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推文

漫漫推文> 删除她gl > 第154章

第154章

大傻子,刚从城外回来就往主公身边凑,还嫌主公天天喝的汤药少是吧。 吕布被硬扯着拉到屏风底下,虎着脸看着不知道发什么神经的郭奉孝,捏捏拳头想揍人。 郭嘉扯扯嘴角,拍拍这家伙身上那比冰溜子还冻手的盔甲,冷笑一声先发制人,“奉先将军身强体壮,主公却受不得寒,凑那么近冻着主公,奉先将军会亲自煎药不成?” 吕布张了张嘴,梗着脖子为自己辩驳,“本将军哪儿凑得近了,明明离主公还有老长一段距离。” 嘴上说着不服气,身体却非常诚实的又往后撤了两步,生怕真的把寒气儿过给他们家主公,让郭奉孝这家伙挤兑两句不碍事,害主公生病他可就罪过大了。 沮授脚步沉重从他们身边走过,神色复杂看了看吕布,再看看郭嘉,最终落到他旁边的荀彧身上。 荀彧无奈的摊摊手,这两个家伙整日斗嘴,不知道那句话戳着他们心窝子就能吵起来,连刚进书院读书的小公子都比他们稳重,要不是主公身边缺不得他们,他甚至想提议把人派出去一个。 别管派谁出去,只要能走一个,剩下那个就能消停下来。 一个个的年纪也不小了,怎么就那么不爱惜颜面呢? 郭奉孝揉揉鼻子,掩袖打了个喷嚏,咳嗽两声看向荀彧,“文若,你是不是又念叨我了?” 荀彧从容自若的摇摇头,“奉孝可能是在外面站的时间有点长,不小心受了凉,待会儿让侍女送碗姜汤过来,着凉不是小事,万一发病就不好了。” 郭嘉:!!! “那什么,嘉刚才什么都没有说。” 他只是说了一句,荀文若为什么这么害人,他不说了还不成吗? 郭奉孝改口改的迅速,可惜已经晚了,他们家主公听到他们的话已经派人去煮姜汤,在做所有人一人一碗,谁都不能少。 风雪天出去总会被风吹到,回来驱驱寒总没坏处。 郭嘉目光幽幽看向好友,损人不利己,何苦如此? 荀彧微微一笑,端的是君子雅然,不光不觉得有问题,甚至还煞有其事的朝他们家主公拱手道谢,“多谢主公赏赐。” 原焕:…… 行吧,你们开心就好。 会客室的空间比书房大,几个人落座不久,府上的仆从便把卫固带了过来。 原焕抬手示意他在旁边坐下,“卫侍郎先入座。” “多谢州牧大人。”卫固有些紧张,注意到软垫旁边就是他心心念念的吕温侯后心脏都要跳了出来,“见、见过温侯。” 吕布上下打量了他一阵,确信自己以前没见过这人,在他们家主公面前不好太不给他面子,于是点点头权做打招呼。 他吕奉先威名远扬,认识他的人多很正常,天底下那么多人知道他的威名,他不可能每个人都认识,这人既然和他打招呼,估计也是拜服在他威名之下的无数人之一。 既然如此,那就给个好脸色吧。 吕大将军心中想着,面上愈发严肃,不能让人发现他的心情,一个合格的天下第一武将,就要这么不苟言笑才更有威严。 郭嘉嘴角微抽,借着喝茶的动作掩盖自己的动作,吕大傻子就坐在他对面,他怕再看下去就会忍不住笑出声。 原焕屈起指节轻轻敲敲桌案,让走神的赶紧回神,然后让卫固来说如今关中的情况。 现在传信去关中已经来不及了,如果王允真的激起民愤导致百姓群起而攻之,整个关中几百万百姓,只怕又是一个黄巾之乱,消息想送出来也不容易。 卫固坐正身子,提起关中的现状有满肚子话要说,他到长安之前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在皇帝身边当了几个月的黄门侍郎,现在骂人的话可以连说三天不带重样儿。 不是他特意学的,而是宫里上下都在骂,他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要说骂什么?当然是那祸国殃民的王允王司徒! 天子居于深宫,外面的消息都是从旁人口中听到,卢尚书病逝之后,杨司空也病倒了,能够教导皇帝的两位老臣都没法进宫,能传递消息的就只有随侍宫廷的其他人。 他身为黄门侍郎,这种事情自然是当仁不让,便主动承担起每日给天子汇报消息的活儿。 