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推文

漫漫推文>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 第136章

第136章

。” 纪三婶也觉得可惜。 “这样,这鱼要是真的在那跑不了,明天你们去城里的时候就悄悄的买个网子,我也会游泳,等到网子到了,我就找个借口去帮你去,咱们把鱼弄回来,然后第二天早晨趁着天没亮大家都睡着觉悄悄拿去卖了……” 她一边说,一边努力完善:“也不能每天都让老三去,二哥和老三轮换着来,这样就算是晚回来了村里人也不会发现总是一个人晚回来。” 说完了,纪三婶骄傲挺胸等着大家伙夸她呢,结果一抬头,纪家其他人都一副“你在说啥啊,为什么我理解不了”的表情看着她,心里的这股气立刻就卸了。 诶,太聪明也不好,和别人思维都不在一条线上。 唯有纪长泽,相当捧场的鼓掌,脸上写满了赞叹:“三婶,你太强了,厉害厉害,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行!咱们就照着你说的办!” 一瞬间,纪三婶心底充斥满了信心。 连带着看纪长泽的眼神都亲热了不少。 能不亲热吗?这可是整个家里唯一懂她的人。 第二天一大早,纪长泽和纪三叔就出发了。 到了城里,纪长泽溜溜达达找了个卖鱼的地方,让纪三叔就在这里卖之后,自己提着鱼就找去了三姐家。 敲开门,是个严肃着神色,一看就是个老古板的小老头,一瞧见是纪长泽,脸上的表情立刻就拉了下来。 “叔,我姐在不在家啊?” 认出来这人就是大姐的公公,纪长泽当即就笑开了。 这小老头虽然对儿媳妇的娘家弟弟不太满意,但人家笑脸迎人,他也不能一直板着脸,只能干巴巴的说:“上班去了,一天天的忙得很也赚不了几个钱。” 知道他这是在防着自己来借钱,纪长泽也不介意,毕竟之前原主的确是几次上门借钱,人家本来就瞧不上儿媳妇有这么个穷亲戚,每次原主上门还都是空着手,能给他个笑脸就怪了。 “这么不巧啊,我那还有事呢,那叔我就不进去了,这鱼是我打的,想着你们在城里也不好买到鱼,就给送来了,叔您拿着。” 小老头愣了。 咋地,这次次都是空手上门的,这次怎么还提着鱼了? 在城里鱼的确是难买,毕竟乡下还有水库啊河流啥的,城里那就只有房子了,鱼这种东西没有家禽好养活,运过来也要时间还需要水,费力不说还弄不来多少,因此一直都是个稀罕物。 他脸色缓和了不少,嘴上说着:“这怎么好意思,哪能让你送东西呢。” “没啥没啥,之前我姐帮了我不少,做弟弟的心里头都记着呢,这不是以前没条件吗?现在一打到鱼,怎么也要给我姐我姐夫和您二老尝鲜。” 纪长泽这话说的漂亮,小老头脸上也露出了个笑。 见此,纪长泽也没多说几句,直接把鱼往他手里头一塞,转身就走了。 他越是这样不图道谢,小老头就越是看他顺眼。 难道以前还真的是误会这小子了? 看这憨厚老实知恩图报的样子,之前他怎么就一直以为这家伙是个厚脸皮只知道的占便宜的呢? 纪长泽他们回去的时候来不及了,给大姐的鱼只能留着第二天再给,而在村里,纪三婶给自己不去上工找了个好理由。 侄儿头疼,家里需要人照应。 纪三婶她娘一听说纪家人居然为了那个纪长泽,不让她女儿去干活,当即着急了。 不干活怎么行呢,不干活怎么赚工分,没工分怎么买粮食,这纪家办的都是一些什么事,他们自己愿意饿肚子,也别连累她女儿啊。 纪三婶她娘气冲冲的找到女儿这,准备跟她一起谴责纪家人。 纪三婶:“没有娘,照顾长泽是我自己要求的。” 她娘:“??啥??” 纪三婶:“这孩子怎么说也是我看着长大的,他受着伤,我这心里也跟着着急,所以我还是在他身边照顾着吧。” 她娘觉得自己女儿疯了。 “你昨儿不还说他不靠谱不干活吗?” “没有,娘你别听我昨天那些胡说话,长泽那不是不干活,他就是受伤了,这孩子懂事着呢,眼光也好,而且也是真把我当婶婶。” 纪三婶她娘:“……” 纪三婶:“对了娘,你没去找哥哥跟大队长说吧?