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我家有七个人的山地呢,不缺树。” “嘿,你这小孩儿哪来的,来找抽的吗?”一旁的青年就笑哈哈的道:“胜哥,这是七里村金叔的闺女,可是转世的仙子!” 贾胜顿时一噎,瞪了满宝一眼后回身继续拦住买家,叫嚷道:“留下十文钱,不然你今天甭想出这个门。” 买家也恼了,“好呀,你们欺负我家没人是不是?你等着,我堂兄弟有五个……” 贾胜一点儿也不怕,“我堂兄弟也不比你少,少废话,你到底给不给?” 买家气得脖子都红了,粗着脖子喊道:“不给!你们能怎么地吧!” 贾胜和贾利就推了一把对方,本来以前来看牛的,他们一唬人也就给了,十文钱也不是很多。 但今天就是遇上一个同样脾气不太好的,愣是不给,眼看着双方就要打起来,白善看了一眼满宝后从荷包里数出十文钱来,趴在墙头和里面的人道:“你们放他出来,这十文钱我替他出了。” 满宝和白二郎就齐刷刷的扭头看他,颇有一种看败家子的感觉。 白善伸手把白二郎的头转回去,满宝不用他动手就自己转回去继续看着院子里的情况了。 院子里快要打起来的三人也一起看向白善。 买家涨红了脸,叫道:“那不行,咋能让你一个孩子给钱,这本来就不应该给,你快回家去……” 贾胜和贾利对视一眼,一个向这边走来,伸手道:“把钱拿来。” 白善便从墙头那里伸过手去,在他的手心里放了五文钱,道:“你把人放出来,剩下的五文我就给你。” 贾利抛了抛前,回头和他哥点了点头,贾胜就让买家走了。 买家这会儿不乐意了,叫道:“你把钱还给孩子,你们贾家就是这么欺负人的……” 白善道:“大叔,你快出来吧,你们要是真打起来,这药费可不止十文钱呢。” 满宝便下了墙头,转身直接从大门那里跑进去,拉住买家便往外走。 贾家兄弟并没有拦着。 见他们都出来了,白善这才笑眯眯的把手上的五文钱给贾家兄弟,还乐得拍了拍手道:“好了,和气才能生财嘛。” 贾利不屑的哼了一声,收过钱后看了眼趴在他们家墙头围观的众人,气恼的挥手道:“走走走,看什么热闹,这跟你们有什么关系?” 大家见没什么热闹看,哄笑着散了。 买家被满宝拉了出来,一脸不悦的瞪着三个孩子,他嘟囔了几句,还是一脸肉痛的从怀里数出十文钱来要还给白善。 白善拒绝了,“这不干大叔的事儿,是我见不得人打架才给他钱的,本来这钱就不该给他们的。” “你也知道不该给他们呀,那你还给他们,”提起这事他就一肚子的气,“我就不给他们,我就不信他们还真敢动手打我吗?” 白二郎没好气的道:“他们刚才不就动手了吗?您还真等他们动手了才给呀?何苦来呢,他们要钱就给他们,好汉不吃眼前亏,你回头再带了人回来拿就是了。” 买家:“……为十文钱,我还得请人来走一趟?” 请人是花钱的好不好,哪怕是亲朋好友,不需要给钱,但一顿饭总是要的吧,为了十文钱请人吃一顿,他是有多想不开呀?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 第1331章 帮忙 白二郎就道:“那为了十文钱,您还挨一顿打,这是有多想不开呀?” 买家怔住,一时竟找不到反驳的话。 白善笑道:“大叔,你快回去吧,这都中午了,回去吃个午饭歇一觉就好了,不过还是得告诉一下亲朋,以后还是别来贾家买牛了,我听人说,他们已经收了好几家看牛的钱了。” 买家一听,气炸了,“这是特意蒙我们的呢!” 气完了以后他皱眉看向白善,道:“叫什么大叔,我孙子都有你大了,我姓焦,叫我焦爷爷。” 满宝见他看着比她爹还年轻些,便道:“我爹比您还大呢。” 焦老头立即不说话了。 白善坚持不要他还的钱,焦老头看了一下他们身上穿的衣服,迟疑了一下后便也把钱收起来了。 白善还和人挥了挥手。 等人走了,满宝总觉着有些不对,看着白善问,“你为何要替他出这十文钱?” 白善笑道:“只是十文钱而已,并不多,我是真不想他们打起来,你家不是想买母牛吗,这也正好是一个机会。” “他家出价太高了,我们家不买。” 白善却道:“价格是人开的,有高的时候,自然也有低的时候,等着就是了。” 满宝眨眨眼,若有所思起来。 白善道:“就不知道他们家是不是急着用钱了。” “这有什么难的,问一下就知道了。”满宝转着脑袋找了找,找到刚才那个青年,他正晃晃悠悠的往集市那边去呢。 满宝追上去,问他,“大哥哥,不知道贾家为什么要卖母牛?” 她道:“都有孕了,留着明年就多一头小牛崽了,多好。” 青年笑道:“他们兄弟俩在外面沾上赌了,欠了赌场不少钱,这才想要卖牛还钱的。” 满宝最厌恶赌钱的事,闻言皱了皱眉问,“可我看他们也不怎么着急呀。” “反正年前凑出钱来就行,”青年道:“这牛不愁卖,价格不合适就先放着,这家不买,那家总会心动,所以他们兄弟俩才不急的。” 白善一下就听出了关键,问道:“现在县里没有牛卖吗?” “有是有,只是不多,”青年道:“凡放出来一头就被抢着买,所以别看牛马市里标价不高,但一抢起来,这牛就没有低于四两的。” 他消息还挺灵通的,道:“听说是因为杨县令不在了,外头贩牛马的商人就不太乐意把太多货放在我们罗江县了。” 之前杨和书哪儿来的那么多牛? 那都是放出话去,有一头算一头,县衙全都出钱直接买了,然后再转手平价卖给农人。 很多农人一时半刻的都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怎么办呢? 都和老周家一样,一开始都是借着的,然后再分期还。 罗江县穷,县衙里可没这么多钱付这些牛资,所以一直是杨和书先自己拿出钱来,办一张文书,算是暂借给县衙的。 等农人还了钱给县衙,县衙再办张文书还给他,相当于他自掏腰包给县衙做了周转。 如今他走了,提拔了刘县尉做县令,别说刘县尉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给县衙囤牛,囤粮,就是拿得出来他也不敢拿呀。 罗江县底下的那些乡绅压不住杨和书,不代表压不住他。 所以,杨和书一走,县城里的粮价就短暂的上浮,但乡下的粮食收购价却反而被压低了。 不过,大的方向上,县里的规矩还是没变多少。 可现在,杨和书离任也才两月而已,谁也不知道两年,五年,十年,甚至是二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白善便悄悄地和满宝道:“刘县令压不住县里的人,但守成还可以,你想买牛,恐怕还得托关系让人给你在县城留意着。” 满宝道:“等我们有空我们进城去看看,实在买不着就和我二哥说一声,让他提前进城守着。” 白二郎道:“哪用那么麻烦?说吧,你想买几头牛,想要什么样的,待我回去和我爹说一声,让他帮你找来。” “你爹帮忙牵的线,贵不贵呀?” “放心吧,我们两家什么关系,我爹一定不挣你的钱,他不答应,我祖母也不会答应的。”