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吴淑华也就做不了什么妖了。 三姐这‘家和’,吴远是不用多嘴了,于是转头就回到眼前这烧烤事业上来了。 第786章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三姐,烤串这生意,你怎么看?” 一听幺弟问出这话,吴秀华当场真就开始思考了。 幺弟那么大摊子生意,平日里那么忙的,总不可能平白无故地跑来跟她闲聊寻开心的。 结果这一琢磨,还真就琢磨出点道道来。 “烤串这生意,门槛似乎没有小龙虾那么高。小龙虾有个调料粉秘方挡着,咱们干了三四个月,也没遇见什么对手。可这烤串,恐怕不一样。” “对咯,”吴远一身轻松地道:“三姐,我是真怕你被这些时日的生意红火,冲昏了头脑。现在,你能意识到这一点就成。旁的话,我也不用多说了。” 又说了十来分钟闲话。 吴秀华就抢过了幺弟手中的活计,开始亲自上阵。 吴远眼见着熊刚也一副轻快透亮的表情走出来,就果断地打道回府。 银色桑塔纳回到吴家小楼。 吴远目送着马明朝倒车离开,意外发现门口菜园子栅栏边上的小草上,蒙了一层细细的白霜。 若不是借着自家大门廊檐下的灯光照射,还真不容易发现。 老祖宗对于节气的总结和经验,还真挺准确的,不得不服。 走进小楼,俩孩子目不转睛地看着少儿节目七巧板,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 杨落雁在厨房忙活,见到他出现,就随口道:“赶紧洗洗手,马上吃饭。” 吴远一见这桌上,四五个田园时蔬,簇拥着一盘红烧鸡肉,都准备的差不多了。 就是不知道哪只公鸡又遭了殃。 于是就道:“菜做好了,你就带着孩子和妈先吃,不用等我。” 杨落雁这才道:“你不是最晚的,爹说来的,也还没过来呢。” 刘慧似乎听不得人提老伴,气哼哼地道:“咱不等他!他爱来不来!明知会让俩孩子饿肚子,还不早点过来!真不知道是俩孩子重要,还是他一个糟老头子重要?” 吴远进洗手间洗漱之时,也不由失笑。 其实他很能理解老丈人不愿意早点来的原因。 毕竟年轻时那般风光,前呼后拥的,到人家等着吃饭,那是给主家脸面。 可来自己闺女婿家吃饭,没这层光环了。 早点过来干等着吧,一次两次还行。 次数一多了,还真有些抹不开面。 抹不开面还是一方面,关键是还说不出道不来的。 实在是别扭。 所以等吴远刚洗漱出来,见到老丈人别别扭扭地进门,当即像个客似的招呼。 又是打水洗脸,又是没话找话的。 看得刘慧和杨落雁娘俩面面相觑的。 这是怎么了? 但总归杨支书是自在多了,笑容也多了起来,连饭都吃了两大碗。 饭后。 爷俩蹲在院子里,来了个饭后一支烟。 夜凉如水,连带着蚊子也少了。 似乎说话都能传出去老远。 吴远问起道:“爹,许老四家的小龙虾仔孵化得怎么样了?” 杨支书脸上一凛:“我也是好久没问了,这阵子光顾着忙活学校的事了。今天刚从辛庄中心小学挖了个孙老师过来当教导主任。” 吴远不由点头:“那看来学校这边是不用愁了。” “确实不用愁了,”杨支书续道:“有个带编的孙老师过来,咱们再从愿意来的民办教师中挑俩个过来,就齐活了。” 然后杨支书又把话题转回到小龙虾抱窝这事上来道:“既然你提起小龙虾抱窝这事,我记得许老四说过,小龙虾一胎好几百个,十对的繁殖下来,五六千是有的。” “就算只有十分之一的抱窝率,那就不少了。咱这小龙虾就能开始人工养殖。” 眼瞧着老丈人的乐观,吴远也没多说,只提醒道:“这两天天凉了,会影响到小龙虾孵化的,说不定会导致孵化周期变长。” 杨支书眉头一皱:“这你也懂?” 吴远打了个哈哈道:“我从报纸上还是哪里看过一眼。” 好在杨支书也没多深究,话题一转道:“对了,你还记得张永成吧?” “嗯,他怎么了?” “他这个把月,可闯了不少头绪,听说弄了个灰头土脸。还把该学校挣得那点钱,全都搭进去了。” 吴远丝毫不以为意道:“村办小学这个工程,他就算再会扣,也弄不到多少钱。毕竟总盘子在那里。” 杨支书俩眼一瞪:“可架不住他会一分钱掰成两瓣花呀!” 