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推文

漫漫推文>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 第103章

第103章

的赏赐旨意,威威风风的一路走到了纪家门前。 老太公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当时就愣了。 屋内的纪家其他人也都被这动静震的跑了出来。 “这是怎么了?什么事?” “可是长泽又派人来了?” 信差是知道纪大人让自己来告知家人什么事的,当即面上扬起笑,上前迎住了:“老太公,大喜事啊,是大人为太夫人与老夫人请了诰命,您二位啊,日后便是诰命夫人了。” 纪奶奶与纪母神情都满是震惊。 自从纪长泽当上了官,她们也是狠狠恶补了一番官员知识,自然知晓诰命是什么。 如今,她们竟要成为诰命夫人了? 诰命夫人啊! 以往她们就算是幻想,也只敢幻想一下赦命夫人,现如今,长泽竟让她们成了诰命夫人。 两人满脑子只剩下了诰命夫人这四个字,纪母还好,纪奶奶却是喜的手都在抖。 按照信差的提示接了旨意,望着送来的那珍贵的诰命夫人的服饰,虽然知晓这些衣服一般只有在面见贵人,或者是进宫时才能穿,但也足够让两人兴奋不已,小心翼翼上前抚摸了。 料子自然是好料子,但也不是什么稀罕到买不到的,若是她们想要,纪长泽肯定能给她们买来一箱子这样的料子。 可这是陛下给的衣裳啊。 成了诰命夫人,还是品级不低的,日后就算是他们县的知县见了她们也要给她们行礼,当然,现在的知县对着她们也是客客气气。 原谅两人吧,她们操劳了一辈子,除了纪长泽,见过的最大的官就是知县了。 纪奶奶一边摸,一边笑,眼泪一边就落了下来,颤颤巍巍的绕着这衣服转了好几圈都舍不得停下:“我竟然也能成为诰命夫人,我也能有这一天,这方圆十里的,哪家的老太太能像是我这么有福气的。” 都是长泽的功劳,她上辈子定然是做了不少的好事,才能有这么一个好孙孙出来。 纪母和纪奶奶得了陛下圣旨,诰命加身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县。 纪家再次来了一批批庆贺的人,热闹的不得了,纪家的族长特地来贺喜,同时隐晦表达了“虽然说现在长泽过得好给全家乃至于全族都带来了荣耀,但是他如今不在家,你们可千万不要借着长泽的势干点不好的事,也不要收礼太过,我这边也会约束族人,长泽在外做官虽风光却也辛苦,我们可千万不能拖了他的后腿”。 族长本担心在如今纪家满是喜气洋洋时自己说这种泼冷水的话会让对方有些不悦,没想到纪家人却和他一拍即合。 他们虽然沉浸在了家中添丁和得封诰命的喜事中,脑子里可还没忘记之前长泽那孩子写信回来时抱怨做官艰难。 上面的长官不能得罪要讨好(试图和他交好的上官:……)下面的下属各怀鬼胎(被折腾的团团转的下属们:……)他要做的事简直多如牛毛,偏偏还只能亲力亲为(加班三人组:……)希望家中人能够帮他打理好老家的关系,千万不要随便收礼和答应别人要他做什么事等等等。 纪家人性格各异,但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将纪长泽疼到了骨子里。 他说的话,他们自然都是当做圣旨来办。 先是感激了一下族长,接着,将纪长泽写给族长的信给了他。 是的,纪长泽给族长也写了信,告诉了他自己打算买一些田地当做族里的,又要办学堂的事。 这也算是惯例了,宗族里若是出了个大人物,肯定是要回馈一下族中的。 纪长泽又不缺钱,做这些也不过是顺手,何况他如今拉扯了族中人一把,等到日后族中出了个在朝为官的,他们天生就是在一个联盟里。 像是魏大人家那样,宗族里一部分盛气凌人欺辱同族,族老们也都视而不见,等到魏大人起来后又千方百计打压的,那才是少见。 