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望能从纪母这里听到一些育儿经,然后好回去教导自己儿子,希望自己儿子也能成为慎泽先生这样的人的。 纪母抓住机会,继续吹自己儿媳妇:“想要儿子出息的话,就要看好儿媳妇的人选,你们看我家环姐儿,从小就是个懂事的,性子也好,懂得也多,之前家里没出事,长泽没什么危机感,混账的很,每天不着家,四处去玩,环姐儿那时候也没发火,而是好言相劝,你们说说,这个年纪的孩子本来就不爱听人说教是吧,若是环姐儿生气了,说不准反而还让长泽起了逆反心思,正是因为她好声好气的劝,长泽那时才没有更进一步,这便是环姐儿的手段了。” 乔愿环听着婆婆用那满是骄傲的语气这么夸着自己,脸一红。 她哪里时有手段,分明是没什么底气不敢生气。 纪母继续:“后来家里出事,长泽去他大伯家求助反被赶了出来,这件事你们都知晓吧?” 夫人团们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听到这里赶忙点头:“知道知道,要说他大伯也是个狠心的,亲弟弟都不管。” “是啊,长泽从前还很仰慕他大伯的,那次被赶出来之后回去,我当时在坐月子没见到,这还是我先生后来与我说的,说是孩子受了打击,瞧着难受的很,你们说,这是不是很容易就颓废下来了?但是长泽没有,那是因为什么?” 她就跟说相声似的,还带互动的,夫人团里有人配合问:“因为什么?” 纪母相当自信的回答:“因为环姐儿啊!” “在长泽难受,颓废,情绪低落的时候,环姐儿安慰了他,告诉他就算没有他大伯,家里也还有长泽在,她相信他,你们说,男人听了这种话,能不想上进,能不动力满满吗?” 乔愿环:“……” 她虽然是安慰了长泽,但不是这么安慰的啊,娘怎么说的还跟真的一样。 但她总不能下了纪母的面子,只能忍着被强行夸的羞耻,脸红红的站在一边默不作声。 纪母继续吹:“长泽以前不懂事,那是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觉得还有爹娘靠着,现在的孩子都是这样,没我们那时候懂事的早,是吧,环姐儿知道这一点,所以她才会说出那样一番话,让长泽意识到他不光是我和他爹的孩子,还是环姐儿的丈夫,以后还会是一个孩子的爹,这不,那天晚上环姐儿一说完,长泽立刻就去屋里奋笔疾书,这才用着慎泽的笔名开始投稿。” 夫人团们听得热血沸腾,一个劲的点头。 纪母骄傲得意之情全都写在了脸上,大家的情绪都十分的激动,唯有当事人乔愿环,默默的伸出手摸了摸滚烫脸颊,强忍着羞耻站定。 这还没完,纪母还在继续:“你们别以为引导着长泽走上正途就完了,环姐儿知道,夫妻夫妻,正是一体,如今长泽开始写书,走的也越来越远,她若是还像是以前那样,夫妻两人到底是会渐行渐远,再加上环姐儿比普通女子更加聪慧,她便开始看书,学习外国语言,也学着写东西,这样一来,夫妻二人有了共同语言了。” “你们想,白天的时候,环姐儿和长泽分别写自己的东西,写完了再互相给对方看,环姐儿还会临摹长泽的字,写的不好的地方长泽可不是要多教导教导吗?他们还能一起看书,看到一个不懂得地方二人还能一同探讨,等到了夜间,两人还能说说白天的见闻,一来二去的,夫妻感情能不深厚吗?有这样一个腹中有笔墨的妻子在,长泽自然是下笔如有神助,从来都写不出来一说,别的不说,如今你们别看我家长泽在外面风光无限,有不少年轻姑娘喜欢他,他在外面见了别的女人都是从不看一眼的,简直要把环姐儿当成宝贝,这便是夫妻共同语言的好处了。” 她这番话是差不多将纪长泽上次劝说她的话稍微改了改,其他的夫人听着这话,虽然“女子读书”这件事本身有些“不太正常”,但加上了是为了能够和丈夫有共同语言,同时也能帮助到丈夫这一点之后,乔愿环读书学习一下子就成为了她们心目中敬佩的对象。 