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推文

漫漫推文>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 第112章

第112章

忙叫住纪长泽:“这种事,我也可以做啊!” 背对着他的纪长泽狡猾一笑,再转身时,又是一脸的茫然无辜:“您的意思是?” 大老板一咬牙:“你们与其找别人,不如找我,报社我帮你们护持着,我再投钱进去,按照比例分成如何?” 反正不能在自家报社分钱,去纪长泽他们报社分也是一个样。 钱可能少了一点,但是两家报社既然关系亲近,那么一些资源一起卖总不是什么稀罕事吧? 到时候他既可以赚着纪长泽他们那边的钱,也可以把自己这边的钱一起赚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如今既然是大家的报社,纪长泽写小说的频率能不高吗?毕竟这一次赚名声可是为了自己的报社,报社起来了,他这个股东只会有更多的钱,还能带动自己之前的报社。 本来只是情急之下的话,结果说出来之后,脑子里的想法竟然越想越顺,想到了最后,已经完全把前路想清楚了。 这完全就是双赢的局面啊。 坚定立场后,大老板之前劝说两人都留在自家报社的坚定心态立刻转变为了我要入股你们报社的坚定心态。 虽然很想一口气答应,但做戏做全套,纪长泽还是好好的推脱了一阵。 “这怎么好意思,您都帮了我师兄那么多了。” “大伯本就在针对您,若是再因为您帮我们这件事让他更加记恨,那可就是我与师兄的不是了。” “真不用投那么多钱,我们的钱是足够的。” 最后,在大老板的强烈要求下,纪长泽才万般无奈的答应了自家报社利益分他一成半,两家报社可以尽量搞联动。 而作为交换,大老板将会帮助他们的新报社立起来不被人欺凌,分享自己的各种渠道,还投资了一大笔钱。 得到了满意的答案,纪长泽笑容更加真挚。 大老板也得到了慎泽先生的友谊和日后报社的供应,笑容也相当和煦。 两人相谈甚欢,以闪电速度快速谈好了一系列事宜之后,互相微笑着握手,在他们后面,是满脸懵逼完全跟不上节奏的刘庆如。 刘庆如是真的跟不上节奏。 他完全没搞明白为什么说着说着就变成大老板给他们报社投资撑腰拉资源了。 这三件事按理说应该是最难做的事才对,可长泽就说了几句话,大老板居然就这么一副急吼吼再不赶紧定下来就要被别人抢走的样子将这件事定了下来。 大老板走了,屋里再次只剩下了哥俩。 纪长泽坐回去喝了一口酒,对着还处在满脸懵逼状态的刘庆如挑眉:“师兄你看,这不就有靠山了吗?” 刘庆如:“……” 他恍恍惚惚满脸空白的也坐下,顿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问纪长泽:“长泽,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 老师不一直说长泽为人还是太过单纯,被教养的太过不擅心计了吗? 纪长泽面不改色吃了口菜:“师兄你说什么呢,我不一直都是这般吗?父亲从小就是这么教导的,他没有教你吗?” 刘庆如:“……” 他回忆了一下,发现老师还真的教过一些不太好拿出来说的厚黑学给他,只不过他没有那根筋,就算是将老师说的话都背下来,也还是不能融会贯通应用于生活中。 但是长泽不一直都是个四处玩乐的大少爷吗?? 他什么时候会这个了?? 眼见着纪长泽喝的开心,再加上之前刚刚才谈下了一笔好事,也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刘庆如只能按下心底的困惑,继续跟师弟喝了起来。 喝多了出去解手,一到了院子里就瞧见妻子正冲着他们这边翘首以盼,见到他出来满脸喜色的就迎了上来,拉着他问方才大老板来,他们谈的怎么样了,看着对方走的时候步履轻快,好像还很高兴一样。 被长泽套路了还这么高兴吗,不愧是大老板,心态就是好。 