千万别去,长泽不能干活就不干了,有我们这些叔叔婶婶呢,还能饿着他吗?” 纪三婶她娘:“……” 她回忆了一下昨天那气愤说着纪家人脑子都坏了的女儿,再看看如今这个成为了纪吹的女儿。 完了,这是被同化了啊。 第168章 年代文里的懒汉(4) 纪三婶她娘还试图抢救一下女儿。 “你可别忘了你之前是怎么跟我说的, 你说纪长泽他也就是你婆婆当成个宝,指望他养老那是做梦,也就是你婆婆, 之前大儿子出息,就觉得大儿子的儿子也出息,那没上过学的人,他还能凭空有出息不成, 这些你都忘了吗?你现在这这这, 这又是个什么章程?” 从她都有点结巴了就可以看的出来, 这次纪三婶她娘被女儿的反常吓得不轻。 纪三婶还能说啥。 难道要说其实不是的,我这不是照顾侄儿, 我这是为了去抓鱼挣钱找的借口。 她娘这个人,虽然对着她这个女儿挺好,但嘴是真不把门,这话要是说出来了, 就等着这件事被传出去吧。 纪三婶只能强撑着维持自己的眼瞎人设:“那都是之前我不了解长泽。” 纪三婶她娘:“你从小看着他长大的,了解了二十多年都还没了解啊?” 纪三婶:“……之前是我对他有偏见。” 她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的在脑海中搜寻着夸人的话,努力的给自己突然不再看不上侄儿找个借口。 “我之前只觉得长泽不干活,其实长泽他是跟大哥像,聪明, 脑子活, 他就是不爱学,他要是爱学, 他肯定一准能出息,那当大学生,去吃公家饭,那都是妥妥的。” 纪三婶她娘还是不理解。 “照你这么说, 他不是不聪明,就是不学,那他再聪明又有什么用?他不学啊。” 纪三婶:“……” 她的娘啊,您这脑子能不能转的慢一点。 纪三婶也扯不出啥了,只能强行咬着这一点不放:“那不是现在长泽年轻,他不爱学吗?他也就是现在年纪还小,等到以后,他爱学了,他肯定有出息,他要是有出息了,那还能不拉扯一把我这个做婶婶的吗?” 她娘:“……” 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了,村里像他这么大的人哪一个不是已经成家了。 就他,因为太不着调再加上眼光高到现在都没成家。 还有,这话不就跟亲家母以前经常说的差不多吗? 我家孙孙就是不爱学,脑子聪明着呢,现在还小才不懂事,等到以后啊,他只要想学了,肯定能像我家老大似的,成为国家人才。 纪三婶不是没看见亲娘那抽动的眼角和不可思议的神情,她干咳一声,勉强撑住了。 心虚的说着:“反正娘,您别让哥哥去找大队长,照顾长泽是我自愿的,我是看着他长大的,他受伤,我顾着点不是正常吗?” 纪三婶她娘神情复杂的应了。 内心是怎么想的就没人知道了,反正看着女儿的眼神一度相当同情。 纪三婶:……算了,挣了钱孝敬一下娘吧。 纪家人热火朝天的开干了。 纪三婶借着照顾侄儿之名,悄悄摸摸的从山上绕道到水库,跟纪长泽一起找到鱼群,兴奋的掏出网就开始捞。 纪长泽倒是说过想下水帮忙,被她给否了。 这侄儿从小就是个不干活的,万一下来帮了倒忙怎么办,她还是更加信任自己。 纪长泽就在上面一阵吹:“三婶你对我真好,我都这么大了你还心疼我,我就知道三婶是把我当亲儿子待的,等我以后出息了,我也对三姐好,给三姐撑腰。” 以前基本不说什么夸耀话的人,嘴巴突然这么甜,人家想的肯定不是这是为了唬人弄得甜言蜜语,而是真情实意。 纪三婶顿时干的更加起劲了,还不忘记叮嘱纪长泽:“长泽,你可千万别下来,水凉,你那头还受着伤呢。” “诶,我知道了三婶,您放心,我不下来。” 纪长泽看似是闲散的歇着,实际上脑子里还在转着他以后要做点什么。 总不能一直抓鱼,这水库就算是再怎么大,鱼群也只有这么多,何况还不是他们自家的水库。 他嘴里叼着根草,琢磨着琢磨着,突然灵光一闪,拿起了嘴里的草,放在手心里细细的看。 大多小世界里,这个差不多的时期都会有伟大的农业专家出现,而在纪长泽接收的记忆里,这个世界是没有这样的农业专家出现的。 全国人民还要忍饥挨饿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迎来曙光。 