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毛病。 却也没什么大的亮点。 唯一能称作是亮点的就是,韩伟在最后提到,“如果有可能的话,尝试用电视广播传媒,配合纸媒进行全方位的广告造势。” 这就颇有些学院派的风格了。 得多花不少钱哪! 吴远嗦了嗦牙花子,确保牙缝没什么食物残渣,这才放心张口道:“我提两点,你俩回去好好考虑一下。” 一听这话,韩伟和肖童全都做出认真记录的姿态。 “第一,在亚运村公寓的企划案中,这个商贸购物中心是作为亮点配套出现的。那么如今主次相易,即便没有类似的辅承关系,那么是否可以考虑借助亚运村公寓的势头和口碑,给商贸购物中心造势?” “第二,你们应该也都听说过,王遂州在三环那边搞了个亚细亚商场,准备跟咱们的商贸购物中心叫板。谁输谁赢,咱暂且不说。但有争议的话题,就有传播的空间和生命力。何不巧妙借用一下,来个二两拨千斤?” 第1323章 大胆深挖,放手去干 记着记着,韩伟的俩眼就先亮了。 以至于俩大大的圆镜片都框不住的那种闪亮。 对于老板所提的第一条思路,她还没有想通具体该怎么个相辅相成、互相成就法。 但对于第二条思路,这就可是现成的、很有传播性的争议性话题了。 企划营销上,只要花费很少的成本,就能达到极大传播度和议论度的一种手段。 相比之下,偏向于细心的肖童,直接顺着吴远的第一条思路展开了。 “老板,亚运村公寓和商贸购物中心的互相成就,是否借助于二者之间均为定位高端这一点,来深挖宣传?” 吴远当即肯定道:“没错,具体怎么深挖,由你们自己个去想。” 接着韩伟进一步确定道:“那老板,对于第二条思路,一旦传播开来,可能对你的个人形象或者口碑,产生不可控的影响……” 听到这里,吴远直接打断道:“让他们评判去,让他们说,我都行。你们只需要抓住主要目的,宣传商贸购物中心这一点。只要不给商贸购物中心项目带来负面影响,至于他们怎么评判我个人,无所谓。” 这话等同于‘你们放手去干’了。 韩伟和肖童交换个眼神,齐齐起身道:“那老板,我们先回去组织,继续研究落实一下了。” 吴远挥挥手:“去吧,我期待你们的表现。” 在企划部之后,吴远又陆续接待了其他几个部门的代表,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并且适时地给出评价和指示。 主打的就是一个雨露均沾,情绪价值拉满。 职场之间,情绪价值的传递,其实是双向的。 吴远不介意给这些干劲满满的员工和下属们,多几句勉励,多几声问候。 于是一个上午,就这么过去了。 中饭时。 亚运村宾馆的张经理,亲自陪同餐饮部,送来腾达分公司和盼盼分公司的俩家盒饭。 没办法,听说吴老板回来了。 可不就得亲自过来,走动走动。 “吴老板,好久不见!您不在的这段日子,咱们宾馆可要感谢您和贵公司。” 吴远起身,握上对方递上来的纤手。 口气上却是疑惑道:“这话怎么说的,张经理?无功不受禄,你得让我明白明白。” 张经理恋恋不舍地收回吴远松开的手道:“原以为亚运会之后,咱们宾馆就要彻底凉了。可如今亚运村公寓,在吴老板和腾达公司手中,焕发生机,甚至一房难求。” “咱们宾馆也因此而沾光受惠,对未来又恢复了信心。这不咱们总经理都在琢磨着,给宾馆改个名字,来迎接这一新生。” 吴远哈哈一笑。 如果你说得是这事,那这个感谢,我受之无愧。 听到对方说起改名这事,吴远随口提议道:“不如就叫五洲国际大酒店好了。今后亚运村是面向国际的高端楼盘,整个商圈也要走向国际化。贵宾馆可围绕这方面去改名。” 不管自家总经理最终用不用这名。 张经理都当即道:“五洲国际大酒店?吴老板,您这提议,我一定原原本本地带给我们总经理。” 对方这么一说,吴远又开始往回找补道:“我就随口一说,你们也随口一听。” 短暂的寒暄过后。 张经理若有若无地征求了一句建议和意见,也就主动告辞了。 午饭过后,吴远照常躺在沙发上打了个盹。 补一补夜里旅途奔波带来的,睡眠上的不足。 结果一觉醒来,陆金安夹着个手包和大哥大,找上门来了。 