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推文

漫漫推文>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 第92章

第92章

,他便将手中看过的信一递,三人立即接过看。 唐县令摇了摇头,和杨县令一起整理起这些册子来。 东西这么多,一时半会儿是看不完的,他们只能大致的翻一遍,然后仔细看前面的,分出这本是益州王勾连的名册,这本是益州王贪墨河工的账册,而这本则是采下来的铁矿账册,那一本是他购买粮食的册子…… 他们才将这些分出来,那边三个孩子也把十九封信细细的看过了一遍,还拿了白纸出来列了不少的东西,将通信人,通信的主要内容提炼了出来,让人一眼就看明白。 白二郎将这些纸直接贴在信的背面,这样他们便知道哪封信主要讲的是什么。 唐县令看着心中一动,立即把桌子上摆好了的账本往他们跟前一放,笑道:“来来来,我教你们看账册,知道这些是什么?” 三人刚看完信,还在震惊于信上的内容,一脸懵的摇头。 唐县令就笑得像村子里哄他们帮忙捆木柴的老太太,声音轻柔的道:“没关系,我教你们呀。” 杨县令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后看向窗外,这才发现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扭了扭脖子,站起来道:“行了,先出去走走醒醒眼睛吧,你就是用人,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 唐县令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把东西一收就要出去,满宝和白善却很急,“不然还是先说吧,我们一点儿也不累。” 杨县令都忍不住感叹,“这还有上赶着找活儿干的呢。” 他教俩人道:“做事不能急,十几年都过来了,何必急于这一时?越急越容易出错,走吧,我们先出去走走。” 万田留下看守书房,他们才出院子就碰上了崔氏。 崔氏笑道:“正要去请你们呢,该吃晚食了。” 他们竟在书房里呆了一整个下午,杨县令笑着点了点头,带着他们去吃饭。 晚食很丰盛,崔氏还给准备了酒,显然是要给唐县令接风洗尘。 周四郎今天一整天都跟万田明理一起蹲在书房外面,无聊得很,他看了看唐县令,又看了看自家幺妹,问道:“满宝,你们决定什么时候回家?” 满宝想了想,那么多东西要整理出来恐怕需要不短的时间,也有些不确定的看向白善:“五天?” 周四郎便道:“那我明天回家去了,得回去和爹娘说一声免得他们担心,家里农忙,大嫂关了店回家帮忙,要不然直接告诉大嫂就行。对了,你们要不要我告诉家里?” 扭头看着白善和白二郎。 白二郎怂怂的点头,“周四哥能去告诉我爹最好不过了。” 就连白善都点了点头,“有劳周四哥了。” 周四郎毫不在意的应下,一点儿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为难的,反正他就是个听吩咐做事的,最后回到家里,被罚的也是他们。 唐县令便也和杨县令道:“我后日午时过后就走。” 杨县令点了点头,便看向崔氏,“晚上让厨房准备些易克化的宵夜,稍晚些给我们送去。” 崔氏不明白他们跟三个少年少女能有什么事需要连夜做的,但还是点了点头。 大家便吃了晚食,也没耽误,直接回了书房。 唐县令和杨县令觉得时间有限,干脆一人拿了一本账册,一人抓了一个过去教。 唐县令抓了白善,道:“这是一本关于铁矿开采的账册,里面有日期,开采量,库存量,以及运出的时间,但这应该是私自记的,有些混乱,中间还有遗漏的时间,我需要你算出每日平均的产量,再算出记录的月总量,补上若是全月开采的总量……” 白善明白,“这是在算他们到底炼了多少兵器是吗?” 唐县令顿了顿后拍了一下他的脑袋,“问题那么多,先把册子整理出来。” 杨县令则是抓了满宝,拿了三本购买粮食的册子与她道:“这三本册子虽然都是购买粮食的,但记得很混乱,你看中间还有笔记,此笔是给家山坳的,这一笔则是给安山的,我需要你重新列出来,哪一笔是给家山坳的,哪一笔是给安山的,中间隔了多久,最好能算出他们每地每天大概费去多少粮食。” 满宝秒懂,“这样可以算出家山坳里有多少人,安山里有多少人是吗?” 杨县令顿了顿后点头,“不错,你这几本册子都很杂,自己要分清楚来,别算错了。开矿的人和兵士可是不一样的。” 满宝郑重的点头。 杨县令这才拿了一本厚厚的册子给白二郎,道:“这是益州王贪墨河工银子的册子,这应该是原始册子,不怎么乱,但经过谁的手也要列出来,你帮我列出来。” 白二郎战战兢兢,“我,我不懂呀。” 杨县令就冲他温和的一笑,安抚他道:“别怕,我给你打个样儿,你就照着列就行。”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八点左右 ☆.第八百八十章 端倪 等给三人说好账册要怎么整理,看他们都上手后,唐县令便和杨县令拎了一壶茶在窗边坐下,俩人推开窗看了眼外面的院子。 院子里点起了灯笼,朦胧的红色灯光照在院子里,有种温馨的感觉。 周四郎正拉着万田、明理和大吉在院子里玩牌,其余的下人一个也没有。 唐县令就舒心的呼出一口气道:“还是你这儿好,说些什么也不怕过了第三人的耳朵。” “嫂子治理内宅一向严格,在家也不安全吗?” 唐县令摇了摇头后叹息道:“华阳县不比罗江县,我总觉得最近怪怪的,也有可能是我在查的这个案子让我想多了,今年益州王府春宴就办了七场,全都是春游宴,宴请来蜀的各地才子,张大人几乎次次都被邀请出席。” 杨和书也微微坐直了些,问道:“不是在王府办的?” 唐县令摇头,“不是,没有女眷,说是春游宴,但更像选才宴,大家吟诗颂词和谈道,你也知道,张大人喜欢清谈,我去过两次,他们清谈搞得很好。” 杨和书沉默了一下,许久后道:“这次我回京,陛下,”他压低了声音道:“陛下和太子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我父亲说,陛下甚至朝会上说出了废太子的话。” 唐县令头疼的扶额,问道:“太子还是没有子嗣吗?” 杨和书摇头。 俩人沉默下来,所以近来益州王动作频频是不是也有这个原因? 唐县令扭头看了一眼正在埋头工作的三孩子,道:“让他们整理出来,我们自己再抄录一份留下,原本送回京中吧。” 杨和书问:“给谁?” 唐县令沉思片刻,最后道:“给我父亲。” 杨和书点头,“我和魏大人见过面,此事若坐实,他不会不管。但我父亲……” 唐县令知道杨大人一向滑溜,恐怕不乐意沾这摊浑水,他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要紧,你在水中,杨世伯还能置身事外吗?” 