纪三婶那边越抓越来劲,要不是想着抓多了卖不出去,她恨不得抓到第二天早晨去。 乐颠颠的用桶装着鱼往回走,纪长泽要伸手帮忙,她赶忙拒绝了。 倒不是心疼这个侄儿,她虽然对纪长泽改观了不少,但也没可能一下子就真把对方当亲儿子看待了。 她也是有小聪明的。 一直都没让纪长泽干活了,要是让他拎着鱼回去,那她之前让纪长泽歇着不是白歇着了。 她可不会那么傻的功亏一篑。 “别拿别拿,这种粗活三婶来就行。” 纪长泽又伸手了几次,都被推脱了回去。 他只能一脸“无奈”的收回了手,真诚的夸了一句:“三婶,你真好。” 纪三婶有点心虚。 她哪里是好,她是想在婆婆面前塑造一个疼长泽的形象呢,反正事也做了,当然要得到好处了。 结果没想到这孩子,居然还这么感激她,闹得她还怪不好意思的。 “没啥,一家人嘛。” 纪三婶尴尬笑笑,提着桶,和纪长泽一起绕路回去,把鱼好好安置好了,她一边做饭,一边期待的等着家人回来。 纪家人今天干活的时候也很兴奋,一想到家里可以靠着这些鱼赚钱赚粮食,干活都利索了很多,还被大队长点名表扬了。 人家被表扬了都是不好意思,轮到纪奶奶,她别提多得意了,在大队长说起他们干活卖力的时候,她相当骄傲的挺胸抬头:“咱老纪家就是这样,就好像是我家长泽说的那样,我们一家子都热爱奉献,努力干活,为中华而努力!!!” 大队长:“……” 这骄傲的模样,整的好像他们不是在地里干活而是上战场打仗了一样。 纪奶奶倒是还挺得意的,干活的时候又抓紧时间宣传起了自家孙孙多能干多聪明脑子多活络。 指望着通过她的推销,给孙孙找个媳妇。 然而村中人听她说的时候都敷衍的嗯嗯啊啊,半点相信的意思都没有。 就纪长泽?他聪明?呵呵。 纪家人还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纪长泽的,回了家看见这么多鱼,又是一阵高兴。 还不等纪三婶说说自己的功劳,纪长泽就先开了口:“奶,三婶可照顾我了,说我头上有伤口都没要我下水,这些鱼都是她自个抓的,回来的时候我要帮忙提着水桶她也说不劳累我,都是她一个人提回来的。” 纪奶奶当即表达了对儿媳妇的高度赞赏:“我就说老三家的是个好的,这个事交给你我放心。” 纪三婶心底美滋滋的,对纪长泽的好感更多了。 长泽这孩子别看爱玩了点混了点,倒是还知道感恩。 她自己夸自己,当然没有长泽夸她效果好了。 一家人喜气洋洋数着鱼的时候,纪长泽就说了;“奶,我想跟着一块去城里,买点书看看。” 纪奶奶:“书?什么书?” “就看着买买。”纪长泽说的一本正经:“最近受了伤也不能随便跑,我就想着看看书,学学知识,我不是随了我爸吗?人家都说念书有出息,说不定我看看书,就有出息了。” 纪奶奶高兴的不行。 在她心底,读书是需要天赋的,而她大儿子有天赋,大儿子的儿子当然也有天赋了。 这也就是长泽之前懒得念书,不然啊,早就念出去了。 越想越美,纪奶奶兴奋的拉着纪长泽的胳膊就往屋里走,一边走一边说:“诶呀我的乖孙,你总算是懂事了,知道上进了,买!买!我乖孙想要什么书我都给你买,走,奶给你拿钱去,正好,你们今天去城里,还能找借口说是给买书去的,奶就等着我家长泽出息,以后带我们家享福。” 眼睁睁看着婆婆脸上写满了快乐,仿佛长泽今天看书明天就能考上大学后天就能进入公家单位走上人生巅峰的纪三婶:“……” 想啥呢。 读书是这么简单的事吗? 长泽都这么大岁数了,之前没怎么念过书也就能认字,突然一下要读书上进,以为他是文曲星么。 可心底这么想,纪三婶也没傻的面上这么说,不然就等着婆婆白眼她吧。 于是,纪长泽他们回来的时候拿着几本书就让不少人给看见了。 听说纪三叔这是特地带着侄儿去城里买书,大家的表情都是这样:= = 咋地啊,小时候不念书,现在都能娶媳妇的人了,还瞎看什么啊。 就有人问到纪三婶了。 纪三婶:“……” 其实她心底里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她肯定不能说出来,不然这刚刚才维持住的婶侄关系,婆媳关系,又要凉了。 