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推文

漫漫推文>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 第50章

第50章

声,一手紧紧地抱住怀里的东西,一手拉着满宝的手,再让老五看好四头和三丫,便也挤了进去。 里面围着的是一家杂货铺,周四郎知道,以前他们也常来这里买东西的,他们家东西还是不错的,不过价也比别的杂货铺高。 所以喜欢便宜货的老周家人除非一些特别的东西外,不然很少会来了。 就见一群非常眼熟的壮汉正拿着木棍在柜台上敲敲打打,为首的人道:“我也不为难你们,这家铺子你家少爷输给我们赌坊了,所以你们搬也得搬,不搬也得搬。” ※※※※※※※※※※※※※※※※※※※※ 作家的话 下一章,晚上十点半左右 ☆.第四百七十八章 遇见 “你胡说!”柜台里的人又气又怕,叫道:“你又没有我们家铺子的契书,你说是你的就是你的?” 壮汉便扬着手中的纸道:“这是你们少爷亲自写下的欠条,他还不上钱,就得用铺子来抵,赶紧给我滚出去,这铺子我们收了。” 围在店铺外的周四郎低下了脑袋,拉着满宝就要走。难怪觉着眼熟,原来是他们。 满宝也觉得他们眼熟,不过事情毕竟过去好些年了,她已经不太记得他们的模样了。 可,她是不记得他们的模样,但对他们做的事熟啊,她抬头看向她四哥,叹气道:“四哥,你以后可不能学他们家少爷啊。” 周四郎沉重的点头,他早就后悔了,当初要是不犯事儿,也不至于每次一遇上赌家里就盯着他看。 真是愁死个人。 周四郎招呼看热闹看得津津有味的周五郎等人,“赶紧走了,我们回去找二哥,一会儿去吃午食,四哥请你们吃包子。” 看热闹的几个立即回神,于是便一起往外挤。 “四叔,你真请我们吃包子吗?” “嗯。”现在粮价下降,包子的价格也降了,所以他还是请得起的。 “吃素包还是肉包?” 周四郎咬咬牙,想了想兜里的钱道:“一半肉一半素吧。” 大家欢呼一声,就连满宝都高兴的不行,还提要求,“四哥,我还要喝一碗热汤。” “我们带有水。” “水没有汤好喝。” “你可真够挑的,”周四郎道:“行吧,喝就喝。” 大家手拉了手正要走,结果两个人架着一个人飞跑过来,直接将他们撞散,有一个还不长眼,直接撞在了满宝身上。 周四郎立即扶住满宝,见她摸着肩膀吃痛的模样,气得不轻,直接转身一脚踹在那撞人的屁股上,直接把人踢得往前一扑…… 他一下扑倒在地,扶着的人也被带得摔在地上,昏昏沉沉的人就清醒了些,睁开眼睛后爬起来。 扶着人的人大怒,转身就要和周四郎动手。 周四郎却比他还凶,瞪着眼骂道:“看什么看,没长眼睛吗?要不要我把它抠出来给你洗一洗,我们这么大个人站这儿你没看见啊?” 周五郎和周六郎把侄子侄女们往后一拨,揉着拳头上前,问道:“要打架吗?要不要打架?” 一看就是非常熟练的。 撞人的人脸色难看,却也瑟缩了一下,收回了脸色,不敢再跟周家兄弟闹,转身就要去扶他一旁挣扎着要爬起来的人。 把人扶起来,散落的头发往后一拨,周五郎就看清了人的脸,惊诧的“咦”了一声,周五郎忍不住道:“这不是石大哥吗?” 石晓恩掀起眼皮看了他们一眼,打了一个酒嗝道:“哟,是周五啊,你又进城卖大公鸡了?” 周五郎还没来得及回答,店铺里的人就呼啦啦的跑了出来,掌柜的连忙扶住石大爷,眼泪鼻涕一把流,“少爷,他们说把铺子收了去……” 收债的壮汉也拿着木棍走出来,不客气的道:“石大爷,你可欠着我们赌场的钱呢。” 石晓恩就不在意的挥手道:“行了,行了,不就五十两银子吗,你们把铺子收了去不就抵了?” 掌柜的差点气晕,“少爷,我们家这铺子就算不值二百两,最少也一百八十两啊,您怎么能为了抵五十两银子就把他给人?” 石晓恩一顿,看向壮汉,“那你们补个差价给我?” 壮汉冷笑,“石大爷,我们赌场只会收债,可不是替您买卖铺子的。说真的,您这地方生意也不怎么样,说不定是风水不好呢,别说是二百两了,您往外叫一叫,一百两有人买吗?” 石晓恩沉默,看向掌柜的。 掌柜的气得手都发抖了,道:“少爷,您再想想别的办法吧,反正这铺子不能就这么被收去,不然就太冤了!” 石晓恩就一屁股坐在了铺子的门槛上,问着围观的人,“你们有谁要买铺子的?一百八十两卖了。” 没人回答。 小半天才有人回答道:“石大爷,你家这铺子若是慢慢的卖,一百八十两或许还有人买,现在这么急,一时之间就算有人想买,也出不起这么高的价呀。” “那行,一百五十两。”石晓恩特别大方的叫道。 “少爷!”掌柜的没想到他这么叫价,忍不住叫了他一声。 然而掌柜的想多了,就算石晓恩把价格压到了一百五十两,也没人开口要买。 掌柜的面色复杂,也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生气。 石晓恩环顾了一圈,又慢悠悠的叫道:“那就一百二十两。” 这下人群骚动起来,就是本来要走的周四郎等人都忍不住站住了脚步,纷纷好奇的站着围观。 石晓恩等了半天,见没人吭声,就道:“那一百两呢?” “少爷!”掌柜的直接给石晓恩给跪下了。 这下人群的骚动更厉害了,就连周四郎都心动起来,不过他也只是心动了一下,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再看一眼满宝的布包,他便按下了心思。 见还是没人买,石晓恩就撇撇嘴,对掌柜的道:“你看,你说二百两,我现在半价都没人买,那就半价的半价又有什么不同呢?反正都是半价,行了,赶紧把东西收一收……” 见石晓恩竟然没再往下降价,大家都惊呆了,这一百两到五十两可还有五十两的距离呢,怎么不继续喊了? 哪怕喊到六十两有人买了,他也多出了十两不是? 可显然,哪怕沦落到被追债的地步,石晓恩也傲气得很,似乎并没有把把那五十两放在眼里,更何况十两了。 于是人群中有人坐不住了,纷纷喊道:“我出一百两接了。” “我也出一百两!” “是我先出价的。” “那我出一百零五两!” “我出一百一!” 收债的壮汉:…… 曾经心动的周四郎:…… 惋惜的叹气,并一脸同情的看着石大爷的满宝:…… 她小大人一般的摇了摇头,对哥哥们道:“我们走吧。”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晚上十一点左右 ☆.第四百七十九章 打算(给书友“洛顷”的生日加更) 周五郎和周六郎还在震撼中,他们算是和石晓恩挺熟的了,因为最近几年,他们家只要能养出好的公鸡,或者村里有人家养出又漂亮,有健将,还凶巴巴的公鸡。 他们就会拿到县城里去卖给石晓恩。 或者是他们拿了满宝委托买肉的钱时,就会去赌坊一条街找那些斗鸡的人,和他们买下场凄惨的公鸡。 不过,他们一般都找熟人,而所谓的熟人就是石大爷曾和他们有过生意来往的人。 一来二往的,他们就更熟了。 像周五郎他们进城卖姜,卖山药,也都会卖给石晓恩一些,所以哪怕一开始他们不知道县城里鼎鼎有名的石大爷是谁,后来也都知道了。 