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回到府里。 总感觉自己今天惹事了,在这么下去,他都怕自己控制不了事态的发展。 毕竟除了公主这层身份,安庆公主简直是苏烨理想中的女友模样。 “忍住,苏烨,你可以的,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烨小声嘀咕道。 “公子,你说什么呢?” “没什么。” 苏烨扭头看着青竹,今日我看你青竹也是风韵犹存啊。 “公子,鸳鸯新给你做了身官服,待会您试试合不合身,不行我再让她改改。” “行,鸳鸯还有这种手艺。” “以前在教坊司......” 话说一半,红袖便不说了。 青竹见状连忙上前: “公子,我给您梳头。” “好。” 苏烨也没多问,之前他也问过几人的来历。 她们有的原本就家事清白,所以才有机会做了宫女。 红袖也去过那地方,虽然没受什么羞辱毕竟那是教坊司,不是什么儿童乐园。 晚上睡觉,苏烨也是睡不着,安庆公主那神情那话里话外的意思...... 与此同时,安庆公主府,朱慈安在床上辗转反侧时不时还嘴角上扬。 “坏蛋!” 翌日,苏烨上朝时精神不佳。 进了皇宫,正准备打卡签到。 一名近侍来到苏烨身前:“苏大人,太子殿下请您过去一趟。” “请带路。” 内侍引着苏烨来到奉天殿旁的一处厢房中,应该是日常朱标休息的地方。 “臣苏烨,拜见太子殿下。” 看着一身明皇衣袍的朱标,苏烨躬身行礼。 要说华夏历史上的实权太子,朱标也算是名列前茅。 有朱雄英和马皇后这两条的恩情看,朱标是无论如何也得替苏烨挡着一二。 奈何苏烨不安分啊,朱标看着苏烨无奈叹了口气。 “苏烨,你就不能让孤安静几天,匠作司这么大的事,父皇都没同我商量,你是怎么做到的?” 苏烨拱手道: “当然是因为臣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我大明,为了陛......” “好了,你不要同我说废话。记着,据我所知现在这件事已经传到孔家耳朵里了,只怕要不了多久这事就会传遍天下读书人。你啊你,你惹了大祸了。” 听着朱标说教,苏烨并没有反驳。 他敢这么做就是因为朱元璋从来就不是一个能被人胁迫的皇帝,天下读书人又如何,只要朱元璋不愿杀他,谁说都没用。 “今天上朝,多听多看少说话,孤这里让人给你写了一份请罪折子,匠作司即便不废,也要做样子给天下读书人看,懂吗。” “臣谢殿下护佑。” 苏烨接过朱标的奏折退了出来,出来之后才边走边看。 朱标这奏折写的很有水平,总的来说就是匠人只是因为有大功所以被赐了官身,并不代表其余匠人就能僭越。 合上奏折,苏烨思索二三放进了右边袖子中。 奉天殿前,礼部官员高喊一声: “鸣鞭!” 执掌龙头鞭的銮仪卫上前,随着三声清脆的鞭声,苏烨跟着人群上前开始了今天的朝会。 “臣礼部尚书赵瑁有本启奏。” 朱元璋看了眼赵瑁沉声道: “拿上来,说罢。” “臣以为,匠作司一事有违礼制,有违圣人之道,臣请陛下三思。” 朱元璋看着赵瑁的奏折问道: “你是让朕收回成命?” 赵瑁连忙道: “臣万死不敢,臣只是上谏陛下,此例不可列为常例,以免寒了天下读书人之心。” “臣也认为赵大人说得对,读书人若是觉得他们寒窗苦读十数年可能还不如一群匠人,南面会多想。” 鸿胪寺卿站出来说道。 朱元璋挑眉看向冯胜: “宋国公怎么看?” 冯胜站了出来: “臣昨日已见火器之利,足以证明陛下赏罚分明,天下读书人若有人因此寒心,也是他们侍君不忠。” “宋国公这话说的不对,陛下,臣以为匠人若有功劳赏些钱财便是,何必加官进爵,读书人若是不理解也是情有可原,怎么能说他们侍君不忠?” 郭桓出列说道。 朱元璋看在眼里,他内心深处是同意郭桓等人的说法的,可是又被苏烨拿捏,此刻也是纠结万分。 “好了,我看你们也别吵了,匠作司苏烨可在。” 朱元璋抬眼看向殿外。 “宣匠作司苏烨上前觐见。” 苏烨来到殿中,刚才这些争论苏烨也都听到了。 “苏烨,你怎么说。” “陛下,臣以为匠人并非只有钻研技术一功,只要运用得当,于国而言,百利而无一害,只能比读书人更好。” 