她只能强撑着心虚,学着婆婆说的话,努力做出理直气壮的样子:“你们懂啥啊,我家长泽聪明着呢,他以前就是不稀得学,现在一学,肯定有出息。” 反正有出息没出息的,人不混账就行。 “以后啊,我们这些做叔婶的,还能享长泽的福呢。” 不求享福,别一直啃老就行。 “我家长泽认真起来那可不是一般的认真,现在每天关在家里看书,不知道多努力。” 其实她怀疑这是长泽为了不干活找的借口,但不管了,只要不出去闯祸,他就是一年都蹲那屋里都成。 村里人:“……” 他们觉得,纪三婶脑子不太好了。 纪三婶也不是没看见他们看自己的眼神有多古怪。 她面上满是理直气壮,心里其实可苦。 不瞒你们说,我自己个,也觉得自己个脑子有问题。 第169章 年代文里的懒汉(5) 村里人觉得纪长泽看书是找借口偷懒, 纪三婶也觉得他看书是为了偷懒,就连脾气最好的纪二婶,都没认为侄儿是真的打算实打实认认真真看书了。 她更加倾向于长泽这个孩子想上进。 重点是“想”, 而不是上进。 一家子人,除了纪奶奶坚定不移的认为自家孙孙跟大儿子一样天赋高,是个天生会读书的料,其他人都对此保持了不信任的态度。 纪长泽也没去管这些, 照旧闷在屋里看他的书。 纪家其他人都不抱怨, 照样是热火朝天的该打鱼打鱼, 该卖钱卖钱。 虽然纪长泽就开了个头,其他时间都躲在屋里看书, 但因为他那家中唯一男丁的地位,全家人都自动将“开了个头”,换算成了“参与了全程”。 甚至因为纪奶奶坚持不懈的洗脑,比如“要不是长泽我们家哪能挣这些钱”“全村也就长泽能在找到这么一个好地方了”“老二老三你们可要对长泽好, 看他年纪轻轻的就让我们家挣这么多钱”,等等等等。 她自己越叨叨就对此越深信不疑,二房也是满心相信,唯一清醒的纪三婶心底倒是清楚纪长泽后来一直没插手这件事。 但是那又怎么样。 侄儿这养的娇生惯养的,就算是动手了, 他估计也做不来多少活, 说不定还要人去照管他。 还不如像是现在这样,他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不惹事, 那就是他能做出的最大的贡献了。 心里这么想着,纪三婶面上还跟着一脸附和。 于是纪长泽在家里念书这个事,还是顺顺当当了下来,虽然全家除了纪奶奶没人相信他真的能看出个什么名堂。 这么平淡的度过一段时间后, 鱼群不知道是抓完了还是被抓的转移阵地了,纪家再抓不到那么大批量的鱼了,他们倒是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看着以往挣的钱,还挺美滋滋。 这鱼可真是冲着给他们纪家添财路来的,眼看着要过年了就没了。 这钱可不就能让他们好好的过一个年吗? 手里头有了钱,纪奶奶手头就宽松了不少,捏着钱去了城里买了几块布回来,好好的给全家做了新衣裳。 纪长泽一直算着时间,原本的时间线里,原主就是在过年后这个时间的时候见到大队长带回来的小妹妹。 他这段时间也找借口去城里溜达了好几圈,都跟住在城里的三姐他公公混熟了,还是没能看到什么专业乞讨团队,估摸着还要等着临近过年。 要么就自己找,要么就得想法子让别人找了。 正月初二,出嫁女带着女婿孩子回娘家。 纪家的三个女儿这次回来都和以往不太一样,欢欣直接写在了脸上,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毕竟这段时间纪长泽总在往城里跑,去城里顺便就见一下三姐,去三姐婆家怎么好空着手,自然要提一些东西。 有时候是自家种的菜,有时候是卖剩下的鱼,有时候是去割了一些肉。 纪家现在多了卖鱼这么一个额外收入,纪奶奶也不再像是以前那样扣扣索索,就给一些东西,给的还是亲孙女,这有什么的。 这些真的就是小东西了,但对于住在城里和镇上的三姐大姐来说,那可就是来自娘家的心意。 她们自家可没有地来种,想吃什么菜就要去买,鸡鸭鱼肉这些自家养也不现实,婆家为了减少支出也很少买。 