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他只让自己记住这些好人,根本不去记那些不好的事。 用上帝视角看,汤姆遭受了太多太多不公了,要是换成随便一个人,恐怕早就气的不行,可换成了汤姆,他因为黑人小镇上人们的教导,和自己的善良,几乎从没有过负面情绪。 他就这么快乐的生活着,发生过帮助别人反而被鄙夷的事,也发生过他凭借着自己的善良让一个白人对黑人改观的事。 即使这个故事基调是沉重的,轻松地写作方式也还是让读者看得忍不住大笑,就算是华国人都能读懂。 而最后的结局却并不太好,在某一天汤姆进入了一家小镇,路过小巷子时,汤姆听到了一个女孩的呼救声,他匆匆过去打倒了那个试图对女孩施暴的黑人,救下女孩后,女孩对他道谢,并且还送给了他一个十分好吃的面包。 这个女孩是白人,刚刚差点被黑人伤害,对同样是黑人的汤姆却完全没有歧视,反而只充满了单纯的感激。 汤姆心情很好地被分开后,第二天一大早却被警察抓了起来,指控他试图对人施暴。 到了地方,他震惊的发现警察说的险些被施暴的女孩这个是昨天的那个姑娘。 姑娘也十分震惊,她认出了汤姆,努力的告诉警察汤姆是救了她的人,施暴的黑人并不是他,警察却坚持昨天进过这条小巷子的黑人只有汤姆一个人,要将汤姆用绞刑杀死。 汤姆被绑在了大树上,等待着第二天用绞刑杀死,按照小镇的传统,他被绑住的时候,小镇上的居民会用各种东西砸在他身上伤害他。 姑娘想要阻拦他们,却被父母强行带了回去,告诉她黑人都是残暴而可怕的,也许汤姆和姑娘口中说的黑人根本就是一伙,他们那样做只是为了骗取她的信任。 她被困在了家中,而好心帮助人的汤姆却被无数人谩骂。 这一幕看得读者揪心又气愤,即使是华国人,都为这种只看肤色而不是看真相的办事方式感到不解与生气。 “这让我想起了我儿子写信告诉我的事,他在国外留学,黄皮肤的人是很受歧视的,有的时候明明同样的事,到了黄皮肤的人身上就总是小题大做。” “汤姆也太可怜了,他明明是帮助了那个女孩,却要被处绞刑。” 愤怒过后,便继续读了下去。 纪长泽到底没弄个多残忍的结局,他让姑娘在深夜翻窗跳了下去,一瘸一拐的跑到了刑场,放走了汤姆。 汤姆曾经告诉她,他来自黑人小镇,姑娘便对他说:“回去吧汤姆,回到黑人小镇去,你在外面只会受到伤害。” 曾经无数人的劝说都没让汤姆回心转意,可这一次,在经历了即使受害者坚持他并不是加害者,他也还是被绑着送到了刑场后,汤姆终于对这个世界心灰意冷。 他总是笑着的脸上嘴角不再翘起,眼中那星星一般的亮光也消失不见,他便的和黑人小镇上那些成年黑人一样了,脸上总是有着疲惫和沉重。 最终,汤姆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了黑人小镇。 在看到他回来后,迎接的人们望着他的表情谁也没说话,他们都想到了汤姆经历了什么,毕竟曾经自己也都经历过,人们只是上前,沉默而又心疼的抱抱汤姆再离开,最后,只剩下汤姆的父母,他们看着垂头丧气的儿子,叹口气,上前抱住了他。 汤姆说:“我再也不会离开黑人小镇了。” 一转眼,十几年后,汤姆带着自己的儿子去钓鱼。 儿子眼底有着好奇,他问汤姆:“爸爸,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我们不出去逛逛呢?” 汤姆的视线复杂又难过,他沉默许久,说出了当初父母对他说的一模一样的话:“外面很危险,我们一辈子在这里好吗?” 全文完。 华国读者看完只觉得心情有些沉重,也有些唏嘘。 但在纪长泽特地发表的那个国家里,这本书却造成了销量热潮。 排队来买它的黑人几乎要挤爆了这条街,也有反对歧视黑人条例的白人来购买。 无数人看完后止不住的哭,尤其是最后那句话。 汤姆那个天真善良,相信别人的孩子,最终也还是在现实的打击下成为了他的父母模样。 而这一切,都是来自于大家对于黑人的歧视和不公。 明明是帮助人的,最终却背上罪名,别说是汤姆了,任何人恐怕都受不了。 饱受歧视的黑人们看着这本书,仿佛看到了自己。 “我曾经帮助一位迷路的女士,可她却在警卫来时立刻避开了我,为此我还遭受了警卫的盘问。” “我买面包的时候,老板对着白人都是笑容满面,轮到我就是难看着脸色,我又不是没给钱。” “真的存在黑人小镇吗?如果真的有,我多么希望我可以在里面生活,哪怕一辈子不出来我也愿意,我受够这个歧视黑人的世界了。” 书卖的大爆的同时,一些人发现,曾经忍气吞声的黑人们居然开始反抗了。 当即有人找去了长安分报社,让他们不准再销售这本书。 本来只是愤怒之下的威胁,没想到第二天,长安分报社就立刻下架了这本书,在想要买书的人来询问时,分报社的员工可怜兮兮的低下头,怯懦道:“昨天,有位大人物来到我们报社,不允许我们再出版这本书,抱歉了诸位,我们只是来做生意的华国人,并不敢惹事,作者?我们也不知道,突然就联系不上他了,真是可怕,打开门发现屋里乱作一团,我们的boss已经下令要我们回国了,怕我们也出事……哦抱歉,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作者出事,你们可千万不要多想。” 然后,长安日报的分报社就麻利回国了。 那个只是威胁一下,结果发现这家报社居然直接吓得回国的人:“……” 什么意思?华国人这么不禁吓的吗? 接着,他就面对了空前暴怒的黑人团体。 什么意思??这本书怎么了??这本书很现实啊!它又没写所有白人都是坏人所有黑人都是好人,里面有好白人也有坏黑人,只不过是描写了一个个曾经发生在大部分黑人身上的事而已。 你们禁书,就是心虚! 作者还不见了!是不是你们把人杀了! 他不过就是写了一本书,你们是被戳破嘴脸了所以才迫不及待把人杀了吗? 他:…… 我不是,我没有,不是我啊!! 可已经没有人相信他说的话了。 长期被压榨的愤怒,被歧视的憋屈,被瞧不起的难受,都在这本书被“禁”后,完全上涨到了一个可怕的高度。 这个国家很快没工夫去找华国麻烦了,因为他们自己陷入到了内乱。 一直挤压的种族问题如火山爆发,炸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政府只能一边手忙脚乱的处理,一边四处寻找那个写出这本书的作者。 可就是这么找都找不到,到了最后,他们自己都开始怀疑是不是有激进派的种族歧视者把人杀了泄愤了,不然怎么找遍全国都找不到。 作者纪长泽在自家小院子里抿下一口茶,深藏功与名。 第142章 民国写文(完) 国际上的混乱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这之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虽然说是司空见惯,但也绝对不像是现在这样,一会a打b, 一会b打c,打着打着冒出来defg。 打架的时候就更加刺激了,打着打着和好了结盟了,本来是盟友一起打别人呢, 突然翻了脸开始互相攻击, 这样的事也不算是什么稀罕事。 而就在各国你打我我打你的时候, 曾经被侵略过的华国也加入了战场,只不过不再是以曾经被欺负被殴打的形象, 而是默默而有钱。 是的,有钱。 曾经华国被人当做提款机,别的国家打仗怕伤到自己国家的国民,于是来华国领土打, 在华国抢夺一空不说,还要华国赔付战争赔偿。 现在情况可就不一样了,明明被肆意抢夺烧杀过,应该没有个几十年就缓不过劲来的华国居然缓了过来。 先是华国开始生产一种战场上专用的罐头,一开始很多国家的人还不知道这种罐头, 毕竟那时候这些罐头是专门供给华国军人的, 就算是卖也不会卖出多少。 而等到华国将侵略者赶走,开始站在国际上, 并且有了盟军时,罐头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 华国在战后第一个建交的国家正是史密斯的国家,当时他们国家陷入粮荒,军队粮食不太够吃, 华国为了支援,从纪家买了大批量的军用罐头和其他物资一起送了过去,并且还派遣了援军。 敌方也是一脸懵逼。 