刘庆如酒量不错,也没喝醉,为了让家里人安心,揉了把脸就将定下来的事告诉了妻子。 妻子听得一愣一愣,但还是很快捕捉到了重点:“可一起办报社,咱们家哪来的钱投进去。” 开一家报社可不是什么小数目,就算是一起合伙,那笔钱刘家估计也是拿不下来的。 刘庆如笑了,安抚道:“师弟说不用我们家出钱,只要我坐稳位置就好,等着报社开始盈利,便分我两成利益,相当于是我一分钱不出便能拿钱。” 他一开始自然也是不答应的,只是师弟坚持,还说他无心管理,若没有刘庆如,还不是要花高价请人去管理,请到的人还不能像是刘庆如这个师兄一样让他安心,这笔钱若是他不好意思拿,就把这钱当做工资便好。 妻子果真反应很大,惊讶的捂住嘴,小声道;“这,这是不是占了人家便宜,这怎么好意思。” 刘庆如也不知道怎么的,也许是喝醉了吧,心底突然就涌上了无限豪情,甚至都已经开始挺胸抬头了:“师弟与我说,当初老师落难,我不计报酬不辞辛苦的去帮他们,这些老师,师弟,他们心里可是都记得清楚,他还说,既然当初我能什么都不要的去帮扶他们家,如今我没了工作,他们自然也能拉扯我一把。” 他是该骄傲的,虽说他帮助老师一家是没想着要报酬的,但当老师和师弟肯定和承认了他的付出,并且还给予会回报后,这就好像是一张大奖状一样,让刘庆如十分的自豪。 “你看,当初我是怎么说的,我说老师和师弟都不是那种不记恩的人吧,虽说如今的世道乱的很,但只要找对了人,帮对了人,人家肯定也不会没良心不记得,肯定也会记在心里的。” 眼见着刘庆如路都站不稳了还这么高兴,妻子忍不住笑着扶住他:“是,这便是好人有好报了,你快着些去茅房吧,我给你打盆水洗脸醒醒酒,师弟年纪到底还小,这么晚了也不好让他一个人回去,等你醒了酒气,就送他回家,再好好的感谢一下老师师娘。” “我清楚,你也别忙着了,家里日后不吃苦了,我让你和爹娘都享福。” 酒醉状态下的刘庆如难得说了几句甜言蜜语,摇摇晃晃去茅房放了水,再回来的时候洗把脸,就感觉清醒了许多。 回到屋里,扶着纪长泽就要送他回家。 其实只是微醺的纪长泽拒绝了几次还是没拒绝掉,和知道了消息后抑制不住满脸喜色感激的刘家人打了招呼,这才跟刘庆如一起离开。 到了纪家,居然是纪父开的门,见他们两个醉醺醺的,脸色严肃下来:“怎么喝成这样,庆如你也是,长泽年纪小,你也不知道多看着他点。” 纪长泽有些哭笑不得:“爹,我可没醉,是师兄喝醉了酒,还非要说路上不安全要送我回来,我怎么推脱都推不掉。” “好了,我先去屋里洗把脸,这一身的酒气,别再熏着环姐儿。” 他走了,院子里只剩下了纪父和刘庆如两人。 刘庆如其实已经清醒过来了,只不过还有点晕晕的,此刻见到老师,忍不住就感叹:“老师,长泽太聪明了,您是怎么教的,我以前一直以为,嗝!我一直以为他只是会玩闹,没想到竟这般聪慧,这简直就是一个从商的好苗子啊!” 纪父怀疑自己的学生脑子喝坏掉了。 长泽是从商的好苗子? 那么单纯地一个孩子,嗤,玩笑话都不是这么说的。 听着刘庆如还在一个劲的夸,他全都把这些话当成了醉话,刘庆如还在说:“您之前还总在说觉得长泽没心机,觉得他太好哄骗,可我瞧着,他不哄骗别人就不错了,还被人哄骗,老师您对长泽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纪父嗯嗯啊啊应了:“可不是,他现在这样我可不满意,还有的历练。” 刘庆如叹息:“老师您要求不能放的这么高,长泽已经很可以了。” “对对对,很可以了。” 纪父拉着刘庆如出门;“我看你是醉的不轻,还是我送你回去吧。” 刘庆如更加努力的叹气。 诶,真是同情长泽,这样都不能达成老师心目中的标准么。 纪父也叹了口气。 诶,他聪明一世,怎么教出来的儿子学生都傻乎乎的。 自己傻也就算了,还非要觉得另一个傻乎乎聪明,真是脑瓜子疼。 第135章 民国写文(13) 纪长泽进屋的时候, 乔愿环正坐在桌前,认认真真一笔一划的抄写原稿。 从纪家重新起来后,她便不用再做那些粗活累活了, 就连纪长泽那个小弟都特地请了人照看,但一家人里,纪长泽埋头写稿,公公出去做生意主持大局, 婆婆如今出了月子, 但总也要看着孩子, 乔愿环便总觉得自己是家里最闲的人。 