因此当弟弟给他们送来了这些,可是大大的增加了她们的家庭地位。 娘家有人和没人那真的是两种区别,至少两人能明显感受到公婆对着她们的态度和善了不知道多少。 嫁在村里的二姐倒不是因为这些菜和鱼。 纪长泽看书看累了就去找她,不是找她说话,就是找她老公说话,她丈夫本来是个一人吃饱不管全家的混混性子,每天东边跑西边跑,就是不着家。 纪二姐也不好说他什么,毕竟就连她都看的出来,这是公婆偏心底下的俩小叔子,丈夫心底闷不过,这才故意跟公婆置气不去干活。 反正你们不让我好过,我也不会当个老黄牛每天累死累活帮忙。 你们不偏心弟弟们吗?那让他们干活去呗。 诚恳的说,他这种行为没成家的话这么干没什么问题,但他娶媳妇了,媳妇还是纪长泽二姐。 他父母本身就是个偏心的,抓不到来去如风的儿子人,就找儿媳妇出气,倒不是说打骂,毕竟儿媳妇娘家就在村子里住着呢。 只是脏活累活都交给纪二姐,家里有什么好吃好喝的也都是藏起来给小儿子吃。 她丈夫倒是自己躲出去轻松了,留下纪二姐一个人在家里吃苦。 之前纪二姐被纪长泽拉着说过几次话,明里暗里的打探过几次(打探完了她都不知道),确定她对丈夫有感情不想分开后,他就放弃了踹掉这个二姐夫的念头,转而变成试图把对方捏吧捏吧,看能不能改造一下。 纪二姐不知道纪长泽这些念头。 她只知道丈夫本来不着家,但是被纪长泽拉着说过几次话后,居然也开始知道顾着她,护着她了。 为此,纪二姐对纪长泽的感激绝对是浓浓的。 三姐妹日子过得和顺,心情也好,回了家是一片其乐融融,纪长泽也笑着跟她们打招呼,顺了一圈视线,就发现三姐夫虽然面上也笑着,眼底却有愁色。 他想了想,凑了过去:“姐夫,干嘛呢?怎么一副不高兴的样?是不是我家哪里没招待好?” “不是不是,这有鱼有肉的,招待的挺好的。” 被纪长泽这么一诈,三姐夫果然着急了。 三姐夫齐兵是个标准的文人性子,好说话脾气好,文质彬彬,对着妻子也很体贴,夫妻关系很不错,现在听了纪长泽的话赶忙摆手摇头,生怕小舅子误会了他。 纪长泽还是满脸狐疑:“那怎么看着你好像不是很高兴的样子?” 眼见着小舅子还是一副“你是不是因为陪我姐回来所以才不高兴”的模样,齐兵赶忙解释:“我不是因为这个事,是因为工作上的事。” 纪长泽恍然大悟的一点头,伸手搭在他肩膀上,一副哥俩好的样:“我懂,我明白,男人嘛,难免会有点不如意,来,姐夫,你跟我说说。” 齐兵:“……” 小舅子一个从没工作过的,跟他说了也没用啊。 但也许是纪长泽表情太真挚,也许是最近的确压力大,齐兵还是没憋住,愁眉苦脸的把事给说了。 之前就说了,他是个小干部,搞农业方面的,地位不说高,低倒是也不低,就是混个中不溜,他性子温和,和同事处的不错,也愿意下基层,是个真心实意肯做事的,所以在工作上一直都做的挺好。 但是最近,工作遇上难题了。 “大白蛾子?” 纪长泽往三姐夫旁边一坐,做出倾听的样子:“什么样的大白蛾子?” “就那种白蛾子,不是我们国家的,是从别的国家传过来的,叫什么、什么外来入侵,小的时候长的跟毛毛虫一样,之后就变成了大白蛾子,白蛾子倒是没什么,主要是它小时候,啃庄稼,啃树叶,带叶子的都能啃,就离我们这不远的山县,那边已经糟了灾了,我们县那是千防万防啊,结果,还是没防住,现在还好,还不到种地的时候,就怕等到种地的日子了,那大白蛾子越冬把咱们粮食都啃没了。” 齐兵说的一个劲叹气:“你说,我们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眼看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咋就冒出来虫害了。” 纪长泽听明白了。 “所以姐夫,县里这是想着趁着冬天,把它们给灭了?” “想灭,灭不了啊,它们成蛹了就这么点大,仔细找倒是能找出一些来,之前那个启明县就是,大冬天的,基本全县人都去找了,结果冬天过完了,还是不知道从哪窜出来一大堆虫子,杀也杀不完,用农药也不行,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它祸害粮食。” 