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样。”刘太医道:“算来算去,还是周家最合适。” 刘医女就若有所思起来。 刘太医见她面上不似反对,便欣慰的微微点头,想起她有两个同龄的师兄弟,又有些不放心,“三娘,郑芍天资一般,郑辜倒是不错,但他身份不合适,他们郑家人素来精明得很……” 刘医女听出了祖父的潜台词,颇有些无言,只能保证道:“祖父,孙女对师兄没有男女之情,只有师兄妹之情。” 刘太医见状满意的点头,道:“这就很好,郑家有济世堂,而我们刘家素来和百草堂亲近,我们两家是绝对不能结亲的。” 但拐弯抹角的其他关系可以有。 刘医女低头应了下来。 刘太医便挥手道:“好了,你下去吧。这两天准备些好看的衣裳首饰,缺什么就去和你父亲母亲要。” 刘医女低声应下。 等到了济世堂,她已经是最晚到的一个了。连周立如都来了,正在后院帮着郑掌柜捣药材熬药膏。 刘医女见前堂的病人不多,郑辜和郑芍霸占了周满的诊室,她便到后院和周立如坐在一起,和她一起捣药材。 她也只能在院子里捣药材,像进入熬药房熬煮药膏的活儿她是接不到的,那毕竟涉及济世堂的一些机密药方。 相比之下周立如就出入自如,想学什么就学什么,郑掌柜基本上不瞒着她。 刘医女也很注意避嫌。 所以她从一开始就知道,刘郑两家是绝对不会结亲的。 只是她很不喜欢,为什么大人们看着他们师兄妹走得近些便像是要结亲的样子。 周立如一边无聊的捣药材,一边问刘医女,“师姐,你今儿有心事啊。” 刘医女就看向她,迟疑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师妹,我记得你上头有一个哥哥是不是?” “是啊,”周立如一脸嫌弃的道:“比我大两岁多一些,忒的讨厌了。” 刘医女算了算,发现比自己还小一二岁,不过女大三抱金砖,她毫不介意的问道:“你二哥人好吗?” 周立如直接摇头,“不好,今儿还和我抢包子吃呢,我大伯母做了肉馅包子,特别特别好吃,我本想给师兄师姐们带一点儿的,但都被我哥哥们抢着吃完了。” 刘医女:……听着不是很靠谱的样子啊。 刘医女:“我记得你还有堂哥?” “是啊,有两个,我三堂哥就比我小姑大两月。” “那你大堂哥呢?” “他在家里最大。” “他人怎么样?” 周立如想也不想道:“比我二哥好多了,我大哥就从来不会和我们抢东西吃,总是让着我们。” 刘医女点了点头,心里满意了不少。 周立如很好奇,“师姐你问这个做什么?” 刘医女微微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事情还没定,所以她不好说,只能含糊道:“就随便问问。” 而此时,满宝正坐在家里一边喝着羊奶吃包子,一边滔滔不绝的和小钱氏说她的女徒弟。 ☆.第1770章 告诉 小钱氏一直坐在一旁笑着听,手上还在纳鞋底,等她说完便点头,“听你说这孩子不错,有空儿把他们都叫来家里吃顿饭,你是师父,也要偶尔请徒弟们吃吃饭的。” 满宝就知道大嫂没听懂,于是看了一眼院子里正打扫院子的周立重一眼,凑上去小声道:“大嫂,我在给大头说亲呀,你听不出来吗?” 小钱氏差点儿把针给扎手上,她瞪大了眼睛,失声问道:“什么?” 她下意识的往外看了一眼,见院子里打扫卫生的大头头都不抬的就拿着扫把扫着扫着就出了院子,地上还不是特别干净,她便沉默了一下道:“是该成家了。” 她放下手中的鞋底,坐到满宝身边,“你再和我说一说那刘家的三娘子,她今年多大了?” 满宝道:“十八了,翻过年就十九了。” 小钱氏就点头,“和大头差不多,正好合适,他们家是做什么的?” “做大夫的,”满宝道:“她祖父是宫中的太医,太医的品级比我高一品,和我的编撰同品。她伯父也是大夫,现在百草堂中坐堂,她父亲好似再做一些药材生意,她几个兄弟也都在学医,正计划着这一二年考太医院。” 小钱氏听着心里就有些发虚,泄气了,“她家世这么好,能看上我们家大头吗?” 满宝道:“立重人也不错的,他现在不是在跟着四哥到处跑着做生意吗?赚的钱也不少。” “傻孩子,家世不是这么算的,”小钱氏道:“而且,她比大头还要有本事,我怕她看不起大头。” 满宝想了想后道:“要不让他们相看相看?说不准他们就看上了呢,家世上不用担心啦,这事儿还是刘太医提的呢,他们家他做主,他都没有看不起我们家的意思,其他人就不必太在意了。” 何况满宝对自家还是很有信心的,见大嫂有些迟疑,她就安抚道:“大嫂您想想,他们家底子是比较厚,但我们不能只看以前,也看以后呀。” 她道:“刘太医是五品太医,我还是五品修撰呢,且我是正五品,品阶比他还高半级呢。” “他们家好多子弟学医,我们家不仅有子弟学医,还有子弟学文,比过去我们比不上,但比将来我们家一点儿也不虚,”她道:“我们家里这么多人呢,他们家比我们家人少。” 小钱氏一听还真是,他们家人多呀,尤其是男孩子,特别多。 她就笑道:“就是觉得底气有些不足。” 满宝吃饱喝足,大气的挥手道:“不用觉得底气不足,我觉着,过去的底蕴只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家规家品,二就是家中藏书,有的知识。 “后者简单,我可以给家里买许许多多的书,知识嘛,您就盯着立学他们几个努力读书吧,学到自己脑子里的就是自己的。” 满宝道:“前者嘛,我觉得立家就是要谦虚仁人,爹娘也没把我们教差了,我们不差他们什么。” 小钱氏却知道满宝这是在安慰她,这世上的事儿哪有她说的那么简单? 不然人家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积累岂不是成了笑话? 小钱氏在这一点儿上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她笑道:“劈柴门上挂草帘子,宰相门第将军府,这些都是老人们说的话,能够不讲究门当户对的时候少,比如你和白善。” 她伸手摸了摸满宝的头,道:“当初白家提起这门亲事的时候爹娘就忧虑,娘说过,要不是我们两家有那样的牵扯在,你和白善又自小一块儿长大,一块儿跟着庄先生读书,你处处不比白善差多少,而刘老夫人对你又和蔼,郑夫人脾气也好,娘她是断不可能答应这门亲事的。” 满宝愣住。 