本来听说来支援的是华国,他们还不以为意,毕竟以前华国的确是个庞然巨物,但在战败后,大批量的外国人涌入华国,看到了里面的破败和腐朽,依旧那个老旧而岌岌可危的王朝。 即使现在华国不再封建,还成立了新政府,许多外国人对华国人的印象也还是剃了一半头留着长辫子,对着他们谄媚等等。 援军是华国人?那有个什么用。 很快,华国军队就让他们知道了什么叫做富足。 武器这些就不说了,如今的当权人最是个爱惜军人的,手里头一有钱就换装备,换了不算还研究着要自己造,衣服被褥靴子这些都是往最好的给。 这位先生说了:难道咱们集全国之力,还给不了这些为国家争取权利和地位的军人一个物资吗? 除了要让自家人好,也有一方面是想要趁机宣扬华国早就不是当初华国的意思。 华国如今已经渐渐复苏,自然是给的起的,再加上“明明不会做生意但就是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十分生财有道”的纪家大少爷给力支援,华国军队早已今非昔比。 先进的武器,整齐划一衣料扎实的军服,因为伙食跟的上而一个个逐渐强壮面色红润的军人,还有每个月敌军最讨厌的四天日子。 每过七天,华国军队就开始发肉罐头,一群人恰好是扎营在风口,那么多人一起打开罐头盖子吃罐头,肉香顺着风就飘到敌军鼻子边了。 香啊! 还是肉香! 再看看他们,衣服被打烂了没得换,里面的内芯都露出来了一点都不保暖,一个月都不见得吃一次肉,鞋底薄的踩到石头都能疼好一会。 人家华国军人一个月吃四次肉呢!! 华国军人是吃得好睡得好精神气也足,打起来越打越有劲。 敌方那是没得吃没得喝穿的跟不上还要闻着人家吃好吃的自己喝菜汤,打起来就越打越萎靡。 最终也还是缴械投降。 要说这就是个神奇的年代呢,之前打仗打的你死我活血海深仇的,投降之后三国谈判了一下,这敌军居然也能成了盟军。 然后,华国罐头就彻底出了名。 众所周知,华国别的没什么,人口那是真的多,只要单子下的多,纪长泽这边就供得上,于是,他不光大赚了一笔,还帮助不少国人成功有了工作。 医药其实比罐头出名的还要早,只是那个时候华国并不往外销售,只在盟国希望供给的时候才会卖给盟国一些,逐渐的各国也就发现了。 华国那就是典型的你对我好我也就对你好,只要是盟友,给钱给物资给药给货源都莫得问题,不是盟友?不好意思,我们自己国家的还用不够呢。 罐头和医药品都是纪家生产,不算是国有,自然就有人将主意动到了这上面,于是乎,有人抬着一箱金子,自信满满的敲开了纪家的门。 纪长泽礼貌的接受了他的礼物,并且表示亲不好意思我不卖给除华国盟友以外的国家哦,然后让人将这位一脸懵逼的客人送出去。 客人:…… 你不卖可以,金子倒是还给我啊!! 纪长泽就当没听到。 乔愿环问他,他还挺理直气壮,谁让他好好的话不会说非要说黑话,什么他是来给纪家大少送金子来的。 送都送了,怎么还好意思要回去。 纪父听说这件事赶回来后都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笑。 这人也是倒霉。 想来挖墙脚,结果碰上了自家这个听不懂含蓄话的傻白甜。 这箱金子最后也是没让纪长泽吐出来,军方直接拎着人送到了那个收买他的国家,是的,这位是个汉奸,被他国收买了就巴巴的上来送人头了。 既然乐意给别的国家人办事,来挖自家国家人才的墙角,那也算不上什么华国人了,户籍上勾掉名字,以后您啊,就不是我们华国人了。 这人晕头转向的就被去除了华国国籍,本来还指望自家主子能让他留在外国,没想到那边一见他没了利用价值立刻翻脸,直接把他扔了出去让他自生自灭。 纪长泽那边半点没受到影响,继续他的兴国大业。 一会国内披着马甲写写一些安抚人心振奋国人的文章,一会再披着国外马甲写写骂华国的文章再发到国内来,让群众愤怒齐心。 人哪,平时喜欢窝里斗,一有了外敌分分钟团结。 纪长泽干过的骚操作多了去了,甚至有一次他在一家典型仇华的国家养了一个笔名,专门写一些风花雪月什么的,等到这个国家又打算故技重施,仗着华国忙的抽不开身不想打仗来骚扰,试图搞一些物资走的时候,他用这个马甲,开始狂怼华国的慎泽先生。 