杨和书可是家里唯一的嫡子,且还是最优秀的一个,杨大人可不会舍得。 唐县令想到嘴里笑了笑,杨和书横了他一眼,将他的手拍下后道:“你什么时候把嫂子和侄子送走?总不能还把人留在益州城吧?” 唐县令头疼道:“得找个不引人注意的借口呀。” 虽然他只是个小小县令,但奈何家世摆在那里,益州城中有个什么事都会想起请他家,所以家眷突然离开,除非有合情合理的借口,不然还真会引人怀疑。 杨县令想了想道:“要不然我让崔氏下帖子请嫂子和侄子来家里住一段时间,然后你让京城来一封信把人接回去?” 唐县令:“侍疾?可我爹好着呢。” 杨县令就轻咳一声道:“你岳母呢?” 唐县令认真的想了想,觉得虽然不太好,但还是点了一下头,“我回去和她商量商量。” 俩人低声商量着这案子接下来要怎么查,十二年前的东西是到手了,但十二年后的东西呢? 从他们刚才翻的账册来看,十二年前益州王就养了不少的私兵,开始私自开矿铸造兵器,这都过去十二年了,现在有了多少,那些兵在哪儿,兵器又在哪儿? 他是已经放弃了造反,还是在静待时机? 这些都要查。 等把这些商量出来,外面已经敲响三更的钟声了,周四郎他们已经从院子里移到了侧屋,就坐在门槛那里围着火炉看守,昏昏欲睡起来。 正院里,崔氏也没睡下,而是在等杨和书。 红雪将手中提着的灯交给下人,进来低声道:“书房的灯还亮着呢,白少爷和满小姐他们都没出来,似乎还在忙,大奶奶,不如您先歇下吧。” 崔氏很好奇,“他们在忙什么?” 红雪摇了摇头,“不过奴婢打听到了,原来善少爷是府学的二级学生了,这次他们是被大爷召回处理公务的。应该是公事。” 崔氏却是懂得些政务的,摇头道:“又不是服役的时候,也没什么突发之事,怎么会需要召几个学生回来帮忙?” “可奴婢看今晚大爷可能不回来了,说不定就歇在书房了。大奶奶还是先歇下吧,明儿起早些,您过去看看,不然悄悄的问问满小姐就是了。” 崔氏只能点头。 外面敲了三更,杨县令看了眼已经在打哈欠的三人,出声道:“行了,今晚先到这儿吧,明天早上再来。” 满宝也没勉强,放下笔起身,看了眼桌上摆着的东西,问道:“东西怎么办?” “就这么留着吧,”杨和书有洁癖,府里伺候的人,尤其是书房附近伺候的人都是他绝对信得过的人,所以道:“有万田和明理看着呢,不怕。” 唐县令就邀请杨和书,“秉烛夜谈?” 杨和书点头,“行,我正巧有些事要与你说。” 要说的则是最机密的事,不适合在三个孩子面前说的了。 满宝和白善白二郎告辞。 周四郎打着哈欠跟在大吉身后,见他一点儿困意都不显,不由嘟囔道:“你是怎么做到不困的?” 大吉笑了笑没说话。 回到他们的客院,满宝要进自个的房间,白善紧随其后,白二郎见了,也跟着挤了进去,本来都要转身回自个房间睡觉的周四郎见了也立刻跟着挤进去,一脸戒备的盯着白善和白二郎看,“大晚上的不睡觉,你们跑我妹妹的房间来干啥?” 白二郎就看白善,“大晚上的不睡觉,你找她说什么悄悄话?” 白善:…… 他想了想,转身便要出去。 白二郎却一把拉住他道:“你没话说是吧,我有话说,刚才杨县令他们说话我都听到了,原来这里头还有这么多事啊,原来益州王不只是贪墨河工的银子,还造反呀,你们瞒着我干什么?” 满宝好奇的问他,“你不怕吗?” 白二郎一脸的莫名其妙,“我怕什么,又不是我要造反。” 他盯着俩人问,“说,除了这事你们还有什么事儿瞒着我?” 连最大的秘密造反都被他知道了,那似乎是没有什么用得着特意瞒他的了,满宝道:“也没有什么了,就是还有一件,我不是我爹我娘的闺女……” 白二郎一脸惊悚,然后唰的一下盯着白善惊叫道:“不是吧,你俩是兄妹?你们不是要定亲的吗?” 一旁的周四郎跳脚了,问道:“谁要定亲了,谁要定亲了?你把话说清楚,善少爷,你是不是背着我跟满宝说什么了?” ※※※※※※※※※※※※※※※※※※※※ 作家的话 拜拜,明天见 ☆.第八百八十一章 商量逃命 白善的脸大红,忍不住踢了白二郎一脚,“你平日里都看的什么书?以后你再看外面淘换来的话本我就告诉先生。” 满宝也无语的看着他,“我怎么可能是白善的妹妹?你能不能长点儿脑子,我是我小叔的女儿,我爹的侄女!!!” 被打的白二郎愣了好一会儿,“啊,这么复杂?” “这不比你想的我是白善的妹妹简单多了?” “当然不比,唉,我还以为堂叔逃命的时候带着一个女儿呢,还有一个小妾什么的,结果他们被杀了,婴儿就流落在外被你爹给捡到了……” 周四郎也半响无语,扭头看向他妹妹道:“满宝,亏得你是师姐。” 这要是师妹,被师兄教蠢了怎么办? 满宝真是他爹捡回来的,他爹能养那么好吗? 也不用脑瓜子想一想,养个孩子得费多少钱呀,还是满宝这样的孩子,不是自家的孩子,他爹舍得吗? 周四郎鄙视的看了一眼白二郎,然后虎视眈眈的看着俩人问,“那定亲是怎么回事?” 白善红着脸道:“他自己瞎想的。” 白二郎这下不甘愿了,叫道:“怎么是我瞎想的?上次我问先生,先生都没否认呢。” 周四郎张大了嘴巴,如果是庄先生做媒的话…… 他扭头去打量白善,怎么看他怎么不顺眼。 白善眨眨眼,轻咳一声道:“婚姻之事还是要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 周四郎略微满意了点儿,满宝则一头雾水的看着他们,“我们现在为什么要说这个?” 周四郎怀疑的目光就在俩人中滑动,问道:“那你们本来要说什么?” “当然是要说益州王的事了,你没看到唐县令和杨县令都秉烛夜谈了吗?”满宝道:“他们一定要说些不给我们知道的事,这些我也不关心啦,我主要是想要和白善讨论一下,万一益州王狗急跳墙就造反了呢?” 周四郎一脸迷茫,问道:“这不是好事吗?他要是造反了,我们连证据都不用找了,直接就可以翻案了。” 白二郎连连点头,“是啊,是啊。” 满宝:“……他要是直接造反了,他会不会被平反我不知道,但我们这波人一定会被他当成反平了的,咱家这么多人呢,咱村这么多人呢。” 白善也点头,“不错,我们能躲在七里村里安全无虞,一是依仗杨县令,二就是笃定他不敢轻易造反,他只要不造反就不能明目张胆的对我们做什么,可要是造了反,别说我们这几个,就是唐县令和杨县令,不听他的,恐怕也会被杀。” 周四郎愣愣,问道:“那,那怎么办,我们提前逃走吗?” 满宝道:“我们又不像唐县令和杨县令,家里只有一两个人,我们家这么多人呢,能逃到哪儿去?而且我们也不能丢下乡亲们不管吧?” 白善点头,“事情毕竟是因我们而起,我们不能自己逃了丢下他们。” 连白二郎都懵了,问道:“那怎么办?” 满宝道:“七里村的位置不好,正好在罗江县城到益州城之间,所以益州发兵,罗江县恐怕还没收到消息,兵就先到了我们村。不过刚才我也想到了,我们既然可以通过大虎山出来,村子里的人当然也可以。” 白善点头,他将之前他们绘制的那幅大虎山的地图拿出来道:“山高林密是很难行军的,但对我们却很有好处,便是不逃到县城,躲在里面,他们也很难捉到我们。” 