫漫推文> 芝士奶盖 > 第239章

第239章

好了一样,将事情闹大,闹到现在没办法收场。 他们如果不立刻反击,失去了先机,他们很被动! 夏津沉声道:“让正儿跟本王出面先去安抚民心,对外就说昨晚是细作潜伏进王府闹事,我们在抓的也是细作。九王爷好端端的在驿馆里,为了保护他们,本王将他们接到了王府。” 细作有心挑拨朝廷跟丽都的关系,让老百姓们不要上当。 “粮仓那边,让英儿去,谁冒头掐尖,先把人拿了控制住,务必要保住粮仓的粮食!” “至于杀了百姓的那些人……”他语气狠厉,“派人将他们拿下,他们都是细作!” 身边的将领身子颤了颤。 “是!” 城内这把火放得还不够大,楚知弋带着连穗岁赶到城门口,回望着城里。 “罗将军,你们的家人都撤出来了吗?” 罗纹上前行了一个军礼。 “回王爷,都撤出来了!” 楚知弋点点头。 “我需要将城内的水搅得再混浊一些,有一定的风险,你们……可愿意留下助我?” 罗纹热泪盈眶,跪地道:“末将领命!” 当初,他们是生死相随的兄弟,如今,为了主子,他们也愿意交出自己的性命! “王爷,您跟王妃先出城,城内就交给末将了!” “我也愿意留下!” 沈成隽请命,楚知弋只问了他一句想好了吗,他郑重点头。 沈家只余下他一个人,他想要往上爬,想要给沈家报仇,想……掀翻了这尽是不公的天! “那便去吧,注意安全。” 沈成隽拱手道:“还请王妃帮忙照顾好诗琼!” 疏影攻下城门。 “主子,快走!” 门外是一片新天地,他的人已经在接应了。 夏津不想反,也必须反,他逼着他反,不给他留任何退路! 罗纹递给沈成隽一个火把。 “我去官衙放火,你去驿馆,城里越乱越好,但要记住避开百姓!” 沈成隽点头,两人各自领着弟兄们,大家分头行动。 镇南王府派人拿下了惑乱百姓的贼子,当场砍杀了几个,才获取百姓们的信任。 将人带回王府一审问,他们原来是蔺氏派出去劫杀连穗岁的人,因为被百姓挡了道,又被楚知弋的人暗算了,他们拿百姓撒气。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昨天晚上楚知弋的人挑拨,百姓们本来就不信他们,如今又闹出了当街伤人的事情来! 夏津瞪向夏元英,果然如他所料,只有让夏元英出面,才能将那些人拿下! 夏元英也觉得脸上烧的慌。 “爹,娘她就是一时糊涂……” 是一时糊涂还是胆大包天? 在这个火烧眉毛的关键时候,夏津不想计较。 “鼓动百姓们抢夺粮仓的人抓到了吗?” “回王爷,人抓来了,下属正在审问。” 楚知弋做事滴水不漏,等他们赶过去时,领头的人早就跑了,现场只剩下暴乱的百姓,他们也只抓了几个不知情的百姓,注定了什么也审讯不出来。 而且,在这个关键时候,镇南王府不能传出虐杀百姓的传闻,不仅不能杀,还要将人风风光光的送回去! 众位将领心口都憋着一股气。 “王爷,咱们干脆,反了算了!” 丽都从安居乐业的天府之国,一瞬间乱做一片,烂摊子一个接着一个。 他们都小瞧了楚知弋! “城内怎么会有这么多朝廷的细作?我们不是已经清理了很多吗?” “该不会是我们身边有人背叛王爷?” 一句话让在坐的将领们警惕起来,他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眼神猜疑。 这正是楚知弋想看到的效果。 纵然夏津心中也起疑,但还得维护表面的和平。 “把外面的烂摊子先收拾了,本王还得再想想。” 现在起兵不是个好时机,但留给他的退路不多了。 夏津是武将,他比谁都清楚打仗,除了看实力之外,也看运气,被逼着造反,跟自己准备充足,挑选一个黄道吉日造反截然不同。 但不反,夏家以后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你们先出去!” 