于是再等到纪母说:“环姐儿还打算出去工作呢,到时候啊,她见闻更多,自身的阅历和知识也更多,夫妻俩的感情自然能更好,我家长泽知道环姐儿决定出去工作时可高兴了,一个劲的说这是新时代女性该做的,我先生也是,你们知道的,现在不是都推崇新时代女性吗?” 这个太太团们非常有话题。 毕竟她们每天凑在一起就是聊八卦打麻将什么的,各家的八卦基本上只要有一个知道了,那么距离整个圈子知道也就不远了。 自从洋人文化侵入,有了女子学校,男人的看法好像一下子就变了。 明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果到了他们嘴里就变成了封建婚姻,闹着要休妻。 倒不是大部分的男人这样,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更多的是留学出去的,在外面认识了年轻漂亮的女学生,就要休掉替他孝顺父母,为他生孩子的妻子,还说什么这都是封建婚姻,是父母逼着娶的而不是他自己喜欢的。 口口声声要抛弃封建,至少封建时期还知道有三不出。 他一出去就是那么久,长时间不在家,父母孩子全都是妻子照料,凭什么一句轻飘飘的“我们这是封建婚姻”就要把人扔回娘家。 甚至有那更过分的,嫁妆都不还回去。 照着她们看,这些男人大部分根本就不是想要推崇喜欢才能娶,只是想要趁机光明正大的和黄脸婆妻子离婚再娶个漂亮的罢了。 不然只看这些闹离婚的人后来再娶的人都是年轻漂亮的女学生便知道了。 也正是因为这些八卦,搞得太太团们对于女学生们的印象非常不好,当然,如果这个女学生是自己的女儿,那就另说了。 但被纪母这么一说,好像就又有点顿悟了。 是啊,既然男人喜欢读书的,那她们去读书不就好了,到时候书也会读了,思想也是他们想的那样了,看他们还找什么借口休妻。 这个乔愿环,果然是聪明。 等着和太太团们告别了,纪母才拉着乔愿环的手说:“娘刚才那么说,说你是为了长泽才去读书学习,你可千万别生气,如今四处都是流言,你一个女子出去工作必定要遭受流言蜚语,要受人白眼,时下就是如此,但若是告诉别人,你是为了能够和丈夫有共同语言,为了丈夫才成为更加优秀的人,他们不但不会骂你,反而还会敬佩你,男人会称赞你,女人会想要向你学习。” “娘知道,你爹和长泽喜欢你读书不是为了这个,你读书也不是为了这个,但是我不想你被流言蜚语困扰,先跟他们这么说着,等到你用自己的本事立起来,那些人自然就会住嘴了。” 乔愿环没想到纪母真的什么都知道。 她刚才听得时候,还以为纪母真的是那样想的。 原来她只是为了给她铺路,让她免去一些烦心事。 乔愿环眼眶微红,动容的看向纪母:“娘,谢谢你。” “客气什么,咱们虽然是婆媳,但是我也是你姨母啊,亲戚里你就只剩下我了,我不帮着你谁帮着你。” 纪母见乔愿环眼眶红了,自己鼻子也开始发酸,搂着乔愿环到自己怀里,轻声说:“我昨天晚上想了一晚上,长泽说的对,自己立起来才是真的立起来,娘年纪大了,也没这么胆量和拼劲,不然我也想出去试试自己工作挣钱是个什么感觉,环姐儿,你好好做,做出一番事业出来,到时候让全天下都知道,咱们华国的女人也不是只会相夫教子的。” 乔愿环用力点头。 “娘,我会的。” 她的身世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在这样的时代她却遇到了开明的家人。 此时此刻,乔愿环是无比的相信自己未来可以站的更高,走的更好。 **** 纪长泽发现了一件事,乔愿环的肚子大起来了。 在找来了大夫诊脉,确定她真的怀孕之后,全家人的情绪都高昂了起来。 还没生之前倒是不影响她看书学习,但她却有些担心孩子生下来之后她是不是就要困在家里照看孩子。 最后还是纪母站出来:“孩子生下来就让我带着,正好你们小弟那时候也能一岁大,到时候有人帮忙,两个孩子一起看着,环姐儿你就放心去工作。” 纪长泽这才发现,纪母好像已经完全把他之前的话给听进去了。 而乔愿环好像也打了鸡血一样,更加努力的学习起来。 她是有底子的,毕竟从小就学了字看了书,再加上她聪慧又勤奋,还有纪长泽这个开了挂的人从旁协助,有什么不懂得马上就能得到回应,进步简直飞快。 