小钱氏道:“门不当户不对,就算一时甜蜜,将来日子也会难过。” 满宝张了张嘴,想着自己年纪小,到底见识有限,这话又是一直信赖的大嫂说的,于是她迟疑起来,“那……还让他们相看吗?” 小钱氏想了想后道:“看看吧,主要是大头年纪也到了,不过到时候还是得看看女方的意见,到时候刘小姐要是不愿意,我们可不能勉强。” 满宝点头,“不会勉强的,结亲本来就是要你情我愿嘛。” 不过小钱氏还是有些疑虑,“听你说这刘小姐家世好,自己本事也大,怎么会想着跟我们家大头相看呢?” 满宝想也不想道:“因为我们家不会拦着她去当女官和女大夫。” 她道:“现在刘太医愁着呢,怎么都找不着好人家。” 小钱氏一呆,“为什么要拦着她去当女官和女大夫?” 那可是一个活命的本事呢,多难得? 要不是大丫年纪大了来不及,而且也没有二丫三丫聪明,她都想让大丫跟着满宝学医术呢。 看五弟妹就知道了,都在家里干活儿,但她能两遍就熬出药膏来,二丫转手卖出去就能赚一两多的钱,她和四弟妹都羡慕得不行呢。 满宝揉了揉肚子道:“世风如此,一时半会儿的改不过来。大嫂,那就这么说定了,回头我让立重和三娘相看相看。” 小钱氏点点头,回过神来后立即道:“我也要去,对了,把娘也叫上。” 虽然已经嫁了一个女儿,但小钱氏一说到儿女的亲事还是有些担心,害怕自己不够周到,识人不清。 满宝长这么大也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以前她都是跟在她娘屁股后面看热闹的,这会儿成了主事的那一个,之前不觉得,这会儿认真说起来也有些心慌。 于是也点头。 于是姑嫂两个去找钱氏。 钱氏只是略一思索便道:“冬节要祭祀,今年我们不在家,没法在家里祭,不如去玄都观里上炷香,给家里的祖宗和你爹娘道声平安。到时候就约了刘家人在玄都观上见面如何?” 满宝没想到她冬节还能出门,连连点头。 钱氏对小钱氏道:“大头那边你去说,本来我还想着明年过了春忙就带他回家一趟相看亲事的,如果能在京城里找到更好,毕竟家里有饭馆在这边,他们也常在这边做生意。” 小钱氏低声应下。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 第1771章 说服 周立重没想到六叔才成亲不过两个多月,家里催婚的压力就落在了他身上。 他就知道,他爹娘是不会白上京城一趟的。 周立重很是无奈,很想和他六叔一样来一句“不急”,但她娘已经道:“你小姑都给你找好了,明儿是冬至,我们上玄都观烧香,顺道相看一下。” 周立重惊呆了,问道:“娘你才说谁?” “是你小姑的徒弟,刘家的小姐,你应该见过吧?” 当然见过了,刘医女还到过他们家饭馆吃饭,也上过他们家门,可是…… “这是小姑提的?” 小钱氏点头。 周立重:“……娘,小姑她才多大呀。” “你管你小姑多大,她比你们都早定亲,读的书多,还当着官儿呢,”小钱氏道:“连你奶奶都说这门亲事可以看,那就应该去看一看。” 周立重一听便知道逃不过了,奈何他现在还不是很想成亲。他可是正计划着和四叔他们出去走一走呢,娶了媳妇可怎么好出门呢? 但家里定下的事儿显然不是他能改变的,于是第二天他还是被他爹和几个叔叔着重打扮了一下,这才被放出门。 他四叔和六叔对此很有感触,道:“长得好也是本钱,可惜了你就一双眼睛长得最好,你们兄弟几个若论长得最好的,那还是立学。” 跑来凑热闹的周立学一听,立即伸手摸了摸他的脸,认真的问周四郎,“四叔,真是我长得最好看吗?” 周四郎看了他一眼后道:“六头他们底下几个还没长起来,所以现在看着你最好看,等过几年就知道你到底是不是兄弟里最好看的了。” 周立重也忍不住凑近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对比了一下自己和三弟,也没发现自己差在哪儿。 周立威一看,也凑上来对比,兄弟俩对比了一阵后道:“差不离,差不离,我们还以为差很多呢。” 周立威问周立重,“大哥,要不要问小姑要朵花簪头上?” 周大郎几人竟然认真思考起来,“听说京城的人都爱簪花。” 周立重吓住了,给了周立威一肘子后道:“少出馊主意。”说罢就往外跑,他觉得他爹和叔叔兄弟们都不靠谱,他还是去找他娘吧。 小钱氏她们也正在收拾东西,冬至是大节,街上的食肆店铺在昨天便已经关门了,大家会一直闭市到二十八,直到二十九才开市。 在村里的时候,冬至便是很重要的节日,在京城,这边比七里村还更要重视冬节。 皇帝会在这一天祭祀祈福,祈祷来年丰收安泰,而文武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君子安身静体。 不仅京城的文武百官如此,连商旅都停业,边塞闭关,军队待命,全体放假。 不过在冬至前后,亲朋可以互赠美食,相互拜访。 殷或昨天就和他们说好了,二十七那天他会来给他们送好吃的东西。 出行的人多,满宝他们三个就不乐意坐车,直接拉出自己的马骑上走。 等他们浩浩荡荡到玄都观时,不过才巳正。 玄都观里人不是特别多,所以大家可以四散开去先去烧香玩一玩儿,等刘家人到了再相看。 老周家便以小家庭为单位各自散去,周立学几个少年则自己玩自己的。 满宝去正殿里给太上老君烧香,庄先生才和观里的道长打了一下招呼,一回头便见他三个弟子正虔诚的跪在蒲团上冲雕像行礼,忍不住顿了一下。 道长也看过去,对方很满意的摸了摸长长的胡子,颔首笑道:“三位小友都很虔诚啊。” 庄先生点头。 刘老夫人等对玄都观很熟,已经提前派人定了一个客院休息。 中午他们还会在这里吃饭,全素斋。 可惜玄都观的素斋比不上护国寺的好吃,满宝悄悄的和白善咬耳朵,“下次我们去护国寺吃素斋。” 白善点头,小声道:“叫上殷或,让他请客。” 满宝想也不想便点头,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护国寺因为香火旺盛,素斋很贵的。 三人出了大殿,就看到周立重一脸忧伤的坐在亭子里,三人便上前去,“立重,你在想什么呢?” 周立重恹恹的起身让小姑他们先坐,这才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唉声叹气道:“小姑,四叔前两天才答应我明年让我和他一起去草原,我可是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打败二弟得到这个机会的。” 