白善分析道:“真到了造反的那一步,我们反而无关紧要的,最多是被他拿来泄愤而已,所以前来的士兵一定不怎么精良,不会太过执着,我们在山里躲一段时间就行。” “还有一个办法,”白善道:“你们找人守着路口,只要有人看到大批兵马就燃狼烟,我们可以直接走小道到罗江县,错开他们,进了县城和杨县令一起守城。” “只要紧跟杨县令,城门真的守不住了,我们可以往外逃,到那时候大家混杂在一起,他们还会特意捕杀七里村的人吗?” 周四郎和白二郎愣愣的摇头。 白善:“这就是了,周四哥,明天你回家了对村子里的人什么都不要说,这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你只告诉堂伯父,我祖母和您父母就行,其他人都不要说,包括你兄弟们。” 周四郎就看向满宝。 满宝点头,“你就只告诉爹娘,然后听娘的。” 周四郎这才咽了咽口水点头下来。 见屋里的四人都忧心忡忡的,一直站在后面不做声的大吉忍不住开口道:“少爷,满小姐,你们想的也太早了吧?” 满宝严肃的摇头,“这就走一步看十步,以我们从各种话本子中汲取的经验来看,目光短浅,想得少的人在遇上这种大事时通常都不会有好下场。” 白善同样的严肃的点头,“还会连累很多人。” 基本上白善和满宝看过的话本白二郎都看过,于是他也想起那些话本子来了,连连点头道:“没错,没错,我们得想长远一点儿。周四哥,你觉得这两个法子哪个好?” 白善和满宝也看向周四郎。 周四郎沉思道:“第二个吧,这林子里我们也不熟啊,而且里面缺吃少喝的,蛇虫还多,我们村里老人小孩儿都不小,万一遇上什么事怎么办?既然兵是从益州城来的,肯定走的是这一条路,我们叫人守着这儿就行,一看见人,我们就跑回来通知,然后大家从这儿进罗江县,应该是追不上我们的。” 满宝:“……你还想着跑回来通知呀?直接燃狼烟多好?” 周四郎挠了挠脑袋问,“狼烟怎么燃啊,而且我们能燃狼烟吗?” 后面的大吉再次开口道:“不能!百姓私燃狼烟者,斩!” 众人:…… 白善挠了挠脑袋,“我没看过这条律法。” 但大家也没怀疑大吉的说法,因为他通常不会说谎,也不会说自己不确定的事。 满宝摸了摸下巴道:“这事不急,等我们明天问一下唐县令和杨县令,这世上除了狼烟肯定还有很多种通知的办法,只要能让村子里的人知道有敌到就行了。”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六点左右 ☆.第八百八十二章 忙碌 当然,满宝不仅自己想,她还问了一下科科,想要借鉴一下他们那个世界的做法。 科科道:“未来人类会使用光脑传递信息。” 满宝在那个世界也是有好几个朋友的,日常聊天了这么多年,当然知道光脑是什么,她忧伤了一下,便问,“那你们古时候的人是怎么传递信息的?” “也会很多种方法,比如手机、电报等。” 都是满宝这个世界所没有的,满宝不乐意问他了,开始自己想。 杨县令和唐县令一觉醒来发现他们都在商量逃命了,半响无语。 杨县令抚了抚额,道:“放心,益州王真要造反了也没空搭理你们,不用想着放狼烟什么的,对了,狼烟可不是随便放的,你们要是私自放了,我也会抓你们的。” 白善道:“可你们把证据往上一递,我们不就暴露了吗?到时候益州王真的不会杀我们吗?” 唐县令道:“谁说我们往上递证据就是拿着到朝堂上一扔的?这东西只要有一两个人知道就行了,益州王怎么会轻易得知?所以你们且把心放在肚子里,老实呆在罗江县,不往外跑就可以了。” 满宝:“那关老爷……” 唐县令顿了顿后道:“关老爷那里我去查,你们近日就把账册理出来就行,然后再抄录一份留档,其余的事交给我们。” 白善和满宝对视一眼,只能点头应下。 杨县令就对周四郎笑道:“你回去别吓着周老丈,像什么逃命之类的话还是不要提了,就说满宝他们在我这儿一切安好就行。” 周四郎愣愣的点头。 杨县令忍不住失笑,“你们啊,明明是少年人,怎么这么怕死?” 满宝就抖了抖道:“当然怕了,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而且我要是死了,我爹娘得多伤心呀,我亲爹娘可只有我一个女儿呢。” 周四郎连连点头,“就是啊,就是啊,她可是我们家的宝贝疙瘩,我小叔就这么一条血脉,可不能断了。” 白善也点头,“我爹娘也只有我一个儿子,所以我也不能死。” 白二郎左右看看,挠了挠脑袋道:“虽然我爹娘有两个儿子,但我死了我爹娘也会伤心啊,所以我也不能死。” 杨县令看着他们半响说不出话来。 唐县令却赞道:“惜命好啊,惜命的人通常都不会去找麻烦,麻烦事也很少会找上来,你们再把好奇心收一收,这一辈子就安定了。” 三人就纠结起来,这一点有点儿难啊。 三人吃了早饭便又一头扎进了书房,唐县令和杨县令今天也跟着整理其他的账册,大家都忙了起来,甚至连午食都是在书房吃的。 厨房的下人只能把食物送到院外,连书房的院子都进不去,杨县令难得旷工,也一整天都留在了书房里。 崔氏不知道他们在忙什么,也不好多问,虽然她不太愿意承认,但红雪说得对,她现在和杨和书还不太熟。 不太熟的夫妻俩一直到第二天用午食的时候才终于见上面,杨和书道:“一会儿知鹤就要回去了,你准备些小礼让他带回去给表姐。” 崔氏眨眨眼。 杨和书便笑道:“你第一次来剑南,身边也没个亲朋,一定无聊得很,不如和表姐联系起来,或下了帖子请她过来住几日陪陪你?” 崔氏见他面色如常,态度与平时也没什么两样,拿不准他是真的关心她,还是需要她就这样做,便迟疑道:“表姐恐怕不方便吧,她来了,谁照顾表姐夫呢?而且还有侄子呢。” 杨和书笑道:“知鹤那么大的人了,哪里还需要人照顾?至于侄子,让她带来就是了,你还没见过侄子吧,我也许久不见他了,这次正好可以见见。” 崔氏就肯定了,他是需要唐夫人过来,便点了点头道:“我一会儿就去写帖子。” 杨和书便对她笑了笑,第一次觉得娶了亲也不错,至少做很多事都有了借口,行事方便很多。 唐县令吃完午饭告辞离开时明理背上就背了一个包裹,里面有崔氏给的礼物和一封帖子。 白善和满宝白二郎站在门前冲他挥手道别,声音很沉重,脸上的表情很悲戚,“唐大人保重啊。” 正要打马走的唐大人被这三重奏的声音吓得差点从马上摔下来,他气得回身凌空抽了一鞭子,回道:“你们给我老实些,少想些有的没的。” 见他竟然稳住了,三人便惋惜了一下,但还是捧腹哈哈大笑起来,齐齐往后一蹦,躲开鞭子甩过来的余风。 杨县令也忍不住笑出声来,也和他挥了挥手,“一路顺风,回去后低调些,别整天想着案子,也管一管民政。” 唐知鹤应下,打马离开。 目送唐县令走远,杨和书这才回身笑看向三人,指了指天上的大太阳道:“时间不早了,还不快回去干活儿?” 白善和满宝拔腿就往书房跑,只来得及和崔氏挥了挥手。 白二郎却是哀嚎一声,耷拉着脑袋慢悠悠的往书房去,他有些后悔了,他干嘛要跟着他们一起玩呢? 其实回家做大哥的那些作业也是不错的,至少不会比现在理的这些账本难。 崔氏见他们三人都跑远了,这才好奇的问杨和书,“相公让他们做什么?