纪长泽觉得自己已经可以预见到她未来会成为一个多么优秀的人了。 他也在努力写书。 这一次又换了个马甲,写的是医药的故事,主要讲述的就是一个医生在发现国家有难后四处游走救助人,但有几次都因为没有药品而导致想要救助的人在他面前去世。 他想要制作药品,但是他没有仪器,以前也从来没有制造过,他只能一点点的自己摸索,每天找时间看书,一有了机会就去偷师学艺。 自己制作药物是很艰难的,因为要面临的东西有很多,比如买原料的价格,没有仪器只能自己手动来做,自己做出来的药物不受病人信任,好不容易做出来一样很不错的药物高兴地拿出去救人,却被人直接抢走了方子。 这里面还夹杂了几个感动人心的小故事,虽然爽感没有慎泽先生的马甲足,但是绝对十分吸引人。 此刻就体现出了自己开报社的好处了,想换什么马甲就换什么马甲,别说是他现在换一个马甲了,就是他一下子再换三个马甲也没有人发现,因为是自己的报社,写出来的东西直接就可以发,推广起来也更加的简单。 他写的十分嗨皮,读者看得也十分快乐。 并且还互相交流了一下经验,觉得长安日报还真是有本事,之前把慎泽先生挖来了就算了,东柳先生居然也被挖了过来。 本来以为这就是他们本事的极限,没想到现在突然又冒出来一个远望先生。 这位先生也是个新人,之前从来没人听说过,偏偏就是写的非常好,每一个故事都能惹人深思,而里面写的主人公尝试自己做药的过程写的好像真实发生的一样。 当然了,这种类型的小说毕竟是小众,大家还是更加喜欢慎泽先生的书,看着舒服,看完了满心舒坦。 转折点是发生在一位大夫身上。 这是个中医大夫,现在西医流行,大家看病都比较信任西医,权贵人士很少有人找中医看病的,老百姓倒是看得多,但那也是因为西医要钱多。 这位大夫在这样的时代下生意自然是不太好的,因此他闲下来就喜欢看报纸,这一天看完了这位远望先生的新书,他也是闲得无聊,想了想,居然还真的照着报纸上的方式开始自己制作药物。 这个方式报纸里面也写了非常简陋,主人公也是试了好几次才成功,而且药物的外形也不太好看,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位老大夫运气比较好,他居然试了一次就成功了。 远望先生在小说里面写的制作药物的方式居然是真的而不是随便瞎编出来的!!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来买报纸看新鲜的人又多了一大批。 当然了,这个药其实也不是多么罕见,故事里的大夫之所以要自己制作是因为当时大雪封山,他被困在了深山老林里,偏偏有人生病,急着要药物,没办法才会自己制作,故事里发现制作成功后他自己都很震惊。 读者们看了书也不一定会自己做,毕竟是吃进肚子里的东西,万一吃坏了可怎么整,要是看病的话还不如去找大夫。 他们看得就是个新鲜,想看看制作药物的过程是个什么样子的,有闲着没事干的也想要试试自己制作药物是个什么感觉。 本来只是小火了一批,但是等到小说里出现越来越多的制药情节后,越来越多的读者就更喜欢看了。 “这本小说虽然看着没有慎泽先生那样的爽感,但是其中却有着非常多的知识,我觉得远望先生就是一位医生,而且还是一位西医,我以后想要当医生,多看看这种书也没什么坏处。” “你们听说了吗?之前有人吃果子堵在了嗓子眼里,那还是个小孩子,差点就噎死了,邻居家的学生发现了,试着用远望先生在书中写的知识去救助,结果居然真的把人给救了回来,那孩子的家人还写了封信给了长安日报去感谢远望先生。” “我也听说了这件事,我还听闻有人溺水,上来后眼看着没气了,他弟弟不相信,用了远望先生写的救治溺水的办法,把人给救了回来。” “远望先生必定是个医生,还是一位不吝啬将自己的医学知识倾囊相授的医生,比起慎泽先生,我更加敬佩他,这才是真正的善人。” 