石家在罗江县不是最有钱的,也不是最有势的,却也一定是能在前头排得上名号的。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素来出手大方的石大爷竟然会被赌场堵上们来收债,还为五十两就要把铺子贱卖了。 周五郎叹了一口气,跟在他后头的一串人也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周四郎抱着怀里的包袱,也叹了一口气。 满宝回头看着一众侄子侄女们,道:“你们都看到了吧,这就是赌钱的下场,以后你们做什么都不许做赌徒。” 大家一起点头,然后不约而同的瞄了一眼周四郎。 周四郎:…… 周四郎轻咳一声,转移开话题,“其实刚才我也听心动的,要是能一百两买下一个铺子,那咱就赚大法了,不过想想,当时在的人那么多,我们可能抢不过,而且我们带的钱也不够。” 满宝道:“买铺子干啥?” “那能干的事就太多了,别的不说,租出去,每个月就有一二两的收入了吧?或者以后二哥要是卖东西,都可以放在铺子里卖,不用再去地摊上风吹日晒雨淋的了。” 周四郎道:“还有我们家的那些东西,什么山药呀,姜块呀,都可以放在铺子里卖,多好啊。” 满宝想了想道:“真是可惜我们村子里没铺子,不然让大嫂在村子里开一个饭馆子,我就可以时时刻刻吃到大嫂做的饭菜了。” 周四郎:“……干嘛非得在村里开,在县城里开不行吗?” “在县城开我吃不着啊。” 周四郎就不太乐意和满宝说话了。 虽然心里很惋惜,但因为他手上没钱,这事也就不过心,周四郎很快领着大家回到周二郎那里,然后掏了钱让周六郎他们去买包子回来吃。 二头坐到他爹身边,兴致勃勃的跟他说他们今天干的事,顺便提了一句刚才石大爷的事。 周二郎心中一动,“本来一百八十两的铺子只要一百两?” 二头点头。 周二郎看向周四郎,问道:“那铺子什么样的?” 周四郎道:“二哥你别想了,已经有人开价了,而且抢的人还不少,我们回来的时候,价格正往上升呢,反正一百两是一定买不下的。” 满宝好奇,“二哥,四哥,你们为什么那么想买铺子?” “不买铺子买啥?”周四郎理直气壮的道:“老五老六成亲也用不了这么多钱呀,大头他们要娶媳妇还得好些年呢,所以家里的钱不如拿来买铺子,不论是租还是自用都可以。” 周二郎点头,“老五也成丁了,等今年重阳过后里正就会来村里统一分地,所以家里不缺地,村子里也没谁会卖地,那除了买铺子我们还能买啥?” 满宝从没考虑过这些,她目瞪口呆了好一会儿,道:“拿去买肉吃呀。” 兄弟俩:“……满宝,你除了吃的,再想想别的?” “别的?”满宝想了想道:“钱存着送大头他们去上学呗,娘总说我不能当官,但大头他们可以。” “他们不行,他们读书连你的一根手指头都比不上,怎么考官?” 大头和周六郎去买包子了,但二头在这儿,所以他代替大头发言,“没错,小姑,我们都不想上学,我们只要跟你学就可以了。” 几人正说着起劲儿,周六郎他们抱着一大包一大包的荷叶回来了,打开,里面便是包子。 满宝高兴的左手一个,右手一个。 她现在胃口越发大了,吃两个包子一点儿都不在话下。 “四哥,你们猜石大爷家的铺子卖出去了吗?” “卖出去了吧,刚才叫价的人不是挺多的吗?” 周六郎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乐道:“是挺多的,我去买包子的时候他们正争者开价呢,价格已经一点儿一点儿的喊道一百二十两了。” “结果等我们买了包子回来他们就打起来了,”周六郎笑哈哈的道:“听说有一人喊到一百三十两没人跟他争了,但他自己也反悔不愿意买了。所以石大爷的铺子还是没卖出去,赌坊的人正逼着他们拿钱,或拿铺子抵押呢。” 周四郎颇为惋惜,“他肯定是想要现银,可惜我们没有。” 满宝:“有你就敢买?” “那是当然,难得便宜这么多呢,县城里的铺子可不好买,因为轻易不会有人卖。”周四郎道:“好容易碰见一个不仅卖铺子,地段还行,价格还能少了近一半人容易吗?” 满宝就摸了摸布包问,“你不怕爹揍你?” “爹才不会揍呢,”周四郎道:“这买铺子跟买地一样,都是置产。” 满宝若有所思,“原来只要是置产爹就会高兴啊……” “也不一定,你要是钱花得不值,那爹就不是高兴,而是……咳咳,你知道的。” 满宝就拽着布包道:“我有一百两!” “我们知道你有,可你的不也在家里吗?” 满宝拽着布包没说话。 周四郎就看着她鼓鼓的布包,“咦”了一声,我怎么觉着你的布包胀了许多……不对,你这个意思是。” “四哥,我们买下来,然后让四嫂来开饭馆子赚钱吧,” “好啊。”周四郎兴奋起来,拉着满宝就去找石大爷,结果到了地方的时候,人群早已散去,就连催债的都走了。 周四郎好奇的凑上去问,“石大爷,你家的铺子卖出去了?” “没有,没卖出去。” “那,那您还卖吗?”周四郎道:“一百两!” 石晓恩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道:“不卖了,我爹帮我还债了,用不着再卖铺子了。” 周四郎便有些惋惜,然后道:“石大爷,以后您要是还想低价卖铺子,那您告诉我一声,我一定来看,一定买!” 石晓恩:……这人是多盼着他破财倒霉啊,一般这种祖产,除非真的山穷路尽,不然谁会拿来卖? ※※※※※※※※※※※※※※※※※※※※ 作家的话 祝骆顷生日快乐 ☆. 第四百八十章 劝告 石晓恩苦恼的揉了一把脸,不打算再理这俩人,谁知道小姑娘竟然一屁股坐在了他旁边,“唉”的一声探出气来。 石晓恩忍不住看她,这才认出她来,“哦,是周五的幺妹啊。” 满宝点头,问道:“那你爹没事吧?” 石晓恩愣了好一会儿才明白她的意思,他慢悠悠的回道:“他能有什么事?” “你爹心真大。” 周四郎也一屁股坐在了满宝身旁,也道:“你爹脾气真好。” 石晓恩:…… 满宝又“唉”的一声,道:“石大哥,你还是把赌戒了吧,这世上,十个赌徒有九个是输多赢少,最后倾家荡产,还有一个则是把赌戒了的,希望你能当戒了的那个。” 石晓恩蹙眉,没想到一个小娃娃都敢来教他,他纵横赌场多年,也就这两年背运才输多赢少,只要给他足够的钱,他自然可以翻本回来,甚至还能大赚一笔…… 一看他的脸色,满宝兄妹两个便知道他没听进去。 满宝便没再劝,起身要走。 周四郎却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石大爷,我也赌过,然后不仅把家底都输了,还欠了外债,我妹妹话虽说得不是很好听,却有理。这赌场里没几个好人,赌钱的人更没几个有好下场,你还是戒了吧。” 周四郎由己度人,道:“就算不为自个,也为家人不是,看你这年纪,妻儿总有了吧,老爹年纪肯定也不小了,你家也不缺钱,何必去赌场厮混呢?” 周四郎当初是跟着缴纳粮税来的县城,怀揣着自己的私房钱乱晃的时候晃到了赌场,然后正看到里面的人大把大把的赢钱。 