齐兵越说,面上愁色越重:“这以前吧,只是听说,谁知道传到我们这边来了,还好是赶上了它们越冬,还能有时间商量一下对策,最近我们为了这事,天天开会也想不出什么解决的法子来,我刚刚啊,就是忍不住去想这个事了,不是因为陪着你姐回来。” 他还没忘记解释几句。 纪长泽若有所思的动了动手指头:“姐夫,你有法子弄来这家伙的蛹不?或者尸体也行。” 齐兵满脸问号:“什么?” 问完,就见着一向不学无术懒散度日的小舅子笑着说:“我最近看书呢,也是农业方面的,你把那玩意给弄来,我研究研究,说不定我就能把这件事给解决了呢?” 齐兵:“……” “长泽,你别想了,这事从首都来的专家都没法子,你怎么可能有办法。” 纪长泽还挺自信:“专家没办法,不代表我就没了,姐夫你没听说过吗?” 见他这自信满满的样子,齐兵心底也好奇起来了,什么?难道还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事吗? 他还真带上了几分期待的问:“没听说过什么?” 纪长泽:“我爸是个读书人。” 齐兵沉默了一会,硬是没等到小舅子再继续说下去,这才干巴巴的接了一句:“所以呢?” “我是我爸的儿子啊!” 纪长泽一拍手,端的是理直气壮:“我爸是读书人,脑子聪明,我呢,从小随我爸,所以我脑子也聪明,以前是我不爱念书,现在我开始看了,解决这么点小事还不是轻轻松松。” 齐兵:“……” 父子遗传……还能这么算??? 他实在是无法接受纪长泽的遗传论,偏偏性子又温和,不好意思直接对小舅子说“得了吧你二十多年不去念书,临时抱佛脚能抱到结果才怪”,只能尴尬的挤出一抹笑,委婉开口:“这个,也不是说脑子好使就行的,读书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纪长泽截过话:“对,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自从读书以来,我感觉我每天都在进步,从来没退步过。” 齐兵:“……” 你以前都没进过,能退步才怪了。 那边,纪三姐发现他们在说话,带着笑过来问:“你们说什么呢?还躲开我们说。” “说我脑子聪明像我爸的事,姐夫工作上不是遇到了知识难题吗?我最近看书很有感悟,感觉能帮上忙,就说帮着解决一下。” 纪三姐惊喜的看着接话的弟弟:“长泽你真能帮到你姐夫?” 齐兵:“额……其实……” 纪长泽:“真的!” 纪三姐满脸写着高兴,拉着弟弟的手夸道:“你姐夫最近正犯愁着呢,你要是能帮到他,姐姐一定好好谢谢你,带你去饭店好好吃一顿。” 齐兵:“……” 不是媳妇,你就这么相信了吗? 纪三姐还真的就这么简单相信了,这还要归功于在她们小时候就不停念叨孙儿聪明像他爸,他不是不聪明那是不想学思想的纪奶奶。 再加上这次回来,全家人都夸堂弟,说他有本事,脑子活(因为发现鱼群的事),纪长泽又十分不谦虚的表示他念书很有进展,纪三姐自动自发的就在大脑里替换成了堂弟读书有本事。 她美滋滋的。 就算长泽帮不上忙,这也是帮忙了,堂弟帮着齐兵的忙,那是给她长脸呢。 要不是和她有姐弟情,他怎么会帮忙呢。 那边的齐兵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媳妇不光不怀疑小舅子的知识储备,学习进度,反而满心欢喜的让他们好好聊,干巴巴的说了

相关推荐: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深陷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林峰林云瑶   主角周铮宫檀穿越成太子的小说无错版   小人物(胖受)   毒瘤   地狱边境(H)   靴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