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吴远一听,还真想到个安排张永成的机会。 不过这个机会,张永成抓不抓的住,还得看他自己。 反正吴远是没打算打电话请他来的。 转天就是周日,秋意甚浓。 一大早,吴远还在熟睡,就被媳妇杨落雁叫起来了。 “早点起来,一会俩孩子干妈要来,瞅你还躺在床上,算怎么回事?” 吴远俩眼一瞪,“那你昨晚还折腾那么久?” “好啦,好啦,我的错。”杨落雁爽在心里,嘴上就温柔多了道:“好了好了,我的错。明儿是教师节,我今天给宋老师准备了两套衣服,正好要在屋里试试。” 吴远边穿衣服边起床道:“你们女人试衣服,搞得这么偷偷摸摸的干什么?不该让我这个男人,正经评判一下么?” 杨落雁笑道:“行啦,你这算盘打得,二道埂子的狗都听见了!” “……快起来,出去出去。” 吴远三下五除二地穿好衣服道:“二道埂子,那岂不是到了宋老师家?” 杨落雁没好气地道:“没错,就是宋老师家的狗!” 说来也是巧了。 起床后,吴远刚洗漱立整,准备坐下来吃早饭时,宋春红就骑着自行车打大门进来了。 这到了院子里才下车的劲儿,怎么跟回自己家似的? 然而不等吴远起身,小江和玥玥俩孩子已经迎出去了。 这还没认干妈呢。 小江就先扑进宋老师怀里,在宋老师怀里蹭来蹭去。 这孩子随了谁了,真是! 宋春红抱着小江,牵着玥玥,被孩子蹭得脸红红的,却说不出道不出的进了屋。 吴远就在原地起身道:“宋老师,吃了没?顺便吃点?” 宋春红轻轻道:“你吃你的,我吃过了。杨老板叫我来的,正好我琢磨着趁今天有空,把俩孩子带我家玩一天,培养培养感情。” 第787章 事无大小,成事皆智慧 两世为人,吴远有很多东西看懂了。 但也有很多东西,始终不懂。 女人间的友谊,就属于其中之一。 明明是两个最不该有交集的女人,却能相处得跟姐妹一样。 甚至在房间里坦诚相待。 听着房间里传来叽叽喳喳的声音,吴远对于碗里的稀饭,秃噜得更快了。 三下五除二地吃完,把碗筷往池子里一放。 嘴巴一抹,就出了门。 抬脚到了家后面的村道上,就遇见不少村里的老娘们,骑着嘎达嘎达直响的自行车,过来桑树地采桑叶。 吴远这才意识到,村里的这季秋蚕,正到了开始吃桑叶的时候。 等闲一张蚕,起码得揣得紧紧实实的一口袋桑叶才够。 再过上十天半个月,就必须拉着平板车来采桑叶了,没个十袋八袋子的桑叶,一天是应付不过去。 照这个周期计算的话,今年的秋蚕,应当能在稻谷丰收之前,送上山。 然后转头就投入到收稻子、打稻谷的农忙之中。 可见农民是真的苦。 吴远一路不时地寒暄着,等走到村部,正碰上徐招娣开着大奔过来。 说是杨落雁打电话叫过去的。 看来是应允了宋老师的要求,带俩孩子到二道埂子的家里玩一天。 这事,只要媳妇杨落雁答应了,吴远是没有意见。 让俩孩子去见识见识真正的田园生活也好。 毕竟宋老师家里的菜园子、葡萄架子、丝瓜秧子甚至南瓜藤,那都是打理得特有艺术性。 之前吴远也算是见识过的。 相比之下,自家菜园子就太野蛮生长了点,拿不出手。 眼见着大奔驶过,吴远转头就进了村部大院。 奇怪的是,村部大院里聚集了不少人,瞧着面孔有些生分。 但吴远瞧着这帮人生分,这帮人瞧着吴远却不生分。 有的甚至还面带善意地点头微笑。 吴远直往里走,直到见到村部办公室里坐着的李老帽和王五福,才明白过来了。 敢情这些都是上圩村和下圩村的人。 俩村的村长,一见吴远来到,纷纷起身来散烟。 不看僧面看佛面的。 毕竟俩村里不少的壮劳力,都在人家手底下混饭吃。 吴远接了靠门的王村长一根一品梅,也就在王村长所坐的大板凳另一头落了座。 更靠门,空气相对新鲜一些。 凑头点了一品梅,就听俩远道而来的村长,跟村里老三位说起了桑叶采购一事。 这桑叶采购,也是之前村里就提过的。 毕竟梨园村的养蚕户规模不达标,各家的桑树地,其实是属于高配。 日后注定桑叶是要多出来的。 只是村里没想到,这还没到桑叶需求最旺盛的时候,俩村的村长就带人过来了。 这个时候,对桑叶的需求量不大。 而且桑树的桑叶也没成长到最好的时候,打起桑叶来时有所讲究的。 留着顶端的嫩叶和底端的小叶不采,只采中间那几片。 