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推文

漫漫推文> 删除她gl > 第166章

第166章

系朝廷的不用他们去要自己就会奉上玉玺,心里没有天子的就算他们去要也不会给。 杨彪对传国玉玺已经没念想了,老爷子亲眼看着大汉朝是怎么一步步走到如今这种地步,如今只想让小皇帝平平安安长大,至于振兴汉室,如今天下群雄并起,天子资质虽好,却也没有力挽狂澜的机会。 如果陛下能够生于盛世,按部就班长大,做个守成之君绰绰有余,可现在乱成这样,无论是汉室宗亲还是异姓诸侯,只怕心里都想着怎么谋权篡位。 天下乌鸦一般黑,不管面上显得多忠君,内里也都是一个样。 杨太尉的心态和上次来冀州传旨时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上次见原焕时还有种长辈见晚辈的唏嘘,这次再来,看到冀州在人家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再想想被逼到走投无路杀入长安的关中百姓,一边觉得这个冀州牧做的好,一边又担心他心大了想干别的。 真要到了那时候,他想拦也拦不住啊。 杨彪心里矛盾的不行,来到邺城之后就闭门不出,别的什么地方都不去,就在行宫找了个院子教导天子读书,他一辈子拥护汉室,可是让他对袁家小子冷脸相待,他还真过不去心里那道坎儿,这世道太乱,能让百姓安稳生活的都是好官,他有什么资格来对袁家小子说三道四? 见面之后什么态度都不行,不如不见。 没想到之前都是他错怪了袁家小子,能把传国玉玺送过来的臣子岂会不忠于大汉,不管将来会发生什么,至少现在,他见到的袁家小子是个心思纯正的汉臣。 杨太尉颤颤巍巍站起来,看到盒子里如假包换的传国玉玺,一时间老泪纵横。 这是大汉的镇国之宝,当年高祖驻军灞上,秦王婴于咸阳道跪捧玉玺献于高祖,等到高祖登基继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 后来王莽篡权夺取玉玺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玉玺献于更始帝刘玄,之后不到三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等到刘盆子兵败宜阳,这才将传国玉玺拱手奉于光武帝。 历来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传国玉玺屡次易主,没想到他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完好无损的镇国之宝,就算现在去死也值了。 刘协拿着玉玺开心的不行,他当了好几年的皇帝,就没怎么碰过玉玺,本来以为这辈子都见不着了,没想到袁卿家竟然能把这东西给他送过来。 这不是天上掉馅饼,这是天上掉金子。 小皇帝欣喜若狂,顾不得保持自己身为帝王的稳重,高兴的恨不得在屋里蹦跶,曹操站在原焕身后,难得仔细观察当今天子。 昔年董卓废少帝而立陈留王,不少人对这位被董贼退上皇位的天子心怀不满,甚至还会觉得如果不是他,少帝未必会被董卓毒死。 朝廷里乱七八糟什么人都有,曹操离开洛阳之后就再没见过天子,时隔好几年再次见到这位年纪尚小的陛下,也说不上来心里是什么滋味。 原焕没有说话,任由小皇帝和老太尉抱着玉玺开心,他知道这东西对朝廷有多重要,毕竟是正统的象征,在明眼人都能看出汉室已经日薄西山的时候,有玉玺在至少能让他们心里有个安慰。 不然的话,天子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传国玉玺也不见踪影,岂不是就差把汉室气数已尽写在脸上? 杨彪擦擦眼角的泪珠叹了口气,站起身来正儿八经的朝原焕行了一礼,“奉还玉玺乃是大功,于公于私老朽都要……” “使不得,太尉德高望重,小子怎敢受太尉大礼。”原焕连忙将人扶起来,如今的朝廷之中值得他郑重以对的人不多,杨彪杨太尉便是其一,老爷子那么大年纪了还在为汉室操劳,就算知道汉室复兴无望也不肯屈身事人,如此气节天下少有,即便老爷子对他和史上对待曹操一样,他这边该尊敬也还是要尊敬。 刘协小心翼翼放好玉玺,扯了扯杨彪的衣袖,凑到他耳边低声耳语,也不知道这一老一少说了什么,杨彪眉头皱紧,思索了好一会儿才不怎么乐意的点点头。 