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日子介绍的头绪,二是想请大姐行个方便,我找人给组合柜派个宣传照。” “这样啊,随便拍。” 接下来就是贺老板的主场了。 打灯,调光,一通折腾。 吴远陪着陈大姐,一通天南海北地聊。 看得出来,陈大姐这人天性乐观,人也热情,碰上喜欢的东西,毫不吝惜地溢于言表。 “小吴师傅,你做这套组合柜,真是高档洋气,质量也过硬。这几天,每当家里来人就夸,都想着打一套。” “陈大姐,主要是这套纯手工的组合柜也适合您这样的人家。一般人家摆在家里,真没这么好的效果。” 陈大姐忍不住乐呵呵地笑。 被专业人士夸,那感觉就是不一样。 笑完之后,又追问:“那么小吴师傅,你除了这套高档组合家具,还会做些什么家具?” 吴远闻弦歌而知雅意:“陈大姐,不瞒您说。我刚结了婚,没什么能给媳妇的。所以就费尽脑筋,给她打了个婚床,做了个配套的席梦思床垫,冬夏两用。” “我媳妇很感动,结婚时往来的亲戚,也都说好,不少人都托我打一套给他们。” 陈大姐一听,蹭地来了兴趣:“真的?” 这时候吴远再不知道趁热打铁,就傻了:“正好啊,我一会带着贺师傅上家里给床拍照。陈大姐你要是有兴趣,可以跟我一起去看看。” “这,方便么?” “没什么不方便的,陈大姐,您能光临寒舍,是我们的荣幸。” “那我这就收拾收拾,跟你回去看看。” 陈大姐收拾好,又等了十多分钟,贺老板这才拍完底片。 一行三人,直奔梨园村。 一路上,吴远两世为人的阅历,跟陈大姐这样的人,什么话茬都能接得上。 倒也聊得很开心。 只是到了梨园村地头时,路上有些泥泞,陈大姐一不小心陷了一脚泥。 即便如此,也没影响她看席梦思婚床的兴致。 进了吴家院门。 堂屋里座谈的三位姐姐,闻声看了过来。 灶房里,帮杨落雁打下手的三姐吴秀华直接迎出门来。 “哟,陈姐,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陈大姐明显一愣,随即恍然大悟道:“原来小吴师傅是你弟弟,瞧我这脑袋,早该想到的。” 原来刘主任是水利局的办公室主任。 熊刚为人仗义,结交甚广,之前就认识。 一听吴秀华介绍,堂屋里的三位姐姐,也都是莫名惊诧。 幺弟什么时候不声不响地跟水利局攀上关系了? 寒暄之后,吴远领着陈大姐、贺老板进了堂屋东厢。 杨落雁是个勤快人,每天起床都把被子叠的整整齐齐,屋里扫的干干净净。 就连铺在床垫上的床单,都是平平整整,没有一丝褶皱。 陈大姐一瞧见这床的床头靠背以及四角的五金件,就忍不住喜欢。 等到撤去床单,露出下面的床垫来,更觉得眼前一亮。 小吴师傅这床打的,比城里人能买到的还漂亮,而且真材实料。 “小吴师傅,这床我也要打一套,连床带垫子。” “行啊,陈大姐。” 陈大姐看完欢欢喜喜,离开东厢,留下空间给贺老板拍照。 接着众人又聊了一会。 吴秀华想留陈大姐一起吃饭,结果没留住。 而且陈大姐临走时,还特地包了10块钱的红包,算作是吴远结婚迟到的贺礼了。 钱虽不多,但是讲究。 吴远推辞不掉,只能收下,然后信誓旦旦地保证让陈大姐睡上早日席梦思新床。 第22章 一门仨徒弟,我成唐僧了 送走了陈大姐,而后又送走了贺老板。 做画册的事,先付了一半定金,说是一周后可取。 这样的速度,吴远很满意了。 毕竟眼下是春节期间,很多地方都还放着假。 