纪家这边喜气洋洋的同时也努力的不给纪长泽拖后腿,魏大人那边收到了女婿来信,信中十分顺口的写了族长特地来提醒家长长辈,之后他给了族中祭田,还在族中办了学堂的事,摸了摸胡子,赞扬一笑。 这才是真正的宗族打开方式,看看他们魏家,那叫什么事啊。 他突然灵机一动,写了一首诗来赞扬女婿与宗族之前的互帮互助。 这首诗很快传了出去,大部分人看了都觉得这是魏大人有感而发,魏家族长却觉得魏家宗族脸上被狠狠打了个巴掌。 看看这里面写了什么,写纪长泽还没考上功名的时候,宗族在他前去京城赶考时特地凑了银两给他,之后在他考中后,又不以他的名声去谋福利,而是特地告诫纪长泽父母亲人,让他们千万不要拖了纪长泽后腿,完全称得上一句安国好宗族。 再看看他们魏家宗族,当初魏大人年幼家中顶梁柱过世,宗族不光不帮忙,还对族中有人欺压他们视而不见,之后他考上功名入朝为官,他们生怕他得势报复,几番打压,等到魏大人坐上高位,明明都和宗族划清界限了,族中还是有人打着他的招牌在外为非作歹,之后被魏大人亲自告到了圣上面前。 这是夸女婿吗?这是借着这件事嘲讽他们魏家宗族啊。 魏大人素有清名,但有一些人也觉得他太过狠心,对着自家宗族竟然能这般,还亲自告了那借着他名声的小辈。 如今这首诗这么一出,纪长泽在宗族帮助了自己后慷慨回报,魏大人那边所做的一切又何尝不是回报呢? 只不过是人家纪家宗族给纪长泽的是糖,纪长泽自然报以蜜糖。 而魏家宗族给魏大人的是砒霜,他怎么可能还上赶着送蜜糖上去。 一小部分人看出了魏大人是借着女婿这件事来嘲讽魏家宗族,却没人站出来替魏家宗族说一句话。 还说什么呢。 当初魏家干的那些事他们又不是没看见,如今人家魏大人升官,他女婿纪长泽又简在帝心,魏家虽然是世家,但如今是皇家的天下,饶是世家又如何,手上有没有权势还不是陛下说的算。 既然做出了打压这种事,又干什么怕别人说呢。 纪长泽知道这件事的时候,特地拿着信去给魏君灿看,夫妻两个偷摸躲在屋内笑了好一会儿。 尤其是魏君灿,颇觉出气。 她小时父亲官职还不怎么高,那时候魏家打压,父亲愤怒,母亲偷偷抹泪,她可是记得一清二楚。 如今将魏家宗族遮在脸上的皮子扔了下来,实在是大快人心。 纪长泽又收到了一封来自京城的信,对着魏君灿说;“是有关当初害你之人的,她如今日子过得可不怎么样,要不要看?” 魏君灿摇摇头,抱着怀中的孩子,笑着道:“我过得好就好了。” 说起来,她还要感谢那人。 若不是那场算计,她也不会嫁给这么好的夫君。 纪长泽赞同;“说的也是,你越是过得好,于她来讲,越是酷刑。” 她冒着那么大的风险推了魏君灿一把,是想要将之推到深渊,如今发现魏君灿落入的地方竟然是天堂,心里不憋屈死才怪。 他走上前,抱起魏君灿怀里的大胖小子颠了颠:“臭小子,吃的这么肥,圆滚滚的跟球一般。” 外面有下人敲门,说是乌县丞来了。 纪长泽将孩子还给魏君灿,自己推门出去问:“他脸色如何?” “脸色?乌大人脸色不错,像是有什么好事一样,小的瞧着,乌大人脸上堆满了笑呢。” 那应该是他之前交代好的事办好了。 纪长泽笑着拍拍袖子,大步走在前方,到了书房一推门大步走了进去:“乌大人来的正好,本官这里有个新任务要交给你。” 看见他进来满脸喜色张嘴就要说“大人你交给我的任务我做完了咱们放假快活吧”的乌县丞;“……” 坚信“只有我布置的够快放假就追不上我”的纪长泽巴拉巴拉把新的任务布置了下去,拍拍乌县丞肩膀;“你可以的,能者多劳,本官相信你。” 乌县丞:“……” 还能说什么呢,怪我过分优秀了。 他心里的嘀嘀咕咕在第二天得知纪大人竟然派遣王捕头带人去剿灭海盗时候一下子就没了。 比起加班搞文职工作,海盗那可是真刀实枪的往上干啊。 一个不小心,小命可就没了。 还好纪大人不是让他去做这个,沉浸在一堆文书工作中的乌县丞心底暗自庆幸。 果然还是加班快乐啊。 而那头,王捕头在得到这个命令后简直兴奋的要上天,尤其是在纪长泽直接告诉他这件事是经过陛下批准的,若是此次得胜,他就能举荐王捕头入武官后。 