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机拍下来发给他,属文:“我安全落地,但是很想你。” 喀布尔时间14点,国内时间17点30分。 三个半小时的时差,隔着3300公里的距离,想念如同疯魔一般,在振华集团的办公室里,在危机四伏的喀布尔,把两个人交叠在一处。 那天之后,楠伊很快投入工作状态,实在是连伤春悲秋的时间都没有。 喀布尔的唯一一家创伤医院昆都,只有一层平房,60个床位,当地医生只有两名,国际医疗援救组织医护人员和非医护志愿者共计32人,是全部医疗人员配备。 而他们每天却承受着最大量的外伤病人。 在这里枪伤,轰炸伤,撞击伤稀松平常,而更加悲观的局面,是这个国家的首都医疗设备,还维持在国内90年代初的水平,药物短缺,人员缺失已然是常态,32个国际援助人员来自10多个国家,说着各种语言。 有一次中午难得空闲,楠伊拿着一个馕在干嚼,这种类似新疆烤馕的主食,是他们最平常的餐食配备。 她给邵京华发信息:“我现在才明白秦始皇统一语言的重要性,我们这都成百鸟园了。” 邵京华那时候的飞机刚刚降落在新加坡,和SPC的合作谈判进行地有条不紊。 他在飞机场出站口,看见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地勤女医护,忽然慌了神,疾行的脚步站定在贵宾通道口,驻足很久。 随行秘书询问:“邵董,您是身体不舒服吗?” 随行秘书眼里的邵京华难得短暂的失落神态,随即恢复冷冰冰的倨傲模样:“没什么,认错人了。” 随行秘书纳闷,董事长这是看见谁了,又误认成谁了? 而就在此刻,邵京华就看见了楠伊给他拍过来的馕,有一次他到中东拜访,曾有幸尝过当地特色,他知道这东西到底有多难吃。 楠伊从来没在电话里和邵京华抱怨过喀布尔的环境,只要一空闲,就会给他发一些随手拍的周边的景色。 有时候是医院里铺满的病患,床榻间的地面,铺上衣物也能躺满人。 有时候是街面上衣衫褴褛,目光呆滞麻木的当地居民。 有时候是山坡上层层叠叠堆砌的简陋房屋,而她从来没拍过自己的住处。 从那些七拼八凑的图片里,他心知肚明,那环境肯定很恶劣,她声称4个人一个房间,不方便把别人的隐私泄露出去,可是他知道,即使是大使馆驻军过去的官方人员,生活条件都很有限,何况他们这种靠社会力量救助的群体,而她们还要把资助款大量应用在病人和药物方面。 那些遮遮掩掩下仍然展露一角的断壁残垣,和无时无刻不在枪战的武装民族,都像一根拨动的弦,刺激着邵京华的神经。 他看着新加坡华丽的街面,高耸的楼宇,在出机场的路上,一直阴沉着脸默不作声。 第62章 我以你为荣 5月,喀布尔南区遭到反塔利班政权武装力量的偷袭。 炮火声在遥远的方向传来,揪着所有人的心,危险就像一触即发的PMN地雷,医院里每个人都灰着一张脸,谁也不确定炮弹会不会转向他们,人们都在等待轰炸停止,也在等待轰炸中不幸罹难的人。 昆都医院距离事发地只有7公里,奥地利人勃兰特大骂:“这些该死的恐怖袭击,又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人遭难。” 葡萄牙人阿娜是个专业医护,端着消毒托盘匆匆走过,头都没回:“别抱怨了,只要炸弹没落在头上,工作就不会停。” 德国人莱昂帮楠伊收治最后一个病患,带着男人的欣赏,绅士的征询:“我们晚上要不要喝一杯?” 楠伊瞄了他一眼,感慨外国人无时无刻不在调情,无奈回答:“大概今夜我们会无眠。” 莱昂是在楠伊之后到昆都的,还没有习惯武装袭击后,大批伤患涌入的场面。 勃兰特仍旧抱怨:“我是个肿瘤医生,到这里,每天都在干什么,和专业毫不相干。” 只有一间诊室,所有人聚在一处,如果非要总结一个优点,那就是喀布尔从不会让人感觉寂寞。 楠伊自己下诊疗方案,然后和医护协商安置问题,没
相关推荐:
薄情怀(1v1)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火影之最强白眼
小寡妇的第二春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五个校花女神堵门叫我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