加上外头招揽生意的赌场伙计一游说,他就进去了。 他如今回想起来还觉得很不可思议,他就是想赚一笔钱,然后买上许多的肉…… 一开始他手气不错,赢了好几把,本来他想走的,但脚怎么也拔不动,就继续赌啊赌啊,结果不仅把赢的钱输了,把自己之前的钱也输了。 他就更不舍得离开了,赌场的人一找上来愿意暂时借他一点儿,他就借了。 然后不知不觉,钱都没见个响儿呢,赢赢有输输,就一下去了十五两。 回想起来,周四郎这会儿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再度语重心长的道:“石大爷,你家不缺钱,戒了赌好好干活儿就又能挣回来了,可要是把家业都输了,再要挣回来可就难了。” 石晓恩很不高兴,于是斜睇了周四郎一眼,这人是谁? 随便来一人就能教训他了? 一直留意这边的掌柜见状,立即快步上前拦住石晓恩,对周四郎感激的笑笑。 周四郎素来机灵,自然不会看不懂石晓恩的情绪。 本来他也是由己度人,想着他们两个有相同的经历,所以才说了这一番交浅言深的话。 如今看来,的确是不该说的。 周四郎对掌柜的点点头,也不管石晓恩能不能听进去,拉着满宝就告辞了。 不过走出几步,周四郎还是忍不住回头道:“石大爷,以后你要是还卖铺子,可以找我们家,你也认识我家老五,我们家钱虽然不多,但不会做那种出尔反尔的事的。” 石晓恩怒得眼睛都竖起来了,以他的能力,说不定明天就时来运转了,怎么还会卖铺子? 这人分明是在咒他! 等周四郎兄妹走远了,拉着石晓恩的掌柜便忍不住流着泪的劝,“少爷,都说旁观者清,我看这位郎君说的就很好,您就听一听劝吧。” 石晓恩推开他的手,道:“少啰嗦,家里缺我玩儿的那点钱吗?是爹不乐意把钱给我……” 掌柜的无言以对,地主家虽有余粮,但这么赌,再多的余粮也能消耗光的。 显然,石晓恩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儿,尤其是今天他要把铺子卖出去时,老爹不还是派人拿钱帮他还了债? 显然家里不是没钱,只是不给他花而已。 周四郎边走边摇头,叹息不已。 满宝却已经把石晓恩丢在了脑后,在她看来,石大爷也只是一个比较熟悉的陌生人而已,也就是赌钱了让人惋惜而已。 论熟悉程度,还比不上他们家隔壁邻居癞子呢。 要是每一个认识的人赌钱她都要伤感一回儿,那估计要伤感不少次。 所以才离了那铺子不久,满宝就兴致勃勃的四处看起来,然后拉着周四郎进了一家铺子。 她看到里面有卖铜镜的。 周四郎见她掏钱买了三面镜子,忍不住道:“其实生成姑娘也挺不错的,总有礼收。” 满宝一想,是哦,她好像光顾着给嫂子和大丫她们买礼物,忘了给哥哥们和侄子们买了。 可男孩子要送什么东西? 满宝想了想,最后眼睛一亮,道:“四哥,我们去买大肉吧,再买一口铁锅,回去让嫂子给我们做好吃的。” 她道:“因为你们没礼物,所以我愿意多买一块肉,到时候让大嫂做给你们吃。” 周四郎:…… 不过他也就无语了一瞬间就立即抱上她买好的东西,转身就走,“走,我们先去看铁锅。” 托满宝的福,周四郎不仅吃过铁锅炒的菜,还在白家的厨房里见过那口大铁锅,那可真是…… 他家里的农具都没敢往上头弄这么多铁。 到了打铁铺一问,他们才知道,铁锅,并不是全是铁打造的,不过也很贵就是了,比他们家的农具还要贵。 周四郎才问了价格,转身拉了满宝就要走。 满宝却想起白善宝家各种好吃的菜,想着他们家要是买了铁锅,那大嫂也能做出来了,于是不乐意走。 铁匠见那小姑娘抱着柱子不走,忍不住乐起来,他用毛巾擦了擦脖子上的汗笑道:“小子,你妹妹想买,你就给她买一口嘛。” 周四郎闷声道:“这也太贵了。” “你也不看这上头有多少铁,”铁匠道:“现在算便宜的了,往前八九年那会儿,边关还打仗呢,那会儿你想买都没处买去。” 满宝就抬头看着她四哥,抱着柱子不乐意走,“四哥,买吧,买吧。” 周四郎郁闷道:“我怕买了回去爹揍我。” “不会的,我们买大肉回去,让大嫂做得好吃点儿,爹就不会生气了。” ※※※※※※※※※※※※※※※※※※※※ 作家的话 今天要出门,所以剩下的回来晚上再更新,我已经感觉到我的存稿箱在想念我,我也非常非常的想念它 ☆.第四百八十一章 肉香 周四郎最后还是同意了,主要是不买,满宝就不走。 等把铁锅捆上背在背上,周四郎还在忧虑,“爹要是问起来,就说是你非得买的?” “四哥,我最近已经很得罪爹了,要不这次你扛吧。” 周四郎郁闷,“爹会揍我的。” “爹也会揍我的。” “那不会。” “我感觉会。” 兄妹俩谁也说服不了谁,结果他们赶着牛车回到家时,老周头竟然不在家! 周四郎做贼一样的把铁锅抬进厨房,决定能瞒一会儿是一会儿,等晚食让大嫂用铁锅做了好吃的菜再说。 周二郎看了摇头笑笑,让孩子们把牛车上的东西都搬下来。 满宝已经抱着装首饰的包袱去找娘亲和嫂子们了。 家里的女人们都聚在堂屋里呢,五头和六头被抱在怀里对坐着玩儿,两个人叽叽咕咕的也不知道在说啥。 钱氏正在扯着麻线,周喜给她打下手。 等过了中秋他们就要去缴纳赋税了,需要上交的麻布够了,但自家用的却没有多少,正好今年有种多余的麻,反正现在闲着也是闲着,她们便把这些麻线整理出来,回头纺织成布,家里明年就可以给几个孩子添置新衣裳了。 等满宝拿出一个个盒子来给她们,包括钱氏在内都是微微一笑,知道这孩子是进城买礼物了。 她们还在想着是什么,结果一打开,所有人都惊呆了。 冯氏几个没想到满宝会这么大方,竟然给她们买了银镯,下意识的扭头看向婆婆,就见她盒子里是黄橙橙的东西,一看就和她们的不一样。 冯氏等人张大了嘴巴,再一扭头看小钱氏,就见她盒子里也是金镯子。 妯娌几个忍不住去看周喜,发现周喜的盒子里是与她们一样的银镯,冯氏和何氏就服气了,俩人第一想法是,公爹回来不会把她们的镯子没收了吧? 冯氏咽了咽口水,小声问满宝:“满宝,你有没有给爹买东西?” 满宝想到已经拎进厨房里的大肉,肯定的点头,“买了。” 几人一起松了一口气,就是钱氏都笑着把盒子给合上了,笑问,“给你爹买了啥?” “我买了肉,好多好多的肉,大嫂,你晚食做红烧肉吧,爹肯定特别爱吃。” 钱氏就沉默下来,几个儿媳妇也一起沉默了。 满宝挠了挠脸,“怎么了?” 钱氏忧虑的叹了一口气,伸手摸了摸满宝的小脑袋,问道:“那给你几个哥哥买了吗?” 满宝忧虑的道:“还要给哥哥们买吗?要花好多钱啊,不如等下次我挣了大钱再给哥哥们买吧。” 钱氏就点了她的小额头道:“这会儿你倒跟你爹一样了。” 钱氏想了想,对小钱氏道:“你去厨房看看,那个红烧肉怎么做?” 满宝就举着小手热情的道:“我知道,我知道,我还做了笔记呢。” 满宝跑回房间去找小本子,她在白家吃过的很多好吃的菜式,都记了下来,有时候会特意去厨房里问厨娘怎么做。 厨娘倒也不藏私,她问便说了。 因为,一直做饭做菜,还带过不少徒弟的厨娘知道,厨艺不是听到了就学会了,有时候手把手的教,做出来的菜味道还不一样呢。 