白二郎道:“你不知道,我祖母现在最喜欢念叨你了,昨天吃晚食的时候念了一顿饭,说这次多亏了你给我大哥看病,不然我大哥还不知道要受多少罪呢。” 满宝就道:“我想再买两头犍牛,最好是一岁半以上的,两岁的最好。” “你家不是已有了一头牛了吗?” “可我家的地也不少呀,我六哥也分了地,但现在我家好几个哥哥在外面,家里就我大哥他们忙,牛多一些他们才轻松一点儿。” “喂牛也辛苦的。” 满宝:“嗨,地里到处都是草,放牛再辛苦,那能有拉犁辛苦吗?” 小时候,曾经因为感兴趣凑热闹拉过五步犁的白二郎立即沉默了,也是,这世上还有什么活儿会比拉犁还辛苦呢? 白善遥遥指了一下贾家的后院道:“万一能买着这头母牛呢?” “那我也是要再买两头犍牛的。” 白善:“你家的牛棚能放进去这么多牛吗?” 满宝意味深长的道:“买回来了,我爹自然会有办法的。” 她问道:“你要怎么让我家能买着他家的母牛?” 白善也意味深长的道:“等过两天你就知道了。” 过两天满宝还真就知道了,还是从她大哥那里知道的。 白大郎的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满宝只开了药让他自己吃,每天去扎一次针而已。 她刚拎着药箱从白家回来,周大郎就急匆匆的从外面进来,和满宝打了声招呼就急着去找老周头,“爹,大梨村贾家那头母牛我们家还要不要?” 老周头坐在火盆旁抽着旱烟,慢悠悠的道:“他家不是咬定了五两银子吗?太贵了,不要。” “刚贾利来找我,说四两五钱银子,我们家要是愿意,他们就卖给我们。” 老周头:“他们不是挺硬气的吗?怎么肯松口了?”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332章 到手 “这不是快要过年了吗,赌场那边过来收账,他们拿不出来,想卖牛,这两天外面到处都在传他们贾家兄弟霸道,凡是去看牛的人,不论成不成都得交十文钱给他们,不然就要打人,所以没人去看牛,听说今天一早他们还牵着牛去县里了,不过也没卖出去。” 周大郎道:“快要过年了,牛马市里的人也不多,牛贩子大多都回家过年了,所以买牛的人也没几个,他们卖不出去,这才牵回来问我们的。” 老周头一听,立即把烟杆收起来,起身道:“走,叫上老三,我们去大梨村看看。” 满宝想跟着凑热闹,老周头没让她跟着,贾家兄弟脾气不好,回头就算是不打架,肯定是要吵一顿才能买下来的,这种事还是别带着满宝了。 满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走了。 冯氏从菜园里摘菜回来,看见了便笑道:“满宝,快过来帮二嫂择菜,刚你五哥让三头他们回来传话,说你四哥他们已经回到县城了,今晚要回家吃饭的。” 满宝便把药箱拿回屋里放好,坐在冯氏的对面,一边择菜一边问,“那他们怎么现在不回来?” “说是要见几个人,要买茶叶什么的,你五哥跟着帮忙,就让三头先回来了。” 因为快要过年了,这两天周五郎都要去县城打听一下周四郎的消息,顺便买些年货和要办喜酒需要的东西。 要成亲的是大丫,是三头的亲姐姐,他自然跟着上下跑腿儿了,所以这两天他也都去县城。 满宝知道二嫂的消息最灵通,忍不住问她,“二嫂,你知道大梨村的贾家兄弟吗?” “知道呀,那就是两个混子,比你四哥年轻时候还混呢。”这十里八村就没有别人知道,而冯氏不知道的消息。 如果有,那一定是因为七里村太偏,最近没人去赶集的原因。 以前钱氏身体不好,常年需要待在屋里,连家门都出不去,但村里村外的消息都瞒不过她去,就是因为有冯氏在。 满宝也很喜欢和她二嫂打听消息,而冯氏很喜欢和人说些闲话,都不等满宝问,就自顾自吧啦吧啦的往下说了,“你四哥被揍过一顿,好歹就知道改过来了,他们兄弟俩就跟我们村的癞头一样,那是沾上就甩不掉了,这两年已经输出去不少钱了。” 满宝好奇的是,“最近有人传他们闲话,所以没人愿意去看他家的牛,买牛了?” “可不是闲话,这十里八村全传遍了,前两天,就我们去道观礼拜的那天吧,白马村有个人去他们家看牛,你猜怎么着?” 冯氏眼睛亮晶晶的看着满宝,想让满宝问她。 满宝道:“他们家逼看牛的人给十文钱?” 冯氏一滞,问道:“你怎么知道的?不过不是十文钱,听说是要给五十文,要是摸一摸牛还得再给二十文呢。” 满宝:……这得传了几遍才能传成这样啊。 说闲话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满宝这样不配合的听众了,于是冯氏一言带过这件事,道:“反正这十里八村全传遍了,贾家兄弟横得很,偏还没人敢得罪他们,跟两个混子讲道理,那不是找罪受吗?所以便是有意想买牛的人家也都不去了。” 在乡下买卖牛不像在城里,直接去牛马市就可以。 在乡下,不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那都是通过乡亲们互相介绍传信来完成交易的。 比如贾家兄弟有意卖牛,他们家的亲朋就会和各自的亲朋说此事,亲朋再与各自认识的人宣扬此事,这样有意买牛的人才会找上门去。 不然贾家又不是牛马市,谁知道他家有牛卖? 而现在,贾家的名声一坏,强逼着要钱的事一传出,谁还会去找他家买牛? 也就老周头,他死抠门,想要贪便宜不说,还有六个儿子,在老周家比贾家穷的时候贾家都欺负不到他头上,更别说现在他们家声望还这么高的情况下了。 所以老周头带着两个儿子上门,毫不客气的就把价压到了三两八钱。 这一口价喊出来,贾家兄弟差点没气得吐血,和老周头讨价还价了半天后,还是在天黑之后不得不以四两银子的价钱把母牛卖给老周头。 没办法,明天赌场的人就要上门来拿钱了,周家要是不买,这一时半会儿他们就找不到第二个买家了。 赌场的人说再拿不到钱就砍他们一只手,那是一定会砍的, 老周头喜滋滋的拿了牛的编号和在两位里长的见证下写好的切结书塞进怀里,然后亲自牵了牛出门,和关里长作别。 关里长笑眯眯的道:“这天都黑了,亲家到家里吃饭了再回去吧。” 老周头连忙道:“不忙,不忙,今天我家老四回来,家里肯定还等着吃饭呢,改天我请亲家到家里吃去。” 一旁的周大郎低声道:“爹,后天就是大丫出嫁的日子了。” “对对,明天我们两家就能见着一块儿吃饭了。” 出嫁前,关家是要往周家先送聘礼的。 老周头热情的邀请关里长明天上门来一块儿吃饭。 关里长笑眯眯的应下了。 父子三人摸着黑的从大梨村回家去,老周头一路走一路抱怨,“都说了四两是公道价格了,非得拖到天黑才同意,两个狗杀才,害我们还得摸黑往回走,这天冷的……” 周三郎道:“爹,你不也咬着三两九钱的价儿到最后吗?” 你们要是早松口四两银子可以,说不定他们还能赶在天彻底黑前回家呢。 老周头瞪了周三郎一眼,奈何天太黑,周三郎也看不见。 他只能开口哼道:“别以为现在家里挣了点儿银子就不把钱当钱了,一钱呢,整一百个铜板,以前得干多少活儿才能挣回来这一钱银子?” 