纪长泽便抽空和她一起看书,两人偶尔再对着书中内容说一说自己的见解, 乔愿环本就喜欢读书,和丈夫一起便更加喜欢了,纪长泽不在的时候,她就抄写他的原稿, 一方面是学他的字,一方面也是帮他查抄出错字。 她觉得自己只是找一些事来打发时间,被纪长泽瞧见后,却结结实实的夸了一顿,诸如还是环姐儿心疼我, 怕我再抄写一遍稿子这才帮我分担之类的话。 乔愿环被夸得脸红心里也舒服, 也不因为丈夫逐渐变得优秀而自卑,更加认真的抄写起来。 见她仿佛是将抄写原稿当做了事业一般, 精神气都比以前好了不少,纪长泽自然也不会说出实际上报社有人会抄写稿子这种话,进屋之后先是又感谢了乔愿环一番: “还好有环姐儿帮我,这些天我四处寻摸开报社的地址, 累的脖颈都酸了,还真是没法子自己抄出来。” 乔愿环听到他这么说,嘴角微微翘起,站起身到了坐下的丈夫身后,伸出手帮他按摩肩膀,柔声问:“师兄那边怎么样了?” “已经答应了,等到明日,我们就能一起去买下地皮准备开业。” 乔愿环看他这副一切稳操胜券的模样,心里也为他高兴,一边按摩着丈夫的肩膀一边说:“你这些天可是累坏了,我帮你好好按按,今晚好好歇息吧。” 纪长泽笑着转身站起来:“我这段时间经常不着家,回来了又只写稿子诸事不管,家中便都是你照看着,你比我更累才对,该是做先生的来帮你按。” 他拉着乔愿环坐下,果真帮她按摩起肩膀来。 乔愿环觉得不好意思要站起来,还被纪长泽重新按了下去。 她说:“我在家中也不风吹日晒,只是抄写稿子而已,哪有什么累的,倒是你在外挣钱才是累。” “话可不能这么说。” 纪长泽笑吟吟的,小词一套一套:“没有风吹日晒就不吃累了吗?你看你在家中,买什么菜要你来准备,吃什么饭也要你来准备,我的稿子也要你来重新抄写,娘昨儿还跟我说你一直在帮着看小弟,看孩子可是最累人的,还有我们屋子里,也不都是你收拾的吗?” 乔愿环被夸得更加不好意思了:“这不都是一些小事吗?你们男人在外面挣钱,我操持好家里不是应当的吗?” “哪里是小事了,我挣钱和你操持家中其实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做的事不一样罢了,我们不都是为了我们的家吗?” 纪长泽对乔愿环说:“你的辛劳爹娘也都瞧着呢,都让我好好谢你,说我们纪家也不知道是积了什么的德,能有你这样的好儿媳妇嫁到我们家来,孝顺不说还能干,就恨不得提着我耳朵让我好好对你了。” 乔愿环哪里听过这么直白的夸人话,就算是这段时间纪长泽保持着一天三小夸三天一大夸的频率,她脸也还是被夸得红彤彤不好意思的很。 “长泽你肯定又在骗人,爹娘平时说话含蓄,怎么可能会这样说。” 纪长泽十分的理直气壮:“他们是没直接这么说,但说出来的意思可不就是这些吗?尤其是娘,你知道的,她最疼你,连我都要靠边站,这些时日可没少拉着我的手跟我说你吃苦了,之前全靠着你撑着。” 乔愿环脸羞红:“是我该谢谢爹娘才对,当初若不是爹娘将我留下,我哪里还能衣食无忧,又怎么能嫁给你这么好的人。” 说完意识到自己居然把夸丈夫的心里话说出来了,她脸更红,接下来无论纪长泽怎么逗弄都不肯再说了。 嘴上虽然不好意思说,乔愿环心底却始终是这么想的。 实际上她这些天在为纪长泽自豪的同时,也有点小担忧。 之前长泽无所事事,每天只知道四处玩闹时,虽然平时冷待她,但她心底还是比较安心的,毕竟长泽上面还有爹娘压着,只要爹娘在,她就是长泽的妻子。 现在长泽本事展现出来,也因为家中遭遇变故看清了她的心意,不再像是之前那样胡闹,反而当真是收起了心,一心一意的对她好了起来。 乔愿环一边高兴,一边又怕这样越来越优秀的长泽以后遇见的事只会更多,碰见的人自然也是,而他又这样优秀,若是有别的女子喜欢上了他…… 长泽在和她一起读书时的观点一直都是女子比男子差不到哪里去,应当一起读书上进,那些老古董认为的女子不能出来工作都是放屁,同样为人,女子不比男子差在哪里。 