满宝一脸好奇,“让你定亲成婚,又不是把你栓在家里,谁还拦着你出门不成?” “可我爹说成家以后就不能到处乱跑,要以家为重了。” “没事儿,”满宝挥手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只要你不乱家就行。” 一旁的白善便道:“我听说有的商人出门会置外室,纳小妾,反正怎么自在怎么来。” 满宝就瞟了一眼周立重,道:“没事儿,到时候可能都不需要他媳妇出手,我大哥大嫂就能敲死他。” 白二郎嘿嘿笑道:“我爹说过,嫡庶不分是乱家的根本,但人心本来就是偏,所以有庶出本来就是乱家的预兆了。” 周立重:……小姑,我是那样的人吗?而且纳妾置外室得花多少钱啊?“ “没错,记得把钱给大嫂收着。” 周立重:“不是给我媳妇吗?” 三人忍不住瞥了他一眼道:“首先你得先有个媳妇。” 周立重就琢磨了一下,坐到满宝身边悄声问道:“小姑,我要是跟刘医女结亲了,她应该不会拦着我外出吧?” 满宝问:“你会拦着她进宫当官或者出去当大夫吗?” 周立重摇头,“我为什么要拦着?” 满宝就摊手,“所以她又为什么会拦着你呢?” 周立重一听,立即神清气爽起来,一拍大腿道:“看,小姑,走吧,我们相看去。” 白善一把扯住他,笑道:“你冷静些,我们现在就是来相看的,这会儿人还没来呢。” 有期待的样子和没期待的样子相差还是很大的。 这会儿周立重精神奕奕,显得整个人都俊朗了两分。 别说白二郎了,连满宝都啧啧道:“我侄子长大了呢。” 正想啧啧的白二郎被噎住,打趣不出来了。 白善忍不住低头闷笑。 ※※※※※※※※※※※※※※※※※※※※ 作家的话 晚上十一点见 ☆.第1772章 自己好更好(给书友“大大”的打赏加更2) 刘家来的人不多,只刘太医带着二儿子夫妇俩和刘三娘过来。 当然了,老周家人也不是一起去见他们的,老周头和钱氏带着周大郎夫妇领着周立重跟在满宝身后去见了他们。 为了不让他们尴尬,连白善和白二郎都没跟着,而是乖乖的跟在庄先生身边伺候,听着庄先生和观里的道长论道。 周立重和刘三娘之前就见过不少面,她到过他们家饭馆吃饭,到过他们家祝贺乔迁新居; 周立重也送过周满和周立如去济世堂,甚至在皇城里都碰过面。 因为周立重去领周满的俸禄,偶尔正巧碰到她和郑辜郑芍进宫练习针灸,因为有周满这层关系在,他们就没少打招呼。 但这样面对面的说话,关注点在他们俩人身上的,一次也没有过。 所以一碰面,双方都有些尴尬,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钱氏对这方面很有经验,她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一下刘三娘,觉得她既然是自家闺女的徒弟,那人品性格应该差不到哪儿去,于是看向满宝笑道:“你对玄都观不是熟得很吗?刘小姐是你徒弟,你快带了她出去逛一逛。” 曾经做过四哥四嫂和五哥五嫂的工具人的满宝非常熟练的起身,招手把刘医女和周立重领下去了。 周立重和刘三娘:…… 俩人更尴尬了,脸都红了。 这会儿他们就忍不住想,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认识呢。 满宝领着他们到了后院的树下,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见他们都红着脸低头不说话,就挠了挠脑袋,“你们自己聊?” 周立重没想到小姑这么不靠谱,张着嘴巴惊讶的看着她。 “主要是你们之前就认识,已不用我介绍了呀,”满宝伸手拍了拍周立重的肩膀,道:“立重啊,你是男孩子,你主动些。” 又对刘三娘道:“没事儿,有什么问题你就问他,玄都观的景色还不错的,再往上去一些种有二十多棵梅树,这会儿应该开花了,你们上去看看?” 刘三娘红着脸看了一眼周立重,微微点头。 满宝就没话说了,于是背着手回去找刘太医说话,她觉得那里才比较适合她。 留下两个小年轻面面相觑。 还是周立重忍住尴尬先说话,“那我们上去看看梅花?” 刘三娘点头,俩人一起顺着向山上的那条小道上去。 周立重张了张嘴,还是出声了,“这事儿比较突然,昨天我娘和小姑才和我说的,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起来的。” 刘三娘昨天已经被祖父说服,觉得师父家的确是最好的人选,但这会儿也有些尴尬,她胆子再大,再有主意,这会儿也不过是个十八岁左右的大姑娘。 也是第一次相亲呢。 她低低的应了一声,慢慢倒放开了,她扭头看了周立重一眼,然后笑道:“你要是不愿意,我可以去和师父说的。” 周立重微讶,不太好意思的道:“我,我并没有不愿意,就是有些突然。” 他转而问她,“那你是愿意了?” 刘三娘红着脸,不过却抬着亮晶晶的眼睛注视他,问道:“若是以后我和师父一样要在宫中为官……” 周立重就敬佩道:“你可真厉害,比我厉害多了。” 刘三娘目光炯炯的问道:“你会允许吗?” 周立重微愣,点头道:“为什么不允?你这么有本事,就算是不在宫中当官儿,也能在外面做坐堂大夫吧?” 他道:“我听立如说,你现在的医术就很厉害了,已经能在济世堂里坐堂开方。” 刘三娘见他面上没有一丝勉强,憨憨的脸上透着几分真诚,她便忍不住笑道:“其他男子很是介意女子抛头露面,我以为你也会介意的。” 周立重愣愣的摇头,道:“我家没这个规矩,而且我家的女子可比男子能干多了。” 比如立君,要不是外出危险,她也暂时不想去草原,不然他和立威肯定都争不过她。 比起他们两个,四叔肯定更喜欢算账口才更好的立君。 刘三娘却是想起了她师父,赞同的点了点头,心中高兴起来。 她觉得祖父说得对,周家有可能是最适合她的人家了。 于是刘三娘再抬头去看周立重时就越看越满意,她第一次发现周立重还挺俊的,身姿挺拔,眼眸修长有神,认真的看着人时尤其好看。 周立重还在绞尽脑汁的想话题,既然刘三娘问了当官的事儿,那他便也忍不住问了问出远门的事儿,“……你知道的,我家远在绵州,有时候还要去草原上收药材,所以会时不时的出个远门,你,你介意这个吗?” 刘三娘想也不想的道:“不介意呀。” 她笑道:“好男儿志在四方,我会打理后宅,让你心无旁骛的立业的。” 