路过的慎泽粉;“……” “你说这话什么意思,难不成慎泽先生就不是善人了?” “我只是说远望先生更加有善心,慎泽先生虽然文笔好,但也只是为了赚钱而已,远望先生写书却是为了传播这些医疗知识。” “什么叫慎泽先生只是为了赚钱,你又没见过慎泽先生,你怎么知道他是为了赚钱,还有,远望先生发表这小说就没赚钱了吗?你凭什么踩慎泽先生去捧远望先生。” “远望先生就算是赚了钱,初衷肯定也是为了帮人。” “那他也赚钱了。” 东柳粉路过,见两边吵起来一喜,赶忙拉住远望粉:“你别与他多说,他们这些喜欢慎泽先生的人都不讲理,恨不得把所有写小说的文人都压下去才好,我们东柳先生上次也被他们说了,不讲理的。” 远望粉很感激他:“多谢这位小兄弟,你要看远望先生的新连载吗?我这里有新的。” “不用了,我看东柳先生的。” “东柳先生不是很长时间没再写了吗?还是看远望先生的吧,你看了就知道远望先生写的有多好,比其他人可有深度多了。” 东柳粉:“……你什么意思?你觉得东柳先生没深度吗?” “我没这个意思,我只是说,远望先生比他们都有深度而已。” “东柳先生的书你看了吗?怎么可能有人比东柳先生写的书更有深度。” 旁边的慎泽粉冷哼;“慎泽先生就比东柳先生有深度。” “诶我说你们……” 三人越说越气,直接当街吵了起来。 而他们吵架过程中,也有其他的粉丝融入进去,几乎要酿造出一番混战。 哼着歌拎着刚买的烧鸡,打算回去给家人加餐的刘庆如路过看见了这一幕:“……” 真是好似曾相识呢。 只不过上次是双边战斗,这次变成了三方混战。 他只停顿了一秒,然后继续哼歌,若无其事的离开了这。 长泽的粉丝都有毒,习惯就好。 第138章 民国写文(16) 纪长泽的给自己打广告计划实行的很不错, 远望这个马甲再一次收获了一大票的粉丝,每天都伸长了脖子等着他连载章节,看着差不多了, 他这才开始打广告。 还是那句话,这本小说之所以流传度光,除了故事情节好看外,就是里面的一些医疗知识, 这些在后世看来是常识的小知识在如今这个消息并不流通的时代, 对于并不是大夫的人来说就是他们从未见过的知识。 在一连流传了几个“某某家儿子溺水, 却因为他家亲属看过远望先生的书而将之救回来”“某某人家烧伤,因为用了远望先生的法子, 其他烧伤的人都发了高烧就他没有”的实例后,这个马甲的书卖的更好了。 就算是不认字的人家听说后也忍不住花钱去了跟长安日报有合作的说书人那听说书,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知道这些小知识, 以后要是有个什么病啊痛啊的,也省得花钱。 虽然远望先生特地写明了这些知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若有病痛请及时就医,但事实证明他写的都是对的,甚至有大夫看了也表示这些都对, 只不过其中有些连大夫都不知道。 毕竟学医都是一代传一代, 除了自家子弟那就是只有徒弟才能学到,从没听说过大夫把自家从医的知识满天下告诉人的, 因此有些家学渊源传承未断的大夫知道远望先生写的一些医学知识,有些家中没传承下来,他自己也没碰上的,不知道就很正常了。 正是因为如此, 看书的人才会觉得纪长泽是大夫。 就算不是大夫,也绝对是家里有人在做大夫。 否则为什么他知道这么多连许多行医大夫都不知道的事,而且写治病过程时还那么详细。 实际上纪长泽还真的当过医生,当然,纪长泽当过,纪家大少爷却是没有的,于是,外人以为他是大夫,刘庆如觉得自己这个小师弟是天才。 不是天才,能写的这么像真的吗? 为着纪长泽的这本新书,长安日报又有了一波引流,自然,报社赚的盆满钵,刘庆如走路都在飘,脑回路非常有缘的和他的前任老板重合。 长泽写书,书就挣钱。 长泽开罐头厂,罐头厂就挣钱。 关键是,人家开厂子靠卖东西挣钱,长泽了不得了,他捐款,硬是捐的军方都合作了。 这哪里是师弟,这根本就是财神爷,金大腿啊! 因此纪长泽一说想开办医药厂,他立刻举双手双脚支持。 开!师弟你想开什么都行!咱有钱! 这一天,纪长泽的广告就登在了他的新小说上。 