回到堂屋,三个姐姐对于陈大姐的来路,不停地追问。 倒不是因为体制内人士多受追捧尊重,而是因为水利局的官员有多稀缺。 北岗身为小县城。 没多少传统山村的林业资源,却有着一条穿越县城的大运河。 过路的船只不少,于是船闸就应运而生。 相比于其他干巴巴的单位,水利局绝对算得上有油水的好单位了。 能跟这样的单位领导巴上关系,老大、老二和老四怎能不对幺弟刮目相看? 然而吴远回答很简单。 只是他越是回答的轻描淡写,越是让几位姐姐觉得高深莫测,有所保留。 而后再看见熊刚姗姗来迟,顿时忍不住后悔,没让自家那口子也过来一块吃团圆饭了。 灶房里,蔺苗苗一直陪着杨落雁准备着团圆饭。 看着吴远在外头迎来送往,丝毫不乱的风范,便问:“舅母,舅舅带来的人是你给介绍认识的吗?” 杨落雁摇摇头:“当然不是,我都不认识。” 旋即杨落雁强调了一句:“你舅舅本事大着呢,连我爹都对他另眼相看。” 杨落雁明白,亲爹固然是有扶自己这个小家一把的打算,但如此雷厉风行,还是头一回。 归根结底,是吴远入了他老人家的法眼。 “苗苗,你在城里干啥呢?” “在我爹上班的厂里,占了个闲缺,工资只有40多,都快开不出来了。过年时,什么都没有。舅母你呢?” “往年我在蚕桑站帮忙,一年到头也就忙上四五个月。等过了年,我不准备去了,安安心心地帮你舅舅打下手,做些缝缝补补的零活。” “让舅舅给你开工资!嘻嘻。” 蔺苗苗怂恿着道,结果正巧被进门的吴远听到了:“开什么工资,我挣的钱,都是你舅母的。” “谁信呀?”蔺苗苗吐了吐舌头,做了个怪脸。 站在灶台后的杨落雁话题一转:“后天拜师仪式,需要准备些什么?” 吴远思忖道:“不用特地准备,木匠的拜师仪式很简单,顶多磕个头,敬个茶。咱家没那种茶盅,敬茶都能免了。” “哟哟哟,”蔺苗苗一听就忍不住调笑道:“舅舅,都有人拜你为师啦?” 吴远一脸得意,“不仅有,而且一来就是仨人。自己找上我的,三姐夫介绍的,还有老丈人介绍的。” 蔺苗苗直接来一句:“一门仨徒弟,那你不成唐僧啦?” 哎哟,吴远一愣,他是真没想到这个梗。 三姐夫熊刚介绍的赵宝俊,是他前世的二徒弟,跟马明军已经结婚、老大不小不同,这小子才17岁,刚算是成年,头脑灵活,有几分天赋。 至于杨支书介绍来的朱六标,是村里朱家的老六,今年也刚18岁。 一门六兄弟,在村里是个不小的势力。 杨支书把他介绍过来,多少有点通过绑定朱老六帮衬自己的意思。 其实大可不必。 前世他和朱老六不是师徒关系,却也处的不错。 这家伙不知从哪儿学来的三板斧,倒也在工地上纵横很多年,很是吃得开。 “苗苗,要不你也来拜师?”吴远提议道:“不为别的,我就是不想成唐僧。” 结果蔺苗苗压根不上当:“我不!我要是拜师,那也是拜舅母为师,学点女人家的本事。” 吴远煞有介事地道:“你舅母最近,确实学了不少新本事。” 一句话,让杨落雁闹了个大红脸。 却又不敢明着啐自己丈夫,生怕蔺苗苗看出个好歹来。 过了初三、初四,隔天就是初五,迎财神的日子。 过去木匠拜师,大都挑的这天日子。 一大早,两口子早早吃过了饭,迎来了仨个徒弟。 大徒弟马明君人高马大,是在媳妇陪同下过来的。过去木匠收徒,还有不收成家男子的规矩,但吴远不忌讳。 二徒弟赵宝俊瘦瘦高高,一看就猴精,在三姐夫熊刚的陪同下过来。 三徒弟朱六标个头不高,长得敦实,一看就是能卖苦力的底子,是丈母娘刘慧领过来的。 