听说你们华国有个叫慎泽的很受百姓喜爱啊? 啧啧啧,不愧是华国人,连这样的人都能捧上神探,也怪不得打仗打不过我国,我们打你们,你们不光要受着,还要老老实实给钱给物资,胆小懦弱的华国人。 这话先从华国搬运到了该国,又被搬运到了国内。 这下子不得了,群情激愤啊! 用刘庆如说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这就是捅了马蜂窝呀! 纪长泽的读者那不是一般的多,尤其他面向的不是那些十分有学识的人,而是识字的百姓,平时也经常发一些振奋人心的话,什么稿费捐到前线啊,什么开办孤儿院啊之类的。 再加上这个马甲他用于现实中,纪家大少爷做的善事,和慎泽先生做的善事这么一重合,他在国内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最为崇拜向往的对象,无数学生都想见他一面,聊聊理想和未来什么的。 现在,他们心目中的“男神”被骂了。 怎么能忍?!!! 不能忍啊!!! 百姓们激动的恨不得抄起家里的锅砸那敢小瞧他们慎泽先生的人去。 慎泽先生也很给力,他用着精妙言语,措辞犀利的反骂了回去。 那边果然也跟着骂了过来。 两边你来我往,你问候我文笔我问候你思想,充分的展示了什么叫做一个脏字不带却能逼逼你全身的文人战争。 到了最后,在华国人眼里,这已经不是作者与作者之间的事,而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事了。 不然那个什么什么郎凭什么这么大胆子睁着眼睛说瞎话诋毁我们华国的慎泽先生! 他那是瞧不起慎泽先生吗!!! 那分明就是瞧不起我们华国!!! 区区一个小国家,真以为我们打不过了,华国那是懒得搭理你丫的,真打起来,你们这个小国还不够我们一盘菜的呢!! 民众都这么愤怒了,国家难道还能坐视不管吗? 这正是一个聚拢民心的好机会啊。 于是,华国出兵,将对方打了个落花流水,那个大骂慎泽先生的外国作者可能也是自觉惹了大祸,从此消身匿迹。 而在纪长泽的书房里,刘庆如心情复杂的看着纪长泽将一叠叠的稿子放在小箱子里,再在小箱子上面贴上大骂慎泽这个作者的马甲名,最后归归整整的把小箱子放进了大箱子里。 大箱子上面,正贴着俩字:弃用。 刘庆如:“……” 这波自己骂自己,还骂的挺带劲的戏码,他至少见过三四次。 而每一次“输了”的那一方马甲就算是完成了使命,和其他因为各种因素(比如之前写下《黑人小镇》一书的马甲)而封号的马甲一起放在“弃用”的箱子里。 不愧是老师教导出来的。 真是满满的仪式感呢。 纪长泽长子十岁生日宴时,各国都打不动了,该占据的地盘也占了,该得的地位也得了,大家摆出了友好微笑的面容,签下停战协议。 经过这十年,华国已经在国际上有了无可比拟的地位,再无人敢小瞧这个曾经庞大,之后却萎靡过一阵的国家。 后世记载,这段历史是混乱而又充满鲜血和战争的,但同时,也是文人辈出的时代,无数文学家都生活在这个年代,并且写出了一本本含满了时代印记与历史记录的作品。 当时的文学狂潮到达了巅峰,据说当时全世界的人都养成了阅读书籍的习惯,一直到那一辈的人老了,就算不识字,也要选择听书来打发时间。 总之,这是一个奇迹般的时代。 第143章 后世番外 某个论坛里, 出现了这么一个帖子。 几乎是立刻,不少人就涌了进来。 这话一出, 立刻就有人说起来了。 聊着聊着,这个话题就跑偏了。 一群人讨论着讨论着,话题很快就转到了民国时期哪个作者产出量最大的问题上。 一群工作党争来争去,学生党奄奄一息: 在他们自顾自的聊到了一百多层时,楼主终于姗姗来迟。 几秒钟的静默后,有人回复: 楼主: 楼主得意洋洋,等待着大家赶紧问他详细信息。 没想到等了一会,不光没有等来催促询问,反而等来了一堆人的唾弃。 没一会儿,这个帖子就在众人的举报下被封禁。 那些只是随便聊聊的倒是还好,这件事过去之后依旧该做什么做什么,刚刚真情实感聊过的人可就不行了,气的不轻,觉得这楼主完全把自己当成傻子。 