他道:“不论将来挣多少钱,该省的时候就得省,不然挣下多少钱来都不够花的,你们别学满宝,花钱总是大手大脚的。” 周大郎和周三郎应下了。 远远的,看到村口有个火把,他们就知道是家里人在等,便牵着牛加快了脚步。 到得跟前,就见周五郎连忙迎了上来,“爹,怎么这么久呀,家里就等着你们吃饭呢,四哥回来了,他赚了好多钱。” 老周头精神一振,把手里一直牵的牛绳塞给周大郎,和周五郎快步的往家里走,问道:“挣了多少?” “爹你自己去问四哥。”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偶然间发现,我的《重生娘子在种田》上推荐了,开心心,我也在这里推荐一下这本书吧。 想看调皮捣蛋的男主谈恋爱吗? 请锁定郁雨竹的《重生娘子在种田》 ☆.第1333章 点子 老周家一片热闹,当然,围观的村民都走了,就剩下他们一家人在,但也热闹得不行。 周四郎也刚到家没多久,他正把准备的年货一一拿出来给大家介绍呢。方氏抱着孩子坐在他身边,看到公爹进来,她立即抱了孩子起身给他让位置。 本来正喜滋滋吹牛的周四郎也立即脸色一正,恭恭敬敬地和他爹道:“爹,您回来啦。” 老周头“嗯”了一声,问道:“东西都卖出去了?” 周四郎应了一声“是”。 老周头就问,“挣了多少钱?” 周四郎嘴角的笑容就忍不住上扬,努力压住笑意道:“那些货一共出了三千七百九十八两。” 老周头手中的烟杆差点掉了,他咽了咽口水问,“所以这是挣了……” 周四郎接口道:“赚了两千一百五十二两。” 他自得的看向周立威,笑问道:“立威,我没说错吧?” 周立威点头,把账本给爷爷看,“没错,爷爷,您看这上面都记着呢。” 老周头看了一眼,除了偶尔几个数字特别眼熟外,大部分字都不认识,他知道老妻认得字比自己多点儿,于是转而把账本给钱氏。 钱氏认得的字也不多,以前他们全是大字不识一个,是满宝读书后教家里的孩子认字,他们才跟着认了一些,但也磕磕绊绊的。 钱氏聪明,在家看孩子的时间又多,因此认得的字比周大郎周二郎还多些。 她认真的看了看,也有好些字不认识,她直接略过那些字,根据认识的字连猜带蒙的也看得差不多了,她指着后面的总钱数道:“怎么这会儿只剩下一千八百九十五两了?” 老周头立即探头看去。 周立威道:“买茶叶了。” 他将这门生意的由来简单的说了一下,他们可还拿着胡商的一千两茶叶定金呢。 老周头听了半天,听明白了,合着闹了半天,这些挣的银子一文都落不到他们的口袋里,还得全部再买了茶叶送到京城去给胡商? 不是到手的真金白银,老周头颇有些失望的坐在了一边。 钱氏却拿着账本若有所思起来,看向周四郎道:“所以这次你们要运了茶叶上京城?” “是,”周四郎道:“娘,这笔生意都谈好了,连价格都说定了,三千两的茶叶运到京城,不算路上的花销,至少能挣一番,三子几个都是跟着我混的,我都给的工钱,花销根本不大。” 钱氏皱眉,“就你们这几个人,年青的年青,少的少,万一路上遇着危险怎么办?” 周四郎就看向满宝乐。 满宝缩了一下,身子往后一仰,问道:“看我做什么?” 周四郎道:“现在我们已经买到了一车茶砖,回头满宝他们上京的时候让老五跟着运去,剩下的茶叶装一车也就够了,我们这么多人押一辆车没问题的,不行我再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商队,到时候大家一起走,会安全很多。” 茶叶不像皮毛,皮毛可没茶叶贵重,又占地方,所以周四郎他们回来时拉了有四辆车,但茶叶不一样,要不是周四郎没把握在满宝他们启程前买好所有的茶叶,带回来的四辆车恐怕都装不满两辆车。 满宝显然也想到了车的空置,问道:“那剩下的车你打算空车回京?” 周四郎就心虚的看了一眼老周头,小声道:“我这不是不敢吗,不然我们借点儿钱把车装满?” 老周头淡定的敲了敲烟杆道:“我们今天去买牛了,大梨村贾家兄弟卖的。” 周四郎不明白父亲怎么突然提起这事来,一头雾水的看着他。 老周头就道:“他们兄弟俩赌钱,已经把牛卖了,还往外头借了不少钱。” 一说到赌钱,周四郎就低下头去,嘟囔道:“我都改过来了……” 老周头就用烟杆敲了一下他脑袋,“你这是改过来了吗?借钱做生意,一车的茶叶近两千两呢,你要借两车的茶叶钱,这比赌还厉害呢。” 钱氏也不赞同,点头道:“太危险了,不说你们在路上遇着盗匪,就算一路平安,可要是遇着雨水怎么办?茶叶一受潮可就不值钱了。” 周四郎其实也只是有这一想法而已,也不是很拿定主意的。 毕竟正如他娘说的,太危险了。 这和“借”胡商一千两的货不同,前者是真金白银,且没有依仗,后者是货物,且他背后还有一个铺子做支撑的。 所以家里人一反对,他就不再提了。 冯氏却想到了什么,推开周二郎挤了进来,问道:“四郎,用绸缎换茶叶行不行?” 大家齐齐看向冯氏。 冯氏胆一怯,却依旧小声道:“这不是你们说的吗,外头也和我们乡下一样,可以把布匹当钱花用的……” 她道:“既然绸缎卖出去那么便宜,那不如当钱花,就跟我们去赶集一样,一匹麻布可以换十二斗谷子,可要是拿到铺子里卖钱,却只能得三百来文,换成谷子,也才七八斗而已……” 满宝忍不住冲二嫂竖起大拇指,“二嫂,你可真厉害。” 冯氏见她真心实意的夸,也忍不住高兴起来,还冲周二郎扬眉,“是吧,我没想错吧?” “没错,”周二郎也琢磨起来,他道:“满宝的那些绸缎普通人家可穿不起,那得拿去益州城或其他的大城才可以……” 他琢磨起来,正好,他这次是边卖皮货边收的茶叶,都是直接接触的茶农,这次可以去找茶商或一些富贵的乡绅要些茶叶。 小钱氏笑道:“行了,大家先吃饭吧,吃了饭再谈。” 大丫已经把饭菜都端出来了,周四郎看到她便从怀里摸出一个盒子来道:“你五叔说你的婚期定下了,喏,这是四叔送你的。” 大丫不由看向她娘。 周四郎就塞进她怀里道:“收着吧,跟我你还客气。” 这倒是,大丫和大头都是周四郎领着三个弟弟带大的,感情更亲近,她喜滋滋的收下了,“谢四叔。” 满宝坐在她娘的下首,问斜对面的周四郎,“四哥,你这次出去买到好茶叶了吗?” “我不买好茶叶,”周四郎道:“阿六敦又不指定好茶叶,他们部族喝茶没庄先生那么讲究,而且好茶叶也轮不到我们买。”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334章 茶 他道:“茶农们都把好茶叶留着给老客人呢,不可能卖给我的,而且你知道好的茶叶,一砖多少钱吗?” 周四郎以前在益州城里给人卸货,自然也碰到过茶商,当时他就打听过茶叶多少钱。 不过能让他一箱一箱卸货的茶叶自然也不是太好的,价格适中。 可这次亲自接触茶农,他才知道,原来这世上的茶叶竟分这么多种,他道:“就这么小的一砖茶叶,八十两,这还是一般好的呢,听说一些大户人家,十来座茶山的那种,春天出来两砖上上等的茶叶,一百八十两一砖,还有给皇宫的贡品呢,那更贵了,有钱都买不着。” 