一见到吴远,就嘿嘿地笑,透着一股子有事相求的谦卑和低姿态。 以至于吴远笑骂道:“老陆啊老陆,你这鼻子可真够灵的。我这才到BJ半天,你就闻着味儿地找上门来了。” 陆金安拆开一包小熊猫散过来,同时大言不惭地道:“吴老板您就是我的衣食父母,我稍微关注一下您的行踪和动向,这不是应该的么?” 吴远接了小熊猫,依旧习惯性地看了看。 这才在陆金安递过来的火头上,点着烟道:“坐。” 随即喊了声孟瑶。 等到人出现在门口,就把手里的茶壶扬了扬,示意一下。 结果孟瑶进来取壶。 屁股刚要沾到沙发的陆金安却又起身,冲孟瑶卖个笑:“辛苦孟小姐啦。” 看得吴远不由起疑道:“老陆,你该不会是看上我这公司的小姑娘了吧?” 否则,你一堂堂老板,何至于对她这样的小姑娘,这般客气? 陆金安一坐下,就变了个脸色道:“得了,吴老板!贵公司的小姑娘,我当成祖宗还来不及呢,哪敢谈什么高攀?” 这句话,吴远连标点符号都不信。 所以除了弹了弹烟灰,并没有做出回应。 陆金安进一步道:“吴老板,您别不信。如今亚运村公寓在贵公司手里起死回生,进而一房难求的,连带着贵公司的门槛,也是越来越高了。” “我不对贵公司的员工客气一点,下回她们不让我进门,怎么办?” 这话就真真假假。 有推崇,有抱怨,也有唏嘘感慨,不一而足了。 吴远也没有正经回应,只是开玩笑道:“就算她们今后真不让你进门,那也是你活该。” 陆金安点点头道:“是是是,谁让咱这些小老板,不够争气呢!” 寒暄过后。 孟瑶把新泡的茶水送过来了。 吴远接过之后,给陆金安甄了一茶盅道:“说吧,这回闻着味儿地过来,有什么事?” 随即不等对方回答,就补了一句道:“咱们之间都这么熟了,等闲小事,你打个电话不就行了?” 陆金安受用之余,正色道:“这回还真不是小事。” “……应该说对吴老板您来说,是小事。对我们来说,那可不是小事。” 吴远端起自己的茶盅,一饮而尽,静等着对方的下文。 陆金安续道:“是这样的。我听说腾达这边,手里头还捂着几百套的公寓房。我有个亲戚,就看上您这房子了,想买一套给儿子做婚房。您看能不能抬抬手,匀一套给我这亲戚?” 第1324章 首创或引领,全看你们了 原来是这事。 吴远心下稍定,这事对他来说,的确是小事。 预留下来作为出租的公寓,多达七百多套。 松松手,拿几套做人情,并不是什么难事。 关键是要看,这人情,值不值当做。 不仅如此,吴远还不忘问道:“陆老板,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我这公寓,你当初可是定了七八套。你这亲戚只要一套,你自己匀给他不就行了?” 陆金安连忙给吴远续上一根小熊猫,咧咧嘴,苦哈哈地道:“不瞒您说,吴老板。我那十几套,如今就只剩下三套了。能匀的话,我早匀了。” “……我怕再松这个口,到后头一套都剩不下来,怪可惜的。” 话说到这里,吴远就没再深究了。 总不能逮着陆金安藏私的那三套房不放。 自己作为卖房的老板,格局还是要适当高一些。 饶是如此,吴远松口的也很有讲究:“行,那就看在你陆老板的面子上,我破一回例。你叫你的亲戚,直接来找邹宁,报你的名。但只此一回,下不为例。” 事儿办成了。 陆金安即便是并不意外,嘴上却也是千恩万谢。 毕竟吴远这一松口,意味着给他亲戚家,省了上万块钱。 否则真从别的房主手里买的话,多花钱不说,还得搭上人情。 当然,吴远松这个口,也不是白松的。 毕竟陆金安那么多货款,押在腾达公司账上。 真算利息的话,那也不老少。 反而他松了这个口,卖了陆金安这个面子。 剩下的,就让陆金安跟他亲戚,私下里掰扯去吧。 送走陆金安,吴远终于得以畅快地伸了个懒腰。 窗外的日头正是最为炽烈的时候。 首都虽属北方,可这炎炎夏日的烈阳,丝毫不比北岗要温柔。 吴远抬腕看了看表,这个点,该是商贸购物中心工地上歇息的时候。 因为外头根本干不了活。 就连脚手架的铸铁管,都被晒得滚烫,压根站不了人。 所以吴远转身,准备下楼去工地上看看。 刚走到办公室门口,就见明琪匆匆过来道:“远爷,交通银行的甄鑫行长,想约你吃个饭。” 吴远眉头一皱:“就是颜姐的那个女行长朋友?” 