还当时那个时代大部分活跃作家都是纪长泽马甲。 他知道写一本书需要多长时间吗?那个时候可是没有键盘,纯手写的,写出来多费劲啊。 这种谎话也编造的出来,真是可笑。 他们气呼呼的不再去想那个傻子楼主,打开手机打算娱乐一下,结果刚点进微博,第一个热搜就是。 嗯? 纪长泽还真的有马甲啊。 虽然刚刚才被耍了一通,但大家还是很有八卦精神的点了进去,试图去看看纪长泽的马甲到底是谁。 结果进了新闻消息居然还没出来,只有这么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评论区里早就吵翻了天,纷纷开始猜测哪个作家是纪长泽的马甲,也有这些作家的粉丝在听到自己粉的作家变成了别人口中的马甲后不爽翻脸,大家猜猜这个猜猜那个,同时还吵成一片,还挺热闹。 一直到了第二天,昨天早早睡觉的人一打开微博就愣了。 居然还在吵。 怎么这么能吵,不就是有马甲吗? 当然了,大部分人还是很理解的,甚至不光是年轻人,不少中年人,甚至爷爷辈的人这次也参与到了吃瓜中。 华国当初能差不多全民识字,这些文章写得好看的作家可是功不可没,而爷爷辈分的人那时候最快活的事就是能拥有一本小说再跟小伙伴们炫耀,父母辈的华国已经进入了科技时代,但受着父母的影响,他们同样也很喜欢看小说。 这一辈年轻人就更加厉害了,他们一个个还成立什么xx先生后援会。 一个个还挺认真跟追星一样,不光逐字逐句的研究先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写,还会在网上控评,看到有骂他们家先生的立刻就上了。 家长们也并不干涉。 有什么好干涉的,这些民国时期的作家一个个都三观正的不得了,爱国爱党爱学习,喜欢自律生活好好上进,一群优点就是没有缺点,喜欢他们还挺好的,说不定还能带动这些孩子一起上进。 但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民国时期据说这些作家的粉丝就互相谁也看不上谁,一有个什么就开始互相吵,主要还是争执谁才是当时文章写得最好的人。 到了现在,则是变成了争谁才是对华国最有贡献的人。 其中还有许多外国作家的粉丝后援会。 人家说他外国作家不算,他还十分信誓旦旦。 “怎么就不算了,当时如果不是他每天变着法的夸华国,那个国家的民众能这么喜欢华国吗?现在我们两国还是最好的邦交的,华国人去了那都会受到最热烈欢迎,这不也是贡献吗?” 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倒是不急不慌,自家孩子吵不过人家了,就慢悠悠摆手。 “小场面,你们这才是哪里到哪里,想当初我们年轻的时候,隔着网线吵起来了还能直接约现实见面。” 孩子一愣:“爸你们还有这个时候呢,那咋地了?你们真的见面了?还打起来了?我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过啊?” “这种事有什么好说的,你想听啊?那爸给你讲讲,当时啊,我做了七个小时的火车,和我吵架的人坐了八个小时,我还在约定的地方等了她三个小时她才急匆匆过来,我俩当时约好了不见面不吃饭,都饿的不行,所以先去下馆子吃饭,吃完了就搬出我们带来的书和笔记开始辩论。” 孩子;“……” “你们千里迢迢十个小时不吃饭就是为了面对面辩论???” 家长还挺理直气壮:“不然呢?都打一架?那可不行,我们俩喜欢的作家都不赞同暴力,我们当然也要和平交谈了。” 孩子:“……那后来你们谁赢了?你们之后还有联系吗?” “她赢了,之后啊,我不服气,硬是和她一起辩了三天三夜,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我们都在面对面的吵,后来还是我先服软。” 孩子一脸嫌弃:“你居然还服软,你怎么这么没骨气,那可是你喜欢的作家啊!” “你懂得屁,我俩第三天就在一起了,我是她男朋友,我不服软,她不接着和我谈恋爱。” 