众将领还想再说什么,但见他心情不好,分分起身告辞。 “正儿留下。” 夏元正站定,等书房里只剩下他们两个时,夏津问道:“你的意见呢?” 跟楚知弋谈好的合作,说实话,夏元正并不想履行合约。 夏家的实力打了折扣,他能得到的东西也会变少,变少就意味着把主动权交给别人。 没有人在拥有一整座金矿时,愿意给别人分走一半。 他想利用楚知弋,帮他对付蔺氏跟夏元英。 但他忘了,楚知弋用兵如神,悄无声息的,竟然也利用了他。 “父亲,何必要打一场必输的仗呢?” 他再不甘心,也只能认清现实。 夏津并没有怪罪他动摇军心,而是自言自语道,“不一定会输……” 是,对上楚知弋,他不一定会输,或许能将他们夫妻,以及潜伏在丽都的所有人都拿下,但对上朝廷呢?他们赢不了。 沉默良久,夏津拍板道:“去召集所有兵将,我们反了!” 夏元正猜到了他的决定,热血上头的那一瞬间,他下意识问道:“谋反的理由是什么,军中的兵将,丽都的百姓都需要一个理由。” 夏津勾唇:“毒害本王,戕害本王的子嗣,去后宅里,随便找个庶子!” 他用利刃划破自己的胳膊,夏元正不会听不懂他的话,虎毒不食子,但他要为了大业,牺牲掉一个儿子。 夏元正沉默了。 “你做不到?”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狠心,不过是一个儿子而已,我有很多个。” 夏元正不是第一次体会到他的狠心。 第553章 “朝廷欺我辱我,我不是宣战,而是,让朝廷给我一个公道!” 夏津勾唇笑道,“本王倒要看看,朝廷有没有魄力开战,朝廷会不会为了平息本王的怒火,将楚知弋交出来!” 楚知弋不能代表朝廷,甚至,宸帝对他颇为忌惮,如果他给朝廷提供一个台阶呢? 宸帝会不会除掉他这个心腹大患! 上京城的夜空被惊雷劈开,马背上的人到城门口亮出身份,被放入京城,扣响宫门。 密函五更被送到宸帝床头,今日早朝,宸帝面色沉如外面的天,夜里下了一会儿,又不下了,但天还沉的厉害,大殿内起了大早来上朝的官员们,也觉得心慌气短,又热又潮。 宸帝俯视殿内群臣,本想呵斥几句,却发现大殿上几乎全是生面孔,而且,竟无一人跟楚知弋有来往。 相对比较亲近的人家,也就只有连家。 “连爱卿,你可真是……” 连方屿一上来就被点名,但他贬官后位置靠后,且在礼部被排挤,位置就更靠后了,他没听见宸帝点名,直到前面的官员们让开位置,纷纷侧身看他,他抬头看过来,才后知后觉发现,宸帝喊他。 “皇上,微臣在!” 他赶紧出列跪下听圣训,宸帝却说不出口,连方屿只是楚知弋的岳父,真论起亲疏远近,他这个皇帝比连方屿跟楚知弋亲近! “无事,你退下吧!” “是!” 连方屿又退回去,宸帝感觉憋闷,让内侍宣读楚知弋送来的密函。 总结成一句话,夏津反了! 镇南王谋反了? 那中宫皇后跟十一皇子? 宸帝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已经派兵去将楚景安跟皇后控制住了,镇南王还有个女儿在京城,夏暖暖的公主府,自然也被重兵包围。 他其实不太相信夏津会谋反,现在谋反,他以前的所有谋划就都白费了,皇后夏暖暖,还有身上流淌着夏家一半血液的楚景安,都将成为牺牲品。 但,楚知弋的信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夏津谋反,如果镇南王真的谋反,只需要再等两天,临近丽都的几个州府,折子就能递上来! 夏津本人是什么态度? 他们都不清楚。 “众爱卿有何看法?” 朝廷现在不适合打仗,也不能打仗,跟北辽打的这些年劳民伤财,百姓们还没有缓过来,夏津又反了? “皇上,镇南王一直安分守己,不可能突然造反,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郭相一开口,其他人也都说了自己的看法,都觉得消息有误,镇南王不会谋反。 