老周头不能理解,“这茶也是拿来解渴的,后山上那两棵茶树,谁想喝就去摘回来炒一炒泡茶后,苦滋滋的,这么些东西为什么能卖出这么贵的价钱?” 肉和粮食贵他能理解,那布匹贵他也懂,一个好吃,一个好看,可茶叶是为什么呀? 周四郎摇头,“我也不懂,不过富贵人家都喜欢喝这东西,他们有钱,自然可以喝了。” 满宝想了想道:“先生说,有时候品茗如品人生,一茶内犹如一世界,一盏茶便是一世。” 老周家的人全都愣愣的听着,一点儿都不能理解这意思,听着似乎很厉害的样子,还有点儿不靠谱,但因为这话是庄先生说的,老周家的人想也不想便都信了。 老周头还深沉的点了点头道:“那看来这茶的确是好东西了。” 满宝点头。 老周头就问满宝,“你怎么不喝?” 满宝夹了一块肉理直气壮的道:“先生说了,我还太小了,喝茶也喝不出什么味儿来,只知道苦,还不如不喝。” “而且我们年纪小,茶喝多了不好,”满宝道:“不过爹,你和娘可以多喝点儿,大哥,你们也喝。” 周大郎道,“我也只能喝出苦味儿,不过茶比较解渴。” 也是因为这个,所以他们家要出门干活儿时才更喜欢泡上一壶茶拿到地里去喝,渴了喝一口,比喝白水更解渴,更精神。 满宝道:“茶也是药,可延年益寿、抗老强身。” 老周家的人恍然大悟,老周头道:“难怪呢,我就说那些富贵人家总不能为了解渴和吃那苦滋味就花这么多钱喝茶吧?” 他道:“一定是因为那好茶叶更能延年益寿,抗老强身,所以才贵的。” 周四郎也恍然大悟,还轻轻地拍了一下桌子道:“我知道回京以后怎么和那些胡商说了。” 然后抬头看向满宝,略微抱怨,“你怎么不早说这茶还有这效果?” 周三郎则问道:“这茶这么好,岂不是比种山药生姜还赚钱?那我们家能不能种?” 大家就沉思起来。 周大郎直接和周四郎道:“回头你出去收茶叶的时候问一问这茶怎么种,是直接有茶种,还是跟种女贞子一样直接插枝?” 周四郎点头。 满宝便有了危机感,叫道:“大哥,你还答应了给我种葡萄呢。” 周大郎就对她笑笑,安抚道:“你给的种子我都收好了,回头我让你大嫂在菜地里给你腾出一块儿地来种下。” 满宝道:“葡萄是藤,一棵就能长得好长的,那么多种子菜地肯定种不下。” 小钱氏道:“才那么一小包呢,没多少。” 满宝拿回来的种子是真的只有一点儿,但满宝从科科那里看到了葡萄藤的图片,这才知道它能长得这么多。 但小钱氏他们没见过呀,那么小的种子,能不能种活都不一定呢,就是种活了,能费多少地方? 周三郎道:“地方不够再挪就是,你不是说葡萄是果树吗?这树都一样,挪着能活。” 满宝想了想,这话也没错,百科馆的词条里都说了,葡萄藤是可以扦插的,更何况种地这种事,她哥哥们比她懂得可多了。 周三郎又提起种茶树的事来,老周头也没反对,他也觉得这茶叶听着挺挣钱的。 周四郎保证他再去收茶叶时一定好好的问一问。 周二郎道:“这茶种也不便宜吧?” 周五郎就感叹,“要是也能跟家里种女贞子一样,从野外折些枝叶和种子回来种下就好了。这茶树山上都有不少的。” 满宝插嘴道:“野茶叶太苦了。” 看道和给他们喝的茶叶就知道了。 周四郎却转了转眼珠子,问满宝,“道观上的道和小师父还采摘茶叶吗?” “你想和他买吗?”满宝道:“他可没有多少。” 周四郎就道:“他是没有多少,但我记得大梨村那边的好几座山上有好些野茶叶,这不是春天快到了吗,到时候茶树肯定冒芽……” 反正阿六敦也喝不出好茶坏茶来,只要是茶就行,而且他给阿六敦的价格也不高,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嘛…… 周四郎在心里打着算盘,满宝道:“道和不会做茶砖。” “没事,我当初在京城时给阿六敦喝过散茶,炒的散茶他们也要的。” 而且还便宜呢,就是占的位置比较多而已。 周四郎野心勃勃,恨不得把带回来的四辆车全装满茶叶带回京城,只是钱不够,那为了追求量多,就只能尽量把茶的价格压一压了。 可茶农手中的茶价格都是差不多的,如果太低,他就竞争不过那些他们熟悉的茶商。 所以为了买到茶叶,他给的价钱还要比其他茶商高一些,或是三文,或是两文,总要多出一点儿人家才愿意匀出一些来给他。 不然周四郎也不会想到买散茶了,他们罗江县的茶山不多,乡下人喝的茶都是自己上山揪一把,讲究点儿的点火炒一炒,有的人家嫌麻烦,直接晒一晒就冲泡的也有。 那都是山上长的野生茶叶,就跟野菜一样,苦得不行。 他见过阿六敦喝茶,他们都是用羊奶煮茶叶,和他们只喝茶水不一样,他们是连茶叶一起嚼吧嚼吧吃了的。 他也跟着吃过,发现和羊奶煮过后的茶叶竟然没那么苦了,而且羊奶的那股腥味儿也没有了。 所以他觉得,就算是野茶,阿六敦应该也不会很介意的,要实在介意,他再便宜点给他就是了。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 第1335章 耳提面命 冯氏一提可以用绸缎换茶叶,才吃完晚饭,她就把她屋里的四匹绫罗绸缎给抱过来了。 她问周四郎,“这绸缎换的茶叶挣的钱,算公中的,还是算我们的?” 周四郎就看向他爹娘。 钱氏道:“让二头记好账,回头换的茶叶斤数,按照旧例,三成归公中,剩下的就是你们各房自己的。” 冯氏一听高兴起来,便催促她儿子,“二头,快记起来。” 周立威拿了笔,记下他娘拿来的绸缎和绫罗的花色,然后在前面标上名字。 冯氏探头看了一眼,虽然她字认得不多,但三丫的名字她还是记得的,她指了一行问道:“怎么分开记了?” 周立威道:“这不是三妹的缎子吗?还是我和二姐给三妹选的呢。” 冯氏:“……我们是一家子,怎么分开记呢,全记在你爹名下算了。” 周立威道:“都记下了,涂改费纸。” 本来不管他们纠纷的老周头一听,立即道:“改什么改,既然已经写下了那就这么着吧。” 冯氏一听,立即不敢说话了。 其他房也立即抱了绸缎过来记下,连大丫都抱了自己的两匹彩绢过来。 在所有的布匹中,她的这两匹算是最贵重的一批了。 周立威知道这是贡品,还小声的问她,“大姐,你真换呀?” 小钱氏也劝她,“还是留着做陪嫁吧。” 大丫摇头,“这绢太好看了,我以后都要在店里干活儿,也不怎么穿得上,还不如换了茶叶变钱,钱收着才实在。” 老周头赞道:“不错,这世上除了粮食,就只有钱是最实在的,等你去了关家也要和姑爷这么说。最好他的钱你收着,免得他有了钱花销上不知道节制,反正他吃穿都是你管着的,钱你管着也理当。” 小钱氏:…… 她将彩绢交给二头去记,拉了大丫出去,悄悄叮嘱她道:“别听你爷爷的,你刚嫁过去,跟姑爷还不熟呢,可不能突然提钱的事儿。” 她道:“你们家没分家,家里还是祖父当家,你公婆手上估计也没多少闲钱,反正你们吃穿都是家里的,你只管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就行,只一样,你的嫁妆得自己拿着,自己有多少钱得心里有数。” 满宝坐在一旁的小凳子上听她大嫂低声的教大丫怎么跟婆家相处,小钱氏一低头就看到满宝撑着脸在认真看她,她也没在意,想着小姑年纪也不小了,这些也该学着了。 