她爹不就隔三差五的出远门吗? 然而他出远门也没多少成就,往往还需管事帮忙调度,相比之下周立重比她父亲还能干些。 她昨天已经从周立如那里打听出来,今年周立重就跟着他们四叔去过一趟草原,不仅买了药材回来,还买了好多牛回来,赚了好多钱。 周立重一听说她不介意自己出远门,再看刘三娘也觉得她既温柔大方,又贤惠好看了。 于是一个低头,一个抬头,对视后就忍不住笑起来,然后微微红着脸低下头去,再抬起头时,便发现他们到了山上,路两边栽种了不少梅花,此时正含苞待放,花枝上有几朵梅花已经半开,隐隐的暗香飘动,还挺好闻的。 而此时,山下一间客院里,刘家和周家的交流也才进入佳境。 刘二郎和刘二太太心里其实是不太赞同周家这门亲事的,他们甚至不太赞同女儿继续学医,然后进宫为官。 但一来女儿坚持,二来,这件事是刘太医拿定的主意,所以夫妻俩才不得不来相看。 刘太医觉得他们家和周家也算门当户对,但刘二郎夫妻不这么认为,俩人的理由也很充分,周家是周满当的太医和编撰,又不是周立重的爹做太医。 将来周满一出嫁,周家还有啥? 那就是一家农户了。 他们本来想给三娘找个小官之家,最好丈夫也在读书,可以考取功名的那一种。 当初刘三娘小小年纪进宫里做医女,为的不就是要这个恩典,年满二十后可以出宫选个好人家出嫁吗? 他们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女儿突然间就自己变了,还说什么,夫家好到底不如自己好。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1773章 同意 刘二郎夫妇对周家不是很满意,钱氏在和他们见过面后也有些迟疑,“刘太医虽好,但他到底长了一辈,以后两家结亲,来往的是你们两个小家。” 老周头都点头,“老大和老大媳妇老实,那刘二郎太精明了,他们又瞧不起我们家,结亲肯定受气。” 一旁坐着的周立重没想到他看上了,结果大人们没看上对面的大人。 小钱氏迟疑了一下,还是扭头问周立重,“大头啊,你觉着刘小姐人怎么样?” 周立重微红着脸道:“刘小姐人挺好的。” 这就是看上了。 周立重还看了一眼小姑,小声道:“她是小姑的徒弟,小姑应该知道的。” 满宝接收到他的眼色,连连点头,和她爹娘道:“爹,娘,三娘很有主意的,她很小就进宫里当医女,他们家不太管得住她。” 她笑了笑后道:“刘太医为人也还不错,有他在,三娘也多是听他的。您不用担心大哥大嫂在他们家那里受委屈,刘太医那里有我在,至于刘二郎夫妇那儿,只要三娘和立重立得正,就没人让大哥大嫂受委屈。” 而且…… 满宝扬了扬眉,瞥了一眼周立重,有她在,她不信刘家能让大哥大嫂受委屈。 “主要是小两口合不合适,家世上的事儿不用担心。” 钱氏一听,便思考了一下后笑道:“也是,我们家大头也不差,既然立重看上了,就问问女方那边,他们那边要是没意见,我们家便找个日子上门提亲。” 满宝点头,决定明儿去济世堂一趟,不过这会儿节假日,济世堂里看病的人少,也不知道刘三娘去不去药铺。 老周头没想到老妻转口就能变,还有些不高兴,等孩子们都走以后便道:“那刘二郎眼睛都快要抬到天上了,为何要结这样的亲?” “我怎么没看见他眼睛抬到天上了?”钱氏道:“你和刘太医不是聊得挺好的吗?” “我和他聊得好有什么用,又不是老大和老大媳妇跟他儿子媳妇聊得好,结亲的是他们两家。” 钱氏道:“结亲的是大头和刘小姐,虽说结亲是两家的事儿,但过日子最主要还是看小两口。我问你,不结这门亲,你还能给大头找一个什么样的?” 老周头张了张嘴巴,发现他找不出来。 钱氏就道:“满宝说的不错,刘小姐既然是有主意的人,那刘家那边就很难管得到她,你就宽心吧,有满宝在,刘家还欺负不到老大他们头上来。” 老周头捻着烟丝没说话。 “你要知道,刘小姐是满宝的徒弟,还是皇后娘娘派了来跟满宝学医术的,将来她学好了本事是要和满宝一样进宫当太医的,”钱氏道:“这样的人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了。” 老周头这才想起来这最重要的一件事。 沉思了一下后点头,给自己找了借口,“也是,大头最大,将来这家是要交到他手上的,媳妇是得有主意一些。” 钱氏就笑着点头。 老周头就道:“行吧,不过等人进门以后你和老大媳妇好好的教一教她,可别让她和她爹娘一样抬高了眼看人。” 钱氏就瞥了他一眼道:“你在这儿倒是想的挺美,人家答没答应还不一定呢。” 老周头闻言一僵,心中开始忧愁起来,那位刘小姐不会也没看上大头吧? 老周头想到这里有些恨铁不成钢,“大头也是,年纪都这么大了也没学成什么本事,比刘小姐还差一些。” 钱氏则道:“他比你年轻时候强多了。” 老周头像大头那么大的时候正是最懒的时候,家里家外都有赖媳妇和爹娘操持,他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要他挑一担水都得三催四请,懒得全村出名,他凭什么来说大头? 老周头没想到她翻旧账,张了张嘴后干脆背过身去不理她了。 钱氏也不哄他,自己走了。 老周头自己郁闷了一阵,忍不住小声念叨起来,然后自己好了又去找钱氏。 满宝对这些一无所知,她正和周立重坐在一起聊天,主要了解一下他对刘三娘印象如何,有多大的决心要成这门亲事。 没相亲过的白善和白二郎纷纷跑来旁听。 周立重当着大人的面有些脸红,但当着小姑这些小伙伴的面还真不会,毕竟大家一块儿长大的,他们小时候还是他带着玩的呢。 哪怕他们现在的辈分似乎比他大,但他依旧像大哥哥一样炫耀了一下。 白善和白二郎听得津津有味,但看过不少次相亲的满宝面色却没多少变化,特老成的挥手道:“这有什么,既然你看上人家了下次记得给人送东西。” 周立重就苦恼起来,“送什么呢?” 白善很有经验的道:“送些好吃的,还有好看珍稀的花草也都可以。” 周立重:“……她又不是我小姑。” 白善想了想后道:“那你观察一下她喜欢什么就送什么吧,送礼嘛,自然要送人心中所爱了。” 周立重就看向他小姑。 满宝就摇头道:“虽然我是她师父,但我还真不知道她喜欢什么,嗯,喜欢当官,喜欢做大夫算不算?” 周立重觉得这事儿不能指望他小姑了。 第二天一大早,满宝就提着她大嫂准备的各种好吃的去了济世堂,将美食分给郑掌柜丁大夫等人,然后就去问在后院挑拣药材的刘医女,“三娘,你觉得我家立重怎么样?” 