人总是想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可大部分的上官都是只顾着自己爬上去完全不顾底下人,纪大人却直接将梯子递到了他眼前,如何能让他不感激。 何况去剿灭海盗这件事他想了不是一天两天了,他和手底下的兄弟们每天练习排兵布阵,刀枪棍棒水性开船,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真男儿,就要敢杀敢拼,若是让他去做乌大人那样的活,他才干不来呢。 果然还是杀海盗快乐。 安国176年,纪长泽所把控的州府海域上的海盗被官府剿灭一空,从此海上除了商船,还多了一艘艘挂着安国旗子的军船。 刚开始还有一些其他海域的海盗不信邪,试图拿下这一片地盘,但来一批就死一批,不光人没了,船还被那天杀的官府抢了回去(纪长泽表示这些船都是好东西,可以回收再利用嘛),等到后来,已经完全没有海盗敢来这一片海域了。 纪长泽所管辖的州府也因为开通了海上通道,马路上四处都用水泥做了新路,运送货物更加轻松快速,慢慢的成为了一个商业中心。 他很有分寸,几乎做出的每个东西都有专门的账本,一笔笔账目记录的清清楚楚,全都交到了皇帝那里。 纪长泽完全没有掩饰自己赚了大钱的意思,他凭本事赚的钱,凭什么还要遮遮掩掩,他不光不藏着,还直接摆在皇帝眼前给他看。 当然前提是,他给国库的钱可比自己的身家多多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皇帝完全不觉得这有什么,就算有人上折子告纪长泽借机牟利,也被皇帝怼了回去。 牟利怎么了?他是抢了还是偷了?他有害百姓吗?他有把税收纳为己有吗?他有抢夺人家的田地,有官商勾结吗? 他是赚钱了,但那都是他凭本事挣的钱,不光自己挣,还带着百姓一起挣,你们说他是个贪官,他贪谁的钱了? 有钱就是坏官吗?照你们这么说,那大家都不要开铺子买庄子了,都捐献出去啊,你们不是好人吗?不是觉得纪爱卿有钱就是罪吗?拜托你们去走一走看一看,看看纪爱卿管着的州府百姓生活是如何滋润,看看那边交的税简直要填满半个国库。 纪爱卿他敢直接把自己的账本子给朕看,朕知道他们家的每一分钱是从哪里来的,又用到了哪里,你们这些告他状的人敢吗?敢给朕瞧瞧你们家的账本子,看看你们家的钱都用在了哪里吗? 他就是个贪官,那他也是光明正大大大方方的贪,他赚了钱,去修路,去建免费学堂,去办扶孤院,去做官船献给朝廷,你们能吗?你们做得到吗?做不到就别逼逼。 告状的人:“……” 做好事谁不会啊,问题是,他们就是想做,也赚不到那么多钱啊。 本来还想说纪长泽满身铜臭每天跟钱打交道的人也不敢吱声了。 陛下都这么说了他们还能怎么样,若是他们说了,谁知道陛下会不会直接让他们把家里的钱都交出来。 谁都知道钱这玩意在文人里没什么好名声,清高的文人一向是觉得这是铜臭的,但大部分人都清楚,没了铜臭,他们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皇帝就是瞧不上他们这又当又立的模样,哪有他家纪爱卿清纯不做作,赚钱赚的毫不掩饰,还特别喜欢跟他分享怎么能够赚更多的钱。 那是爱钱吗?不! 纪爱卿那是知道,只有赚了钱,国库里有了多多的钱,才能让安国百姓过得好,才能在天灾到来时更好地救助百姓,什么贪官,他才是那个最清高,最干净的人。 皇帝心里憋了一肚子想夸纪长泽的话,想与人倾诉,四处一看他竟连个说真心话的人都没有。 妃子们如今儿子都大了,心里想着的都是儿子而不是跟他一条心,儿子们就更加别说了,一个个越长大想的东西越多,恐怕今天他跟他们夸了纪爱卿,明天这些人就能都一窝蜂的去“结交”纪爱卿,宫女太监就更加不可能了,他怎么可能跟他们谈心。 思来想去,皇帝实在是憋得慌,索性派人将皇后所出的最小的皇子抱来。 