吴远那意思,仨人就不用挨个拜了,直接一起走过那形式就成。 保人也只需要一个,三姐夫就足够了。 刘慧跟杨落雁交代了几句,便先走了。 杨落雁回过头来,发现自己也要坐到锯子斧头的另一边,接受徒弟们的磕头跪拜,顿时就有些打退堂鼓。 一下子,成老封建了。 搁哪个如花似玉的小媳妇,都有些受不了。 但仪式还是要走的。 尤其是一看到丈夫吴远正襟危坐,面相庄严,杨落雁就挺直身板,咬牙不给丈夫丢人。 一拜祖师爷。 祖师爷的画像没有,就以锯子斧头代替了。 仨徒弟面色严肃地冲着八仙桌上的锯子斧头磕了一个。 二拜师父。 仨人冲着吴远又磕了一个。 三见师娘。 仨人又冲着杨落雁磕了一个。 最后就是师父训话,宣布一些规矩。 吴远也是言简意赅。 “你们几个今儿入门,按照学徒期限,要到91年端午节才能出师,拢共三年零一节。旁人收徒,这段时间只供吃喝,不开工钱。我这儿稍作变化,只要你们能出活,我照样给你们开工钱。” “唯一的一点原则,重中之重的一大原则,那就是安全第一!电刨、斧头、锯子,个个都很锋利不长眼,你们要有敬畏之心,对工具的了解,要像对自己手足一样深刻透彻。一摸上手,就知深浅。” “这也就是我教给你们的第一个,工具的认识……” 拜师仪式就这么成了。 众人尽皆散去,吴远带着仨徒弟进了东屋。 给他们每人发一样工具,先让他们摸清工具结构,用力方式以及能达到的效果开始练起。 安排完了学习内容,吴远便先开始赶工。 现在订单一天比一天多,赶工的压力与日俱增。 所以他巴不得仨徒弟早点上道,尽快出活,多少能帮他分担一些。 就算仨人顶不上三个木工,能顶上一个,那也是好的。 那样工期就能缩减一半。 第23章 保胎大计,一举两得 转眼过了正月十五。 仨徒弟的性子,在朝夕相处之中,吴远也渐渐摸出来了。 老大肯吃苦能卖力,也愿意学,可悟性一般。榫卯结构,只能看懂最简单的,再复杂些的,需要空间想象能力的,就不行了。 老二猴精,很好地弥补这一点。再难的榫卯结构,他看看也就明白了。跟前世一样,将来能学到的最多。 老三朱老六,就比较中性了,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平均水平。只要肯钻研,他都能看得懂。可问题是,老三最不啃钻研,总觉着够用就行。 只是还没等仨徒弟手底下能出活,倒是先把家里的粮食吃得见了底。 吴远只好把从三姐夫那儿收的500块定金,交给杨落雁。 回头开始琢磨,怎么能在以工带学,哪怕是出工少一点。只要能出,总比不出强。 吴远开始若有若无地把一些斧砍钻锉的体力活分给仨徒弟。 起初不出意外地,废了不少料子。 直到正月底,还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仨徒弟加一起,赶上半个工的出力了。 吴远知足了。 代价就是仨人的虎口,手心,全都磨出了水泡,形成了老茧。 这很正常。 正月一过,迎来二月二,龙抬头。 河里也开始化冻,水流量渐渐充沛起来。 吴远念起熊文的事儿,正想着找个什么由头把这孩子接过来。 就看见媳妇靠在床上,怔怔地出神发呆。 “怎么了,这是?”吴远靠过去,“500块花完了?没事,花完我再想办法,别愁。” “不是。”杨落雁头一歪,靠过来,抱紧他的胸膛:“人家怕是……有了。” “有?有什么了?” 