马明琪点点头道:“没错,就是她。” 而且甄鑫这电话没打到行政部,而是打到跟自己更近的明琪手上。 可见这位女行长是势在必得的。 心中有了大概主意,吴远依旧追问了一句:“你估计,会是什么事?” 马明琪作为财务上的负责人,倒是首次被问及这般揣摩人心的问题。 于是临时抱佛脚地思忖道:“远爷,我觉着不像是有什么具体事情的样子,倒像是甄行长想要跟您联络一下感情。” 这也是吴远心中的猜忖。 “这样,你回复她,明天中午或者晚上都行。主动一下,就说我们来安排。但如果对方坚持要做东,也别强求。” 马明琪点点头记下了,转身欲走,就听吴远补充道:“另外,你跟我一起去。” 打发走马明琪,吴远继续往外走。 下了楼梯,出了公司门。 定了定神,才往腾达二建工地的方向而去。 这中间,不可避免地要路过安漪和花娘所在的超市筹备处办公室门面。 只是吴远心里惦记着工地上的事情,倒把这事给忘到脑后去了。 直到被透过玻璃门窗的花娘发现,惊喜地叫住:“老板,你回来啦?特地过来指导我们工作?” 这猝不及防的,叫吴远怎么说? 总不能老老实实地说不是,我是要去工地上瞧瞧的。 尤其是当着安漪的面。 所以吴远只能就势进门,语焉不详地嗯了几声,看着门面里增加到的五口人道:“各位辛苦了,我知道筹备工作,事无巨细,千丝万缕,既体现不出业绩,还堆不出工作量。” “……但是大家伙别灰心,好好干,我都看在眼里。只要你们齐心协力,等咱们商贸购物中心一落成,咱们很快就能建立内地第一家大型超市。” 内地首创这个名义,是有些水分的。 饶是如此,叫一帮年轻人听来,依旧是有几分热血沸腾感觉的。 况且之前在首都之地,超市这种实体也有过尝试。 只是全都失败了。 以至于花娘这帮人,就难免小心翼翼,畏手畏脚。 不过这都不重要。 吴远相信,背靠亚运村公寓这群高消费能力的业主,自选超市这种模式,一定能落地生根,并且成为潮流引领的所在。 不料这时候,安漪不阴不阳地开了口道:“老板,您这次去上海,难道就没听到什么风声么?据我所知,上海也有单位在筹备超市,目标在9月份开业。” 吴远心里一突。 似乎确有此事。 倒不是吴远之前在上海半拉多月,听到了什么风声。 而是印象里,上海联华才是后世超市实体的内地首创者。 时间点,吴远记不大清了。 倒是经安漪这一提醒,似乎很有可能就在9月中旬左右。 “有所耳闻,”吴远先服了个软,接着才另辟蹊径道:“就算咱们开业时间晚一点,也不要紧。只要咱们能把这个超市办得红红火火,一样算是成功。” 花娘带头鼓掌。 倒不是她急着拍吴远这位老板的马屁,而是生怕安漪这丫头,再说出什么话,让老板下不来台来。 吴远也见好就收地道:“行了,你们忙吧。” 随即冲安漪招招手,站到花娘身边来,吴远才道:“腾达分公司的企划部,正在为整个商贸购物中心项目做策划筹备,你们超市筹备办有什么需要,或是配合,可以主动去沟通交流,互通有无。” 说到这里,吴远又进一步强调道:“当然,超市这块,主要工作还是在你们这边。但是呢,企划部对外宣传整个商贸购物中心,你们超市可以成为亮眼的一个加分项,或是什么,就看你们的了。” 这几乎属于明示了。 具体你们去掰扯,别怪我没告诉你们。 能争取到多少宣传资源,能否成为亚运村公寓配套中的加分项,就靠你们自己了。 第1325章 公寓卖得好,客源不用愁 目送着吴远离开超市筹备处。 花娘站在阳光里,手挡着俏颜,看向身旁直面炽烈日光的安漪道:“你还担心咱们超市将来的客源问题么?” 这一问题,乍看,跟吴远此行过来说过的每一句话,似乎都没有关系。 但吴远这次露面,偏偏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至少花娘昂首挺胸的,信心愈发充足了一些。 而安漪结合着自己得到的情况,上海的第一家联华超市,将开在问卷调查反馈结果最好的大型居民区周边,再想想亚运村的这家超市环境,终于缓缓地点了点头。 首先,这俩月来,亚运村公寓的销售盛况,她也略有耳闻。 经常被慕名而来的买房客,问到门面上来。 其次,从刚才老板最后的交待之中,亚运村超市,更像是老板布局在亚运村周边配套中的一块拼图。 