乔愿环是高兴他有这样想法的,长泽是真的一点都不看轻女子,那份尊重不是能装出来的。 可同时,她也开始想到了另一个方向。 是不是长泽也更加欣赏那样的女子呢? 独立,有学识,谈吐自如,落落大方。 再看看她自己,比长泽大不说,又一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小时候在家中年水,嫁人后也是困在府邸中,也就是这一次家里出了事她才开始自己进出买菜找人。 这些想法总是围绕在乔愿环心底,即使长泽对她越来越好,夫妻之间的差距却还是让她忍不住的去担心对方在外面遇到诱惑。 而方才听了长泽吹的一通彩虹屁和鼓励赞扬,乔愿环在安心的同时,心底突然冒出来一个新的想法。 既然她担心这一点,那她为什么不自己进步到这一层次呢? 不光是为了长泽,也是为了她自己,若是她真的能成为那样的人,落落大方,不受拘束,不依靠在男人身上,而是自己也找到一份工作…… 第二天一大清早,乔愿环就有些不安的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丈夫。 纪长泽很惊喜。 他之前一个劲的给乔愿环讲那些女强人的故事,可不就是为了潜移默化的告诉乔愿环这些吗? 这样的人是非常优秀的。 她们都值得人敬佩。 现在都是华国了,以前那些女人必须在家相夫教子的潜规则也都可以被打破。 这种事他不好直接跟乔愿环说,因为小时候的经历和寄人篱下,她其实安全感一直都不太高,从小的乖巧懂事听话何尝又不是一种害怕被人抛弃的表现呢。 纪长泽相信,他要是能这么说,乔愿环说不定还会以为他在嫌弃她。 现在她自己能想通当然最好了。 纪长泽惊喜的夸了乔愿环一通,再次表示了一番你愿意摆脱固有观念我真的很开心很为你骄傲自豪。 还直接给她画了一个大饼: “真期待日后我出去,人家见了我会说,这是乔女士的先生。” 丈夫的鼓励给了乔愿环极大地信心,她开始自学英文,先充实好自己的知识。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态和以前不同了,当有了个确确实实的目标后,乔愿环心里的担忧和略微的空都一扫而空了。 情绪平和的同时,还带着欣喜。 好像看到了她不是以纪家儿媳,纪家夫人的身份出去,而是以乔愿环这个身份与人交流的一天。 在纪长泽的鼓励下,乔愿环开始努力的看书学习。 当原本只是当做情趣的活动变成了为目标而奋斗后,她的勤奋是大部分人都比不过的,每天早晨天刚刚亮起来,纪长泽还在呼呼大睡的时候,乔愿环已经捧着书到院子石凳上去看了。 去石凳上是因为她还要做笔记,不想吵到正在睡觉的丈夫。 她还接去了做早饭的任务,每天早晨一边做饭一边背书。 虽然家里家境又重新回到了当初那般甚至比当初更加殷实,但毕竟刚刚起步,乔愿环也不用太多笔墨,有时候就用着个树枝在地上比比划划。 纪长泽非常支持她这种行为,还特地自己出了卷子给她做。 纪父也支持儿媳妇上进,但他表示不信任儿子的出卷子水平,看过了纪长泽出的卷子后,自己接过了这一任务,每天都会抽空出一些卷子给儿媳妇。 倒是纪母,她对乔愿环这样沉迷学习有些不能理解。 纪母是一个典型的旧社会女性,她听丈夫的话,也听儿子的话,觉得男人出去打拼,女人在家操持家务相夫教子就是天经地义,也不理解女人为什么要出去工作,丢人现眼不说,还容易招惹祸端。 但她是个很善良的人,又疼爱乔愿环,见她这么高兴的投入其中,她也不好多说什么泼冷水,只是一想到丈夫和儿子都说以后要帮乔愿环找工作,就浑身排斥。 都嫁给长泽了,怎么还能出去抛头露面呢,人家要笑话她的,而且工作的地方肯定有男人,万一那些男人对她动手动脚怎么办。 她性子那么柔弱,怎么受得了这些。 纪母憋了几天,实在是憋不住,在纪长泽来看小弟的时候忍不住就说出来了。 纪长泽等的就是她问自己,听到后当即就是一顿科普(忽悠)。 “娘您不知道,如今在外面,有工作的女子才惹人艳羡呢,男人都高看她们一眼,女人都羡慕她们,环姐儿若是到外面去工作了,您肯定也被人羡慕。” 