小皇帝笑的眉眼弯弯,当即回到位子上写诏书,用这失而复得的宝贝玉玺,给他温柔敦厚的袁卿家升官加爵。 王允死了,朝廷三公空出来一个,袁卿家治理冀州有功,奉还玉玺同样是大功劳,有这些功劳加身,就任司徒没有人敢说不妥。 董卓进京之前袁卿家已是九卿之一,如果没有意外,迟早也会成为三公之一,现在提前就任三公也没什么,毕竟除了他,别的也没有什么人有资格担任司徒。 原焕猜到小皇帝要想法子谢他,但是没想到会直接拿玉玺写任命书来谢他,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杨彪竟然还同意了。 如果他没有猜错,杨太尉应该已经察觉到他想干什么,这些天一直闭门不出便是在隐晦的表达不满,只是将玉玺还回来而已,能那么快改变他的想法? 原焕愣愣的看着被小皇帝亲自送到手上的诏书,直到行礼谢恩结束还有些恍惚。 杨彪看着眼前这人的反应,捏着胡子摇了摇头,想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和他好好谈谈,他年纪大了,不该管的事情不想管太多,但是唯有一件事他不得不管。 邺城书院的名气越来越大,杨彪来到邺城那么多天,对书院的感官和对原焕的感官一样复杂,尤其是书院旁边那座对所有人都开放的藏书,只要将姓名籍贯登记在案,身无分文也能进去读书。 天下所有人都能读书,世家怎么办? 世家之所以是世家,就是因为他们有资格也有本事教导族中子弟诗书礼仪,竹简书籍是世家的根本,怎能轻易让别人接触? 袁家小子到冀州后人手不足出此下策,想要收场可不容易,人心最不可控,贪心不足蛇吞象寒门子弟,一旦开了口子,再想缝上谈何容易。 原焕轻笑一声缓缓解释,“太尉想差了,子曰有教无类,无论贵贱贤愚都能读书习字,天下人都知礼仪明是非方是大同,太尉难道不想看到家家户户老者稚童皆能诵读诗书?” 老爷子出身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一样都是传承已久的大家族,往上数祖辈荣光,弘农杨氏比汝南袁氏还要出彩。 弘农杨氏祖上乃是汉昭帝时的丞相、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婿杨敞,杨敞玄孙杨震官居太尉,号称“关西孔子”,之后其子杨秉,其孙杨赐,至今日重孙杨彪皆为太尉,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弘农杨氏到现在已经出了四位太尉。 四世太尉暂且可以放到一边,能拿来琢磨的是弘农杨氏先祖那“关西孔子”的称号。 孔融自己作死了,曲阜孔氏目前没有第二个主事人,下一代还没有成长起来,嫡系又被孔融这个四岁让梨的神童嚯嚯的不剩几个,就算曲阜孔氏是孔夫子的后人,一时半会儿也恢复不过来。 读书人读书人,大多数人读书都有功利心,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没有上面的扶持,只靠世家自己想开启民智几乎不可能。 子曰:有教无类。 但是绝大部分世家,甚至可能连曲阜孔氏自己,都可能更乐意将读书的资格把持在他们那些少数人手中,物以稀为贵,这道理放在人身上一样合适。 人人知书达理的天下听起来的确令人向往,如今儒家大盛,不管是世家还是寒门,启蒙读书学的都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放开世家对知识的垄断,对儒学的传播百利而无一害。 这么简单的道理不会没有人懂,可是愿意不看出身来教导学生的,迄今为止也只有郑玄那少数几个人。 他现在才刚刚开一个口子,等纸质书能够大量传播,到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大爆炸,老爷子先有点心理准备,免得将来真到了那一天接受不了。 真正的孔子后人这会儿靠不住,借弘农杨氏“关西孔子”的名头也不是不行,等过些年稳定了天下,再扶持一个听话的孔氏族人来接手这件事情,左右天下读书人没谁敢对孔夫子不敬,那时候的他也不是经不起反扑。 杨彪看着面上带笑的原焕,沉默半晌又是一声叹息,“有教无类,不分贵贱,只是此事事关重大,你……算了,事已至此,说再多也没有用,你好自为之吧。” 原焕笑意不减,“小子刚到冀州之时,冀州尚且在袁本初手下,郡县到处都是袁本初的旧部,当时的情况太尉清楚,如果不尽快招揽新的人手,只怕冀州各郡官署现在还是个空壳子。”