刘三娘便红着脸点头,“周大哥他人很好。” 满宝便明白了,她也看上了。 于是她笑了笑,伸手拍着她的肩膀道:“你好好学习,剩下的就是大人们的事儿了。” 刘三娘:“……师父,您是要做媒人吗?” 满宝摇头,“我倒是不介意,可我年纪还小呢,我娘肯定不给。” 最主要的是她还没嫁人呢,不适合来回做媒。 媒人得挑选一个两家都认识且熟悉的人吧? 满宝摸了摸下巴,问道:“你说是萧院正合适,还是郑太医合适呢?” 刘三娘:…… 这个话她不好接啊。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 第1774章 经验 不过这事儿显然不急,现在还是冬节,大家都在安身静体,没必要太过操劳。 满宝问刘医女,“可有人宣你进宫给太后扎针?” “是,昨日傍晚我入宫扎针了,祖父说,今日萧院正应该还会宣我进宫。” 她现在还挂着宫中医女的职位,虽不必住在宫中,但宫里有要求,她还是得随时出现的。 只有成了太医,自主性才会大些。 满宝便问起她扎针的具体情况来,还有太后的脉象。 刘三娘还没够格可以摸太后的脉象,她只能根据值班太医写下的脉案来判断病情,不过才一天,太后的针法并没有改变,还是用师父叮嘱过的两套针法。 满宝想了想后道:“还是应该看一下脉象,等收假回去我和萧院正提一提,以后你们再扎针务必让你们请一次脉,这样好做到心中有数。” 刘三娘有些激动,却道:“可只有太医才能请脉……” “太后的针法是我定下了,所以你可以照着扎针,可若是以后遇到了需要扎针,我却没有看过的病人呢?”满宝道:“虽说别的太医会切脉,你可以根据他们的脉案定针法。但医术这种东西,你还是得自己切脉后再定针法才更好。” 刘三娘低头应下。 满宝将此事记在心中,打算收假后就去和萧院正说。 在药房里指点周立如熬药膏的郑掌柜听见她们说话的声音小了,便估摸着她们说完了,于是笑着出现。 刘医女很识趣的行礼后退到前堂,找她两个师兄师弟探讨一下医术。 郑掌柜笑道:“周小大夫,我家里做了好些腊肉腊肠,还搓了很多肉丸子,本来要郑辜给您送一些去的,没想到您先送来了。” 按理,郑辜等人是周满的徒弟,身为弟子,冬至这天该他们送美食上门的。 今儿一大早满宝和白善白二郎就端了好些好吃的去给庄先生,和庄先生吃了一顿早食。 她出门的时候正巧白大郎带着他媳妇搬回来,也带了好多好吃的给庄先生。 满宝挥手道:“我不在乎这些虚礼,何况我也许久不见郑掌柜和丁大夫们了,所以来看看你们。” 郑掌柜则严肃着脸道:“那不行,别的礼可废,尊师重道的礼却是不能废的,等到午时,郑辜和郑芍必定是要上门的。” 那家里还得准备招待客人呢。 郑掌柜却已经凑近周满换了一个话题,他小声问:“周小大夫,你们家要和刘家结亲了?” 刘太医提起的,现在她家大人满意,两个小的也有意,这事儿就算成了一大半,因此满宝笑眯眯的道:“到时候请郑掌柜喝喜酒。” 郑掌柜就心酸不已,又是嫉妒又是羡慕,叹息道:“我家郑辜比刘医女还大些,到现在都没找着合适的女郎呢。” 其实他到现在都觉得周立君不错,奈何郑辜不喜欢。 此时见到周满他又忍不住暗示了一下,“周小大夫,你还有个适龄的二侄女吧,她何时定亲呢?” 满宝跟着她娘领着她四哥五哥相过多少亲呀,那两年,周四郎和周五郎相看过的姑娘,十个有八个她见过,都要充当工具人站在一旁看着。 对这种开场白再熟悉不过了,于是她想也不想便摇头道:“立君和郑辜不合适。” 郑掌柜没料到她拒绝的这么干脆,一愣后问道:“为何?” 满宝就道:“郑辜脾气太软,我家立君可是很能干的。” 说罢看了郑掌柜一眼,都不用她娘看,她都知道立君和郑家不配。 立君很有雄心壮志,郑辜却没有,而郑家在郑氏里只是二房,虽然如今占了上风,但里面勾心斗角的事儿不少。 虽然郑掌柜把济世堂打理得很好,但从丁大夫他们的言语间她知道,郑氏对药铺的影响也不小的。 立君进郑家不会有好处,只会处处受制,这对郑辜、郑家,周立君和周家都没好处。 满宝道:“我家立君是可以走草原收药材,也可出入后宅卖润白霜的人。” 郑掌柜张了张嘴巴,再一想他儿子那怂样,也泄气了,点头道:“也是,郑辜配不上立君。” 满宝却笑道:“没什么配不配得上,只有是否相配。” 她想了想,觉得自己也得关心一下这个大弟子,于是和郑掌柜道:“郑掌柜,这婚姻大事得看小两口间喜不喜欢,自己喜欢日子才能过得顺,不然强拧在一起,将来他们过得不好,会怨长辈的,夫妻之间的事儿有可能就变成两个家庭的事儿了。” 郑掌柜见她小小年纪说得一套一套的,便忍不住笑道:“周小大夫,你这还没成亲呢,怎么这么有体会?” 满宝道:“我虽未成亲,但我定亲了呀,而且我从小到大见到的可多了。” 她道:“我有六个哥哥,他们全是自己看上以后家里才定亲的,我娘就说过,过日子是小两口的事儿,得他们自己看顺心了才行。” 本来这些事她都不太留意的,一直到她六哥说亲,他这个也看不上,那个也看不上,总也不成亲。 她爹一度想强硬的给他定亲,给他选个媳妇一娶就完事儿了。 用他的话说,等娶进门睡一张床上了,他还能不要媳妇吗? 但她娘却不同意,当时生怕她这个旁听的跟着她爹学坏,还用了自家和村里的例子教她。 “你看大柱和大柱媳妇平日也算和睦吧?前儿吵架真是什么难听的话都说,还扯上了两家的家长,连这你大嫂子都跟大柱媳妇娘吵了一顿。” 这个大嫂子自然不是小钱氏,而是村长的媳妇,村长和满宝同辈,他年纪大,满宝平时就叫村长媳妇做大嫂子。 大柱是村长的长子,当年就是两家做主让他们成亲的,但听说大柱和大柱媳妇彼此都没看上对方。 钱氏道:“不知自己看上的,将来日子过得不好,总有许多的怨气,要是自己看上了,点头定的亲,将来小两口过得再不好,那也是小两口间的事儿,咬着牙也得自己扛下去。” 比如她。 当年她在周家不论过得多苦都没怨过自家父母和周家父母一句,因为这是她选的。 当年她就是看上了周金这个人。 “你五个哥哥嫂子,虽都是相看,却也都是他们彼此有意才定下的,你以为他们成亲后就一直和和美美?”钱氏道:“过日子哪有不吵架的,上下牙齿都有咬着的时候呢,可再不顺,他们关起门来自己吵,坏不到整个家。要像大柱和大柱媳妇那样,每次一吵架就开了门,扯上两边长辈,再多的情谊也会慢慢消磨掉的。” “所以这结亲啊,不仅要看两家,更要看小两口自己的意思。” 