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才知道王允的行事有多丧心病狂。 他从河东来到长安时,关中百姓的日子过的虽然艰难,但是好歹能活下去,所有人都在等夏种,只要没有战乱,他们下一季收成就能保住,只要能保住一季收成,接下来一年的粮食就有了。 朝廷免除他们一年的赋税,留下来的那些粮食足够他们度过青黄不接的时候,甚至不用像以前一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那会儿的百姓数着日子期待耕种,谁也没想到朝廷只是表面说的好,实际上根本没给他们留安心耕种的机会。 长安附近的城池郡县在董卓迁都之后遭受洗劫,很长时间都没有恢复过来,如果没有那些从洛阳迁过来的百姓,关中一带到现在依旧是千里无鸡鸣。公.忠.号.阿.呦.推.文 天子仁慈,知道百姓日子过的艰难,为了安抚百姓特意开仓放粮,百姓缺衣少粮已久,连续几次开仓放粮保住了不少人的性命。 可是接下来,王司徒每次都以粮仓无粮的理由阻止皇帝镇赈济百姓,皇帝年纪小,账册不在他手里他也不知道真假,只能放弃继续开仓放粮。 只是这些还没什么,之前几次的粮食分发到百姓手中,正好也到了夏种的时候,没有救济粮也饿不死人,整个关中都对长安城里的皇帝陛下感恩戴德,形势可以说是一片大好。 他当时从河东到长安,还以为族长是看天子有魄力,能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让关中百姓心悦诚服并不容易,如果形势能继续保持下去,大汉未必不能起死回生。 结果可好,全是错觉! 皇帝的确是个爱护百姓的性子,可是朝廷里的官员不是,不能说所有人都不是,只能说绝大部分都只顾勾心斗角完全不顾百姓,想来也是,真正有本事的都去投奔手里有兵的诸侯去了,哪儿会留在长安城陪他们玩心计。 汉室式微,留在一个没多少权利的朝廷,就是官位再高又有什么用,不如出去带兵打仗挥斥方遒,成则建功立业,败则埋骨沙场,这才是有志之士该做的事情。 咳咳、扯远了,总之就是,朝廷不靠谱,非常不靠谱。 天子在年后就下达诏令免除关中百姓一年赋税,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王司徒竟然把诏令改了,说只免除从洛阳迁来的那些百姓的赋税,关中本土的百姓该纳税还得纳税,不然就以逃税的罪名抄家下狱。 从洛阳迁来的百姓中还有不少富户幸存,关中百姓经过凉州兵马的劫掠那是真的穷,朝廷朝令夕改,他们上哪儿拿粮食交税? 于是乎,王司徒一纸令下,无数人被抄家下狱,关中大地民怨沸腾,只恨不能喝其血啖其肉。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并没有! 以王允为首的朝廷朝令夕改也就罢了,还给百姓加了更多条目的赋税,什么天子要修缮皇宫,什么长安城要修城墙,什么关中的水渠需要翻改,什么阵亡将士家属需要抚恤,各种各样的明目,全都要加在赋税里。 他知道朝廷没钱,也知道官府的粮仓里粮食不多,王司徒阻止皇帝开仓放粮他能理解,毕竟再放下去长安城里的人就要吃不上饭了,可是这正该休养生息的时候加重赋税是怎么回事? 连他这个不通文墨的人都知道不能把百姓逼的太狠,王司徒读了几十年的圣贤书,总不至于连他这个一本经书都背不下来的人都比不过吧? 架不住他觉得离谱没有用,朝中执政的是王允王司徒,别人说什么都是虚的,不管怎么说,赋税还是加重了。 要是觉得王司徒只祸害关中本地的百姓那就大错特错了,从洛阳迁来的百姓躲过了赋税,但是躲不过人家硬抢,朝廷即将发不起俸禄,为了让官员能平稳过冬,王司徒竟然放话让城中富户自觉“捐赠”。 说着“捐赠”,谁不知道其实就是硬抢啊。 