三皇子因为之前的侧妃事件惹得皇帝不喜,将他踢出了继承人名单,之后他又觉得可能是皇后不会养孩子,把好好的孩子养的一点皇家气度都没有,其他的孩子他又看不上,索性直接叫人把最小的嫡子抱到了自己身边养着,试图大号废了之后再练小号。 不过想是这么想,皇帝心里这个最小的皇子肯定是坐不上皇位的,毕竟他如今都多大岁数了,虽然不想死,但他也清楚人早晚会死的,恐怕等到新皇登基,这孩子还没娶妻呢。 正是因为觉得“小儿子肯定不会是皇帝,年纪又小,那朕跟他聊一下八卦,说说我那能干可靠老实本分爱国一心想着朕的纪爱卿应该也不要紧吧”,小儿子来了之后,皇帝抱着他就开始絮絮叨叨夸耀自己的纪爱卿多么多么贴心,多么多么厉害。 年仅四岁的小皇子懵懵懂懂坐在父皇膝盖上,虽然还听不太懂,记忆力很不错的脑壳却都将这些话都记了下来。 之后,皇帝突然发现自己的小儿子简直是个完美的树洞。 亲儿子,不怕忌讳,年纪小,不怕他起别的心思,是嫡子,宠爱嫡子天经地义,而且他之前冷落了三皇子,导致皇后在后宫威信下降,如今宠爱小儿子,也能让后宫稳当。 简直完美。 于是乎,四岁的小皇子一直当树洞当到了六岁。 父皇对朝廷的抱怨,对臣子的不满,对开发新制度的畅享,对安国的期待,对百姓的爱怜,对江山的踌躇满志,还有日常的夸纪爱卿,都进了小皇子的耳朵里。 若是普通小孩,肯定今天听了明天忘,奈何他天赋过人,记忆力满分,居然全部都记了下来。 于是,在其他兄弟们还在御书房上课学习的时候,他这边已经如同海绵一般的,努力吸收着父皇的“皇帝经验大全”。 接着,皇帝他又十分长长长长长命。 小皇子抱二胎的那一年,皇帝病重,自觉不久于人世,看了一圈,发现自己的一群儿子一个个白头发白胡子看着比他还没精神,嫌弃的撇开视线,将目光落在了自小天赋过人,聪敏乖巧,如今正当壮年的小儿子身上。 安国196年,老皇帝驾崩,新皇继位。 纪长泽的政敌颇有些幸灾乐祸,想着这位先皇在时碾压众臣的宠臣必定十分碍新皇的眼,就算不打压,恐怕纪大人的时代也要过去了。 然而,从小就听父皇一口一个“朕那贴心的纪爱卿”“朕那可靠的纪爱卿”“朕那一个人能抵满朝文武的纪爱卿”的新皇他,继承了父皇的良好传统。 登完基,开口就是一句:“快宣朕的纪爱卿。” 第117章 贪官知县(17) 纪长泽算是安国建国以来最富有传奇名声的臣子了。 当初科考他成绩平平, 虽然说不上很差但也绝对算不上好,按理说这样的人一般是不会被官员收为女婿的,但是当时还是御史中丞的魏大人偏偏眼光好, 硬是将这颗装成沙子的大珍珠挖了出来,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纪长泽。 据说当时所有人都不理解魏大人为什么能把女儿嫁给这样一个商户出身,成绩平平,之前也和他没有办法交集的女婿, 并且还在之后的日子里始终支持着女婿, 尤其等到纪大人回朝, 与先皇一同开展了许多政策时,他的岳父魏大人永远都是他最忠实的支持者。 人家都是上阵父子兵, 轮到他们倒是好,直接换成了翁婿站统一战线。 等到纪长泽在政治上的才华渐渐展现,并且成功成为了先皇的超级心腹,带动着安国做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心惊的变化后, 那些曾经背后念叨过这位魏大人恐怕是脑子老糊涂了的人一个个这才恍然大悟悔不当初起来。 怨不得呢! 敢情不是人家糊涂,而是太过聪明啊。 纪长泽虽然算不上权倾朝野,可也差不离了,只不过他办事做人向来堂堂正正,就算是权利在手也从来没见他干过什么以权谋私的事, 并且脸皮超厚, 政敌怎么逼逼都伤不来他分毫。 脸皮厚这件事,那可是全朝堂都认定的。 这要是脸皮不厚, 他能干出那种每个月都向陛下上报账本子,吃喝拉撒,赚了什么钱,钱又用到了哪里, 一字不差的全都报给陛下吗? 在一众根本不敢将家产透明化的官员中,这厮这么做了分明是赖皮,可偏偏先皇还吃他这一套,每次有人弹劾纪长泽了,先皇总是要说一说账本子这件事,再来一句卿居然觉得纪爱卿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你倒是先超越了他再说吧。 