此时,满宝就语重心长的劝郑掌柜,“大掌柜,你选儿媳妇得选一个郑辜喜欢和喜欢郑辜的,将来小两口才能过得好。” ※※※※※※※※※※※※※※※※※※※※ 作家的话 九点见 ☆.第1775章 媒人 郑掌柜总觉得周满看他的目光似在看一个恶父,似乎他会卖子求荣似的,可他是这种人吗? 郑掌柜觉得一定是他儿子在周满面前说了啥,于是气得吹了一下胡子。 满宝见他生气,便连忙安抚道:“大掌柜,虽然郑辜脾气软,但那其实是温和,作为大夫,脾气温和是最好不过了,您再用心找一找,肯定能找到好儿媳的。” 郑掌柜感觉更气了。 中午,郑辜和郑芍提着礼上门拜见他们师父时就一脸苦色,“我爹今天也不知道怎么了,早上还挺好的,师父走了以后就总是看我不顺眼,本来我是要过了午时才要送礼过来的,实在是受不住我爹念叨就提前来了。” 刘医女则晚了半个时辰过来,两家正说亲,她上门还挺不好意思的,但冬至给师父送吃的也是规矩。 满宝很高兴的收下了他们的礼,本想留他们在家里吃午食的,结果三人都拒绝了。 因为今天到周家来送美食的人还真不少。 殷或、刘焕,甚至封宗平几个都亲自提了一些好吃的过来,直接占了他们家的院子吃吃喝喝。 封宗平道:“还是你家自在,家里大人不怎么管,孩子又多,又有一个大园子,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 白善则和满宝道:“我还想着今天下午去给唐学兄和杨学兄送吃的呢,不过这会儿看来不可能了。” 满宝道:“没事儿,明天还有一天假期呢,明天我们去送。” 冬至就是交流美食的节日。 大家劳作了一年,到了冬至,基本上一年的活儿都干完了,接下来便是等着过年了。 所以就算是贫困之家都会拿出一些东西来做成好吃的食物,然后和亲朋们分享。 连外面的商旅都停业了,大家可以尽情的交流享受美食。 白善难得的没有课业,满宝也把手上的工作暂停,连莫老师的课她都暂停了几天。 莫老师对他们这个节日不是很能理解,冬至在他这里似乎只存在于历史书上,在他那个时代已经不怎么过这个节日了。 因为只要他们想,每一天都是节日;而只要忙碌,便是节日也如工作日一般。 满宝几人开开心心的吃了一天,第二天又挑拣了家里许多好吃的,有些特色的东西放到篮子和食盒里,然后提着去给唐大人和杨大人送礼。 唐鹤和杨和书这两天也尽陪着亲朋吃吃喝喝了。 唐鹤先收到了他们的礼,略一思索,干脆从厨房里随便捡了一篓馒头,再从厨房的屋檐下拿了几块熏肉就和他们一起去找杨和书。 于是大家又在杨和书家里消磨了一天,最后走的时候不仅吃得肚子滚圆,还拿了杨家不少的回礼。 老周头看着立君从篮子里往外拿东西时还好奇的翻了一个盒子,然后问道:“这是什么?” 满宝看了一眼后道:“燕窝。” 她道:“这东西好,拿出来让嫂子煮上,娘的脾胃不太好,以后每天都吃一小碗,可以调养脾胃。大嫂也吃,美容养颜的。” 一旁几个嫂子听见了都忍不住上前看,稀奇道:“这就是燕窝呀?” 小钱氏看了看,问道:“燕窝怎么煮?” “放水就煮吧,”满宝也不是很懂,“要不回头我给查一查,然后抄几个方子。” 周立君则看了一眼屋里的伯母婶婶们,觉得家里人太多,这点儿燕窝也就够吃一顿的,于是把盒子一合,直接道:“留着吧,这燕窝不也是药吗?以后说不准能用上。” 钱氏和小钱氏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东西贵重,她们没事儿吃这个干什么? 结果没几天,满宝再次休沐时,老周头就和满宝表示自己胃口不太好,不想吃东西,想吃些调养脾胃的。 满宝瞬间就明白了,于是给她爹开了一个燕窝粥的方子,然后拿去给她大嫂看。 她蹲在厨房和她大嫂说悄悄话,“煮了吧,多煮两碗,就给爹娘和大嫂吃。” 小钱氏就笑着点了一下她的鼻子,乐道:“真是个机灵鬼,和爹一个样,小心娘知道了揍爹。” 满宝嘿嘿乐,道:“不怕,过两天娘就好了。” 小钱氏虽然接了方子,但并没有煮三碗,只是煮了两碗,一碗给了老周头,一碗则给了钱氏。 老周头吃过以后和钱氏道:“不怪人家那么喜欢吃这东西,还真挺好吃的。” 钱氏横了他一眼道:“你都多大岁数的人了,为了一口吃的还装病。” 老周头厚着脸皮辩解道:“谁说我装病了?我是真的没胃口,不过这会儿好多了,晚上让老大家的做些羊肉泡馍吃。” 钱氏没理他,而是提起刘家的婚事,“满宝说,刘家那边已经同意,两个孩子这几天相处得也不错,我的意思是,趁着满宝这两天休沐,就请媒人去说一说吧。” 老周头应下,“也是,这会儿都腊月了,过年前定下,过了年就可以选日子成亲了,对了,家里有多少钱?” 现在账虽然是立君管着的,但钱氏心中也有数,她道:“放心,办一场婚事还是够的。” 老周头就放心了。 钱氏这边一有意提亲,满宝就道:“我和刘太医商量过了,都觉得萧院正做这个媒人好,我前两日和萧院正提过,他也答应了。” 她道:“家里准备好礼物,明儿我带着大哥大嫂上萧家去请萧院正?” 钱氏点头,立即给她准备礼物。 因为亲事还没成,所以现在只需要请媒礼,而且这种两方已经说定的亲事,又是请的熟人做媒,连媒钱都不需要,只需要准备一些吃用的东西,很是简单。 第二天满宝就领着大哥大嫂带着礼物去了萧家。 萧院正提前一天收到周满的帖子,早早在家等着了,收了他们家的礼后便笑道:“正好,午食有了去处。” 这是打算中午就去给他们提亲了。 周大郎和小钱氏连忙道谢。 萧院正客气的应酬,将满宝送出门时感叹道:“我那小女儿和刘医女差不多大,还得过两年才出宫呢,到时候周太医要是有合适的人选,不要忘了给我介绍啊。” 周满:“……好的。” 她怎么就莫名其妙成了牵媒的? 看着周家人走远,萧院正叹出了一口气,萧夫人不知何时走到了他身边,也叹气,“当初还说要给家里的孩子说她呢……” “可别,”萧院正道:“你那儿子可配不上人家。” 萧夫人没好气的道:“说得好像那不是你儿子似的。”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776章 归来 周立重和刘医女私下见了几次面,在小姑和白善及叔叔们的言传身教下,他每次去都给刘医女送点儿东西,或是从园子里摘的花,或是从外面买的一些钗环类的小东西,再或是一些吃食…… 刘医女也偶尔回礼,因为天冷,她还给他做了一个袖筒,外出的时候可以暖手。 