纪母太长时间没和人交集,半信半疑的:“女子出去抛头露面怎么还会让人羡慕呢?人家不笑话吗?” “凭借自己的本事挣钱,为什么要笑话,政府都有许多女子在工作,很多男人都进不去,现在女子不也照样可以上大学吗?” 女子可以上大学纪母是知道的,当时纪家还繁荣着,她参加宴会时没少听见人鄙夷这件事,觉得女人上学也没什么用,干什么还要浪费钱送家里女孩去。 “可这到底是抛头露面的……” “什么抛头露面的,长的丑的人出去才怕人家看呢,咱们家环姐儿长的多好看,她出去了人家只会羡慕我有个好看妻子,羡慕您有个孝顺儿媳。” 纪长泽特别自然的把话题转了过去:“娘您想,若是您有个女儿,她从小就上学,有学识,懂五国语言,会许多东西,就这么困在家里嫁人,您不觉得可惜吗?若是出去工作,为国所用,不光能报效祖国,还能领着工资,嫁的男人要是不可靠,她也不用担心,自己手里有钱腰杆子就硬,自己有本事,那才是底气呢。” 他又设想了一下:“您再想,若是她没去上学,就在家里学三从四德,读书也不多,嫁人之后,与丈夫也说不上什么话,也没什么共同话题,丈夫出去工作,她只能一个人在家中,看书吧,也不认识多少字,操持家务需要钱啊,她自己没工作,就只能问丈夫要,买菜,问丈夫要钱,买米,问丈夫要钱,孩子要上学了,问丈夫要钱,她丈夫若是哪一天心情不好冲着她发火,她也只能忍着,为什么?自己手里头没钱啊,她没底气,除了忍着,又能怎么办? 若是丈夫在外面看上了别的女人带回家,她也只能忍着,若是丈夫要和她离婚,她只能回娘家,让娘家养着,受了委屈不能哭,难受了要躲起来,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 纪母听得眉毛拧了起来:“若是我真有个姑娘嫁给这样的男人,你爹肯定会教训那家伙为姑娘撑腰的,再不济她回了家,自己的女儿,我们能不疼着吗?” “诶呀娘,我只是用咱们家打了个比方,在咱家肯定不怕这些了,可若是换成一般人家呢?一般百姓吃饭都拮据,突然多了一张口,她家中的兄嫂能没有意见吗?就算是父母疼爱,父母又能在多长时间呢?所以说现在女子都羡慕那些能读书能工作的女子,咱们环姐儿底气也足,但这底气是您,是爹,是我给她的,到底不是她自己争取来的,您一直疼她,应该也知晓她因为身世性子柔弱,她如今好好读书,日后去工作,不光她自己高兴,我们纪家也要被人羡慕的。” “再说了。” 纪长泽很骄傲的拍拍自己胸脯:“你儿子现在这么优秀,环姐儿有压力,所以才想要变成和我一样优秀,你就体谅体谅她吧。” 纪母其实还是有点接受不了。 但是听到儿子的话,她还是回忆起了当初乔愿环刚来纪家的时候,那么小心翼翼,乖巧懂事的可怜。 女人的确是需要底气的。 只是之前一切都是看命。 出生在疼不疼女儿的人家看命,嫁的男人对着自己好不好看命,儿女出不出息孝不孝顺看命。 未出嫁的时候靠着父母,出嫁了靠着男人,男人死了靠着儿女,什么都掌握在别人手里,还真没有自己挣钱自己当自己靠山的。 她运气好,纪父对她好,家里的儿子也孝顺,环姐儿虽在外人看起来一切都好,但心底说不准还是担忧的。 毕竟纪母自己是有娘家的,环姐儿却只有一个她。 “行了行了,我不管了,既然你和你爹都没意见,我又何必去做这个恶人。” 做下这个决定后,她又拉着纪长泽絮叨了一堆让他们在外面护好乔愿环,千万别让她受了什么委屈的话。 中间还夹杂着“我还是觉得不靠谱,女人怎么能出去工作呢”“在家里不也挺好的吗”“我看你们也该是要孩子的时候了,到时候怕在家里没事可以带孩子”之类的话。 纪长泽知道纪母没恶意,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这些在他看来简直就是歧视女性的话,对于纪母来说就是正理。 所以他嗯嗯啊啊的应下了,转头告诉乔愿环;“娘也很支持你,还特别为你高兴,我看娘要不是岁数大了不太爱动弹,肯定也要跟你一起学习进步,做新时代女性。” 