我看他们眼睛都有些红了,显见是用眼多了。” 杨和书就笑道:“也没什么,就是县衙里的一些文书需要抄录规整,你也知道,现在正是春忙的时候,县里的文书都被派出去了,忙得不行,所以我就把他们召回来做这个,所以这几日你让厨房多给他们送些茶水甜点,别让他们饿着就行。” 崔氏才不信呢,什么文书的抄录规整,还需要唐知鹤大老远的从益州城跑来? 见丈夫如此不坦诚,她有一些无力。 同样感觉到被瞒着的唐夫人却不觉得无力,她觉得自己很有力气,于是按住唐县令捶了一顿,这才去收拾东西准备明天抱了儿子去罗江县。 唐县令连忙追在后面道:“不必这样急,我这‘病’刚好呢,要不你等我好两天再去?”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八点左右 ☆.第八百八十三章 避开 虽然唐夫人有些生气,但还是听他的多留了两天,等他活蹦乱跳的在外头出现的时间足够,该知道他病好了都知道了以后才收拾了东西带着儿子出门。 唐县令亲自把人送到城门外,给她披上一件斗篷低声道:“你先去罗江县住几日,崔氏你也是认识的,要是与她玩不到一块,满宝也在县城里,过几天我派人去接你。” 唐夫人盯着他问,“接我回来?” 唐县令心内叹息一声,压低了声音道:“回京。” 唐夫人便不由靠他近了点儿,伸手掐住他腰上的肉拧了一圈,咬牙切齿的小声问,“你私底下到底在做什么掉脑袋的事?” 唐县令“嘶”了一声,小声告饶道:“这可不是我一个小人物在查,朝中的魏大人,我爹,还有长博,甚至岳父大人,他们一个都没跑,你说我敢告诉你吗?” 唐县令说到这儿一顿,道:“对了,崔氏和长博刚成亲,以长博的性子,他更是什么都没和她说,你问她也没用,你呢,也撮合撮合人家,好歹是你表妹。” 唐夫人松开他的腰间肉,哼了一声道:“人家都成亲了,还用得着我撮合?” 唐县令就感叹,“长博那性子,你是没见着俩人是怎么相处的,那哪是做夫妻呀,我看师爷和长博都比他们夫妻亲密些。” 唐夫人很怀疑,然后被唐县令扶着上了马车,他捂着腰靠在马车上道:“你去看看人家夫妻是怎么相处的,你就知道为夫对你有多好了。” 唐夫人哼了一声,摔下窗帘,直接对车夫道:“走。” 车夫看了他们家老爷一眼,小心翼翼的抽了一下马,唐县令很快的让开了,免得被车轮碾到。 看着马车终于走了,唐大人长出一口气。 清晨出城门,坐着马车,基本上是天快黑了才到,好在唐县令提前派了快马去通知,因此崔氏早早就准备好了客院和热水膳食,唐夫人一到,便能得到很好的招待。 崔氏在罗江县里除了杨县令外,一个认识的亲朋都没有,不论是从杨和书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她自己的角度出发,唐夫人来访她都欢迎得很。 而且这几天杨县令真的是太忙了,他要不下乡,要不就小半时间去衙门里处理事情,剩余的大半时间就泡在书房里。 而且崔氏连满宝都很难再见到了,那三人从唐县令走后就扎根在书房,早食,午食和晚食都是在书房的那个院子里用的,早上偶尔会到园子里逛一逛,但通常那会儿崔氏刚醒呢,也撞不上。 所以崔氏真的很无聊啊。 于是,唐夫人才下马车就受到了崔氏热烈的欢迎,连已经能走路的唐大郎都被崔氏抱起来颠了一下。 唐大郎虚岁三岁了,已经会说话了,他甜甜的叫了一声“姨姨”,然后就盯着一旁微笑的杨县令看,觉着他很眼熟。 杨县令便冲他伸手,“大郎还记得叔父吗,去年我才抱过你的。” 唐夫人就让下人把他抱过去给杨县令,笑道:“怎么不记得,你走以后他还念叨了两天,说那个长得特别漂亮的叔叔怎么不见了?让知鹤吃了好长时间的醋。” 杨县令笑了笑,“一定是嫂子骗我的,唐兄就长得不错,他爹在跟前,大郎还能觉得别人好看?” 唐夫人知道他不喜欢人说他漂亮,也不继续刺他了,随崔氏一边往里走,一边左右张望,“不是说满宝他们也在这儿吗?哪儿呢?” 崔氏愣了一下后道:“他们在书房呢。” “都这会儿了还在书房干什么?”唐夫人抱怨道:“先前走的时候没与我道别也就算了,这次我来也不来迎接我,真是岂有此理,不行,我亲自去拿他们。” 杨和书生怕她就那么风风火火的闯进书房里去看见不该看见的,连忙道:“嫂子不如先去堂厅坐着,我这就让人去把他们叫来,他们这会儿应该还没用晚食呢,晚上大家一起为嫂子接风洗尘。” 唐夫人就似笑非笑的看了杨和书一眼,“也真是怪,你们兄弟两个也不知道在查什么案子,不能让我们这些大人知道,却不避讳三个小孩儿。怎么,怕我们泄密,还是怕我们送命?难道就不怕他们泄密或送命?” 杨和书只浅浅的笑了笑,抱着唐大郎侧身笑道:“嫂子先请里面坐,来人,给唐夫人上好茶。” 唐夫人暗啐,难怪京城有些人说杨和书虚伪,虽不乏嫉妒,但这张笑脸是挺讨厌的。 唐夫人干脆拉着崔氏进去,把杨和书和她儿子一块儿丢在了后面。 杨和书笑脸不变的逗了逗唐大郎,对下人道:“去请善少爷他们,就说家里有贵客到了,请他们一起来用饭。” 下人应声而去,只在院子外通知了明理,然后就退到路边听吩咐。 好一会儿,满小姐便和两位少爷红着眼睛出来,问道:“是什么贵客呀?” “是唐夫人来了。” “呀,唐县令还真把唐夫人送来了呀。”满宝和唐夫人是朋友,立即高兴起来,拍了拍手道:“那我们今晚不干活儿了,走,我们先去接唐夫人。” 下人就笑道:“唐夫人已经在堂厅里坐着了,只等小姐少爷们过去呢。” 想起唐夫人的性格,三人不约而同的缩了缩脖子。 白二郎道:“要不你们去吧,我跟唐夫人也不熟。” 白善也道:“你们女孩子说话我们男孩子在场不好,你自己去好了,我还是继续回去干活儿吧。” 下人便笑道:“善少爷,白二少爷,我家大爷也在那儿呢。” 三人立即不担心了,“哦——”了一声道:“原来杨大人也在那里呀,那我们先去给唐夫人见礼。” 杨县令在,唐夫人应该不会算他们没出门迎接的缺了吧? 谁知道一到门口,唐夫人便嗔怪的看了他们一眼,抱怨道:“白费我对你们那么好,我千里迢迢的从益州城过来,你们就在府里也不出去接一接我。” 满宝忍不住咋舌,“唐夫人,从益州城到这儿也就二百多里,哪里就千里迢迢了?” 唐夫人就点了一下她的额头,“这是夸张的说法懂不懂?” 她觉得有些不对,拉着满宝到迎光处仔细的看了看,呀了一声,问道:“怎么眼睛里尽是红血丝,你干什么了?”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十点左右 ☆.第八百八十四章 志向(给书友“相思豆1968”的打赏加更) 满宝就忧伤的叹了一口气,“看书了呗。” 唐夫人笑问,“看的什么书竟这么用功?”她斜睇了杨县令一眼,“不会是被人抓做苦力了吧?” 杨县令将唐大郎抱在怀里,从盘子里拿了一块点心给他,脸上笑盈盈的,似乎并不在意她们在说什么。 满宝道:“什么书都看,唐夫人,你是第一次来罗江县吗?” 唐夫人嗔怪的看了满宝一眼,知道她是在敷衍她,但见她脸上笑嘻嘻的,不见一点儿心虚和不好意思就知道她脸皮厚了,恐怕很难从她这里问出什么来,只能顺着她的话转移开话题,“是啊,第一次,你明儿要带我出去逛逛吗?” 