孩子;“……” “你不说我妈是你初恋吗?我妈妈知道这件事吗?” 家长用着怜惜的眼神看着他,笑呵呵的摸了摸儿子的头:“傻孩子,那就是你妈啊,说起来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看看,随随便便一个消息就能让你们吵成这样,我和你妈就不会,我们这两天看你们吵来吵去,看的还挺乐呵的,不愧是我儿子,还挺有我当年的风范,不过你还没成年,吵架归吵架,别早恋哦,我和你妈妈可是二十岁才在一起的。” 孩子呵呵:“站着说话不腰疼,爸你喜欢的作家也是民国时期的,你就不怕你喜欢的作家是纪长泽的马甲?” “我怕什么?” 家长很稳当:“我喜欢的作家可是每年至少写十本书,纪长泽他不是慎泽吗?慎泽一年写的书那么多,他开的马甲肯定是那种一年只写一本,或者说是一辈子只写一本的,就比如你和你妈妈喜欢的作家,我嘛,诶呀,泡杯茶,围观吃瓜。” 孩子:“……” 他看向颇为幸灾乐祸的父亲,十分怀疑当初爷爷奶奶到底是采用的什么教育,才能让他都快四十岁的父亲竟然还保持着这样的恶趣味。 家长去泡茶了,孩子继续低头刷手机。 突然蹦出来一条新闻,他睁大眼:“爸!!!爸!!纪长泽的笔名名单出来了!!你快来看啊!!” 家长端着茶杯,不着急的走过来:“你这孩子能不能稳重点,不就是笔名名单吗?怎么?用上了名单这个词,他马甲很多吗?” 然后,他就看到了屏幕上那一串串密密麻麻的名字。 并且还十分精准的从其中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作家。 家长:“……” 吃着吃着瓜,怎么自家房子就塌了。 他震惊的继续看,然后再震惊的发现,这些名单里,他喜欢的作家,他妻子喜欢的作家,他儿子喜欢的作家,整整齐齐的横列在了上面,并且还十分嘲讽的并排在了一起,像是在嘲笑着他们家的全军覆没。 家长;“……” 他抢过手机,仔仔细细将这个名单看了一遍,还是有点没回过神来。 “儿子,你是不是骗我的??这是纪长泽的笔名名单??这根本就是那个时期的有名作家大集合啊。” 孩子也是一脸的懵逼:“我、我也不知道啊,但是这的确是官方媒体发出来的名单。” 炸了锅了。 绝对是炸了锅了。 而且不光是华国,全世界都炸锅了。 我们都把这些作者当成我们自己国家的人,历史书都给你写在里面了,还十分骄傲自豪我们能有这样的文豪在,结果你告诉我,这根本就不是我们国家的人,而是隔壁华国披着马甲来我们国家写的?? 全世界的老房子都塌了。 怎么可能呢? 这么多人怎么可能是一个人,纪长泽他写的过来吗? 可等到冷静下来仔细推敲,发现只要有了这个“这些人都是一个人”的前提在,还是可以推敲出一些蛛丝马迹的。 比如说这些作家基本上一辈子都没露过面,没有照片,没有生平事迹,没有采访记录,甚至连故居都没有。 他们的流程基本上都是“我出现了,我开始发表文章”“在我所在的地区大火”“不露面继续写文章”“销声匿迹”。 而看这些外国马甲销声匿迹的时间,正好是华国确定安定,不再惧怕任何外国势力的时候。 仿佛是一夜之间,这些作家都消失的无影无踪,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出现过。 为此外国那边还坚信有个专杀作家的人存在,正是这个人杀掉了这些作家。 结果现在,你们告诉我,他们没死,只不过是这个笔名的使命完成了,所以就再也不用了。 ???开玩笑呢吧? 真的假的?? 我们把这些作家当成我们的文化遗产这么久,结果人家根本就不是我们
相关推荐: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莫求仙缘
摄春封艳
花花游龙+番外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
毒瘤
林峰林云瑶
浪剑集(H)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