迫不及待拿到报纸的人看完了小说,也发现了这一次上面居然还有个招收有医生或者制药经验的广告。 “远望先生说,他要开个医药厂,希望招收人才做事,薪酬可看应征者的本事面议,让有意者去长安日报。” “这上面还写了最低薪酬,最低薪酬都这么多,要做的事一定很多很辛苦吧?” “这么多钱,辛苦又算什么,我弟弟就在学医,我这就让他去长安日报。” “写明了是医药厂,就算辛苦估计也辛苦不到哪里去。” 如今早晨起来大家先领了报纸看,聚在一起三三两两讨论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这次看到这么个消息,讨论完后,有家中学医的已经回家通知家人去了,也有家中无人学的后悔没让家里人去学。 这么高的薪酬啊,这样就错过了,真是可惜。 不过既然是远望先生开的医药厂,他只写小说随便写出来的一些药都这样好用,正儿八经制出来的药定然也很不错。 如此,纪长泽的医药厂还没开起来,就已经有一大批的人对他充满信心的准备买了。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前线,正有个小兵抹了把头上的汗,小跑着蹲到坑里,安全后,才掏出藏在怀里的罐头,打开盖子珍惜的小口小口吃了起来。 这是个肉罐头,肉味喷香,他吃的满足,旁边的人却被馋的不轻,小声的问他这个罐头是哪里来的,周围的几个人也都咽着口水看了过来。 小兵被这么多人注视着,有些骄傲的咂咂嘴,说:“这是肉罐头,我哥是北边当兵的,他们营里发的,他舍不得吃,就攒起来了,前阵子咱们不是和他们一起打过仗吗?分开的时候他给的,说是本来想攒着回家给我们弟尝尝,碰见我就给我了。” “我哥说,这罐头不光味道好,营、营什么来着,对了,营养足,而且还特别好存放,放几年都不会坏,要不他也不会攒下来。” “这么神?这可是好东西啊,你哥对你真好。” “我知道这个,就是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闻着好香,里面真的有肉吗?咱们上次吃肉还是三年前吧?” 都是一起打仗的兄弟,小兵犹豫了一下,吃了一大口,把剩下的递给他们:“你们一人尝一口吧,补补力气。” 别人早就馋了,也没推辞,你一口我一口的吃到嘴里咀嚼好久都舍不得咽下,一直等到成了碎末,才依依不舍的吞咽。 “真好吃。” “感觉我吃了这个,晚上都能做个美梦了。” “要是以后天天能吃这个就好了,能天天吃的话,死了我都觉得值。” “快了,等咱们胜利了,把那群洋鬼子都给赶出去,咱们国家自己管自己的,肯定也能天天吃肉。” 这话一出,大家伙都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说:“胜利了真的可以每天都吃肉吗?要是真的能,我就早上吃一块,中午吃一块,晚上吃一块,多美。” “看你出息的,怎么就吃一块,咱们要吃就吃一碗。” 大家伙说笑起来,可实际上未来会怎么样,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大多不认识字,自然也没上过学,不知道国家大义,也不知道局势,为了吃到的这一块肉,他们能回味开心一个星期。 到了夜间,休息的时候,上司突然派人推来了一箱箱的罐头。 每个人都发了一个。 怕他们不会吃,上面还特地安排了人给他们示范怎么开罐头。 一开始听说这里面放的是肉还特别禁放,大部分的人都舍不得吃想要有机会捎给家里人,等听说了每个月都能吃一次,便也都没了顾忌。 纪长泽捐东西是为国,但也不妨碍他宣传一下自己的善心,于是这一晚,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罐头,一边听着上面有人正慷慨激昂的说着这罐头是有人捐献,一分钱都不收他们的,就是为了感激他们辛苦保家卫国。 “纪先生说了!