干脆拉着她一起过来听。 “记住,你的私房钱只能用在你们小夫妻身上,比如姑爷买书、笔墨纸这些,你就给一些,但要是你公婆有别的用处,你可不能给。” 小钱氏低声道:“他们家要是问你要钱有别的用处,你回来告诉我,让我们这边和他们说起,你别自己拒绝了,知道吗?” 大丫没想到成了亲而已,只是花钱就有这么多学问,一时不由心中惴惴,“娘,你不是说关家和我们家差不多,也很和睦吗,怎么……” 小钱氏就点了一下她的额头,不过这会儿院子里人多,有些事儿她不好细说,只能道:“一会儿娘去你屋里找你,满宝,你也去,大嫂有些话要教你们。” “大伯母,这花样都记下了,你看没问题吧?” 小钱氏便挤进去看了一眼,满宝给她们的绸缎花色颜色都各不一样,因此很好记录,绝对不会弄混。 之后拿布料去换了茶叶,肯定会各有差异,但谁的布料换了多少斤茶,什么品质的茶,直接再在后面记上就行,回头运到京城一卖,再除去他们路上的成本就是收益了。 连钱氏都抱了自己屋里的绸缎出来记上,显然,他们都没想用这布匹做衣裳。 满宝看着看着总觉得有些不太对,她千里迢迢的从京城把这些布匹带回来可是为了给他们做衣裳的,怎么最后全变成了钱呢? 钱氏或许是知道她的郁闷,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笑道:“绸衣我们还穿不上,下地太容易刮花了,棉布和麻布就还不错。” 满宝挠了挠脑袋问,“那我以后送你们棉布?” 老周头立即道:“别,棉布我们自己买,你还是送我们绸缎吧。” 满宝:…… 钱氏见大家的都记下了,便笑道:“行了,时辰也不早了,大家收拾收拾歇息去吧,明日关家应该会来送聘礼,家里也要开始准备食材了。” 老周头这才想起来,“对了,我们家新得的母牛呢?老大,你晚上警醒些,别让牛棚里的犍牛和它打架,它肚子里还有牛崽子呢。” 周大郎应下。 大家一散去,小钱氏就拉了满宝和大丫回去说悄悄话,三丫也被她娘拉着去说话了,二头也没逃过去,同样被拉进了屋里。 满宝估计二嫂得问二头要私房钱来收着,不过二嫂有可能什么都问不着。 小钱氏关上门,因为满宝还小,她只让她旁听,却拉着大丫耳提面命起来,“娘跟你说,去了关家要勤奋,手脚勤快些,这样你婆婆才能喜欢你,知道吗?” 大丫点头,这点儿小钱氏常说。 “但也不能瞎勤奋,不该你管的事不能管,在家里,你只管收拾院子,在厨房帮把手什么的,到了地里,你公婆让你做什么你再做什么,不是你的活儿不要乱伸手,知道吗?” 大丫继续点头。 小钱氏见她听话,便松了一口气,开始说更深的话,“家里给你陪了一间铺子,关家就给你们小夫妻俩在县城买了个小宅子,那宅子花的是公中的钱,他底下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堂弟呢,要关家一碗水端平也太难了,所以你得知道,这宅子是你们夫妻的,也不是你们夫妻的。” 大丫似懂非懂,“就是给我们住着,却还是公中的?” 小钱氏点头,“没错。” “铺子的收益你也是知道的,就算是除去给公中的三成,剩下的七成我们娘两个分那也有不少,这些钱都算是你挣的,所以你得自己收着,但你在铺子里干活儿,就顾不上大梨村那边的大家和地里的活儿,那你就得从别的地方找补找补,比如给关咏买纸,买书,买笔墨这些。” ※※※※※※※※※※※※※※※※※※※※ 作家的话 明天见呀 ☆.第1336章 里外 一旁的满宝忍不住道:“大嫂,怎么变成大丫供着关咏了,不应该关咏照顾着家里吗?” 小钱氏笑道:“真是个傻孩子,关咏现在还读书呢,上哪儿挣钱去?” “怎么不行了,我现在也读书呢,照样挣钱。” “那不一样,”小钱氏理直气壮的道:“你比他聪明这么许多,还是仙子转世,他一个凡人怎么跟你比?” 满宝:“……” 她被噎了好一会儿才道:“那您看白善和白二也是自己挣钱的。” “那是因为他们家里就有钱,白老爷给了那么大一块地给你们玩儿,刘老夫人又出了这么多钱和人给你们管着,相当于你们后头就有一百多亩的地在供着你们。” 小钱氏道:“关咏可没有自己的庄子,他成年分得的地还得家里给他耕种呢,要是他自己也经营地,先不说所得能不能够自己读书,他时间也没有了。” 当初钱氏同意这门亲事前找她和周大郎谈过结这门亲的利弊,所以小钱氏是专门了解过读书人都是怎么读书的。 所以这会儿她才拉着她女儿的手低声道:“你奶奶说的对,关咏读书不止是为自己和关家人读的,也是为你读的。你呢,也跟着先生读过一年的书,自己也读过好几本书,应该比娘更知礼才是。” “不是都说,男人当了官儿,最先受益的是自己的老婆孩子吗,那叫什么来着?” 大丫低声道:“封妻荫子。” “对对,反正就是这么个理,所以啊,你得自己心中有数,别听你小姑的,想着让关咏自己去赚钱养家,这会儿还不到时候,”小钱氏道:“你先挣钱养他,等他读书出来,将来考了官儿,你就不用亲自经营铺子了,到时候就是不要铺子都行了,再让他养着你。” 一旁的满宝就小声问,“那要是他考不上官儿呢?” “也不怕,”小钱氏道:“你供他到三四十岁,要是还不成,你就供你儿子,反正你有铺子在手上,吃穿也不愁,怕什么?” 大丫红着脸点头。 满宝却打了一个寒颤,“怎么还要供儿子?那大丫成亲还有什么意思?挣的钱全给别人花了。” 小钱氏就觉得,她拉着满宝过来听经验似乎是个错误的决定,她忍不住点了点她的额头道:“说得好像我们挣的钱不是给你们花一样。” 她道:“爹娘种了一辈子的地,挣了一辈子的钱,用在自己的身上的才有多少?大多还不是花在你们身上了?” 满宝一怔,仔细的想了想,发现还真是。 “你哥哥们娶媳妇,生孩子,平日里吃饭喝汤,看病吃药,哪一样的钱不是从公中出的?那爹娘成亲就没意思了吗?” 小钱氏道:“我和你大哥成亲以后,挣的钱不还都是花在了你们的身上,难道我们成亲也没意思吗?这过日子不是照你那样算的,这日子过得好不好,自个的心里最知道。” 满宝眨眨眼,问道:“那大嫂你过得好不好?” 小钱氏就忍不住笑开,“当然好了,娘对我好,你大哥也知道疼我,三个孩子,除了三头还调皮些,大头和大丫都懂事了,也知道孝敬,你也越过越好,我这心里高兴得很,便是挣的钱全花在了你们身上,又有什么要紧呢?” 满宝似乎就懂了,但却又觉得不太懂,因为这和她从百科馆里看到的一些话本上写的很不一样。 她自己思索起来,还没想明白呢,一旁的大丫已经点头道:“我知道了,过日子要是过得像爹娘这样的,那钱可以拿出来大家花儿,反正我给得开心;可要是像癞头叔那样的,这钱给他花,还不如丢在水里听响儿呢,是不是这个理儿?” 满宝一下就听明白了。 小钱氏:“……理是这个理,可你得记住了,花钱可不能大手大脚的,我说给家里花,是只给你们那个小家花,你可别拿出来给整个婆家花,不然你挣得再多也不够花的。” 当着满宝的面,小钱氏也没什么不好说的,只是稍稍压低了声音道:“你看娘和你爹挣的钱,是不是只给你们兄妹三个花?