小钱氏没用过铁锅,但她的确天性就擅长厨艺,满宝只是比划了一下,她便把铁锅放在灶上烧,烧得红红的,冯氏在一旁都看得心惊胆战的,但她就是面色不改的用两根木棍当筷子一样将满宝买回来的肥肉炼锅。 一边炼一边心疼,“这可是肉啊,是油啊,满宝,书上真的说这么炼锅的?” “对对对,多炼一会儿,以后炒菜就不会黏锅了,书上是这么写的。” 小钱氏便心疼的滑动着那块变得越来越黑乎乎的肉,让她没想到的是,炼完了这一块,满宝又翻开了一张荷叶,从里面发出一块肥肉来给她。 小钱氏:…… 满宝道:“大嫂,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冯氏也心疼得不行,问道:“满宝啊,这肥肉怎么处理?” “给鸡吃?” 冯氏都忍不住羡慕起家里的鸡来,不过看了眼那块黑乎乎的肉,她也没敢说给人吃。 虽然是炼锅,但家里还是飘出了肉香味,而且还是比以往更浓的肉香味。 不说老周家上下的人,就是跟周家有一定距离的邻居都闻到了。 忍不住吸了吸鼻子,循着香味走出屋子,似乎肉香是从老周家里飘出来的。 左邻右舍便忍不住感叹,“这得煮了多少肉啊,金叔这是不过日子了?” “这是什么肉啊,往常也没闻到过这么香的肉啊。” 正巧老周头背着手晃悠过来,也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回来的。 邻居们立即叫住他问道:“金叔,你们家这是有什么喜事,怎么做了这么多肉?” “何止呢,”正好有人路过,他便停下脚步道:“我刚在大榕树底下,看见你们家二郎拉了一牛车的东西回来,嘿,也不知道买了啥好东西,阿金啊,你家发大财了?” 老周头也闻到了空气中的肉香,瞪眼问,“我家传出来的?” 几人一起点头,“闻着味儿就是你家那边传来的,不是你家,难道还能是周大圆家啊?他家那抠门娘们舍得花钱买肉?” 不过话说到这儿,大家也怀疑的看着老周头,“金叔,你舍得买这么多肉、” “我突然想起来,牛车上还坐着满宝吧,这东西不会是满宝叫着买的吧?” 老周头已经提着烟枪急急地往回赶了,邻居们看着他的背影议论纷纷,“不会是周二忍不住满宝磨,所以给花钱买了大肉吧?” “老周家那几个兄弟也太纵着满宝了,阿金估计要心痛死了。” 实际上,老周头一点儿也不心痛,闺女手里的钱,只要是买吃的他就不痛,这好歹是正途不是? 要是花在其他地方,比如买些玩具啥乱七八糟的,他才心痛呢。 所以他乐滋滋的跑回家,想看满宝都买啥好吃的了,这香味,可真香啊,一闻就知道是老大家的手艺。 ※※※※※※※※※※※※※※※※※※※※ 作家的话 我改了一下第四百七十七章,因为经过书友提醒,我才发现我把大姐给忘了 ☆.第四百八十二章 送你的铁锅 老周头兴冲冲的回到家,就见周二郎他们还在规整买回来的东西,他兴致勃勃的看了一会儿,问周二郎,“都是满宝出的钱?” 周二郎点头。 老周头高兴了,自觉消耗了闺女的一部分钱,他笑得眼睛都要眯起来了,抬脚就要往厨房里去。 “爹——”满宝从屋里跑出来,眼睛亮晶晶的看着他道:“我给你买了个礼物。” 老周头眼睛一亮,“啥礼物?” “等吃过晚食再告诉你。” 老周头虽然心痒痒,但还是应下了,只是忍不住打探,“你总得告诉我大概是什么东西吧。” “跟吃的有关。” 难道是现放在厨房里大肉? 老周头想了想,虽然拿这个当礼物让他有些意外,但也不是不可以。 老周头笑眯眯的点头,“行,那吃过晚食再说。” 然后到吃晚食的时候,老周头就发现了今晚的菜色和以往大不一样,首先,那油红滑亮的肉,他就只在白家见过。 曾经,他被白老爷请去白家做客时就吃过一次,真是,特别好吃啊…… 老周头眼都快直了,看着两桌子丰盛的晚饭问,“这些菜是咋做出来的?” 满宝就拿起筷子给他爹夹了一筷子红烧肉,眼巴巴的道:“爹,你先吃吃看。” 两桌子的人都看着老周头,老周头夹起肉咬了一口,忍不住眼睛一亮,连连点头道:“和白老爷家的也不差啥了,好吃!老大家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小钱氏就高兴得不行,笑道:“还是小姑买回来的肉好,糖也好……” 老周头给钱氏夹了一块,然后对众孩子道:“行了,开饭吧。” 大家就呼啦啦的开吃。 不说大头他们吃得嘴角发油,就是周大郎这些大人都吃得尽兴不已,觉得这顿饭连年夜饭都比过了。 等把桌上的饭菜一扫而光,大家都吃饱喝足后,满宝才对老周头道:“爹,以后家想吃这样的菜,只要把肉买回来就能做了。” “嗯,怎么做的?” “用铁锅做的,”满宝乐陶陶的道:“爹,我给你买了一个铁锅,你高不高兴?” “啥?”老周头都快要破音了。 他站在了厨房铁锅前,沉默了许久后问,“这一口锅费了这么多铁,这得多少钱啊?” 周四郎缩在周大郎身后悄悄的说了一个数字。 老周头就问,“谁让买的?” 周四郎立即道:“满宝让买的,她说铁锅做的菜好吃。” “四哥带我去的,我不知道铁铺在哪儿,”满宝也立即道:“然后四哥说买,我就掏钱了。” 老周头回味了一下今晚那饭菜的味道,一个劲儿的在心里告诉自己,闺女的钱花了,闺女的钱花了,是正途,是正途。 但还是很想打人怎么办? 老周头忍不住再次提议,“满宝呀,要不你把钱给你娘存着吧,等要用了再问你娘要。” 满宝断然拒绝,“不要!我要自己拿。” 说罢蹬蹬的跑了。 老周头就叹气,“那二百一十六两银子可怎么够她使哦。” 周四郎和所有知道内情的人便暗道:是不够,因为今天实在是花了不老少了。 大家各回各屋。 小钱氏就忍不住拿出盒子,从里面拿出金镯子来套在自己手上,喜滋滋的问周大郎,“好看不?” 周大郎点头,“好看,但这东西你舍得戴出去?” 这可是金的,要是丢了或脏了,或是碰掉一块…… 小钱氏想了想,惋惜道:“还真舍不得,这么一想,其实银的也不错。” “这话你可别让人听到,”周大郎笑道:“我问过大头了,这金的可比银的贵了许多呢。” 冯氏也忍不住拿出银镯子来套在了自己手上,也问了周二郎一句,然后忍不住感叹,“满宝对大嫂还真是不一样的。” 周二郎打了一个哈欠,躺下道:“你这不是废话吗?满宝可是大嫂带大的,你没看大姐都没拿到一个金的吗?” 这倒是,冯氏将这事丢在脑后,小声的问周二郎,“你说我明天能戴出去吗?” “戴呗,谁拦着你啊。” “爹啊,”冯氏小声道:“爹可还啥都不知道呢。” 周二郎就不说话了,半响他才打了一个哈欠道:“没事,有娘在呢。” 恰在此时,钱氏也从床头的里侧摸出了一个盒子。 老周头正要躺下,看见了不由好奇的问,“这是啥?” “满宝送的。” 老周头就打了一个哈欠,看着老妻把盒子打开,然后他打到一半的哈欠就停止了,他瞪大了眼睛看里面那黄橙橙的东西。 钱氏将金镯子套在另一只手上,笑问老周头,“好看吗?” 老周头呆呆的点头,“好看。” 钱氏就心满意足了,“可惜是金的,也就能在家里戴戴,不能戴出去。” 老周头这才回神,砸吧砸吧嘴道:“这样一算,满宝今儿出去花了不少钱啊。” 