且,根本没有一点风声! 杜翰音在心里斟酌着要不要站出来替楚知弋说几句话,就听龚城开口说道:“臣相信九王爷不会信口开河,污蔑镇南王,具体情况如何,还要继续等消息,但我们要做好最坏的准备,万一镇南王真的反了,朝廷该怎么应对!” 毕竟夏家盘踞西南多年,世代经营,养精蓄锐兵强马壮,而朝廷如今并没有了解西南地形的将帅,北方的兵去南方打仗,没有一点优势。 “诸位大人觉得呢?如果消息是假的,我们不过多担心几天,而消息一旦是真的,我们没有准备,难道要等着乱臣贼子攻打到京城才肯相信吗?” 不管什么时候,京城距离战乱都很遥远,京城的人感受不到战事的激烈与形势的紧张,所以他们缺乏下决定的勇气。 龚城不一样,他在基层做官大半辈子,经历过的风风雨雨,让他做不到坐以待毙。 众臣被堵的没话说。 龚城继续说道:“皇上,臣建议朝廷造作准备,随时准备调兵支援九王爷!” 调兵遣将是大事,早朝上没有讨论出结果,散朝之后,宸帝又留了几位臣子到御书房议事。 大家意见不同,郭相坚持再等几天,等镇南王那边的消息,翁阁老建议先筹集钱粮,龚城还是那个意思,下令调兵,粮草可以随后。 大家各执一词,吵得宸帝头疼。 “皇上,朝廷一旦调动兵马,对夏家而言意味着朝廷准备开战。臣不相信九王爷能不计前嫌跟皇上您一条心,是不是他误导皇上想借机夺权还未可知,皇上,您三思!” 郭相最后一句话戳在宸帝的心坎上,宸帝挥了挥手。 “朕知道了,你们都退下吧!” 这件事情在京城激起了不小的波动,从皇宫里出来,龚城在前面走着,杜翰音犹豫了一下,追上去。 “龚大人为什么坚持要调兵?万一真如郭相所言,九王爷以权谋私,恶意挑拨朝廷跟镇南王之间的关系呢?” 他试探的意味十分明显,龚城也不绕弯子。 “九王爷递给皇上的是密函,皇上却选择在吃早朝上,当着百官的面宣读密函上的内容,就等于将镇南王谋反的消息公之于众。” “大人是揣测圣意做出的迎合之举?” 杜翰音不信龚城是这样的人! “杜大人难道是故意戏耍本官吗?九王爷的密信都送到皇上跟前了,潜伏在丽都的那些细作,难道没有一点消息传出来吗?” 宸帝早就知道夏津谋反了! “晚辈怎敢戏耍大人?只是疑惑皇上既然已经收到消息了,为什么不可能听取大人的建议采取措施,而是要再等几天?” 龚城如今掌管户部,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宸帝的顾虑。 但这些话,他不能说。 “杜大人忧国忧民,本官佩服。” 龚城把他的话岔过去,但杜翰音选择继续这个话题。 “能不能请龚大人帮个忙。”杜翰音侧身朝他拱手,“希望龚大人能一直保持初心,不要轻易妥协,朝中如今……” 龚城跟其他人不一样,遇事,龚城想的是怎么解决问题,遇到困难该怎么跨过去,但朝中很多人不想面对困难,贪生怕死,权衡利弊,最后做出最不利于朝廷的事情。 “下官人微言轻,十分赞成龚大人的话,但下官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可能不如大人果决……” 他是靠宸帝的宠信做官,龚城是靠实力,朝中哪一种官员最右话语权? 当然是龚城这种,就算跟皇帝硬刚,他也不怕。 龚城很早就听说过他,他是状元郎,当年却不愿意入朝为官,而是以特殊的手段留在宸帝身边,的确有很多人看不起杜翰音。 却没想到,他竟然有一颗忧国忧民的真心。 “杜大人无需请求让本官公正,本官一向帮理不帮亲,朝廷的事,也是本官的事。” “杜大人,告辞了!” 第554章 杜翰音看着他的背影陷入沉思,刚才他本想拜托龚城帮忙保住楚知弋,西南的事情,他比旁人知道的更多。 