唐夫人从不是个会浪费时间和胡搅蛮缠的人,此路不通那就不走了。 本打算给她介绍几个地方的满宝立即一顿,转而道:“其实我们罗江县最好玩的就是县衙了,其他地方都很一般,远比不上益州城,所以我觉得唐夫人你都不用出门了。” 唐夫人:“……你别骗我,县衙有什么好玩的?” “杨大人家的花园子很好看的,是整个罗江县最好看的花园子。” 唐夫人问:“比我家的还好看?” 满宝实话实说,“那倒比不上。” 唐夫人便哼了一句问,“那比季家的呢?” 得,那更比不上了。 一旁的崔氏笑着推了一把唐夫人,“表姐这是嫌弃我这儿简陋呢。” 唐夫人就嗔笑道:“我这是为谁呀,还不是为了我们两个,他们整天也不知道要干什么,这也不给你看,那儿也不告诉你,弄得我现在只要一想到唐知鹤那张脸我就来气。”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杨和书只能起身行礼,连连告罪道:“公务使然,还请嫂子恕罪。” “行了,我倒是想怪你,奈何我妹妹在这儿呢,总不好为了打只老鼠伤了玉瓶。” 杨县令一点儿也不在意被比做老鼠,笑着又行了一礼。 大家和平的吃了一顿接风宴,满宝和白善白二郎回自个的客院时无比的乖巧,乖巧的告别,乖巧的走在回去的小路上,一进入自己住的客院,三人便同时呼出一口气。 满宝道:“我感觉唐夫人好像是一只要不到虫吃的母鸡,好可怕呀。” 白二郎:“我总觉得她浑身都要冒火了。” 白善:“幸亏她克制住了。” 三人对视一眼,齐齐打了一个抖后道:“明天我们还是继续在书房干活儿吧,外面都太危险了。” 唐夫人第二天也到书房外晃荡了一圈,发现守门的万田特别无情,就是不给她进去,便只能气呼呼的离开了。 崔氏连忙去安抚她。 唐夫人拉着她在花园里说话,气道:“我能不知道他们是有大事要做吗?但这夫妻一体,这都把我送到这儿来了,还要送回京城去,显然是生死大事,他什么都不告诉我,我每日连觉都睡不安稳。他不放心我,倒是放心让三个孩子知道,怎么就知道我比不上他们,就会往外漏?” 崔氏愣了一下问,“表姐还要回京?” 唐夫人顿了一下后点头道:“要回京侍疾呢。” 这自然只是借口,崔氏当然听出来了,她也不由忧虑起来,“我和相公才成亲,他的公事我不好深问,表姐和表姐夫却是感情不错,难道表姐夫也什么都没说吗?” “是啊,所以我才愁呢,之前他从益州王手里抢地那么大的事也没瞒着我呀,这会儿也不知道是什么事瞒得这么严实。” 俩人对视一眼,都有些忧虑起来。 杨县令对这些全然不管,他就让人守好书房,除了满宝他们三个,谁也不放进去。 而满宝他们每日加班加点,又有杨县令帮忙,总算是将账册整理出来了,并将各种数值计算了出来。 杨县令看了他们算出来的数据,忍不住拍了一下册子,赞道:“不愧是庄先生亲自教出来的学生,你们可真行啊。” 三人都骄傲的挺了挺胸膛。 满宝还给他列了一个表,“我发现数字是变化的,而且起伏很大,所以我给列了一个表,您看看。” 杨县令接过去看,脸上的笑意慢慢消失,去翻了一下白善计算出来的铁器,脸色越发沉重,“此事不能耽误了,你们赶紧把这几本册子抄一抄,我要把原件拿走。” 三人:“……这么多呢,全都要抄吗?” 杨县令就一手拍了一人的肩膀,一脸认真的道:“我相信你们。” 三人垮下肩膀,他们一点儿也不想要他的相信,真的。 算东西还有些趣味,抄东西那可真是一点儿趣味都没有。 这又是账册,又不是什么没看过的文章,抄一遍还能赏析一下什么的。 杨县令已经坐到了桌前道:“整理出来的这些东西也要抄一份留下,剩下的我都要送进京城。” 白二郎头皮发麻,捂住肚子道:“我,我肚子有点儿疼。” 满宝就道:“我那儿有针,库房有药,你是想扎针还是想吃药。” 白二郎就把手放下了,耷拉着脑袋坐回桌后,嘟着嘴委屈道:“我两个都不想!” 杨县令见了眼中闪过笑意,对还站着的白善和满宝道:“将来难的事还有许多呢,这是最简单的,你们以为查个案子这么简单?” 俩人也坐了回去,唉声叹气的拿出白纸来抄账册,一边研墨一边问道:“杨大人,你是不是因为这样才不喜欢查案的?我听唐县令说,你的家世可比他还好,考官的成绩也比他好,却没有去大县,而是来了我们这个下县。” 杨和书一边抄着手上的册子一边笑道:“我不喜欢人心勾结的斗争,上县一般都是郭县,上有刺史节度使,运气不好,说不定还有藩王,每日一睁眼便有数不尽的事情在等着你,若如此,我还不如留在翰林院里,何必外放?” 他道:“我外放便是想看一看民生,我和唐大人志向不一样,他是想像老唐大人一样愿天下没有冤案,我却是想着粮丰仓满,天下百姓食能裹腹,衣能暖身就好。” 满宝忍不住拍掌,乐道:“这个志向好,倒与我的差不多,嗯,当然,唐大人的也好。”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八百八十五章 美色 杨和书忍不住抬头笑了笑,这就是他为什么喜欢他们三个的原因了,因为志向总有相和之处,而志向相似之人对世界的认知也是差不多的。 四人一边热闹的说着话一边抄着账册。 他们还是挑着自己整理过的账册来抄,因为看过和研究过一遍,多少有些记忆,像白善和满宝这样记性好的,更是一眼过去便能记下内容,然后就闷头写,因此速度可比之前又整理,又计算的可快太多了,而且还不太费脑子。 于是书房热闹起来,三人叽叽喳喳的互相说话,还要拉着还在研究他们做好的账册的杨县令。 这倒难不住杨县令,他一心也能两用,于是大家觉得抄账册似乎也没那么无聊了。 抄的速度要比整理的速度要快得多,唐县令派来的人刚到罗江县,他们四个就把所有册子抄了一遍。 然后杨县令就领着三个小的一起去堂厅里看热闹,哦,不,是看人演戏。 经过十四天的时间,唐县令写给岳家的信终于到了京城,难以想象他岳父一家是经过怎样的思想斗争,最后迟迟做出了同意的决定,一边往外放出消息王夫人生病了,貌似还病得不轻;一边则派了下人南下接他们家的姑奶奶回来探亲侍疾。 因为王夫人生病后就一直念叨着最亲爱的闺女。 王家的下人紧赶慢赶的到了益州城,见过自家姑爷后才知道姑奶奶去了罗江县游玩儿,于是他们又转道罗江县接人。 当然,随行的人中多了唐县令派来的人,大家浩浩荡荡的到了罗江县,杨县令就带着三个小的一脸关切的站在一旁……看热闹。 只见唐夫人按了按眼角,挤出两滴眼泪来,问了一下她娘的情况,知道不太好,便要立即收拾东西马上启程。 崔氏连忙劝,“表姐就算要走,也不急在这一时,还有孩子呢,路上总要带足了东西,我看,今天就先收拾收拾,明天再启程。” 杨和书也道:“是呀嫂子,大郎还小,现在春寒乍暖,这样忽冷忽热的很容易生病,不如让满宝帮着参考参考,我们买些药备用着,再把衣食做好,总要让嫂子和侄子平平安安的到京城。” 唐夫人抬眼看了他一下,点头。 