而不是一次心血来潮之举。 既然如此,安漪耸了耸肩道:“那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压力给到我们这边。” 花娘跟着安漪转身道:“有压力才有挑战,有挑战才能体现你的才华和能力。你放心,等咱们超市办得红红火火时,我让老板亲自包饺子给你吃!” 安漪愠怒着瞪了花娘一眼。 她有些后悔,将这事跟对方和盘托出了。 如今频频被对方拿来开玩笑,甚至有点过不去了。 但愠怒间,带着娇羞的红润。 不仅没什么杀伤力,反而让花娘更加放肆地大笑,笑的胸脯DuangDuang乱颤而不自知。 对于花娘和安漪的关注焦点,吴远不得而知。 身为老板,很多细节层面的问题,已经成为神经末梢,是他这个大脑所无法顾及的存在了。 吴远也在渐渐适应,这个只负责发号施令的角色。 走到腾达二建的工地门口,身上的衬衫湿了大半,隐隐地有些沾身上了。 不太舒服。 可等到他一看到工地上因荫凉地里,遍布着躺的横七竖八的瓦工、木工师傅们,这点不舒服,顿时不翼而飞了。 这样的高温天气里,即便是躺在荫凉地上,也并无一丝凉意。 吴远给传达室的大爷散了根烟。 就见工地上,有些认识自己的师傅,起身坐起来。 一幅想要打招呼,而又不知道要不要冒然起身的姿态。 吴远快步走过去,一根根华子散过去,很快就散完了两包华子。 这期间,办公室里的潘麻子已经闻声赶出来了。 陪在吴远身边时,还有些睡眼惺忪。 意外的是,李鸿忠也在。 吴远招呼完身边的工友师傅们,就随着二人进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空调习习。 凉快是凉快了些,可那味道,实在是一言难尽。 吴远在木质沙发上坐下来,下意识地卷起裤腿和袖口道:“咱们宿舍里不是有电风扇么?大家伙怎么都在外头睡?” 潘麻子习以为常地道:“这天气,在外头树荫底下,跟屋里电风扇底下差不多。电风扇有风,吹得那也是热风。” 确实,这般天气里。 电风扇吹了,跟没吹差不多。 如吹。 唯有空调才能解决问题,让师傅们踏踏实实地打个盹,睡一觉。 想到这里,吴远就说了:“如果我出面给你们赊一批空调过来……” 话未说完,潘麻子就迫不及待地打断道:“不用,老板。工地上干活的,都是这样过来的。咱们这边工价已经很高,发工钱也从不拖欠,还想怎么样?” 横向对比,潘麻子这自信,也不是全没来由。 只是说得过于直白了一些。 倒是李鸿忠语出委婉地补充道:“老板,天热这段日子,本就出不了活。真给宿舍安上了空调,怕是下午三点以后,更出不了工了。” “……再说这三九天忍忍就过去了,装空调实在是太过大费周章。” 既然俩人都反对,吴远这话就不往下说了。 确实记忆里,也是到了十多年后,近二十年,工地上这条件才随着工价上涨,而渐渐提升上去。 于是下一个问题,吴远就直奔李鸿忠而来。 “家具厂那边工程清了?” 李鸿忠不假思索地道:“只剩下些尾活,我留了几个人在那边。正好咱们下一个福利房工程还没开工,我就先到潘经理这来帮忙。” 吴远点点头道:“也好,有你加入,咱这商贸购物中心的工程也能进展得快一些。” 随即转向潘麻子道:“老潘,目前来看,工期顺利吗?确保能在十二月份交付?” 潘麻子也有些战略眼光道:“听说亚细亚那边,王总打算年底开业。所以这边就多加了些人手,确保在十二月底之前能交付。” “……不过老板,你也知道。工期上我们都会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往前赶一赶。” 一听这话,吴远就心里有数了。 趁机起身道:“这样吧,咱们到工地上看看实际情况。” 潘麻子和李鸿忠顿时跟着起身。 但起身归起身,脸上并没有过多的心虚。 因为他俩都知道,老板是行家。 在老板面前,最好是实话实说,否则根本瞒不过的。 潘麻子顺势摸过俩安全帽,递了一顶给吴远,接着紧跟在吴远身后道:“老板,留神脚下。” 李鸿忠后摸了安全帽出来,趁机撵到了前头带路。 