这样等过段时间,这条桑枝上还有个抽条的可能性,来年桑树才能更加的旺盛,长出更多的叶子。 只是这样一来,采桑叶这事明显更加繁复了一些。 这要是自家人采自家桑叶,还算能有这个耐心。 可要是让外人花钱买采买桑叶,自己动手去采,怕为了省事,直接一根枝条上一撸到底。 这样的话,桑树的后续成长发枝就成了大问题。 众人争论纷纷。 吴远隐约能听得懂,却也插不上话。 农村人的心眼子,向来不少。 杨支书和老许头几人,既然在意这个问题,说明这事是必然有之。 毕竟这俩位从事基层工作多年,对于村里这点事,那是门清。 但这事的话语权,又不完全在梨园村手里。 因为等到蚕茧出来的时候,村里还指望着从附近村里收点货来,好向乡里交差,完成任务。 所以关系也不能闹得太僵。 不过吴远这一出现,不管是王村长,还是李村长,似乎都有所收敛。 三方商议这事,很快就出了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那就是由梨园村这边负责采摘桑叶装袋,由其他俩村派人来直接拉走。 既能保证村里的桑树正常生长管理,又解决了采桑叶监督不易的问题。 到最后,三方直接在村部,过磅桑叶。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简单明了。 就这样,送走了王村长和李村长,以及俩村跟来的一些人。 村里立马清静下来。 接下来,就是商量着,怎么把村里赋闲的老娘们调动起来,把每天采桑叶的活儿分配下去。 既要从俩村购买桑叶的花费,抽出一部分作为采桑叶的工价,又要留出一部分作为后续倒腾蚕茧的启动资金。 不过一般来说,倒腾蚕茧的话,村里贴不了几个钱。 所以从俩村来的桑叶费用,大部分可以作为村里老娘们创收的工钱。 当然,这部分钱,本身也没多少就是了。 商量完这一通,老许头讪讪笑说:“跟你厂里的事情比起来,村里的这点事,太鸡毛蒜皮了吧?” 吴远倒是没有小觑,闻言哈哈一笑道:“许叔,真要是鸡毛小事,我早就走了,还能听到现在?” 老三位露出感兴趣的表情。 就听吴远续道:“其实归根到底,都是各方利益平衡的一个问题。拿捏准了这个度,事情就有希望能办成。” 李会计当即一拍桌子道:“瞧瞧人家大老板一开口,就是不一样,高屋建瓴的,让我都觉着,刚才这番脑筋没白费。” 杨支书从烟盒中抽出根华子来,给几人都散上道:“其实今年这光景,稻子能丰收,我这心里就已经落下一大半了。种桑养蚕都属于小事了,怎么着都能成,动不了根本。” “……往年这种年景,哪次不搭上几条人命?” 老许头和李会计齐齐不说话了。 只默默地点头,默默地抽烟。 直到一根华子都快抽尽了,老许头才忽然道:“说来说去,这事还是多亏了小远。” 吴远连忙起身给老几位续上华子道:“许叔,你可就别给我戴高帽子了。再戴的话,我就得请你喝酒了。” 李会计抢白道:“要请,也是我们请你!” 第788章 来自全县大名人的肯定 于是中午这顿酒局就这样定下了。 地点就选在门口的许家饭店。 只是在吃饭喝酒之前,许家老四打来电话,说是小龙虾孵出了一部分。 言语间带着邀功请赏的喜悦。 老几位一听,这必须得去看看哪。 吴远一见老许头瞧过来,不看僧面看佛面的,也就答应跟着一起去看热闹。 虽然当初吃人家喜酒时,已经忘了这许四家闺女长什么样。 结果刚到村部门口,就被一个来自上海的熟人堵上了。 “吴老板,我总算是找到你了!” 这熟人不是别人,正是老家跟四姐家一个乡的付秋,对门吕教授的夫人。 “嫂子,你怎么这个时节来了?” 吴远在这儿遇见付秋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在这不年不节的点上。 更何况,这时候吕欢已经开学了,平日里也得缺人照顾。 付秋许是料到了这一层,就直接解释道:“自打你们回来,欢欢就住校了。到了周末,有老吕开车去接,也不用俺烦。所以俺就趁着这机会回来探亲,顺便到你们村来瞧瞧。” 话说到这里,吴远当即就明白了。 来瞧什么,那肯定是瞧小龙虾和十三香的。 当下就跟杨支书和老许头几人介绍道:“爹,许叔,李叔,这是我在上海家的对门嫂子,老家辛庄的,大名鼎鼎的教授夫人付秋嫂子。” “嫂子,这是我老丈人杨支书,村长许叔,村里会计李叔。” 