上次干出这种事情的还是董卓,只是董卓当时没有提“捐赠”,而是找了借口直接把看上的富户全部安上罪名处死,人都死了,家产自然要充公。 这么一想,王允只要钱不要命,似乎还不错吼。 不错个鬼哦,那老东西就是董卓第二,甚至比董卓还能折腾,冬天本来就难熬,他这一会儿下一条命令生怕百姓过的太好,百姓不急眼才怪。 兔子急了咬人,百姓急了自然是造反。 皇帝最开始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他也没敢把事情说的太严重,造反可不是小事,朝廷衰落最开始就是从黄巾贼造反开始的,小皇帝平时喜欢安安静静看书,好不容易过上几天安稳日子,要是知道关中百姓造反该有多难受。 卫固以为王允敢那么折腾总归有点底气,不然他也不敢这么把人往死了逼,可是他又想错了,王司徒手上没兵也没粮,对怒火滔天的百姓完全没有办法,数不清的百姓直接冲进长安城,要不是禁军拼死守卫皇宫,那本就破败的宫城都能被他们夷为平地。 他们陛下说倒霉是真的倒霉,走了董卓又来了个王允,一个比一个擅长官逼民反,可说他幸运也是真的幸运,城里不少大官的宅子被乱民冲进去烧杀抢掠,他们一路出来却没受太大罪,除了天冷冻得慌,甚至没有遇到对他们拔刀相向的劫匪山贼暴民。 不过他听路过逃难的百姓说西凉的大军很快就会打到关中,当时走的急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以西凉骑兵的行军速度,如果真的要打,他们赶路的这几天,那边应该已经打起来了。 董卓当年就是从凉州来的,西凉那边的兵更是凶悍,如果不是说出来是兵,他只会觉得那些是偷了官府盔甲的马匪,皇甫老将军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可是经验再丰富的老将没兵没粮也没法打仗啊。 总之凉州没好人,幸好他们跑得快。 卫固一会儿咬牙切齿一会儿庆幸后怕,表情生动和他开始时提到的不善言辞完全是两个人,原焕揉揉眉心,从一堆乱七八糟的吐槽中挑出有用的信息,然后摆摆手让这人下去休息。 他记得卫伯觎当初说过派去长安的是他们族中难得的沉稳勇武之士,说卫仲坚勇武他的确能看出几分,可这沉稳…… 他的族人滤镜是不是有点太厚了? 第111章 烽火不熄 卫固在宫里当了几个月的黄门侍郎,性情和之前相比可谓是变化甚巨,一口气说完连口水都不用说,说完之后还有些意犹未尽,不过看在座几位大人表情都不怎么好,察觉到气氛有点危险,到底还是识相的跟着下人去休息。 他就说西凉没好人,这不,几位大人也都这么觉得,看他们的反应,冀州十有八九要发兵支援关中。 如果挂帅统兵的是温侯那就再好不过了,他是河东人氏,正好能凭借籍贯优势给大军带路,关中那一片儿他熟悉,要是兵马不够用,他还可以求族长让他带着卫氏部曲上战场。 老天,他上辈子是积了多少阴德才有和吕奉先并肩作战的机会,这回真是赚大发了。 卫仲坚脚步轻快,要不是怕被人看到说他失礼,他甚至能直接蹦起来,不行不行,在州牧大人府上不能放肆,风雪中赶了那么久的路他也累得不行,赶紧填饱肚子洗洗睡,免得错过大军出发。 原焕轻轻摇了摇头,抬眸看向其他人,“关中之乱,诸位怎么看?” 吕大将军一马当先,虎目圆睁目露凶光,“打!等乱民将长安城中那些蠹虫全杀了,我们再派兵过去镇压叛乱,西凉大军只要敢来,我

相关推荐: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我的美女后宫   危险情人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迷踪(年下1v1)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在爱里的人   作恶(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