朱标深吸口气真想把苏烨拖出去这个时候了你还火上浇油。 “哦,我倒是要领教领教,读书人学圣贤书,怎么就比不上匠人?” 文官队列中一白发老儒讥笑道。 却听苏烨继续道: “洪武九年,平遥儒学训导叶伯巨假借天象之事上谏陛下封王之事,赐死。” 苏烨突然说了一件陈年旧事,百官皆是一惊,不知道苏烨又在整什么幺蛾子。 “臣以为封王者有利有弊,叶伯巨虽然心怀拨测,可是谏书中有些地方却有道理。” “你到底想说什么!” 朱元璋有些生气的打断苏烨,赵瑁心中冷笑一声。 苏烨没经历过以前的官场,朱元璋对那些对封王持有反对意见的官员心狠手辣。 “叶伯巨所说,藩王世代传承之下迟早会拖累朝廷财政,迟早有一天大明会养不起这些藩王。” “有些臣子心中认同却不敢说,臣便是要说.....” 苏烨从左边袖子取出奏折: “臣请奏,匠作司日后可承担我大明藩王的一切开销用度,不在用国库银两。” 第五十九章 皆大欢喜?皇家商号 此话落下,朝臣们皆是吃惊不已的看着苏烨。 虽然震惊,但是想到苏烨这么长时间以来都是疯疯癫癫的,倒也不奇怪。 他,匠作司,供养皇室亲王? 朱元璋只是吃惊怀疑,赵瑁等人反而有些欣喜。 尤其是郭桓,现今的户部实际上和麦至德一个状况,户部实际上是他掌握的。 先不管他和苏烨的恩恩怨怨,户部作为一个国家的钱袋子,尤其是明朝这个穷光蛋国家。 严嵩严世蕃为什么能深的嘉靖信任,牢牢把控朝势。 不就是因为他严家将朝廷的财政大权掌握在手里,能搞来钱嘉靖就喜欢你吗。 再有就是朱元璋的藩王制度,仅仅是现今就册封了十六个亲王,四位公主。 按规定,亲王岁支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纱罗各一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绵二千两,盐二千引,茶一千斤,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缎匹岁给匠料,拨王府自造。 稀稀拉拉的算下来,供养一位亲王不算皇帝的封赏,底薪就由近三十万贯。 一年朝廷在供养宗室方面便要六百万贯,且亲王治下数以千万顷的土地等方面赋税都不用缴纳,朝廷的耗资巨大。 更别说这些王爷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想想都替国库头疼。 现在苏烨说他搞定? 一年近千万贯的开支,他搞定?! 郭桓心中狂喜,恨不得苏烨现在立刻写下军令状,恨不得朱元璋现在就下旨。 强忍着心中的笑意,郭桓拱手道: “陛下,我看不如就让苏大人试一试吧,我听说苏大人颇有理财手段,臣觉得可以一试。” 瞥了眼郭桓,朱元璋冷声道: “你倒是为他说起话来了,倒是少见。” 郭桓忙道: “陛下,臣只是效仿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之典故而已。” “哼。” 朱元璋冷笑一声,转而看向苏烨: “苏烨,你以为这是你嘴巴一张一合就能完成的事?” 说实话,朱元璋心中是有些期许的。 他当初独断专行册封亲王,不仅是文官,就是武将们也不愿意的。 在文官看来亲王不仅有祸乱天下的危险还会给朝廷财政带来极大的负担,武将们虽不情愿亲王瓜分他们的兵权,却迫于朱元璋的威慑不敢多言。 金杯与汝共饮,白刃不相饶。 如果苏烨能解决这个麻烦,朱元璋也想把这些钱用在国事上。 北上漠北,南镇诸夷,哪里不需要
相关推荐: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高门美人
和徐医生闪婚后
[哪吒同人]m成为哪吒的白月光
切切(百合)
Black Hole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摄春封艳
主角周铮宫檀穿越成太子的小说无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