付秋直接操着一口乡音地,挨个唤个周到。 这乡音一出来,立马就没了隔阂。 杨支书甚至不遮不掩地道:“这家伙,要不是小远介绍,我还真以为,你就是咱们县里的人,实在是看着太亲切了。” 吴远一听,老丈人这也算是会说话的。 付秋更是不傻,直接点破老支书这一层意思道:“不怕杨支书笑话,俺跟着老吕回城这么多年,身上的土里土气就是去不掉。” 老许头接腔道:“哪里哪里,你这是本色不改。” 吴远实在听不下去了,开门见山道:“爹,许叔,李叔,我嫂子这次过来,也是想明年在上海开个龙虾店,做做生意。所以先来咱们村考察考察,看看情况。” 杨支书一拍大腿:“那不正好巧了么?我们这正要去看看小龙虾孵化情况的,正好一起去。” 于是众人一道腿着过去。 好在许四家本就不远,就在五队,搁马明朝、明军家那一排边上。 饶是如此,老许头已经说了句客套话道:“早知道教授夫人远道而来的,咱就整个车子过去了。” 付秋大大方方地道:“许村长,俺也是农村出来的,这点路不算什么。” 腿了十来分钟的路程,一行人就转进到许老四家里。 许老四家前屋大门敞开着,压根没人出来迎接。 直到老许头一马当先地唤了好多声老四,才听着许老四兴匆匆地迎出来,一看众人这阵势,尤其是其中还有付秋这么个生面孔,话顿时噎在嗓子口,愣在当场了。 杨支书就立马打圆场道:“许老四,你看上海的大客户付女士都亲自来考察了。你这里小龙虾孵化要是做好了,明年咱们小龙虾就能卖到上海去!” 老许头则是指着吴远说:“吴老板都亲自来看了,你可别让我们失望。” 许老四顿时露怯了,不由道:“其实这都是我闺女在家鼓捣的,什么加温、换水,都是她在折腾。” 吴远当即开口道:“许四叔,你闺女不是出阁了么?我还来喝过喜酒的。” 老许头当即解释说:“上回出嫁的是二闺女,家里还有个小的,可小的初中刚毕业,才十五六岁。” 说完,心里就不由打退堂鼓。 毕竟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能折腾出什么名堂来。 让上海来的教授夫人看了笑话不要紧,可要是让吴老板看了笑话,这事儿可就大了。 不过吴远可没想这么多。 更何况,来都来了。 哪有不看一眼就走的道理? 当即催促道:“许叔,看看呗!反正来都来了。” 吴远这一开口,于是众人就跟着许老四,拐到堂屋东边耳房的位置。 这里借着堂屋的东山墙和东屋的北山墙,打了个简易的坡棚。 上头盖得还是石棉瓦。 条件是有些子捡漏的。 很难想象,许老四的闺女,竟然在这种条件下,摸索出小龙虾的繁殖孵化。 耳房本就不大,加之放了不少的盆盆桶桶。 很多还是捡来拾来的油漆桶、木胶桶。 但都收拾的很干净。 吴远一马当先的,加之人高马大的,一进耳房,稍稍佝偻着脖子,四处一张望,就把所有情况尽收眼底了。 只见好几个漆桶中,密密麻麻的小龙虾正在往上爬。 后头还有正在成型之中的。 看着让人密集恐惧症都犯了。 不过吴远伸手摸了摸漆桶本身的水温,感受一下,确实在二十度以上。 怪不得孵化的比预想中要快。 在这漆桶旁边,还有另外几个温度不同的漆桶,孵化进展各有不同。 看得出来,也是个有对比的试验。 吴远正想找找许老四家的三闺女,结果人不知道被挤到哪里去了。 最后只留神到墙上挂着的一个练习册。 揭开一看,一本练习册,记得是满满当当,事无巨细。 每天都有记录,内容、对比结果,水温,干湿度啥的数据,应有尽有。 干得不错! 这才是真正干事的人。 一番翻过,吴远当即道:“干得不错呀,许四叔!” 许老四美滋滋地,说都不会话了,而且真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功劳了。 直到老许头不知从哪个角落里把许老四的三闺女推出来道:“吴老板,这些都是这孩子干得,大名慧琴,刚初中毕业,赋闲在家。看不过去许老四三番两次失败,就自己摸索了。没想到,还真让她摸出些门道来。” 吴远点点头:“单看这记录,就知道是有点子智慧的。” 吴远的肯定,让许慧琴心内大喜的同时,脸上红成个猴屁股。 