你二婶他们要是问我要,那得借才行,所以你到了关家,也要分得清里外,知不知道?” 大丫和满宝缓缓的点头,逐渐琢磨出了这大家和小家的味道来了。 俩人听了许久的经验,晚上姑嫂母女三人干脆就一起睡了。 第二天满宝醒来时,小钱氏和大丫已经醒来出门去了,大院那边很是热闹。 满宝爬起来穿好衣服开门出去,三丫从那边跑了过来,见了便道:“小姑,我爹从村里买了一头猪回来,家里正杀猪呢,四叔说还要杀一只羊,奶奶让你去请白善他们过来吃杀猪菜,一会儿关家人来,要过去领红包。” 满宝道:“红包是我领的,你们也要领吗?” 三丫颇为惋惜道:“我们没有,只有小姑你有,不过我听爷爷说,白善他们要是过来,应该也能拿一个。” 满宝辈分大,大丫出嫁,按照这边的规矩,亲家来下定的时候得给她封个红包的,不过两家下定的时候满宝不在家,所以今天得补上。 满宝平生第一次收到这样的红包,想想还有些兴奋呢。 于是她立即去洗漱,三丫还帮着给她打了盆热水,她坐在一旁等着,“小姑,昨天晚上我娘说,我不把绸缎换回来的茶叶挣的钱给她,她就不让我读书了。” 满宝差点一头栽进脸盆里,她扭头问道:“那你爹怎么说?” “我爹让我别乱花钱,把钱存着,以后有用,然后就没说别的了,二哥悄悄跟我说,我娘说的不算,读书的事儿得听奶奶的。” 三丫道:“我娘说,我最好得学个本事,要么像大伯母一样做菜很厉害,要么像二姐一样会打算盘记账,将来嫁出去才不用下地干活儿。但我试过了,我觉着我做饭的手艺完全跟我娘一样,连我二姐都比不上。” “我刚才还在厨房帮忙来着,结果连五婶都嫌弃我。” 五嫂的脾气是家里出了名的好,她属于外柔内刚,别看心里很有主意,脾气却很软,如果连她都嫌弃…… 满宝同情的看着她道:“没事,这不怪你,都怪二嫂,这是遗传,没法儿的事儿。”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337章 时候到了 三丫并没有被安慰到,她道:“我算术其实还行,就是没我二姐厉害,可我昨晚想了一下,我觉着不管是大伯母还是二姐都没有小姑你厉害。” 满宝拧了毛巾一边擦脸一边好奇的看着她,“所以呢?” 三丫目光炯炯的看着她道:“所以小姑,我跟你学医术好不好?” 满宝眼睛一亮,“你这个想法不错呀。” 三丫见状便知道小姑是答应了,也兴奋起来,“我也觉着我这个想法不错,我都仔细的想过了,跟小姑你学医术,我娘肯定不会三天两头的念叨我没本事,再不让我读书的话了……” 满宝:“……所以三丫,你为什么想学医术?” “为了不干农活,为了可以继续读书吧,”三丫歪头仔细思索了一下,特别诚实,“种地太累了,我觉得我娘说的许多话都不对,但有一句话特别对,如果我没有手艺,不能和大姐二姐一样挣到钱,那我肯定要下地的,不管我嫁不嫁人。” “我倒是不怕插秧,撒种,割豆子,割麦子和割稻子,但我怕像我娘一样天没亮就要起来扛着锄头去碎土,锄草,吃了晚食后还要趁着天光去割麦子割稻子。像我们家还好,叔伯兄弟多,挑扛一类的重活儿轮不到我娘她们,可在别人家,女人也是要挑扛的。” 她道:“我怕那样。” 满宝愣愣的,她没想到三丫是为了这些,但也没什么不对,和她一样,目标明确。 只是目标不太一样而已。 满宝将毛巾晾起来,道:“那你可得好好的学了,学医很苦的,很费脑子,首先你得背很多的药材。” 三丫就抬着下巴自信的道:“我不怕苦,这世上还能有比种地更苦的活儿吗?” 满宝点了点头,她虽然很少下地,但也觉得种地很苦,也正因为苦,家里人总不让她下地。 她在自己的书架上翻了翻,翻出当年她手抄的那本《黄帝内经》,递给三丫道:“你先看这个,等以后去了药铺,我再教你认药材。” 三丫才算是一切从零开始的徒弟,她现在带的几个,不论是刘医女、萧医女还是小芍,他们都有许多年的经验,至少常用药材他们是用全了的,并不用她教。 正抱了书喜滋滋的三丫一怔,问道:“我要去药铺?那岂不是要和小姑去京城?” 满宝点头,“你要跟我学医术,那一定要一直跟着呀,不然我怎么教你?” 三丫:……她只想着先背书来着,先得到一个名头再说。 不过,和小姑去京城…… 三丫有些心动,但还是踌躇不定,“这事恐怕得先问我爹娘。” 满宝不在意的道:“没事,回头我和二哥二嫂说。” 三丫眼睛一亮,高兴的道:“那谢谢小姑了。” 她抱着书要跑,看见一旁的木盆,干脆把书塞在怀里,端了水出门去倒。 满宝跑到隔壁大院去,大家正在忙活,烧水的烧水,准备案桌的准备案桌,一头猪和一只羊被赶在牛棚里,大家正围着牛棚看热闹。 他们家的两头牛已经被牵出去吃草了,所以大家根本不怕吓到牛,正指着棚里的猪和羊讨论起来要拿它们的肉怎么做着好吃。 小钱氏看到满宝便往她手里塞了一个馒头,便赶了她出去,“出去外面吃,一会儿要杀猪,太脏了,你们先出去玩着,等杀好了你再回来,到时候请白家的两位少爷过来吃饭。对了,白家大少爷的病好了吗?” 小钱氏正想说要不要把他也请来,满宝就道:“他不能吃这些东西。” “那算了,你先玩去吧。” 满宝便拿了馒头跑回屋,捡了两本书和一些纸张放进书篮里,把自己的笔墨砚台和册子也放进去,叼着馒头便提上篮子出门去了。 白善也刚起床没多久,正和祖母母亲吃饭呢,看到满宝啃着半个馒头进门,便扑哧一声笑开。 刘老夫人也忍不住笑,立即与她招手,“巧了,我们也正在用早食呢,快过来一起吃。” 刘嬷嬷便上前接过满宝的书篮,自有丫头下去准备一副新的碗筷上来。 满宝微微行礼便在白善下首坐下,白善给她拿了一个馒头,笑问:“你怎么被赶出来了?” 满宝道:“我家在杀猪杀羊呢。” 郑氏笑道:“你大侄女明天出门是吗?” 满宝点头,“刘祖母,郑姨,你们明天来我家吃喜酒呀。” 刘老夫人点头,笑道:“你大嫂上家里来请过了,明天我们一定去。” 刘老夫人看了一眼她的书篮,和俩人笑道:“快要过年了,偶尔休息一下没什么的,你们别太累着了。” 满宝表示他们一点儿也不累,要知道他们可是答应了道和要给他一本医册的,所以她得写,而白善也得抄。 刘老夫人就提了一句,两个孩子要用功,她自然不会拦着。 四人用过早食,满宝便起身和白善一起行礼告退,俩人一起去了书房。 郑氏见刘老夫人一直看着门外,便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笑道:“母亲别担心,两个孩子乖着呢,他们互相监督着,不会调皮的。” 刘老夫人点头,“我知道,就是调皮也只是一时的,他们都很懂事。” 刘老夫人冲郑氏伸手,郑氏连忙扶住她,婆媳两个往花园里去,每天饭后她们都要走一走,已经习惯了。 刘老夫人沉吟了一下后道:“善宝也满十四,翻过年就十五了,他的亲事也该提一提了,你要是没意见,明日我就去和老周家提一提。” 郑氏连忙道:“我听娘的。” 刘老夫人便点了点头。 婆媳俩在京城时就谈过这件事,算是达成了共识,不过当时老周家没有家长在京城,而周四郎几个并不能做主,所以刘老夫人什么都没提。 