这段日子,吴远忙得焦头烂额的,一个人干出一个半的工,外加仨徒弟配合,生生地当俩个熟手木匠使,进度着实加快了不少,也因此忽略了媳妇。 所以杨落雁这话音,他起初根本没听出来。 直到杨落雁拿小拳拳锤他,他才恍然大悟:“我要有孩子了?” 瞧着吴远欣喜若狂的样,杨落雁先前的担忧扫去了一大半,转头又开始有所保留:“只是我感觉,想确定还得过些日子。” “别感觉了,明天咱就去医院看看。” “这才晚了十天半个月的,去医院能看出什么来,瞎花钱。” “医生比咱权威,要相信医生。” 吴远兴奋之余,想着以前因贪恋媳妇身子不想太早要孩子,就觉着好笑。 早点生更好,早生早恢复。 两世为人,头一回当爹,吴远根本睡不着。 倒是见到丈夫反应的杨落雁,好几天晚上没睡好,如今心里那根弦一松,缩在吴远怀里就睡着了。 吴远看着怀中的俏脸,忍不住亲了口额头。 这个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女人,突然让他生出血脉相连的感觉。 人活一世,图个啥? 扬名立万,登临绝顶,一个人出尽风头,并不太难。 真正能给所爱之人撑起一片天空,和和美美地过一辈子,反倒更弥足珍贵。 隔天一早,二月初五。 吴远一大早就给仨徒弟安排了任务,然后骑车带着媳妇直奔乡里医院。 做了个尿检,尽管指标不太突出,却也能下了结论。 “你爱人确实怀了。有没有心脏病、高血压这些慢性病,以及遗传病史啊?” 听着医生的问题,杨落雁还在接受之中,没反应过来。 吴远笑着说:“没有,我们今后有什么要注意的么?” “前三个月要以保胎要紧,最需要的注意就是你,管住自己个。” 这特么被医生指着鼻子地叮嘱,吴远还只能乐呵呵地连连点头。 本想跟医生开点药,比如叶酸、钙片之类的,结果乡里医院压根没有。 只能托人到县里医院开。 不过今儿,就先打道回府了。 回去的路上,吴远特地绕到三姐家,把这消息告诉了吴秀华。 吴秀华一听,立刻收拾东西,打包行李。 “三姐,你这是干什么?” “落雁头一胎,我不得跟去照顾着呀?指望你一个老爷们,能行么?” “那熊武,熊文怎么办?” “熊武送他二叔家,熊文我带着。” 吴远一想,不动声色地把熊文今年这道坎迈过去了。 嗳,就挺好。 “行吧,三姐,又要辛苦你了。” “落雁养的,也是我的亲侄子、亲侄女,别说这些有的没的。” 于是,正在队里忙活的熊刚,匆匆忙忙地回来。 蹬着二八大杠,带上三姐和熊文娘俩,跟着吴远两口子,一起回到梨园村。 一路上,吴秀华不时地安抚着弟媳妇。 倒是让初为人母的杨落雁心情平复不少,眉头也舒展开来。 吴远一见,暗自庆幸。 果然过来人的经验,是他再多的无微不至,都替代不了的。 回到家,熊刚特地到东屋,找到正在抽烟的赵宝俊一通叮嘱,让他不要太耍机灵,老老实实地吃苦学本事。 而后在吴远的相送下,一直聊到了村口,这才上车远去。 吴远转身回了家,却见三姐已经把落雁安置到床上静卧躺好了,让她看着电视,不想看就休息。 瞧着媳妇那欲言又止的样儿,吴远心有灵犀地起身道:“你安心歇着,我这就去通知爹妈。” 吴秀华也跟着给吴远贴金:“瞧我幺弟,多体贴你。你得争口气,给他生个大胖小子或者大胖闺女。” 嘿嘿嘿。 吴远这时候只剩下傻笑。 直到吴秀华回过头来:“还愣着干什么,快去呀!” 一口气蹬到杨支书家里,吴远老远就‘妈,妈,妈’的大喊。 从来没有哪一刻,有现在这般喊得顺嘴,喊得心甘情愿的。 