杨和书大松一口气的模样,转头和崔氏温和的笑道:“家里先不必忙,你和满宝去药铺里准备些药给嫂子带上,我这就让人启程,沿路定好客栈,安排好饮食,心中再急,路上也要不急不缓,这才不委屈了嫂子和侄子。” 崔氏看着杨和书的笑容,愣愣的应下。 一旁王家的下人都觉得杨家的大爷果然谦逊贴心,难怪全京盛赞。 崔氏和唐夫人商量了一下后就拉着满宝出去买药,等出去了才觉着不对,她买药为什么要带着满宝呀? 但俩人都已经坐上了马车,满宝还一脸兴致勃勃的模样,她便不好多问。 马车一路到了济世堂外,满宝踩着车凳跳下马车,转身要扶一下崔氏,红雪已经扶住了崔氏,俩人目光碰上,便相视一笑。 济世堂的郑掌柜探头往外看了一眼,首先看到的是满宝,愣了一下,再看到一位陌生的夫人,目光扫过他们乘来的马车,心中一动,连忙迎出来。 “满宝,你何时回来的?” 满宝热情的和郑掌柜打招呼,虽然她没有拜纪大夫做先生,但纪大夫的确是在教授她,而郑掌柜以前也是跟着纪大夫学过的,俩人虽没有师兄妹的名分,却有师兄妹之实,所以她毫不脸红的叫跟她亲爹年纪差不多大的郑掌柜做“郑大哥”,然后道:“我回来有半月了。” 郑掌柜可是知道的,他爹和纪大夫可是很看重满宝的,几乎当一块宝一样在培养,他忍不住问,“你不跟纪大夫学了?” “学呀,只是家中有事所以需要回来一段时间,”满宝觉得自己还是会回去继续学习医术的,“我这次来是买些备用的药材的,哦,这是我们的县令夫人,崔姐姐,这是济世堂的掌柜,他的医术还行,以后你要是生病了,或是要买什么药可以找他。” 郑掌柜觉着这孩子太会说话,也太不会说话了,连忙替她找补道:“见过杨夫人,还请夫人见谅,这孩子快言快语,并无冒犯的意思。” 崔氏这会儿总算是听明白了,笑道:“我知道,满宝活泼善良,我自然知道她没有其他的意思,不过我没想到满宝还会医术呢。” 满宝憨憨一笑,郑掌柜在一旁道:“她的医术还是很不错的,连我们益州城里的纪大夫都夸赞不已呢。” 等和满宝互吹完,郑掌柜也顺便介绍了一下他们药铺,然后道:“夫人以后要买什么药让人拿了药方来就行,实不必亲自走一趟,我们坐堂的大夫偶尔也会出诊的。” 崔氏这才醒过神来,是啊,所以她为什么会来? 想到临出门前杨和书冲她露出的笑容,崔氏俏脸微红,连忙低头掩饰道:“今日正好出来走走。” 她看向满宝,笑问,“你说我们应该买些什么药?” “这会儿准备些时疫的药吧,再有些治风寒,咳嗽和发烧的药就差不多了。”满宝说着心里便有了药方,一个一个的报出来,郑掌柜便和药童一起抓药。 满宝道:“每样都只抓三副就好,两副药若是没有缓解,还是该当地请个大夫看看比较好。” 郑掌柜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在这儿抓药的时候,杨县令却把自己的心腹给叫到了书房,白善和白二郎分别将东西包好了交给杨县令。 杨县令将包裹放到桌子上道:“你们一起出发,但分两路进京,一路沿途安排好唐夫人的食宿,一路则直接到唐大人府上,将这包东西和我这封信一并交给唐大人。” 心腹们低声应下。 杨县令顿了顿后低声道:“这东西极重要,若有人截留,宁毁不留。” 心腹们还以为是和往常一样的信件,闻言心中一紧,连忙低头郑重应下。 杨县令这才点了点头,挥手道:“去吧。” 为首的一人便上前拿了包袱,将信放进怀里后离开。 这些人出了书房就去马厩里选马离开,唐夫人没多久就知道了,她的大丫头低声禀报:“……一共是六个人一块儿走的,骑的都是好马。” 唐夫人哼了一声道:“就给我打点客舍就要六个人,杨长博果然看重情义。” 大丫头默默地不敢说话。 唐夫人甩了甩帕子道:“算了,总有一天我会知道的,去收拾东西吧,我们回京。” “是。”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四点左右 ☆.第八百八十六章 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大家在城门外送别唐夫人母子,看着马车渐走渐远,站在一起的五个人齐齐松了一口气。 崔氏一松气就觉得不对,抬头对上杨县令的目光,连忙解释道:“妾身是叹息,表姐一走,家里便少了许多热闹了。” 杨县令对她笑笑,并不介意她心口不一,反正今天他肯定会保持这样愉悦的心情的,总算是把那个祖宗送走了,下次唐知鹤再想让他媳妇过来罗江县住,想都别想。 两个大人表现得内敛,满宝三个小的却表现得很外放,车一走,他们就高兴的欢呼起来,活泼得不得了,白二郎夸张的拍着胸脯道:“总算是走了,再也不用担心火会腾的一下烧到我身上了吧?” 满宝和白善深以为然的点头,一个道:“我们也回家吧。” 另一个跟着点头,“我们这么久没回家,祖母他们肯定会担心的。” 白二郎道:“担心不担心我不知道,但一定会很生气,不知道我爹会不会罚我。” 白善道:“堂伯罚不罚你我不知道,但我祖母肯定会罚我的,先生肯定也会罚我们的。” 毕竟说好了最多进山五天,结果他们直接出来半个多月,除了周四郎偶尔从村里来给他们送东西,他们通过他把东西往回送一些讨好长辈们外,他们一次都没回去过,因为怕被骂,甚至连信都没写过。 三人欢喜的心情一顿,又有些忧愁起来。 满宝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其实唐夫人走不走和我们关系不大呀,因为她不走,我们也要回家了呀。” 白善和白二郎与她相视一眼,竟然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所以他们有什么可高兴的? 杨县令在一旁看了全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崔氏还是第一次看见他笑得这么开怀,一时看呆了。 满宝却觉得杨县令很无良,他肯定早想到了,却没有提醒他们,反而一大早的叫上他们一起来送唐夫人。 于是三人齐齐横了他一眼,然后道:“事情办完了,我们要回家了。” 杨县令总算是收了笑,脸上还是灿烂的笑着,和煦的点头道:“回去领罚后乖乖读书,剩余的事就不用你们管了。” 满宝很好奇,“你们到底要怎么对付他呢?” 杨县令就用手指抵住自己的嘴唇嘘了一声,眼中带笑的道:“大人间的事,小孩子少问。” 满宝三人同时“嘁”了一声,知道这是不让他们在外头谈起这事,他们也不再提,想着回家的事便不由侧头看向他们回家的路。 满宝道:“既然都出城门了,我们干脆就回家吧。” 白善点头,“免得回城再出城浪费时间。” 白二郎是没什么问题的,就觉得皮有点儿紧,于是问道:“我们要不要去成衣铺里买些护膝,或夹衣之类的。” 白善:“没用,要是先生打的话,多半是要打手心,你还能拿布把自己的手包起来吗?” “可以是可以,就怕先生给拆了更用力的抽。”满宝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 白善和白二郎一起冷漠的看着她,“别以为你是女孩子先生就不打你。” 