你行你上,不行别逼逼。 虽然这些臣子很想回一句:我就不行,我就逼逼。 奈何这里是生死大权都交于皇权的封建社会,这么说绝对玩完,于是只能悲愤闭麦。 不闭麦不行啊,没听见陛下叫自己都是叫卿,叫人家纪大人都是爱卿吗? 政敌们悲愤,政敌们绝望,统一觉得陛下那是被纪长泽的甜言蜜语给骗了,只看着纪长泽身边站了多长曾经和他们意见统一,如今却被洗脑站在了纪长泽那一边的官员便知道这厮多能蛊惑人心了。 他们就憋着那一口气,虽然面上不敢说,心底却是打算死撑到底,就是熬!也要把纪长泽给熬下来! 结果,先皇心宽体和,活的岁数长的很,纪长泽还没倒下,就有不少较为古板的老臣先被熬到了地下。 剩下的好不容易坚挺到纪长泽最大的靠山先皇下去了,期盼着新皇能够好好的归拢属于他自己的班子,至于纪长泽这种前面先皇的宠臣,按照老规矩,不是当个吉祥物就是渐渐让他从权利中心离开。 他们期盼着! 他们心情激动! 他们快乐到要上天! 然后,纪吹新皇上位了。 他坐稳了位置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纪长泽到了御书房,遣走了所有伺候的人,两人在里面密谈了整整两个半时辰。 然后,纪长泽就成功把以前先皇不同意的计划推销出去了。 先皇的确十分信任纪长泽,但他也是一个年纪大了的老人,与正当壮年的新皇不同,他思想保守只想守成,纪长泽想做的一部分方案应该太过突进并没有得到先皇的同意。 但是新皇不一样啊! 新皇锐利满满,年轻气盛,从小就脑子好的他几乎没遇到过什么挫折,娶的媳妇长得好看家世也好,生的两个孩子全都是嫡子,政事上,因为从小就有先皇教导(树洞),耳濡目染,他做的比所有人想象中的都要好。 这个时候纪长泽出主意说“陛下咱们不能光守成,我们要改革啊”,从小脑子里就有“纪爱卿是大才”的先皇在看完他的计划和做好的资料后,考虑了一个时辰便答应了下来。 先皇有了纪长泽,那是让原本正在下降的安国缓缓回升。 但新皇有了纪长泽,却是给整个安国都插上了翅膀,试图一飞冲天。 纪长泽他对着先皇说的是一套,对着新皇说的又是一套,于是这就导致两位皇帝都挺开心的,觉得纪爱卿不愧是纪爱卿,和朕简直是什么锅配什么盖。 虽然纪长泽自己知道他就是个万能锅盖,就算是来一口楼那么大的锅他都能给盖上,奈何受害人,不是,被帮助的人他们不知道啊。 于是,让纪长泽的政敌们失望了。 新皇登基后,纪长泽与他一拍即合,两人轰轰烈烈的折腾了五年,第六年时,政敌们已经麻木了。 好吧,他们放弃挣扎了。 纪长泽这分明就是个能蛊惑人心的狐狸精,他们熬过了先皇,难道还能熬过身强力壮的新皇吗? 而且纪长泽这个人简直太恶毒,一肚子坏水。 他从来不会对着政敌们使一些手段,都是要面子的人,这些政敌自然也不好意思用那些下三滥的手段(会用这种手段的早就被纪长泽搞死了),于是这就导致他们只会嘴上逼逼。 每天的日常大概就是“你瞅啥”“瞅你咋地”“你敢瞅我”“我就瞅你”,小学生都比他们能打架。 纪长泽不光从不对他们动手,说话也都是好声好气,一副温和好脾气的模样,搞得同朝为官的同僚们都觉得是他们太过较真,不过就是立场不同,人家既然不在意,又何必计较呢。 每次都被这人带着一脸温和笑容怼到想吐血的政敌们:“……” 明明大家是立场不同为敌,结果纪长泽这个白莲花,搞得好像是他们欺人太甚了一样,搞清楚好不好!哪一次他们和纪长泽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最后结果是他们胜出的? 说纪长泽阴险,还有就是他十分会通过一些小恩小惠来笼络人心。 都知道纪长泽手底下的官员不光会有他个人奖励的奖金,还会有物资奖励,家中孩子上幼儿园奖励,而且他从来不屑贪图底下人的功劳,大家若是一起做出了一件大好事,他都是该怎么上报就怎么上报,于是,纪长泽手底下的人也都是升迁最快的人。 