钱氏看了他一眼,这才道:“她还给喜她们也买了镯子,除了老大家的是金的外,其余的都是银的。” 老周头便理直气壮了,“你看,以你闺女这散财的速度,你敢把钱留在她手上吗?” 钱氏就笑问:“那你能从她手里拿到钱?” 那还真不能。 不过金银镯子都是好东西,将来要是有事,那都是可以直接变现当钱用的。 这么一想,老周头就不是很心疼了。 不过他躺了一会儿,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怎么你们都有礼物,就我没有?” “谁说你没有,”钱氏道:“没有的是大郎和大头他们,满宝不是送了你一口铁锅吗?” 老周头:“……那是送给我的吗?那口锅炒出来的菜家里人不吃啊。” “你是当家人,这些东西本该你买的,她替你买回来了,不就是送你了?” 老周头竟然觉得老妻说的有道理,但总觉得有什么不对,以至于他一时没反应过来。 钱氏见他沉默了,便拉过被子道:“行了,睡觉吧,后儿就是中秋了,家里孩子多,我想着从去年五月到现在,家里就没一刻闲的,孩子们也累得不行,所以准备做些汤圆,米糕给他们吃。” 老周头没有意见。 ※※※※※※※※※※※※※※※※※※※※ 作家的话 晚上算着,我上个月加上今天,竟然欠着大家五章月票加更,二十七章打赏加更,你们没事不要打赏了啊,我想念综艺,想念电影…… ☆.第四百八十三章 丰收粮贱 有和老周家一样想法的村民不少。 从去年五月到现在,基本上所有人的神经都是紧绷着的,所有人的肚皮也都是勒紧的。 不仅孩子,就是大人们自己,在夏收秋收接连下来后,他们也忍不住有些嘴馋起来。 花钱去买糕点什么的是不可能的,但家里可以自己做些好吃的。 所以周大郎和周三郎在磨坊里快把东西磨好时,村里便陆陆续续有人过来了。 看到老周家已经磨出了这么多东西,来的人不由咋舌,“你们家来得可真够早的。” 兄弟俩便憨憨一笑,这算什么早,他们早就把做豆腐的豆浆给磨回去了,现在估计小钱氏都把豆腐做出来了。 小钱氏的确把豆腐做出来了,此时正用特意做来压豆腐的木板压着,冯氏则将木桶里做好的嫩豆花浇了糖水给家里当早食。 满宝吃了一整碗,心满意足的放下碗,便等着吃烙饼。 今天的烙饼是三嫂做的,满宝拿到后掰了一半递给大头,大头掰了一小块,转手给了大丫。 大丫直接都吃了。 她一点儿也不嫌弃这是三婶做的。 对于家里这些孩子的反应,不仅冯氏何氏,就连才嫁进来一年多的方氏都习以为常了。 家里不缺吃少喝时,家里孩子的嘴巴都有些挑,可要是公爹稍微控制一下食物,只让大家吃稀的时候,那不管下厨的是谁,他们全都能津津有味的抢着吃光。 吃饱喝足,满宝就去把昨天赠送的珠花给戴到头上,大丫她们紧随其后。 她们也有自己的铜镜了,不用再去蹭母亲的铜镜了,想照多久就照多久。 等老周头发现家里女孩儿头上都戴的珠花时,已经是大家聚在一起吃汤圆的时候了。 小钱氏做好了豆腐后就亲自带着大姑子和妯娌们一起滚汤圆,还做了米糕,老周家的孩子们高兴得就快要疯掉了。 吃了一小碗汤圆就跑出去和小伙伴们炫耀,等呼朋唤友一阵,闻到了香味又蹬蹬的跑回家吃米糕。 村里的小孩儿跟在他们屁股后面跑进来,跟着一起吃了好几块米糕,然后又呼啦啦的跑了。 当然,大头他们也跟着那些孩子跑到他们家里要吃的…… 这一次中秋,七里村上下都沉浸在食物的美好中。 满宝还特意把自己最喜欢吃的米糕装了两份要去和两个小伙伴分享,结果被告知,他们两个都去益州了。 满宝惋惜了一下,然后决定帮他们把这两份米糕都吃了。 吃撑了的满宝摸着小圆肚子暗道:可真是丰收啊,老爹竟然舍得家里做这么多米糕。 吃撑了的满宝并不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因为丰收高兴的。 此时杨县令就不太高兴,因为秋收结束,县城里的粮价有所下降,他是很高兴的,结果他这两天闲着没事,加之过完中秋大家就要陆续来缴纳赋税,所以他心中一动,就带着下人又下乡去了。 首先去的,当然是几个良田多且肥沃的富裕村子了,这一去才知道,县城里的粮价是降了,米价已经降到了十七文一斗,结果粮商们在乡下定的谷价却是八文钱一斗,甚至有两个村子已经被压到了七文钱一斗。 村民们一边抱怨,一边还是不得不把家里多余的粮食拉出来打算卖了。 因为家里是需要用钱的,而他们来钱的途径大多只有这一条。 杨县令节日还没过,先给自己吃了一肚子的气。 然后他一气之下,就让主簿带着衙役去了这几个村,直接开价十文钱一斗的收谷子,麦子则被他提到从一斗十二文提到了一斗十五文。 正在各个村子里等着收粮的粮商:…… 在乡下,一般只有两个消息会被最快速的传播开去,一是有关于捐税的变化;一个则是粮价了。 虽然那几个富裕村离大梨村和七里村很远,但消息还是以飓风一样的速度传了过来。 杨县令才在村子里摆开架势收粮,不过片刻,消息便传到了县城,传到了当地的大集,又由县城和大集扩散到各个乡镇的大集和村庄。 到得下午,有人去大集上买肉回来时就说了,“听说县太爷在收谷子,十文钱一斗呢。” “咦,那不是比大梨村那边出的要多两文钱吗?” 七里村有点儿偏,而且这边只有六十来户,连一里都没有,所以他们都不稀得来七里村收粮。 主要是白老爷的粮食从不会卖给他们,他的粮食一直有固定的粮商购买,且他自家也有粮铺,很少与罗江县当地的粮商合作。 所以七里村的村民要卖粮食,那还得运到大梨村去。 基本上,他们附近几个小村子都会把粮食集中在那里卖出去。 现在那边出的价就是八文钱,还有人去县城的粮铺问过,他们出的也是八文钱。 所以村民们一直觉得既然都是八文钱,那与其费时费力的运到县城去,还不如就在大集里卖了呢。 七里村不少人家都打算过完中秋就送去,还有人约老周头呢。 老周头自觉家里不是很缺钱了,又才经过一拨天灾,所以对粮食很看重,便决定今年不卖粮,留了自家吃。 吃不完,明年吃陈粮也不错的。 在老周头看来,一年的陈粮味道比新粮还要好呢。 “听说江定村也要这么收,今天已经有衙役去通知了,要不我们也去江定村看看,要是真的,就运到江定村去卖。” “县衙收的,那,那能给钱吗?” “放心吧,听说县太爷叫人运了一筐筐的铜钱去了村子里,”说话的村民两眼发光,“县城里早有人传了,说我们这位县太爷和傅县令不一样,他们家特别有钱,不差钱!” 之所以这么说,自然是因为杨和书入住县衙后,出手就特别大方。 这种大方不是指他花钱如流水,而是指,他隔三差五的就下馆子吃饭。 不管是自己吃还是和别人去吃,都是他结账;出去买东西,自己结账;就连随手在路上招了一辆驴车,搭乘一段路后也掏出铜板来结账。 这一切的一切,落在没有见识的乡下人眼里,那就是新来的县太爷不差钱! 听说的人眼睛一亮,纷纷道:“那明天就去一趟江定村看看,要是县太爷真在那里收粮,那我们也卖给他。” ※※※※※※※※※※※※※※※※※※※※ 作家的话 有点卡文,所以虽然起的很早,但还是到现在才更 ☆.