郑氏悄悄松了一口气,心底有股喜悦的气散发不出来,和刘老夫人走了一圈后她没回屋去,而是转身去了厨房,亲自和厨娘一起做了许多的小点心,然后给满宝和白善端了一盘过来。 老周家很少做点心,因为这东西耗材多,又不经吃,主要是他们家里人太多了。 所以满宝最喜欢来白家吃点心了。 可也没有一次性能吃到这么多的,她挑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点心,然后眼睛闪亮的问郑氏,“郑姨,是有什么开心的事吗?” ※※※※※※※※※※※※※※※※※※※※ 作家的话 晚上八点见 ☆.第1338章 开心 郑氏点着她的鼻子笑道:“过年了不是开心的事吗?” 白善道:“往年过年母亲也没这么开心的呀。” 郑氏就捡了一块点心塞进他嘴里,“废话这么多,快吃你的吧。” 白善总觉得母亲不对,但又找不出哪儿不对来,只能默默地吃点心。 郑氏则没有理儿子,而是拉着满宝的一只小白手,满脸笑容的看着她,脸上的笑容要多和蔼就有多和蔼。 别说白善了,满宝都觉得不对,等她终于走了,就悄悄地和白善道:“你说,郑姨是不是有事要求我?” 白善:“我娘病了?” “我刚才仔细的观察过了,面色红润,气息也很稳,走路也稳健,没病。” 白善便也茫然了。 白二郎过来找他们玩时便见俩人凑在一起说悄悄话,脑袋都要碰在一起了,忍不住在门外便大叫道:“你们干嘛呢?” 全神贯注的俩人吓了一跳,齐齐抬头,脑门便撞在了一起,满宝没坐稳,这一撞便往后仰去…… 白善眼疾手快的伸手抱住她,扯了她一下,满宝就扑进了怀里。 见俩人公然抱在一起的白二郎:…… 俩人脸色通红的放开彼此,然后转身怒视白二郎,“你喊什么那么大声?” 白二郎自己都没生气呢,没想到他们先气起来,无言道:“光天化日的,我喊怎么了?我以前也没少喊呀,是你们自己躲在书房里做亏心事的。” 白善脸色越加红了,“你胡说什么,我们哪有做亏心事?” 白二郎:“你们都抱在一起了。” 满宝脸通红,“你闭嘴吧,我们在说悄悄话,你突然出现吓到了我们。” “什么悄悄话?” 俩人异口同声道:“不告诉你!” 说不告诉就不告诉,不管白二郎怎么问都不说。 白二郎心痒得不行。 俩人瞒着他的事情也不少,可前提是他自己不知道啊,不知道,所以不好奇。 可这会儿俩人明确有事瞒着他,他想装不知道都不行。 白二郎只能郁闷的坐在一旁看他们,“我还说约你们进城去看先生呢……” 满宝道:“我家杀猪了,还杀羊,我娘说请你们去吃杀猪菜。” 这个热闹,白二郎又想去凑热闹了。 “明天你家要吃喜酒,那什么时候去看先生?” “后天吧,”白善道:“正好家里准备了年礼,我们要给先生送去。” 白二郎点头应下,扭头问满宝,“我大哥能出门了吗?他也想去看先生呢。” “咦,往年白大哥很少去拜见先生的。” 白二郎:“……那是因为我大哥跟着我爹出门应酬的时候都能遇见先生,在席上就拜过了,不是你说的我大哥得清淡饮食吗?所以今年他不出门应酬了。” 白大郎每年回家都很忙,就是忙着跟他爹出去应酬的,相比之下白二郎就太轻松了。 过年基本就是在七里村,或是去他舅舅家吃吃喝喝玩玩,无比的自在。 说到此处白二郎还有些得意,“本来我爹想带着我去的,不过我没答应。我和祖母说,过了初七我们就启程上京去了,还想多一些时间在家陪祖母和母亲呢,祖母就帮我推了。” 白善道:“在家的时候也没见你多缠着堂祖母,还不是逮着空儿就往外跑?” “那也是你们带坏的。” 满宝不乐意了,“可不干我的事,我可是很乖的,从不贪玩。” 白善和白二郎:…… 因为快要过年了,村里很热闹,加上老周家又快要办喜事了,那就更热闹了。 村里是不是的传来一两声鞭炮声,他们一听就知道是有人买了一整串的炮仗拆开了给孩子们一个一个点着玩儿。 别说白二郎了,就是满宝和白善都有些坐不住,于是在写了两页医册后,三人便不由的竖起耳朵听了一会儿,然后目光一对视,纷纷放下笔就跑出去玩儿。 他们已经长大了,自然不可能跟一群小孩子一起玩了,他们看见一群少年在田里和不远处的山坡上,便不由跑过去看热闹。 一群少年正在垒土灶,他们从山坡上捡下来不少干枯的木柴,然后把田里的土块搬来垒成了一个土灶,正烧火呢,此时火把土块烧得红红的。 三头和满宝同岁,但他却是跟着几个比他大的少年混的,看到满宝他们过来就丢下木柴跑过来打招呼,“小姑,你们怎么来了?” 满宝他们没玩过这个,似乎挺有趣的样子,便踮起脚尖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呢?” 三头便小声道:“我们在烤鸡。” 满宝瞪圆了眼睛,就见河边几个少年手里拿着一串东西呼啦啦的跑过来,嘴上还欢呼着,等走近了他们才发现是大大的木棍上串着一只杀好的鸡。 几个少年手脚笨拙的把木棍架在土灶上,不太熟练的给鸡翻身。 三人也跟着其他少年好奇的蹲在一旁看,“这样不会烤焦吗?” 白善:“没有盐,会没滋味吧?” 白二郎:“哎呀,黑了一块了,火太大了……” 三人跟着凑了一会儿热闹,这才想起来问,“这鸡哪来的?” 人群顿时一静,大家都不由看向蹲着的三人。 三头嘿嘿一笑道:“小姑,是你们庄子里的长工卖给我们的,说是你们分给他们的鸡。” 今年过年,他们的确分给长工们不少鸡蛋,以及好几只鸡。 可这鸡,他们就算拿去卖也不会卖给村里的孩子吧? 满宝微微皱眉,正想问,白善便拉了她一下,看了一眼三头,满宝便忍下了,决定等回去再问三头。 三头却是纯凑热闹,这只鸡并没有他的份儿,何况家里还有杀猪菜吃呢,于是看鸡快熟了,他便和满宝他们一块儿回家去了。 回去的路上,三头道:“四十文买的,狗子说,他们要是不卖给他,他以后就带着人去偷鸡摸蛋,小庄子养的鸡鸭太多,肯定有看不着的时候,所以那些长工都不敢惹他们。” 满宝忍不住敲他脑袋:“那你还跟他们玩儿?” 三头道:“我不跟他们玩儿,他们也能买到呀,这又不干我的事,我凑热闹还能知道些消息呢,不然我哪儿知道他们这事?” 白善闻言好奇的看他,“你知道了怎么样?” “不怎么样,”三头理直气壮的道:“等回头我告诉爷爷,让爷爷找他们家去。” 那小庄子也有满宝的一份儿,老周头是不会允许村里的混子少年们欺负庄子里的人的。 在这方面,他说话比白老爷说话还管用些,最主要的是,白老爷是不会管这种事的。 三人一听,立即放心下来,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了。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339章 送聘 四人走回到老周家,刚巧饭菜就做得差不多了,院子里摆了三张桌子,老周家的人和前来帮忙的人还在院子里忙活,忙着端饭菜,也忙着把肉割好,骨头剔了。 满宝看到案桌边上拿着刀正割肉的关辛,立即叫了一声,“姐夫?” 关辛回头对她笑了笑,“满宝回来了,你大姐在屋里呢。” 