午后的阳光里,巡视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多层建筑框架,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好在潘麻子的工地管理水平,依旧在水准之上。 一番巡视下来,工期进度如二人所说,工程质量也足够靠谱。 等到仨人巡视结束。 楼下阴凉地里的工友们,纷纷起身,拍拍身上的泥土,挨个往楼里走,走到各自的岗位上去。 因为下午的工程开始了。 看着师傅们有条不紊地上岗,吴远还是叮嘱道:“虽然咱们暂时装不了空调,但平日里多备着点藿香正气水,冰块,西瓜之类的。” “……一旦有人中暑,立刻送往医院,别怕花钱,尤其是别省小钱出大事。” 潘麻子不以为然道:“老板,都是农村出来的泥腿子,哪有那么娇气?” 吴远强调道:“各人体质有差异,这个问题你要重视。” 第1326章 你提得很好,我尽快解决 虽然再三强调了几遍,但在离开腾达二建的工地时。 吴远心里头还在忍不住琢磨这个问题。 张百发虽然已经把亚运村周边的道路修起来了,可市政配套,还远未跟上。 尤其是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 最近的小医院,都还是东边几里地意外的村里卫生院。 那规模,那资质,跟梨园村卫生所的梁永钊差不多。 没准都是赤脚医生转行。 所以回到腾达分公司。 吴远屁股刚沾到椅子上,就抬手摸起了电话,打给了张百发的办公室。 电话自然是秘书接的。 甚至还不是经常跟自己联系的那位男秘书。 吴远只得留了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待回电。 好在这一等,也没等太久。 多等三分钟就到一个钟头的时候,吴远案头的电话响起。 接起来一听,张百发那浑厚爽朗的笑声传来:“吴老板,难得听见你往我这儿打一次电话,说吧,什么事?” 这话足够开门见山的。 倒也附和他这从群众来的副市长的性子。 饶是如此,吴远还是先对亚运村周边道路建设进展表达了一番惊讶和感谢。 随即才提起道:“张副市长,我提一个建议。最近工地上高温天气频发,正是工友师傅们容易中暑的季节。” “这帮师傅们,你也知道。往往有点反应,都会选择硬抗。咱这亚运村周边,又没什么靠谱的医院和医生,甚至连个卫生院都没有……” 听到这里,张百发神色严峻起来,当即打断道:“你这个问题,我的确忽视了,我有责任!” 果然从工友师傅们身上谈开来,最容易触动这位平民副市长。 接着张百发果断道:“这个事情有难度,但你不用管了,我来搞定。” 随即补充道:“今后类似的建议,你得多跟我提提。免得我工作不周全,有考虑不到的地方。” 吴远必须往回收道:“哪里哪里,我也是碰巧遇到这个问题了。亚运村这边,我可以提供必要的门面支持,争取这个诊所尽快开起来。” 这话不等于变相催了么? 张百发心中明白,嘴上也没绕弯子道:“你放心,我一定走最快的途径解决此事。否则等三九天过去了,再办起来,那也不赶趟了。” 吴远心满意足地道:“那感谢张副市长为我们排忧解难,改天有机会,一定允许我请你吃顿便饭。” 挂了张百发的电话,吴远这抵京的头一天,总算过去了。 不知是否是错觉。 每回抵京的头一天,都特别的忙,事儿撵着事儿。 下班时,吴远走到楼下。 马明朝早已开着林肯都市,在等着了。 正准备开门上车,就见不远处花娘正边招手,边往这边跑着。 边跑边DuangDuang的,像是怀揣了俩大椰子一样。 实在是晃眼。 以至于奔到吴远近跟前时,脸色绯红,气喘吁吁。 上气不接下气,连带着胸口剧烈地跟着起伏。 确实是有些汹涌。 “你慢点走,还怕我能上车跑了?” 花娘手插着腰,断断续续地道
相关推荐:
婚里婚外
白日烟波
篮坛大亨
桃源俏美妇
女奴的等价替换
村夜
树深时见鹿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顾氏女前传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