我们在前线打仗护国,他就在后方提供物资,不让咱们这些保护国家的人吃苦受罪,只要咱们缺,只要他给得起,他都舍得!!大家好好干!!看着吧!咱们护国,也有人护咱们哩!!” 上面说的激动万分,底下也听得心潮澎湃。 也不知道为什么,听着听着,眼眶就红了,他们都不是孩子了,即使以前是,在扛着枪上了战场后便也不是了。 可有这么一个人,挥舞着钞票,手拿着罐头,对他们说:我要护着你们。 这感觉,怎么就这么让人想哭呢。 这一晚过后,大家伙都记住了柔安的纪先生。 在之后陆陆续续接收到了纪先生送的物资后,这份记忆便又加深了许多。 即使很多年后,彼时国家已经彻底安定下来,儿孙们问起当年的事,他们也会满脸感动向往,陷入回忆许久后,才在儿孙期待的视线下,真诚的说上一句: 他们家的罐头,是真的香! 第139章 民国写文(17) 纪长泽的医药厂招人很顺利, 除了医学生,甚至还有几名比较有名气的大夫来应聘,当然, 他们很明显是冲着远望先生来的。 远望先生在小说中毫不忌讳与他人分享医疗知识,还有那些几近全面,许多大夫都不知道的知识,这些都让一些大夫认为远望先生一定家学渊源, 若是他们能为他做事, 说不定能学到不少东西。 纪长泽自然知道他们是抱着什么心思来的, 他也不介意这点。 来了就留下,为他所用, 不用走了。 他暗搓搓的开始提升这些大夫方方面面的待遇,医药厂没明着说“你们都是人才我们需要你”,可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让这些瞧着见不到远望先生的面打算撤退的大夫犹豫。 住在西大街的李大夫便是这样的。 从他太爷爷辈, 他们家就开始行医了,这么多年下来,家里虽然不说是大富大贵,但也给他留下了一个小诊所。 最近西医冲击,中医大夫就没有以前那么受欢迎了, 但到底这么多年的名声在那, 李大夫也不至于饿着,靠着家里留下来的这门医术过得还算不错。 他不是那种固步自封的性子, 自从看了远望先生这本小说,学习到了不少自己亲爹和爷爷都不知道的知识后,就起了拜师学艺的念头。 远望先生既然愿意在小说里将这些知识写出来供大众看着,自然是个心性开阔之人, 若是他诚心诚意,说不准先生就收下他了。 这是李大夫去应聘前的想法。 没想到进了医药厂才知道,远望先生是和报社股东合作开的这家医药厂,一众事宜全部是纪家安排,先生他自己根本就是不露面的。 第二天他便后悔起来入了报社,还与妻子说想要离开。 妻子劝他想走就走,这有什么的。 李大夫却说:“当初去时,医药厂让签下了一个月的短期合同,说是就算要走,也要等到一个月后,否则就要赔钱。” “哪里还有这样的,做事不都凭着你情我愿,怎么还带强行把人留下的。”李大夫的妻子很为丈夫抱不平。 李大夫倒是还算心态良好:“不过就是一个月而已,等到一个月后我再走就是了。” 第二天,他按照医药厂的上班时间过去做事。 在教导人员细心的指导下,开始熟悉设备和流程。 中午用饭时,他们这些技术人员单独在小食堂,每一个人都是标准的三菜一汤,两荤一素不说,一人还发了一只大鸡腿。 他们就算是在自己家也这么好的待遇,别说是两荤一素了,能有两个素菜就算是不错,这一顿饭吃的众人油光满面,本以为只是第一天来工作这才伙食好点,到了下午时,又是肉包子油条给上,还一人发了两个鸡蛋。 鸡蛋容易收,李大夫没吃,把两个鸡蛋都放在了兜里,食堂的工作人员也看见了,没人呵斥,也没人阻拦,摆出一副“反正鸡蛋都给了你,你爱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的样子出来。
相关推荐: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切切(百合)
穿成恶毒女配怎么办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他是斯文糙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