刘慧打里屋莫名其妙地闻声出来,手里头还打着毛线衣:“小远呀,什么事儿匆匆忙忙的?” “妈,落雁有喜啦!” “什么,你说什么?” 前一秒还嫌吴远匆匆忙忙的,下一刻刘慧自己就绷不住了。 “哎呀,你们这些孩子,怀孕这么大的事,也没个准备。不行,我得马上收拾东西,去照顾落雁。前三个月可不是闹着玩的事……” “妈,我三姐已经跟过来了。有她照顾落雁,你就放心吧。” 吴秀华那人周到之名在外,刘慧一听这话,倒也镇静下来。 “那我也得去瞧瞧。” “那您跟我走吧,回头我再把您送回来。” 第24章 男人的成长,总在一夜之间 刘慧一来,杨落雁竟喜极落泪。 但很快又被刘慧劝止道:“你现在最忌讳大悲大喜的,要让自己心情平静,稳定,不悲不喜。” “知道了,妈。” “有什么需要的,有什么想吃的,别怕花钱,就让他去买。” “好了啦,妈。” “哎哟,我闺女真是要受苦咯……” 刘慧说完,还狠狠地剜了吴远一眼。 剜得吴远心里莫名其妙,感觉很是冤枉,怎么就成受苦了,怎么就怪到自己头上来了? 不过看在媳妇情绪确实很多变的份上,吴远硬着头皮认了。 杨落雁一怀孕。 家里再不适合整天开着电刨,叮叮咣咣,敲敲打打了。 太影响休息。 再加上,一想到孩子年底之前就要来到,吴远这挣钱的心情就愈发迫切。 再不满足于带仨徒弟慢工出细活,而是想要找个木工好手过来帮忙。 虽然招来的木工好手,有可能偷师学走组合柜和席梦思床的制作方法,但事急从权,吴远也顾不上了。 先集中精力,把手上的六套组合柜和十来套席梦思床打出来再说。 这可是小2万的大生意。 早点做完,早点拿钱。 不过木工好手却没那么好找,同门师兄弟,几乎都跟着师父乔四爷,搞大礼堂工程去了。 其他闲散的木工,即便手上没活,也要吴远上门去请。 吴远第一个就想到了隔壁老代。 这家伙干活是一把好手,可惜人缘不咋地,得罪了不少人,落到如今没活干的下场。 加上不爱动脑筋,打出来的家具和成品,越来越粗糙,越来越看不上眼。 基本上沦为和前世的吴远一样,只能打打棺材的下场了。 “代叔,只要你愿意帮忙,工资5块钱一天,按月结算。” 一听这话,老代声音浑厚地一笑:“嘿嘿,咱爷俩谁跟谁?邻居这么多年,我能不信你么?” 好嘛,挣我的钱,还要占我便宜。 “另外,我打算再招个人一起干。但总体上,我不在的时候,肯定以你为主。” 这话谁不爱听。 老代一听,又是嘿嘿一乐:“包我身上了。” 当晚,吴远又从下圩村那边找了个木匠池师傅过来。 这位池师傅是三姐夫熊刚介绍的,说是为人可靠,但吴远依旧考虑用老代,牵制他一手。 人手翻了一倍。 进度也快了一倍以上。 加之吴远把工场从家里东屋,搬到村部闲置的平房里,空间宽敞了,各人齐头并进,效率更加有所提升。 四月的天,春暖花开。 春雪彻底绝了踪迹,春雨却又接踪而至。 虽说是春雨贵如油,可一下就是一个星期,潮乎乎的,任谁都难受。 又是九点多钟。 吴远穿着雨衣回到家,抖落一身的雨水,挂在廊檐底下。 堂屋西厢的熊文已经睡下了,三姐迎出来,一脸疼惜道:“再怎么拼命,也得注意身体。这样下去,落雁和孩子还怎么指望你?” 这是带着爱意的责备。 吴远能说什么,只能默默听着,点点头:“放心吧,三姐。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杨落雁挺着略显肚子的腰身出来,弓腰给他拧了个热毛巾。 