夏津被迫造反,肯定会想办法离间宸帝跟九王爷,万一他从中作梗,九王爷很容易被推出来背锅。 等朝廷发落了九王爷,夏津再造反,对夏津和朝廷来说,都没有损失,但对楚知弋来说,是灭顶之灾。 他犹豫的原因是怕龚城察觉到一切都是九王爷的谋算,纵然九王爷身不由己,他也会先入为主以为,九王爷弄权。 他家主子下了一步险棋,杜翰音心头沉重。 夏津的奏折是三天后送到京城的,宸帝让内侍当堂宣读,宣读完,局势便一发不可收拾。 那些安逸惯了的,怕打仗的官员们跳出来弹劾楚知弋,各种肮脏的罪名扣在他头上,而替楚知弋说话的人少之又少,几乎快要被淹没在鼎沸的人声之中。 宸帝将夏津的折子看了几遍,让身边的内侍将折子传递给两位皇子,昀王身子落下病根,因为咳嗽慢了一步,奏折被成王先拿到手。 “现在双方各执一词,究竟该信谁的?” 夏津在奏折里喊冤,说他根本没有想过谋反,但是楚知弋夫妻两个借着给他夫人看病,入府之后害死了他的儿子,还在王府里放了一把火,王府里的下人死伤过半。 他们借着机会在城中散布谣言,说他要谋反,逼着他不得不调动兵马护住丽都…… 这封与楚知弋的密信截然相反的奏折,到底谁说的是真的,谁说的是假的! 朝中吵了两天都没吵出个结果,官员们只愿意相信对自己有利的,和自己愿意相信的,根本不在乎真相是什么。 京中来自丽都的细作活跃,将楚知弋逼反镇南王的消息传播得满大街皆是,他们盘算着用同样的方法搅乱京城,只要京城一乱,宸帝便会顾忌…… 街头几个扛麻包的脚夫凑在一起,说几句最近流传最广的闲话。 “到底是九王爷说谎,还是镇南王说谎?咱们老百姓们上哪儿打听去!咱们呀,不关心国家大事,就只关心咱们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赚钱!” “镇南王的折子里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借着看病的机会害人,那不指的是九王妃嘛!” “不过这事儿有蹊跷,当年九王爷可是差一点就……我猜他是因为不甘心……” 说话的男人话没说完,脑袋上挨了砸。 “我们家王爷王妃才不会说谎呢!你们胡说八道!” 砸人的是小蝶,她今天出门帮忙买馒头,听见这些人说王爷王妃的不好,立刻拿了一个馒头砸在那个人头上。 不过她又后悔了,馒头是粮食,她怎么能糟蹋粮食去砸一个蠢蛋呢! 他不配! 男人本来有点生气,见砸自己的是妙手堂的小姑娘,他去年冬天在妙手堂领过棉衣,家里的老母亲病了,也是从妙手堂拿的药。 因为他挣不了几个钱,妙手堂的大夫没收他诊金。 他承过妙手堂的恩情,自然不能反过来欺负妙手堂的人。 小蝶气呼呼地指着他们说道:“你们哪一个人没吃过我们妙手堂的药,没喝过我们施的粥,没领过我们发的棉衣?我们王爷王妃一直在做善事,从来没有要求你们感恩,结果你们反过来污蔑他们,你们还有良心吗?” 西大街上聚集着贩夫走卒,聚集着南来北往的行商。 妙手堂在整个京城都出名,不仅仅是因为坐堂大夫医术高明。 而是因为连穗岁,堂堂王妃,在成亲之前就在妙手堂义诊,成亲后更是没落下,经常免费为穷苦百姓看诊。 每年冬天,天寒地冻,穷人吃了上顿没

相关推荐: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沦陷的蓝调[SP 1V1]   我以力服仙   偏执狂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赘婿   老师,喘给我听   祸国妖姬   虫族之先婚后爱   媚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