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器私用 江定村的确有几个差役在那里收粮,杨和书作为罗江县的县令,虽然带来的下人不多,但能用的人却不少。 反正大过节的衙门也不开门,他很干脆的公器私用,拿出一部分打赏的钱来,直接征用了衙门里的差役。 甚至县里的主簿,书记等都被他拉了出来下乡收粮去了。 至于县衙哪来这么多的钱,那当然是他先行垫付了。 不错,这些粮食是以县衙的名义收购的,因为作为罗江县县令,按照朝廷律法,他是不能在罗江县内做这样的生意的。 当然,他要是随便选个下人,把生意挂在他名下是没问题的,实际上,许多官员就是这么操作的。 所以罗江县的主簿和乡绅们在杨和书拿出大把大把的钱来要他们去收购粮食时,他们还以为杨和书这是公器私用。 主簿他们一点儿也没有怨言的出手帮忙了,因为按照官场惯例,这种事不仅是见者有份,参与者更有份儿。 没看见县令都先拿出赏钱来了吗? 有人出了更高一些的粮价,乡民们又不傻,自然是把粮食卖给县衙了。 在各个大村等着收粮的粮商们懵了,这……这不是与民争利吗? 就算是前任傅县令在罗江县多年,那也没有这么霸道的,竟然直接与他们抢粮食。 要知道傅县令再贪财的时候,最多也是敢跟他们提出掺两股而已。 罗江县本地的粮商们都惊呆了。 然后他们不由的愤怒了,不过这毕竟是自家的县令,当然不能问也不问一声就跟人撕破脸皮,所以几家粮商私底下一商量,决定请杨和书吃顿饭。 当然,在此之前得跟县里的县丞和主簿探探口风。 结果这一探口风,县令亲自来找他们了。 杨和书语重心长的表示,他并不是要与民争利,他只是不希望谷贱伤民,他们要是执意低价也可以,那出售的粮食也得相应的降低价格。 杨和书道:“没有从农民手里低贱收粮,转而又高价卖出去的道理。” 众粮商:“……大人,这做生意不就是低买高卖吗?我们低价收,高价卖没毛病啊。” 杨和书笑脸一沉,道:“低买高卖当然没问题,但低的太低,高的太高就有问题了。” 他道:“本县不管别处如何,但在本县辖下,我就不许这样的事发生。” 众粮商:…… 双方最后不欢而散。 杨和书虽然是县令,但他才来,上任不过半年,这半年来除了赊牛这一件事外,他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而且他人还很年轻。 哪怕他是官儿,大家也总是下意识的觉得嘴上无毛的小子办事不牢靠。 所以他在罗江县内的威势还真比不上当年刚来的傅县令。 众粮商不把杨和书放在眼里,回到家里一商议,便也派人下去收粮,收了一圈,发现很难再以八文以下的粮价把粮食收上来。 因为杨和书那个小肚鸡肠的,被他们气到了,一回县衙就叫差役们把各乡里正叫来,要求他们敲锣打鼓的通知下面的乡民,县衙正在收购谷子,十文钱一斗,麦子则是十五文一斗。 并不是所有的里正都会听杨和书的,毕竟有些里正跟粮商的关系挺好的。 甚至可能还沾亲带故,或者干脆就是本家人。 但这里不通知,隔壁里一敲锣打鼓,这边也就知道了,所以没用两天,罗江县上下村庄,就是偏僻如七里村都知道了,更别说别的地方了。 于是众粮商更加收不上粮食来了。 他们也没急,等了两天,发现杨和书一边抽调了一半的人手回去收记赋税,一半的人继续在外收购粮食。 而且这一次杨和书还花钱请了不少人,这些人便是以前县城里到处收保护费的混混。 也不知什么时候,他们竟然听杨和书的,这会子直接被雇去看守,搬运和运输粮食了。 众粮商:…… 眼看着县衙就要把各村今年多余的粮食收上来完了,他们也忍不住出手了收购了。 一家人不住,其他家就只能争相下场,一下子就把价格提到了十文钱。 但这会儿也不知道因为什么,村民们依旧不乐意把粮食卖给各粮商,还是更喜欢卖给县衙。 没办法,粮商们咬咬牙,把粮价又往上提了一文,刚好比县衙出的多了一文。 这才有人把手中的粮食卖给他们。 杨和书看得笑眯眯的,对依然坚持把粮食卖给他的农民们道:“怎能有钱而不赚呢?你们也运着粮食卖给他们去,他们要是敢降价,你们再回头卖给我,这一斗多出一文钱来,也不少了。” 大家一听,纷纷拉着粮食去各粮商的收购点里排队。 粮商们当然不会白吃亏,这边提高了收购价格,那边粮铺里的粮价也涨了,直接一斗涨了五文钱。 杨和书听后气得不行,对万田道:“你看,我说他们是奸商吧?收购的粮价才上了两文钱,粮铺里往外出的价格直接就涨了五文。而且还是各个粮铺一起上涨,上至县城,下至乡镇的粮铺一起上涨……他们这是拿定了主意觉着本县不能拿他们怎么样了。” “少爷,您能拿他们怎么办?” “我不能,”杨和书冷笑道:“本县不会公报私仇,也不会公器私用。” 拿着账册来回禀的主簿忍不住脚步一顿,暗道:你都让我们帮着你去收购粮食了,这还不是公器私用? “大人,”主簿假装没听到他们主仆说的话,捧着账簿进去,道:“这是此次收购粮食的账簿。” 杨和书打开看了看,点头道:“很好,让人将县衙一旁值守的小屋子收拾出来,在面街的那一面墙上开一扇小门,放出话去,县衙要卖粮食,谷一斗十二文,麦一斗十八文,每日每人限购一斗。” 主簿瞪大了眼睛。 杨和书继续道:“选几个老吏亲自去看顾,县城里就没有他们不认识的人,记住,买过一次的人一日内就不许再买了。” 主簿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杨县令不愧是有大靠山的,不仅可以公器私用让大家去给他收购粮食,竟然还用县衙的房子,县衙的人给他卖粮! ☆.第四百八十五章 劝课农桑 在杨和书上任半年后,他终于还是跟当地的粮商乡绅对上了。 和白老爷不一样,罗江县内的粮铺基本上都是本地乡绅或州府那边的大乡绅开的。 当年白老爷搬来罗江县时,见罗江县内的粮铺已经水泼不进,他也就不跟着掺和,最多在罗江县内买了两个铺子交给底下的管事做些小本生意。 他自家开设的粮铺在绵州一带,也并不大,很小的几家小铺子,连自家的粮食都消化不完。 不过白老爷也不喜欢把粮食卖给罗江县的粮商,他有专门的合作对象,吴粮商只是其中一个。 但罗江县内的粮商和乡绅们不一样,杨和书这一举简直是从他们虎口夺食,他们能高兴才怪。 所以县衙旁边的那个小屋子一开,整个罗江县的乡绅和粮商们都安静下来了。 但那是县衙,他们以往用来对付竞争对手的手段都用不出来。 但他们也不是没办法。 谁背后还没个靠山啊。 就算他们的靠山可能没杨和书的大,但在朝上弹劾一下他却还是做得到的。 毕竟杨和书现在也只是个县令而已不是吗? 等粮商们找了各种关系,终于成功在朝上弹劾了杨和书后,杨和书家书及吏部的问询公文前后脚的功夫到了。 他一边看信,一边无语的对万田道:“你说他们是不是傻,一斗谷就多给两三文,或是少卖四五文钱,不仅得了百姓的好,自己也赚了钱,他们非得几百两几千两的往外丢,就为了往朝上弹劾我一本。” 杨和书啧的一声,道:“他们不知道,我只要上个自辩折子这事多半就会不了了之了吗?