吴远在堂屋坐下道:“今天刚交付三个组合柜,钱款结清。不仅填补上之前的三合板采购窟窿,而且盈余了1000块的国库券。” 俩人一听,总算是周转过来了,都略松一口气。 杨落雁提起道:“猪圈里的木头用得差不多了,后面不仅得买三合板,怕是连木头都得连着一起花钱买。” 吴远也注意到了:“目前剩下三套组合柜和五套席梦思床的材料已经开出来了,再有人上门下单,就得另买木料了。” “爹说了,买木头的事,你需要,就跟他说一声。” 吴远点点头。 这事上,他也不跟老丈人客气了。 反正工场搬到村里,都是老丈人打的招呼。 债多了不愁。 这时,三姐端来一大碗面条,上头卧了个荷包蛋,递给吴远。 吴远一看,就要把荷包蛋夹给媳妇。 不等吴秀华开口,杨落雁便拒绝:“我吃过了,三姐特地做的。倒是你,别亏着身体,我们娘俩可都指着你。” 吴远默默地吃了。 创业搞钱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才知道有多难多辛苦。 吃完面,吴远洗了把脸,又重新把雨衣穿上。 “如果是木头的事,赶明儿妈过来,我跟她说一声就行。” 杨落雁一见丈夫这么辛苦,又要出门,连忙提醒道。 吴远稍作思忖,“我还是亲自去一趟吧,毕竟是托爹办事,我不能太理所当然。” 雨幕哗啦啦地大了起来。 瞧着丈夫一头冲进雨幕,脚步声越来越远,杨落雁又忍不住落泪。 “三姐,看他这么辛苦,我好心疼。” 吴秀华眼里噙着泪花,却犹自安慰着弟媳妇道:“没事,这是他身为男子汉大丈夫,该做的事。挺过去这段时间,就好了。” 到了老丈人家里。 杨支书看着吴远消瘦的脸庞,眯缝着眼,吧嗒抽着旱烟杆。 “木头的事,你带句话就好,何必大晚上亲自跑一趟。” “爹,除了木头,我还想从砖窑订些红砖,再定些水泥,沙子,如果能弄到钢筋就更好了……” “不是,要那么多东西,你小子这是打算建炮楼啊?” “爹,我感觉这些建材价格要涨。反正我家里迟早要翻建的,不如先定了放着。肯定亏不了钱。” 价格闯关这势头,不是一天两天了。 但真正大水漫灌的日子还没到来,可也快了。 吴远就想着,趁着漫灌之前,先屯上一波盖房的物资材料。 杨落雁今年就要生孩子了,他得给媳妇孩子最好的家。 “爹,我可以打欠条的。”吴远顿了顿,又补了一句。 杨支书磕了磕烟袋锅,“我以为你刚周转过资金来,能消停些日子。没想到你是一天都不愿等啊,生怕自己肩上担子不重?” “爹,为了落雁,我还撑得住。” 杨支书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你小子现在,也是张嘴闭嘴就拿落雁说事了。 刚结婚那会你也不这样。 不过话说回来,杨支书也知道,即便他不出面,吴远也能让熊刚出面,订到这些建材。 “行了,我知道了,你回吧。” 随后又冲着里屋喊了一声:“把家里那两袋奶粉给他带上。” 第25章 苦尽甘来,时来运转 雨夜,深一脚浅一脚
相关推荐:
鉴宝狂婿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深宵(1V1 H)
我的傻白甜老婆
树深时见鹿
淫魔神(陨落神)
新年快乐(1v1h)
万古神尊
沉溺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