俩人感情迅速升温,刘家看见了,在萧院正第二次上门后便一口应下了亲事。 萧院正没怎么惊讶,反正都是提前说好的亲事,矜持一次和矜持两次差别不大。 刘家一应下,周家这边便选了个好日子带着周立重正式上门提亲了,当时满宝还在宫中当差呢。 因此是萧院正出席,刘太医和老周头一起做主给他们定下的。 双方交换了庚帖和定礼,这门亲事就算定下了。 满宝只能在宫里和刘太医一起接受大家的恭喜,第二天去太医署上课再见到刘医女时就有种怪怪的感觉,她这会儿不仅是她的徒弟,还将是她的侄媳妇了。 周立如更调皮,俩人好的时候她就乖乖的叫师姐,要是不好,她就改口叫大嫂,非得把刘医女给叫得脸色发红,气恼了才算。 满宝不管她们的纷争,通常是上完课,再给他们开一下小灶,布置比别人更多一些的作业便回宫去。 今天也一样。 到了宫门口,满宝跳下马车,提了自己的书篮便慢悠悠的往东宫去,结果才进东宫,便看见里面正热闹,不少人正在从车上搬下东西来往里面送。 她就没忍住停下脚步看了一会儿。 正指挥人搬东西的吴公公看到满宝,立刻小跑着上前行礼,“周小太医上课回来了?” 满宝连忙拱手还礼,好奇的问道:“哪来的这么多东西?” “殿下回来了,这都是殿下在江南买回来的年货。” “殿下平安吧。” “平安平安,”吴公公笑道:“就是比出去前瘦了些,好在还精神。” 他笑道:“殿下才回来,肯定是要请平安脉的,本来咱家也要去接周小太医,可巧您就回来了。” 满宝就笑道:“那我先把书篮拿回去,提了药箱再过来。” 吴公公笑着应下。 满宝回到崇文馆,放下书篮便提了药箱去看太子。 太子刚从外地回来,通常为了防止水土不服都要看一下大夫,请一下平安脉的。 连魏知都得了恩典,听说郑太医受命过去看他了。 太子的确瘦了许多,不过一个多月不见,他还留了胡子,惹得满宝看了好几眼,总觉得他变老了。 太子见她一再偷看,就忍不住瞥一眼她,睥睨的问道:“看什么?” 满宝张了张嘴,就委婉的道:“殿下,你要不要剃一下胡子?” 这个变化也太大了。 太子皱眉,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有些自得的道:“孤好容易留起来的,剃掉做什么?” 满宝张了张嘴,总不能说你留胡子显老还显丑吧? 正好太子妃抱了小皇孙过来,满宝便道:“我这不是怕小皇孙认不出您来吗?” 太子哼了一声道:“笑话,孤的儿子怎么会不认识孤?” 太子妃也笑着应是,然后抱了孩子上前,哄他道:“鹰奴,你看这是谁呀?是不是父亲?” 太子也对小皇孙露出笑容,还伸手摸了摸他的脸。 小皇孙看了一下他爹,就扭头看向满宝,然后伸手冲她啊啊的说话,也不知道在说啥。 见太子总是伸手摸他,还刮得他脸疼,便不舒服的扭了一下头,见挣不脱,就看了一眼他爹,然后很干脆的闭眼嚎哭起来。 太子吓了一跳,立即收回手,还看了一眼自己的手指,“孤把他弄疼了?” 太子妃也心疼的抱着孩子哄,见他的脸颊是有一点儿红,便不由瞪了一眼太子。 太子也不把脉了,从周满手下收回左手就上前看小皇孙,见他的脸颊的确有些红,便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这才发现自己的指肚上有许多老茧,那是习武留下的。 而且最近奔波于马上,拉扯缰绳也磨出了一些茧子。 太子嘴上嫌弃小皇孙太过娇弱,目光却不由焦急的看向周满。 周满也上前看了一下,伸手摸了摸后道:“没事儿,用温水擦洗一下,下响应该就好了。” 太子妃就将孩子抱下去擦洗一下。 满宝道:“孩子皮肤娇嫩,所以很容易划伤,以后注意一些就好。” 她示意太子坐下继续把脉。 太子身上并没有小毛病,像劳累过度,睡眠不足这类小毛病,满宝都不开药,直接给他开了些药膳,再叮嘱他多休息就好。 太子在她开方的时候抬眼看了一下吴公公,吴公公便躬身领着殿里伺候的宫人退了下去,然后关上门,自己站在了门前吹冷风。 满宝写完方子一抬头,发现人都没了,就不由看向太子。 太子问:“孤听说皇祖母身体欠安?” 满宝想了想点头道:“现在好多了,只是还在吃药。” 现在满宝又领了新的任务,每隔两天就要去给太后把一下脉,给她扎针调理,偶尔她会带上刘医女,让她动手。 虽然萧院正已经答应让刘医女亲自切脉,太后也不介意扎针的人,却一定要周满来定下行针的针法。 她估计,未来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她都给太后切脉定针法,再偶尔扎针,直到…… 太子问:“皇祖母的病情如何?” 满宝迟疑了一下,在太子的炯炯目光下,她不由思考,说起来太子也是家属,反正他问的又不是皇帝的身体状况,因此她就犹豫了一下便道:“不太好。” 太子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因为他刚回来,太子妃就悄悄和他说了,太后咳血。 太子抿了抿嘴,问道:“不能治愈吗?” 满宝摇了摇头,有些话她不能和皇帝直说,对着太子却少了一些顾虑,她道:“太后娘娘病得太久了。” 从去年入冬开始她的身体就不是很好,这一年来断断续续,几乎都在吃药,这会儿看着似乎是邪风入体引起了咳疾,但其实是身体到了极限,已是强弩之末。 她不过是不想死,所以才熬到了现在。 满宝道:“要是天气好,她或许还能看小皇孙抓周。” 她没说不好会怎么样,但太子也已经明白了。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777章 不是时机 太子沉默了许久,最后点了点头,挥手让周满下去了。 满宝收了东西退下,吴公公见她出来,立即笑道:“周小太医,殿下从江南带了好些东西回来,其中有两匹彩缎,殿下指明了要赏给您,您看我是给您送到崇文馆去,还是送到您家里去?” 满宝没想到自己还有礼物收,立即道:“我看看。” 吴公公便领了周满下去看彩缎。 江南的彩缎可是很有名的,缎面很薄,不知是怎么织染的,竟然色彩斑斓,其中一匹上织了彩色的蝴蝶,翅膀有收有展,吴公公轻轻的一摇,缎面起伏,那蝴蝶就似乎展翅翻飞一样好看。 满宝可算长了见识,惊叹不已。 吴公公笑道:“这两匹彩缎都是太子妃亲自挑选的,说您年纪小,用这样的图案才活泼。” 满宝惊叹连连,只能点头。 她伸手摸了摸彩缎后乐道:“还得劳烦吴公公叫人给我送回家去,这东西我不好留在宫中。” 