他们那些钱全百花了。” 万田就站着不说话。 杨和书也不要他回答,看完了信便丢在一旁,他背着手走了一会儿问,“我们收上来的粮食还剩多少?” “还挺多的。” 杨和书点头,“让他们继续卖,继续限量,哼,我们不管他们,让人备马,我们下乡去看看。” 一出门,正好撞见才从外头晃荡进衙门的张主簿。 杨和书立即招手问他,“收上来的税粮可都安置妥了?” “是,已经依照大人的吩咐放到了粮库中,剩余的则存在了衙中的库房。”张主簿顿了顿后问道:“大人,往上交的税粮何时运输?” 杨和书道:“此事不急,等我从乡下回来再说。” “大人要下山?” “不错,我正要与你说呢,我发现县内少有人种桑养蚕,可惜今年我上任来得晚了些,已经错过了一年,我打算明年该让大家试一下种植桑树才是。” 张主簿:“……大人,乡民粗鄙,只怕不会种桑养蚕啊。” “这有什么难的?”杨和书挥手道:“他们既能种谷种麦,那就应该会种桑才对。” “可是蚕虫娇嫩,只怕大家养不活。” “不怕,桑树还得一二年才能长起来呢,”杨和书对自己治下的百姓非常有信心,笑道:“到时候我从别处请些擅养蚕的妇人来教习,让大家认真的学一学。” 张主簿没想到杨和书连这个都想到了,显然是早就计划了,便忍不住道:“可是大人,这桑树且不说,蚕虫贵重,只怕不会有乡民愿意出钱购买。” 杨和书点头,“我早已想到了,所以到时候我会选些人家来送上一些蚕种,只要他们挣了钱,我想第二年必定有许多人愿意出钱买。” 杨和书倒是想直接都送,不过他爹刚警告过他,他就只能退一步了。 张主簿:……县太爷太过财大气粗也是一种烦恼啊。 烦恼的张主簿看着杨和书大步流星的走了。 杨和书上马,带着一个衙役和万田就走了。 万田和衙役背后都背着包袱,显然是最近这几天不打算回县城了,张主簿忧伤的看着他们消失的背影。 罗江县没有盗匪,杀人这样的案件三五年都未必能出一起,多是偷盗,邻里矛盾,或者村与村这样的暴力案件。 这种案件多半是直接交到县尉那里,需要县太爷上堂判决的案件,一旬都积累不下几件,所以杨和书可以非常任性的说走就走。 主要是杨和书处理公文的速度也很快,和以往傅县令全然不一样。 现在各个村的人都已经知道杨和书就是他们的县太爷了,老远看见他骑马入村,孩子们跑去通知村长了。 杨和书就跟村长及村子里的老人们找了块空地坐下聊天。 这次他出门除了劝说大家种桑养蚕外,还劝大家种植冬小麦。 “我看今春收上来的冬小麦就不错,不少人都因为这一季的小麦撑过了最难的一段,而且我问过,产量也可以。”杨和书道:“不论是冬小麦的产量还是而后种下去的稻谷都还可以。” 有老人道:“可以是可以,就怕这一季再种,地力就薄了。” 杨和书立即道:“我看七里村有个沤肥的法子挺好,大家不如学一学。” 杨和书在当初满宝说地力时就上心了,知道他们村有个沤肥的法子比外头的要好要快,所以就记下了。 等杨和书在外头晃荡了一圈到七里村时,已经是好几天后的事了。 杨和书虽然愿意吃苦,却也不会特意为难自己,因此一到七里村便笑眯眯的上白家拜访去了。 在白家洗了澡,吃了饭,杨和书便神清气爽的坐到了白家的凉亭里,端着一碗茶惬意的和白老爷说话。 “白善他们呢?” 白老爷笑道:“他们上学呢,待他们下学了,我让下人带他们来拜见大人。” 杨和书点了点头,笑问道:“今年白老爷可还想种冬小麦?” 白老爷扬了扬眉,笑道:“有些打算。” 他想试一试那新麦种,毕竟今年的两季都没赶上,他想试一试,他种出来的麦子是不是也能如三个孩子的一样好。 杨和书惊喜,“那村子里可有人家种冬小麦?” 白老爷想了想后道:“偶尔听家下人提起过,倒是有几户也决定种。” ☆.第四百八十六章 知情 其实并不是几户,而是十几户。 今年夏收秋收都不错,加上春天那会儿又有冬小麦打底,白善宝还拿一斤二两和他们换了一批麦子,所以七里村的村民绝大多数都不缺吃的。 所以并没有几家决定种冬小麦。 毕竟累不是? 大家一年到头也就秋收后稍微轻省些,再种冬小麦,那就相当于真是一年忙到头了。 这可真不是一个好兆头。 但老周家决定种冬小麦,他家在村里一串联,便有几户人家同意了,其他人家再一犹豫,便陆续跟了十几家。 种地就是这样。 而老周家之所以决定种冬小麦,一是满宝他们那个小农庄要种;二是老周头还想念新麦种的收益;三则是家里有牛了,要是不种,感觉浪费了似的。 不过他们也没打算多种,今年依旧只种二十亩。 其他人家可没有老周家这么大的手笔。 种个两三亩就差不多了,主要是他们也不紧着冬小麦吃了。 没错,大家就是这么容易满足。 等满宝他们下学,庄先生也一并被请过来了。 白老爷很喜欢孩子们和杨县令相交,因此白善宝和满宝都被他留下一起陪同杨县令一起用晚食。 杨和书也很喜欢和三个孩子说话。 和他们说话,既不用像哄孩子一样麻烦,也不用像面对老奸巨猾的大人那样费心,更不用担心他们会听不懂他说的话,有一种无力感。 所以四人很快就单独成了一个团,在花园里边走着赏花,边说话,反倒把白老爷和庄先生落在凉亭里下棋了。 满宝看上了一朵菊花,跑上去欣赏。 白二郎非常大方的挥手,“送你了。” 话音才落,白善宝就把花掐了下来给满宝戴在头上,然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杨和书看着都快有满宝脸大的菊花,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满宝却自觉很漂亮,还要跑到白二郎家的荷塘边上照着看,白善宝死死地拉住她,道:“很好看,很好看,我们刚从那边走过来就别去了。” 杨和书眼泪都笑出来了,他擦了擦眼角点头道:“对,很好看。” 满宝就把花取下来道:“既然这么好看,应该给杨大人才对,你可是我们的父母官呢。” 白善宝和白二郎一听,深觉有理,纷纷拽住杨和书,三个孩子齐心把花给插到他头上了。 这下换满宝跟着白善宝白二郎一起哈哈大笑了。 杨和书等他们笑够了才把花从头上摘下来,笑问道:“不是说好了有空进城便去我家玩吗?你们怎么一直不去?” 满宝就道:“我只中秋前去过一次县城,不过是与家人一起去的,人多,不好打搅大人。” 白善宝也道:“我们中秋的时候去益州玩了。” “哦?”杨和书见他们越发有小大人的架势,语气便更像对同龄人一样了,“益州好玩吗?” 白善宝和白二郎狠狠点头,“他们的街道特别特别的大,还特别的多,我们逛了两天都没逛完呢。” 满宝哇的一声,“这么大?” 俩人一起点头。 满宝道:“那一定有很多好吃的。” “那是当然,”白善宝道:“叫你去不去。” 杨和书就笑问,“那益州可热闹?” 白善宝想了一下道:“热闹倒是热闹,但人也怪怪的。” “哦,怎么个怪法?” 白善宝道:“益州有好些乞丐,不仅城中有,沿着官道和城门外都有好多,我们都还没进城呢,他们就拿着碗上前乞讨,好可怜。” 白二郎连连点头,“我们罗江县就没这么多乞丐,城中都很少见,乡镇间也只有那么一两个,偶尔路过掏一碗粥吃。” 