毕竟这可是来自咱村,不,全县大名人的肯定。 搁谁听着,不是美滋滋的。 第789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哪知道吴远接下来一句话,就让她老大不乐意了。 “许叔,许四叔,这样的人才,将来可千万别嫁到外村去。就在咱村找个能干的小伙子算了,咱也人才不流外村田。” 许慧琴一跺脚:“人家才不嫁人哩!” 在场只有付秋一个女人家,闻言安抚道:“俺慧琴妹子还小哩,你们说这事,也太早了。” 付秋如此一开口,乡音如此纯正。 立马就让杨支书刚立的‘上海来的大客户’人设有些崩塌。 但许慧琴觉着没什么打紧的。 她有来自吴远的肯定,就足够了。 一番勉励,当说不说。 效果是真的好。 许慧琴耳根子红红地听了吴远画了半天的大饼,然后就干劲满满,动力十足。 等到众人打许老四家离开。 许老四跺跺脚回了屋,一脸的晦气和不悦。 眼见着三闺女还兴匆匆地往耳房走,就一口叫住道:“回来,以后别折腾那玩意了。” 许慧琴不明就里:“为什么?爹,你没听见吴老板刚才说的话么?俺们把这些弄好了,明年就能挣大钱哩。” “挣个屁钱!”许老四唾了一口道:“原以为你大伯在村里,咱主动折腾这事,能从村里拨点扶持款子下来。现在倒好,都见着孵化了,还是一点表示都没有……” 哪知道许慧琴却没这么现实和短视,腰身一拧道:“俺不管,俺就要弄!” 好巧不巧地是,回去的路上。 吴远也特地提到了这事,因为他看见许慧琴为了对比试验,还是买了点温湿度计和一些基本器材的。 可能不值什么钱。 但如果村里能把这点钱给贴补上了,对人的鼓励效果比说上一箩筐的话都管用。 哪知道老许头一听,就不假思索给否了。 为这百八十块钱的补贴,他老许头丢不起这个人。 一行人回到村部。 原本就说好了在许家饭店吃饭。 如今多了付秋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那就正好,一并招待了。 付秋本还打算推辞的。 直到吴远说起道:“正好小龙虾的调料粉就在村部这边生产,嫂子不妨看看。咱们烧小龙虾的调料粉和北方的十三香还是有差别的。” 付秋立马把推辞的话咽了回去。 小龙虾养殖看了,再看个调料粉的生产供应,那就真齐活了。 付秋直觉得,这次探亲回来一趟,比在上海跟吴远口头上念叨百遍都管用。 有些事儿,就是得靠自己个付出行动。 老许头没有跟去,直接进了老三家饭店去张罗去了。 其他人陪着付秋进了村部的后院。 生产十三香调料粉,说破大天去,也就是个小作坊。 但付秋一进门,却被除了整个小作坊所产出的调味料种类给惊呆了。 除了小龙虾的十三香调料粉之外,还有包括烧烤调味料在内的十数种其他调味料。 而且部分还带了包装。 显得非常正规。 付秋觉着,自己就一个开门店的小个体户,有了这样的供应保障,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看到后来,付秋指着烧烤的调味料问道:“吴老板,上回你在上海做的烧烤,就是用的这种调味料?” 吴远点头道:“大差不差。” 付秋心里一动道:“眼下小龙虾已经过季,加之咱们这边小龙虾人工养殖也还在摸索。俺是不是可以先把店开起来,做点烧烤,先趟趟路?” 吴远欣然道:“当然可以。等吃完饭,我带你去三姐那看看。她就是从小龙虾转型到烧烤,生意还不错。” “那真是太谢谢吴老板了。”付秋发自内心地道,自然就连推辞饭局的借口都没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当老几位把付秋当做是客户来招待,那喝酒是免不了的。 吴远本来还打算劝阻一下老几位的,毕竟是吕老哥的媳妇,该照顾还是得照顾。
相关推荐:
开局成了二姐夫
NTR场合_御宅屋
我的傻白甜老婆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过激行为(H)
深宵(1V1 H)
虎王的花奴(H)
婚里婚外
淫魔神(陨落神)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