三人说着就要招呼大吉一起回家,崔氏没想到他们如此洒脱,竟然说走就走,连忙挽留。 杨和书却挥手道,“回去吧,你们出来的时间的确够久了,嗯,这辆马车借给你们回去,送回来的时候给我摘些菜蔬,春天菜蔬少啊。” 满宝想了一下家里此时会种的菜,没想出什么好菜来,就问:“野菜要不要?” “只要是青叶子的就行。” 满宝就道:“那没问题,我们回家也可以上山去挖,如果我们不被罚的话。” 杨和书:“那估计有点儿难,让你四哥或你侄子们给我挖一些吧,野菜鲜嫩也很好吃的。” 白善:“再过段时间应该就有菌菇了。” 白二郎:“还会有野果子,山上的刺泡差不多也红了吧?” 这么一说,大家便迫不及待的要回家了。 三人很干脆的爬上他们来时坐的马车,然后和杨和书崔氏挥手告别,“杨大人,我们先回家去了,等有空了再来看你。” 崔氏连忙冲他们挥手,杨和书有些敷衍,从县城到七里村,骑马只要两刻钟不到,赶马车也就三刻来钟,也就走路会要一个多时辰,想什么时候来去不行? 想到冬小麦就快要收了,到那时他又要下乡去,杨和书便慢悠悠的挥手道:“待过段时间我带夫人去看你们,好好受罚,别乱跑。” 三人就把帘子放下了,招呼大吉上车,“我们回家去。” 车夫等大吉也坐上车辕后便挥了鞭子让马跑起来。 崔氏看向杨和书,不好意思的问,“他们住的村子离县城很近吗?” 杨和书笑着颔首道:“不远,我们坐车三四刻钟吧。” 崔氏就松了一口气道:“那是不远,听闻白家出自陇州白氏,也是官宦之家,怎么会搬到绵州来?” 杨和书就给她解释了一下,“白立之祖便迁徙到此,在罗江县安家后发家,他们家这一支和白善祖辈那一支不论是血缘还是交情都比较近,所以走得亲密些,白善之父白县令殉职后其祖便带着他搬迁到这儿来了。” 崔氏点了点头。 虽然她在罗江县人生地不熟的,但自己丈夫很看重白善他们,崔氏自然也派人打听过他们三个,只是县城里有白善的传说,白二郎也挺有名,但满宝却很少听人说起。 她也不好和杨和书问一个小姑娘的情况。 其实这是崔氏的人问错了人,他们问的都是县城各大户人家的下人,他们要是问街上的人,尤其是那些开铺子或摆摊卖东西的,那些人多半都认识满宝,不,是认识他们三个。 毕竟前些年他们没少纵横县城买卖东西。 虽然这两年他们去了华阳县,出现在县城的机会少了,但他们的印象依然在不少人的脑海中停留。 马车行驶在他们无比熟悉的小路上,三人将车窗推开,一脸忧伤的看着外面的花花草草,白二郎:“害怕。” 满宝:“担心。” 白善则搓着手掌道:“我很久没被打手心了。” 满宝:“那真是恭喜了,今天应该可以再体验一次。”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八点左右 ☆.第八百八十七章 挨打 马车把四个人拉到了七里村,四人在村口跳下马车,左右犹豫了一下,最后三人还是决定先去过最难的那一关——先生那里。 于是三人视死如归的先去了白家。 庄先生一直没有回家,三个孩子不回来读书他也不急,就每天自己看看书,写写字,或是和白老爷下下棋,徒弟们一走半个多月,他也一句话都不问,由着他们在外野。 三人小心翼翼的趴在院门上,悄悄的探进脑袋去看,就见庄先生正坐在树下边晒太阳边看书。 三人你推我一下,我捅你一下,没人敢轻易上前。 庄先生听到动静回过头来,看到院门探进来的三个小脑袋便重重的咳嗽了两声。 正想猜拳决定谁先去送死的三人一顿,僵硬的抬起头去看,就和庄先生的目光对上了。 白二郎立即推了一把白善,白善就推了一把满宝,于是最前面的满宝蹬的一下就上前了两步,更前了。 庄先生默默地注视着他们,满宝身为师姐,又被推到了最前面,只能抖着小手挥起来,“先生,你看书呢?” 庄先生看了她好一会儿,目光向后一移,躲在后面的白善和白二郎便也只能挪出来,嘿嘿笑着挥手和庄先生打招呼,“先生,你最近过得好吗?” 庄先生放下了手中的书,问道:“你们回来去见过家里人了吗?” 三人一起摇头。 庄先生又问,“外头的事情忙完了?” 三人一起点头,想想不对,又摇头。谁知道后面杨县令他们还有没有事找他们? “又是点头,又是摇头的,到底完没完?” 满宝斟酌着道:“东西找到了,资料也整理出来了,这几日应该没什么紧要事了,但以后不好说。” 庄先生便心中有数了,他点了点头道:“那你们先回家见一见父母吧,一个时辰以后到我这儿来,我来考一考你们的功课。” 三人提着的一颗心稍稍放下,虽然他们这半个多月来也没看书,但半个多月前的功课多少还是记得一些的,考功课,就是要罚,应该也不会罚很重吧? 三人退出院子。 白善道:“我过去给祖母和母亲请安。” 白二郎:“我也去给祖母和母亲请安,顺便见一见我爹。” 满宝比他们两个都放松,“我也去见我爹娘。” 满宝蹦蹦跳跳的回家,老周头许久不见闺女了,稀罕的拉着她的手问了许多问题,并不会罚她,钱氏也一样。 老周家的人都知道她是住在杨县令家里,有吃有喝有住,安全还有保障,周四郎说她是在那里帮杨县令整理啥文书呢。 反正一听就是正经事,所以他们家没人担心,更没人会因此生气。 满宝在家里转了一圈,享受了一下特别待遇后就拎着竹篮子和大丫二丫他们一起出去挖野菜,半个时辰后从山里下来便收拾出好几捆野菜,都清洗干净了放在竹篮里。 老周头还特别不好意思呢,觉得杨县令好米好肉的招待自家闺女半个多月,他们却给人回一篮子野菜。 满宝却道:“他们家不缺肉吃,就缺菜吃。” 老周头不信,“肉都不缺,还能缺菜?” 但满宝就是拎着一篮子野菜给在白家歇脚的车夫送去,她欢快的和她爹道:“一会儿先生要检查我的功课,我要晚一些回家。” 老周头也站在门口和她挥手,“好,你要是回来晚了,爹让你大嫂留肉给你吃。” 看着满宝跑远了,老周头这才开心的转回屋,钱氏抬眼看了他一眼道:“现在放心了吧?满宝没有因为你不是她爹就跟我们疏远。” 老周头就红着脸道:“胡说,谁说我在担心这个了,我明明是在关心闺女。” 钱氏哼了一句没说话。 满宝将篮子交给车夫让他拿回去给杨县令,这才背着手站在白家大门前思索起来,她是要直接去找先生呢,还是先去找白善,约上他一起去见庄先生呢? 满宝犹豫了一下,觉得作为师姐还是应该关心一下师弟,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于是先去敲了白善家的门。 已经跪了大半个时辰,听了许久训斥的白善听见下人小声的走进来汇报,“老夫人,满小姐来了,说是来邀少爷一块儿过去庄先生那儿听课。” 刘老夫人这才低头看了一眼跪着的孙子,哼了一声后放下茶杯,“待你回来了我再罚你,现在先和满宝过去听课吧。” 白善立即爬起来,因为脚麻还踉跄了一下,他弯腰行了一礼后躬身退下。 一出了院子,他的腿脚也活动开了,干脆撒腿就跑。 满宝在花园那边等他,正低头看他的姜地呢,见他跑来便招手道:“快来看,你的姜长得好好呀。” 白善跑过去看,发现还真是,“现在是家里的下人在料理了,去年入冬的时候都是他们收的。” 