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向来信奉宁缺毋滥,不让他自己培养人才,郡县的空缺没有人补上,他也不是干不出让各地官署只剩个空壳子这种事情。 他当时初来乍到,对这个世界没什么真实感,大不了所有人一起玩完。 第119章 众生皆苦 原焕既然敢将邺城书院以及藏书楼对所有人都开放的事情告知天下,自然不会什么准备都没有,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有旧,杨彪和他说这些是看在两家的交情上,换成其他人只会暗中使坏,没有给人使绊子还提前打招呼的的道理。 老爷子拿他当晚辈才出口相劝,他不是听不出好坏的人,所以才有耐心给老爷子掰开来解释,换成其他人过来,别说解释,能多给一个眼神都是他有涵养。 杨彪没指望自己的话能被听进去,他只是想提醒袁家小子做事不要那么急躁,有些事情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如果轻而易举就能成事,古往今来也不会有那么多失意之人。 原焕面对老爷子时态度极好,老爷子说什么他都认真听,听完之后再回话,半点也不会让人感到敷衍,杨彪本来是劝他做事别那么拼命,好歹给自己留条后路,免得将来后悔莫及。 结果到了最后,被说服的反而是他这个想劝人的。 原焕非常清楚杨太尉的性情,像老爷子这样尽节护主之人,心里地位最重的不是弘农杨氏的利益,而是大汉天子,不管天子之位上坐的是刘辩还是刘协,他都能拼了性命去保护小皇帝。 天下纷乱割据,中原战乱不休,南方割据自治者更是数不胜数,在朝廷顾及不到的地方,兵士骄横、贿赂公行、用人滥进、州邵荒凉,百姓困苦久矣。 天灾不断,战乱绵延,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读书人世家子又能好到哪儿去,若无人主动推动儒学传播,将来战乱四起,读书人连命都保不住,谁还有精力教习儒学? 孔夫子和孔门圣贤在先秦时期那么艰难的条件下给后人留下那么多典籍,儒学能传播到现在不容易,若真的因为战乱而丢了传承,这个责任谁担得起? 原老板内里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看上去再怎么孱弱温雅也挡不住他一顶一顶给人扣大帽子,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他是为了在乱世中维护儒家文化,力求中原正统薪火不息,不管怎么说,他只知道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事情并没有朝坏的方向发展。 ——大厦不倾,匪一瓦之积,黎庶之安,乃众贤之力。 一个人一个家族能做的事情有限,天下所有人都能读书,人人都能说上几句《论语》《大学》,届时即便大汉亡了,也不至于被外族入侵灭绝中原传承。 他不是说关外乌桓、鲜卑、匈奴那些已有不臣之心的外族会打进中原,只是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反正多防备着点儿总没坏处。 世家反扑归反扑,如果在他刚开始行动的时候给他使绊子,邺城书院未必能招来那么多读书人,可惜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在冀州经营的越久,世家那边就越没有胜算。 乱世之中只嘴皮子能说没有一点用处,手里有兵有粮能打才是硬道理,汝南袁氏是

相关推荐: [综漫] 当隐队员的我成为咒术师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作恶(1V2)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摄春封艳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   靴奴天堂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在爱里的人   我的美女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