满宝立即拉了白善和白二郎进屋去找周喜。 三头也叫了一声“姑父”,跟着跑了进去。 周喜抱着孩子坐在椅子上,因为正在哺乳期,她还长胖了些,脸白了不少,也红润很多。 看到满宝她便笑出声来,招手道:“满宝回来了,快来看你外甥,这还是你接生的呢。” 满宝凑上去看了一下这白白胖胖的孩子,摸了摸他的脸后问,“大姐,你回来了怎么不让人去叫我回来?” “你姐夫休沐了,我今晚住家里帮忙,并不急着走,”周喜笑着和白善几人打了一个招呼,然后问满宝,“玩得高兴吗?” 满宝点了点头。 本来周喜应该明天才回来的,但她想着妹妹回来后她还没见过呢,过了年不知什么时候就又要走了。 所以她才提前过来。 周喜和关辛的孩子长得很好,白白胖胖的,他出生的时候就比别的孩子大,这会儿更壮了。 他已经能坐能爬了,甚至扶着墙偶尔还能自己站起来,就是不敢走路。 除了眉眼有些像老周家人,脸庞简直跟关辛一模一样,脾气也像,听说不爱哭,还调皮得很,被满宝和白善白二郎连番捏了一下胖嘟嘟的脸颊也只是抬头看他们叽里咕噜的说一些他们听不懂的话而已,既不哭,也不生气。 老周家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孩子就是五头、六头和七头八头,堂屋里不好坐,也为了沾福气和讨个好兆头,钱氏把五个孩子全抱到大丫的房间里,把他们放到床上,让他们自己在床上爬。 白善几人在屋里站了一会儿就移到满宝的房间。 满宝的房间比较宽敞,内外用一竹屏风隔着,外室既是待客室,也是书房,三人在她的书架上翻了翻书,看到她架子上添了不少奇趣的竹子编的东西,便拿起来看。 三人在这边自得其乐,隔壁大院里响起了鞭炮声,三丫从外面跑进来汇报,“小姑,关家来送聘礼了,奶奶让你过去呢。” 三人便放下东西跑出去看热闹。 三丫顺手把满宝的房门给锁起来了,老周家基本上只有两个地方是需要锁起来的,一个是主屋,另一个就是满宝的房间里。 前者是老周家大部分资金藏匿地点,后者嘛,谁也不知道满宝屋里有多少值钱的东西。 尤其这边是小院,一个错眼可能就被人给摸了,凡是家中客人一多,这个房间是必要锁起来的。 三丫锁了门就拿了钥匙跑到那边找她娘,把钥匙交给她。 冯氏收了钥匙后问道:“窗户关了吗?” 三丫:…… 冯氏就点了她的额头道:“真是个憨子,那不关窗管什么用?去关窗。” 三丫只能又跑回去关窗。 虽然老周头邀请关里长过来一起用饭,但关里长是不可能的,送聘礼是年轻人们的事,所以今天陪着关咏来送聘礼的除了他叔婶和家的两个兄弟外,就是一些堂兄弟和族里的青年了。 其实也没多少,一共是六台,却是这十里八村数一数二的聘礼了,不少人跟着跑来看热闹。 媒婆摸出一个袋子塞给关咏,推了一把脸色通红的他道:“快去给叔伯兄弟,大舅子小舅子,大姨子小姨子们发糖。” 关咏依言而行,外面早等着的少年和孩子们立即挤进门来凑热闹,好话跟不要钱似的往外蹦,什么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反正就是你说完,我接着说,反复说。 关咏塞给他们糖,孩子们拿了糖便起哄着散开了。 关家可能预料到了老周家这边人会很多,因此准备的糖还真不少,至少不至于丢脸。 老周头见关咏跟个傻子似的往外发这么多糖,便叫来看热闹正起劲的二头,“把你姐夫领进来了,让三头去把外头那些小子带走,玩得差不多就行了。” 二头便笑着去找三头,很快就把关咏给领了进来。 和周大郎小钱氏说话的关二郎夫妇二人也进来和老周头钱氏见礼。 满宝早站在钱氏身后了。 双方一坐下,关二郎就将聘礼的单子送上,并道:“前两天家里进城买了间宅子,离县学不远,虽只有一进,却带了个不小的院子,等侄媳妇进门可以陪着阿咏去县城里读书,也好照顾些。” 老周家这边一听便知道他们的意思,点了点头后表示,他们家心疼闺女,所以给大丫陪送了一间铺子,正好,关咏在县里读书的时候她也可以继续经营铺子,倒也能补贴一下家里。 双方之前商量的事情正式过了明路,周关两家都很满意,于是关家将婚书交给老周头,要是没意外,明天他们直接上门迎娶就行了。 正事谈完,关二郎媳妇也看到了站在钱氏身后的周满,她扯了扯关二郎后面向钱氏笑道:“婶儿,这就是大丫的小姑吧?长得可真好。” 钱氏笑着应是,将满宝从身后拉出来,“这是我小女儿。” 关二郎媳妇就摸出一个大大的红封交给关咏,关咏接过,红着脸上前交给满宝,但看着她有点儿说不出口。 关二郎媳妇连忙替他说,“小姑也沾沾大丫和阿咏的福气,将来找个如意郎君。” 一旁的白善和白二郎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红包场面,都忍不住抿嘴而笑。 满宝拿了红包也喜滋滋的,脸上也有点儿羞,她接了红包点头,钱氏看了忍不住悄悄掐了她一把,她连忙回神,照着她娘教她的话说,“你和大丫以后好好过日子,互相尊重扶持,白头偕老。” 关咏恭敬的应下了。 钱氏这才把满宝拉到身后,让厨房准备摆饭了,小钱氏则和关二郎媳妇去大丫的屋里看一下她。 大丫的屋里有不少人,除了周喜和五个孩子,便是和大丫玩得好的姑娘了。 关二郎媳妇拉着大丫说了一会儿话便被请到大院用饭,出门的时候看到周满和几个少年围在一起说话时忍不住顿了顿。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340章 嫁娶一 关家送来了聘礼,吃过饭后就告辞离去了,他们家今天也忙,和老周家一样,他们也要准备第二天喜宴的菜。 回到关家,关二郎媳妇就没忍住道:“周家的小姑长得可真好看,也不知道谁家有那个福气娶了她去。” 说这话的时候,关二郎媳妇忍不住目光炯炯的看着公公,正要继续开口,关里长便道:“你别想了,别说你家,就是我们家都说不来她,虽然她亲生父母没了,但亲爹也是被皇帝嘉赏过的义士,还是追赠的绵州牧,就是要嫁,她也是往州县那里嫁的。” 关二郎媳妇就颇为惋惜的住口了。 关大郎媳妇也没见过满宝,不由小声问妯娌,“很好看吗?” 关二郎媳妇点头,“比他们家所有人都长得好看,主要是不止好看,她站在哪儿就比别人多注目两分。” 关里长道:“那是读书读出来的。” 他扭头看向关咏,道:“别看你这小姑年纪小,读书却厉害,周家下一辈的孩子读书识字都是她往外带的,以后你媳妇进门,对那边得尊敬些,别看她年纪小就怠慢了,知道吗?” 关咏乖巧的应下。 关里长满意的点头,和两个还在关注相貌的儿媳妇道:“周满
相关推荐:
我的傻白甜老婆
乡村透视仙医
虎王的花奴(H)
深宵(1V1 H)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山有木兮【NP】
弟弟宠物
淫魔神(陨落神)
交流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