满宝见他膝盖上有点儿脏,就问道:“你被罚跪了?” 白善这才伸手揉了揉膝盖,叹气道:“估计晚上回来还要继续被罚呢。” 可惜都不用晚上回去,他们刚到隔壁白二郎家,庄先生就让他们跪下了。 庄先生从桌子底下抽出了一根戒尺,走到三人跟前问,“都和家里打过招呼了?” 三人愣愣的点头。 庄先生问:“被罚了吗?” 白善和白二郎一起点头,满宝摇头。 庄先生就先看向满宝,然后走到她跟前,严肃着一张脸道:“那把手伸出来,先从你开始。” 满宝握着拳头伸出手来,小心翼翼的问,“先生,要打多少下呀?” 庄先生用戒尺点了点满宝的小拳头,让她伸开,面无表情的道:“本来应该是打二十下的,但你是他们的师姐,不仅不能归束师弟们,反而还带头胡闹,所以我要多罚你六下,就打二十六下。” 满宝瞪大了眼睛,她从小最大,被打得最多的一次是五下呀。 满宝小手都颤抖起来了。 庄先生一戒尺下去,满宝下意识的一缩,庄先生一下打空,更恼火了,喝道:“给我伸出来。” 满宝战战兢兢的伸出去。 庄先生打得特别的匀称,一边手就打十三下,让两边的手一样红,一样肿起来后才气喘吁吁的看向一旁跪着的白善,“你把手也伸出来。”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十点左右 ☆.第八百八十八章 错哪儿了(给书友“姒姜”的打赏加更) 白善战战兢兢的伸出自己的手,庄先生对他同样没有好脸色,“你素有成算,又进府学学了一年,我以为你比你师姐和师弟都要懂事些,都想着再等两年你就可以去京城试一试了,可现在看来,为师还是高估你了,所以,你也要多罚六下。” 对白善,庄先生更加用力,打到白二郎跟前时他已经没多少力气了,干脆招手把门口的大吉给叫进来,道:“你来,打他二十五下。” 白二郎咽了咽口水,小声问,“先生,我为何也多了五下?” 庄先生就瞪着他道:“因为你年纪最长,光长年纪却不长心眼,这多出来的五下就是教训。” 大吉看了一眼他家少爷和满小姐的手心,暗暗度量了一下那个力度,便尽量以差不多的力道打下去。 白二郎嗷嗷叫起来,嚷道:“先生,先生,大吉力气大,我也打二十五下不公平呀。” 庄先生:“打!” 庄先生铁面无情的看着三人都被抽了一顿,双手都红肿起来,这才坐到书桌后问,“说吧,知道为什么被罚了吗?” 满宝低着脑袋道:“我们不该不遵守诺言,五天后也未曾回来。” 白善:“我们不应该害怕被罚就躲在县城里不回来,让先生和家里人一直忧心,此乃胆怯。” 白二郎小声道:“不应该不想写课业就跑出去。” 庄先生就拍着桌子问,“还有呢?” 白二郎满脸迷茫的看向白善,白善则和满宝对视了一眼,然后就低垂着头道:“千金之子不立危墙之下,我们不应该将自己置于险地之中,还隐瞒长辈们。” 庄先生这才沉沉的看着他们,半响才道:“你们什么都明白,偏不肯说,怕什么?” 三人一起低下头。 “怕被罚,所以就任由错误立在那儿不管不顾,由着它越滚越大?”庄先生拍着桌子道:“你们知不知道家中有人会担忧?知不知道人年纪大了忧心太过会睡不着,会生病?你们的孝道呢?为师教你们的坦诚呢?” 三人羞愧的埋下脑袋。 庄先生深吸了一口气问,“你们这半月把正在学的课本看到哪一页了?” 白二郎不安的挪了挪屁股,满宝也怯怯起来,小心的看了一眼白善,白善便咽了咽口水道:“回先生,这半月我们没看书。” “很好,那从今日开始你们就给我站在院子里背书去,什么时候把课本余下的书都背下来了,什么时候进屋上课。” 三人张大了嘴巴。 这惩罚听着似乎不太重,但他们很快就察觉到了这个惩罚的痛苦之处,他们在院子里可以走动,但不能坐下,不能蹲下,更不能有其他不端正的姿态。 只能端着书站着背,走着背,从辰时开始,午时有半个时辰的时间吃饭,没有午休,然后继续,一直到天黑下来。 只两天,满宝和白善便想哭了,而白二郎已经哭了,他们从来没想过站着读书原来这么痛苦。 尤其是白二郎,以前他读书,他会先预习一遍,将不会的字标出来,先生教了释意后,他会读了,这才去背诵。 理解了意思再背要容易很多,可这会儿后面的课本先生还没教呢,课本读下来都觉得拗口,两遍下来他就想睡觉了。 脑子昏沉,手脚累,春天带着湿气的风再一吹,他就觉得又困又累又哭,然后天还没黑他就捧着书抽抽噎噎的哭起来了。 白善和满宝同情的看了他一眼,也觉得手脚在打抖,但他们悄悄的看了一眼捧着书坐在书房窗边看书的先生,没敢蹲下,更不敢坐下。 俩人只能悄声安慰白二郎,“要不我给你讲一讲释义?我学过了的。” 白善则道:“一会儿我教你怎么背得最快速。” 俩人一边说一边偷偷瞄先生,见先生看都没看他们一眼,便知道他是默认的。 俩人同时松了一口气,就拿过白二郎的课本过了一遍文章,俩人便你一言我一语的教起他来,还能互相查漏补缺。 白二郎一边抹眼泪一边记,但还是觉得好痛苦,“可我总记不住,我觉得我得坐下来背才行。” 白善和满宝就示意他去看先生,然后道:“你去吧,我们在后面给你鼓劲儿。” 白二郎要是有那个胆子他就不是白二郎了,他低着脑袋没敢去。 俩人就哼哼问道:“你还听不听了?” 白二郎能怎么办呢?当然只能听了,不然他自己背更困难,他可是知道的,别看满宝和白善的书都比他的厚,但他们两个聪明呀,记性还好,两天下来他们已经背了三篇课文了,而他连一篇都没完全记住,当下记住了,睡一觉起来又忘了。 先生可是要最后一口气检查的,谁知道他会抽到哪篇课文呢? 白二郎抹干净眼泪,听着俩人给他讲解,他捧着书,拿了细笔小心的在上面做些笔记,这才继续磕磕巴巴的继续背起来。 一直到天色暗下来,庄先生觉得再背下去要伤眼睛时才挥手让他们回家去。 白二郎立即颤着腿往外走,根本不去正院,直接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扑到床上去伤心的哭,明天还有一天,后天还有一天,未来还有很多很多天呢…… 满宝和白善也颤着腿往外走,白善家近,他问满宝,“要不我让大吉赶着马车送你回家?” 满宝:“……就那么点儿路,你套马车的功夫我都走回去了。” “站了五个时辰呢,你不累啊?” 满宝累得不想和他讨论这个话题,想了想后道:“我给你写个药方吧,泡脚的,可以缓解一下,一会儿你记得抄一份叫人给白二送去,我懒得走了。” 满宝翻了翻自己的书,没看到纸,干脆道:“算了,我念药方你直接用脑子记吧,我实在累得不想动弹了。” 满宝念了一串的药名和用量,确认白善记下后就挥挥手走了。 周四郎刚好要过来接她,见她慢悠悠的朝家里走,就走到她跟前半蹲下

相关推荐: 我的傻白甜老婆   乡村透视仙医   虎王的花奴(H)   深宵(1V1 H)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山有木兮【NP】   弟弟宠物   淫魔神(陨落神)   交流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