而且他这人护短的同时又不会过分护短,错了就是错了,这人就算是他的门生他也不会插手,甚至还会主动搜集罪证,但若是他手底下人没做错事还被污蔑的话,那可就是炸了马蜂窝了,纪长泽那是不折腾的背后之人付出代价绝对不收手的。 也有一些人当时跑去找先皇告状,说纪长泽搞结党营私那一套,明明是入朝为官为了陛下办事,结果那些人却都以纪长泽马首是瞻。 先皇:朕听不到。 这也是纪长泽的另一个鸡贼之处了,他就算是朝中四处都有人脉,随便逼逼几下都能搞出一个结义兄弟出来,但是他从来不主动沾染军权,也不去结交武官。 这是让皇帝放心的最大诚意。 一群文人,再折腾,又能折腾出个什么来呢,就算是整个朝廷的文官都站在纪长泽那一边,对于军权在手的皇帝来说,他也还是高枕无忧的。 这便是上位者也下位者思考的不同之处了。 告状的人告了一状没得到想要的结局,心底悲愤陛下也是被这厮蛊惑,坚强的又活了二十年之后,终于等到了新皇,他喜不自胜,赶忙的赶过去告了一状。 新皇倒没有装听不见了,他直接开骂了:闲的你没事干是吧,纪爱卿干点实事你哔哔个什么,你要是没事做就给朕把这个这个,还有那个那个做了,朕这一天天忙得脚不沾地的,恨不得长出十八双手来干活,你作为朕的心腹不好好干活跟个长舌妇一样搬弄是非,要不要脸,呸! 告状的人:我居然是陛下心腹?!! 还不等到他欢喜一阵,就被新皇扔了一堆的活过去,并且以“要不是你是朕心腹朕才不会把这些事交给你”的理由,要求他以最快速度办好。 突然成为陛下心腹,感觉自己浑身都是劲的告状人也不想着告状了,也不悲愤了,乐颠颠的抱着东西回去开始埋头苦干。 脚不沾地的新皇见此,这才满意,转头就换了常服出去找纪爱卿钓鱼去了。 纪爱卿说的对啊,这种能够交给臣子的活,就交给他们,他们开心了,他身上的担子也轻了,明明可以双赢的局面,为什么还非要自己一个人苦哈哈的干,分明是天下之主,搞得跟一刻都不得歇息的长工一样做什么。 怪不得父皇长寿,想必日后他也能长寿了。 新皇高兴了没两天,纪长泽辞职了。 理由是臣已经帮您把该弄得都弄好了,如今天下太平,百姓衣食无缺,陛下您精神奕奕,朝堂已经不需要臣了,告辞。 新皇:……但、但是纪爱卿你做了父皇二十多年爱卿,朕也不要二十年,凑个十年整数也不可以吗? 纪长泽麻溜拒绝。 他又不傻,现在没活干了,这个时候退下去皇帝只会念着他的好,要是再不退,现在皇帝开拓完了外面,注意力就要放在朝堂上了,到时候他纪长泽既不能做出新贡献又站在高位一呼百应,就算皇帝是个纪吹也迟早要忍不下去。 现在正是跑路的最佳时刻啊。 他辞别皇帝,带着家中亲人回到了家乡,从此,朝堂里少了一个肱股之臣,后世历史课上,却多了一个传说级别大神。 第118章 贪官知县(完) 纪长泽和魏君灿也同两位新皇一般十分长寿, 两人足足活了一百一十五岁,才在某一个晴朗的天气过世。 那时, 纪长泽虽已不在朝堂中,名声却早已遍布天下,无数学子赶来哭灵,因为他在长辈过世后便与妻子一同定居垂柳, 那时即使垂柳已经发展成了旅游胜地, 来哭灵的人还是拥挤的当地居民根本出不得门。 无数悼念纪长泽的诗词在下葬这一天出现, 也因此在后世的学生中有这样一条潜规则,一旦遇到悼念纪长泽的诗词, 问时间,那绝对是给他下葬送灵的时候。 不过……也有意外。 “赵有志悼念纪长泽的这首诗不是送葬的时候写的?怎么可能,我明明记得他在送葬现场哭晕了几次

相关推荐: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深陷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林峰林云瑶   主角周铮宫檀穿越成太子的小说无错版   小人物(胖受)   毒瘤   地狱边境(H)   靴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