白二郎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家在七里村的房子最气派,路过的乞丐都会先在他家门外晃,每次他祖母都会叫人给乞丐一碗饭,再给人两碗米打发走。 白二郎从小到大见过好几次的。 但也只几次而已。 所以对于益州随处可见的乞丐,他和白善宝一样惊奇。 杨和书背着手幽幽一叹,问道:“他们都是因为去年的天灾才行乞的?” “我问过了,大多数是的,还有些是从别的地方来的益州,”白善宝叹气道:“益州的物价太高了,有一家的馄饨据说特别好吃,整整要二十文一碗呢,在罗江县只要七文钱。” 满宝立即科普,“以前只要五文。” 杨和书若有所思,“那边的粮价也一定很高了?” 白善宝和白二郎一起点头。 杨和书看了乐,“你们难道还特意去问过粮价不成?” “那是当然,”白善宝理所当然的道:“我们住的别院不远处就有一家粮铺,我们就进去看了看。” 白善宝对满宝道:“堂伯赚了我们好多钱,你一定不知道我们的新麦种在益州卖出了什么价儿。” “什么价儿?” 白善宝道:“天价!粮铺都没有卖,只是伙计嘴上那么说,说我们要想买那种新麦种,至少得拿出三百文钱来。” 满宝愣住,“一斗?” 白善宝肯定的点头,“一斗。” 这些事三个小伙伴一直没来得及有空谈呢,因为他和白二这一趟玩得太疯,先生布置的作业没完成,一收假回去,先生就罚下了三倍的作业。 每天白善宝和白二郎都只能留在书房内埋头写作业,满宝却可以写完作业后跑回家找侄子侄女们一起玩耍,根本不照顾他们。 杨和书瞪大了眼睛,问道:“什么麦种竟然要三百文一斗?” 他第一想法是有人恶意抬高麦种,在这种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这种行为是极其恶劣的。 三个孩子却很骄傲,“是我们的麦种。” 杨和书眼睛微眯,问道:“你们的麦种有什么奇特的吗?” “那是当然了,”当初为了给白老爷推销他们的麦种,三人,包括白二郎在内,那可是把他们新麦种的长处罗列了出来,然后倒背如流。 虽然现在过去了挺长一段时间了,但白二郎还能记着,因此和两个小伙伴你一句我一句的…… “我们麦种穗长!” “我们的麦种植株高大坚强。” “抗旱耐涝。” “主要是产量还高。” 杨和书就笑眯眯的问,“那你们多少钱卖出去的?” “卖给自家人是一百五十文一斗,外人是一百八十文一斗,不过现在粮价降了,粮种的价格也降了。” ☆.第四百八十七章 各种主意 杨和书怀疑的看着他们,“你们还能卖给外人?” 他可不觉得有白老爷在,他们还能把新麦种卖给别人。 三人一起抬头冲杨和书嘿嘿的乐。 杨和书:…… 三个孩子也开始不老实了。 杨和书想去他们的地里看看,满宝看了一下太阳的位置,表示没问题。 于是三人领着杨和书去看他们的小农庄。 因为早就想着要种冬小麦,所以他们的小农庄此时并没有闲着。 白庄头正带着三个长工将需要种冬小麦的田犁出来,杨和书背着手在地里转了一圈,问道:“既然你们的新麦种这么好,村子里的人怎么不与你们一起种冬小麦?” “因为他们现在不缺吃的了。” 杨和书看着三小孩,“你们缺?” “我们不缺,但我们也不下地呀,”白善宝道:“我们都是请人种的。” 杨和书便摇头笑道:“这世上的人可真够怪的,自家的地不种,倒是很热衷种别人家的地。” 他背着手去看三个长工犁地,还帮着用脚碾了碾大块的泥块,碾着碾着他觉着不对了。 他盯着长工手里的犁具看,琢磨了半天,迟疑的问,“你家这犁跟别人家的好似不太一样。” “是啊,县令您开春那会儿不就看过了吗?” “不是,那会儿……”杨和书顿了顿,看着长工赶着牛犁过来,嘶了一声道:“那会儿我怎么没发现你家的犁能犁这么深,还带转弯的?“ 满宝眨眨眼,“因为那会儿你不懂农事?” 杨和书:……他竟然觉得她说的有道理。 等长工赶着牛犁过来后,杨和书忍不住拦住他,撸了袖子要亲自上手。 三个孩子兴奋起来,兴致勃勃的问,“你还会犁地?” “不会,”杨和书道:“不过我在别的村子扶过犁,我试试你家的。” 主要是为了亲民,他只要一下乡,大家都有些拘谨,为了跟百姓搞好关系,把话题展开去,他便撸了袖子下地干过一些农活儿。 犁也是扶过的。 虽然是新手,次数也不多,但杨和书还是很快发现了不同,这把犁具用下按的力气更小,却能稳稳的把住,且看着牛走得更轻松些。 杨和书犁了两行回来,默默地看着三孩子不语。 三孩子一脸无辜的看着他。 杨和书问,“这样的犁具是谁做出来的?” 白二郎左右看看,最后看向满宝,白善宝也看向满宝。 满宝迟疑道:“木匠做的?我给的图纸。” “你哪来的图纸?” “我朋友给的。” “你朋友是……” “我不告诉你。” 杨和书:“……行吧,不告诉就不告诉,这样的犁具图纸可能给我一份?这样好的东西,应该全县都用,甚至全天下都用才对啊。” 满宝点头:“可以啊。” 杨和书就笑,“这算是一份功劳,你那位朋友真的不用吗?” 满宝纠结起来,他就是想用也用不了啊,她问道:“那能把功劳给我吗?” 杨和书瞪眼,“你倒是不客气,这样的功劳都敢要。” “我什么不敢要,”满宝道:“是不是要给钱?” 杨和书就点了她的额头笑道:“大概会给吧。” 他也不是满宝说什么就信什么的,回到村子里以后自己就像白老爷和庄先生旁敲侧击的打听开了。 且万田也到村子里去打听。 犁具的事并不是什么秘密,全村上下没人不知道的。 那东西是满宝给了图纸给郑氏临摹出来给木匠做的,虽然大家都试过,这犁具的确不错。 但村里并没有几家换新犁具,因为自家的犁具还能用,谁没事费那么大的钱去打新犁具? 也就只有一些人家的犁坏了,不能修,或是不想修了,便直接买了一个新的。 所以目前整个七里村用上新犁具的并没有几家。 整个消息却是让杨和书又怔了一下,他若有所思起来,“所以哪怕有了新犁具,人家也未必会换。” 满宝道:“不花钱就换。” 杨和书给她噎得不轻。 他揉了揉额头问,“这犁具的造价高吗?” “八百文?”满宝不太确定,“或许你多做些,工匠能再给你算便宜点儿。” 白善宝问他,“杨大人,你会免费给大家提供农具吗?” 杨和书就看着他道:“别想了,就是免费提供也没你们的份儿,你们这么有钱还想着我这点儿农具?” 白善宝嘀咕:“谁还嫌钱多呀。” 声音很小,杨和书却听到了,也记在了心里。 他忍不住一叹,“是啊,越有钱的越想有更多的钱,世人都逐利啊。” 三人见他这么感慨,就好奇的看

相关推荐: 淫魔神(陨落神)   女奴的等价替换   将军在上   弟弟宠物   婚里婚外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NTR场合_御宅屋   神秘复苏:鬼戏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秘密关系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