乔愿环果然信了,她也不是不知道这个家里最难接受她想出去工作的人是纪母,如今得到支持,兴奋的她一晚上都没怎么睡好,第二天就郑重其事的对着纪母道谢。 纪母望着面前眼睛亮晶晶,整个人都好像是有了盼头的儿媳妇,脑海里却是她刚来纪家时那怯生生小心翼翼的模样。 这心便就这么软了。 算了,难得环姐儿有了自己的爱好,喜欢读书就读吧,喜欢工作就去。 要是外面的人不长眼,大不了让环姐儿在自家的产业里工作,她这么多年都过得这样小心,前阵子又为了照顾公婆丈夫小叔子累成那样,如今日子好过点了,她只是想工作而已,怎么就不行了。 婆媳俩人一个觉得对方体贴自己,一个觉得对方信任自己,这误会就这么下来了。 一手缔造误会的纪长泽也终于跟刘庆如师兄一起搞完了报社。 他们给这个报社起了个高大上的名字:长安日报。 这个长安当然不是那个长安,取自国家长安的意思。 报社宣布开张的那一天,纪长泽买了一堆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就在门口响了起来。 这动静够吸引人,当即来了不少看热闹的,捂着耳朵听完了鞭炮声,这才发现这里居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开起了一家报社。 纪长泽示意刘庆如上前,刘庆如激动的摸了摸脖子上戴着的西式领带,昂首挺胸的走了出去。 “各位,我长安日报初开张,为了庆祝开张,我们选中了一百张报纸夹杂在了明天的新报纸里面,这一百张报纸和那些新报纸内容一样,但在最后一行字上却是重复的,还带着我们报社的徽记,买到这一百张报纸的人可以凭着这报纸来我们报社换取十个银元,还希望大家能多多捧场。” 十个银元?!!! 原本只是来看个热闹的人群顿时喧嚣起来。 这可是十个银元啊!! 足够他们好吃好喝不工作花销三个月了。 而且还是一张报纸十个,一百张报纸…… 算数不太灵光的人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才得出一千银元的答案,顿时更加惊了。 一千银元,这长安日报什么来头,出手竟然这样大方。 “十个银元是真的吗?真的能换吗?” “你们明天什么时候卖报纸?” “你们报纸是怎么卖的?” 场面一时都有些控制不住,但纪长泽和刘庆如谁也没去控制。 这样才正合了他们的心意,他们越是讨论,这件事传播范围就能越广。 全城的人都会知道他们长安日报开业才好呢。 等到长安日报立起来,名声打出去,那就是个会下金蛋的母鸡了。 事实证明,钱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城内新开了一家报社,买他家的报纸就可能得到十个银元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现在还只是当天上午,就已经有人在报社门口排队了。 报社说了,因为涉嫌了金钱,所以明天不让报童卖,就在报社门口卖,等到第二天就能恢复正常报纸销售。 而且买到报纸的人必须立刻查看,立刻兑奖,要是拿了报纸走远了过段时间再回来说兑换,他们很可能是不认的。 这一手自然也是为了防止有人拿着报纸再去印一份了。 百姓们表示理解,然后立刻开始排队。 反正平时买报纸不也是这个价钱,都是看报纸,看谁家的不一样。 刘庆如在报社工作这么久,除了之前纪长泽小说刚刚刊登的时候,还真没见过这么多的人排队求买报纸的,他激动的一晚上没睡觉,第二天带着两个黑眼圈就开始坐镇。 一开

相关推荐: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壮汉夫郎太宠我   作恶(1V2)   高门美人   毒瘤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外婆的援交   林峰林云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