吴公公便笑眯眯的道:“好说,好说。” 满宝就在身上找了找,找出钱袋子想塞给吴公公,却叫吴公公给推了回去,他笑道:“周小太医,你我之间客气什么?” 他意有所指的道:“近来天气冷,我好久不见你家徒弟进宫来扎针了,我这身上的老毛病呀又犯了……” 郑辜他们进宫的时候吴公公也没让他们扎过针呀。 满宝瞬间明白,看了外面一眼,见没什么人,便折了袖子道:“来,我给吴公公看一看。” 吴公公高兴,立即给了他徒弟一个眼色,便坐在椅子上给满宝把脉。 吴公公的徒弟将门关了,只留俩人在屋里。 满宝给他把过脉,便给吴公公扎针,他身上毛病不少,应该说,内侍身上都会有伤痛,只不过吴公公比他们又更严重一些罢了。 满宝给他扎完针,取了针后道:“你体内寒气重,我给你开个药方,你抓了来泡脚驱寒?” 吴公公就迟疑道:“这不好吧,咱家这些人不好从外头买药,从太医院……” 那也不方便,毕竟是要入档的,身上带着药气是大忌。 满宝便道:“你明儿抽空去一趟太医院,我给你入档,泡脚所用的药材并不贵重,一副药你给些银钱,管药房的医助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吴公公觉得腰和膝盖正隐隐作痛,下身也有些刺痛,他迟疑了一下便点头,“不知明天周小太医何时在太医院?” 满宝道:“未时到申时,我值班。” 吴公公就明白了,笑着谢过周满。 满宝就最后恋恋不舍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彩缎,然后高高兴兴的走了。 太子和太子妃都不知道吴公公和周满之间发生的事儿,周满前脚才走,太子妃后脚便端了一碗汤来给太子喝,问道:“周满怎么说的?” 太子将汤喝了,“皇祖母没多少时间了。” 太子妃虽然已有猜测,但还是忍不住沉默了一下,然后问道:“窦家那边是不是要多走动走动?” 太子沉默了片刻后摇头,“不用,还有父皇在呢,要加恩窦家,那也该父皇来,我们时常去看看皇祖母就可以。” 太子妃点头。 太子也就伤怀了一阵,大概知道了太后的身体状况,就大概知道了他爹现在的心情。 于是他放下碗起身,“我去面圣了。” 太子妃也没问他这次差事做得怎么样,应了一声后服侍他出门。 吴公公才扎了针出来,见太子要出门,立即上前服侍。 太子大步往东宫大门去,走到一半发现在前面慢悠悠走的周满,便问:“周满咱们现在才离开?” 吴公公:…… 他咽了咽口水,低头道:“周小太医刚去看了一下殿下赏她的彩缎。” 太子便无言了一阵,看个彩缎都能看这么久,果然是女人。 太子背着手转弯去太极殿。 魏知也从家里洗漱换好衣服进宫来给皇帝汇报。 他们这一次突击江南,还是得到了不少那边的信息的。 杨氏留在江南的盐场、田产和一些铺产都被抄没,魏知和太子顺便查探了一下其他各家在江南的情况。 情况,很不容乐观。 仅是他们看到的和私底下的计算便可以得出,每年上报的赋税起码少去一半,江南一带的隐户情况更为严重。 由此可见,加上他们看不到的部分,不知那些家族隐去了多少该缴纳给朝廷的赋税。 不过魏知和太子什么都没做,将抄没的东西记好,再安插进朝廷的人手便回来了。 魏知一一给皇帝汇报,然后道:“自司马氏后,江南就偏安一隅,一直在各家的掌控之中。直到本朝确立,各家才回归本族,但大部分人还是留在了江南,如今江南重镇的兵权、政权、财权多在崔、王、卢氏等人手上,就算朝廷派了官员过去,不出两年,他们不是与各家过从甚密,那便是回调到他处,陛下想整治江南怕是不易。” 皇帝也头疼,“其他的也就算了,盐却是民生根本所在,近年来盐税减少不少,私盐还泛滥,少盐之地的百姓几乎都要吃不起盐了。” 魏知深以为然,世家隐户还能暂且忍一忍,盐这一项却是不能忍。 魏知问:“陛下可要清查江南?” 皇帝就看向太子,“太子以为如何?” 太子想了想后道:“如今还不是时机。” 皇帝便看向魏知。 魏知自从去了江南后就心里焦躁,但不得不承认太子说的对,此时的确还不是时机。 一旦清查,现在还只是稍稍联合的世家有可能会被刺激得紧密联系起来,到时候他们才从杨氏身上撕下的口子只怕就要被他们蚕食去了。 于是他憋屈的点头,表示现在的确不是时机。 皇帝就皱眉叹息,半响后道:“江南的事交给殷礼吧,既然还不到时机,那我们就静待时机。” 魏知和太子一起应下。 谈完了公事,皇帝这才想起谈私事,于是和太子道:“你去看一下你皇祖母吧,她许久不见你,应该想你了。” 太子应下,躬身退了出去。 等他走了,皇帝便和魏知道:“魏卿,朕听说你小儿子从曲阳回来了?” 一对上皇帝炯炯有神的目光,魏知就皮一紧,总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事儿发生。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778章 谁撺掇谁 魏知从宫里出去的时候面上和往常一样没多少表情,但心里却迟迟不能平静。 才皇帝向他表达了想和他做亲家的意思。 魏知……心动了。 魏知伸手揉了揉额头,上了自家的马车后离开。 皇帝看上了魏知的幼子魏玉,想要把长豫许配给他的事儿在别人那里是秘密,但在明达和长豫那里不是。 因为晚上他们一家吃饭时皇帝就提了一嘴,魏知的幼子魏玉从曲阳老家回京了,听说读书还不错,来年会自己去靠国子监。 皇帝说这话时正望着长豫笑。 长豫:…… 她心里有些不太高兴,第二天就拉着明达去太医院找满宝说话。 三个小姑娘坐在太医院旁边的一个亭子栏杆上,腿悬空一晃一晃的,伺候的宫人都远远的站着。 长豫就和俩人抱怨道:“父皇说话不算话,明明说过一两年才让我出嫁的,现在却张罗着给我说亲了。” 满宝道:“陛下说这话时是夏天,这会儿都快过年了,翻过年不就是第二年了吗?” 满宝大约猜出皇帝为什么突然要给长豫说亲,就跟刘太医看过太后的病后就要张罗着给刘医女定亲一个道理。 她道:“你们皇室定亲更繁,现在说亲,怎么也得翻过年才能定下,再准备婚事,等你出嫁也得一两年后了。” “哪有那么慢,”长豫嘟嘴道:“我感觉明年我就要被嫁出去了。” 明达却是思考了一下,问满宝,“可是皇祖母不好了?” 长豫吓了一跳,扭头去看她,“什么?” 满宝却点了点头,摇着腿道:“应该就是明年的事儿了。” 明达和长豫都吓了一跳,半响说不出话来。 和太后的病情比起来,长豫对自己的婚事一下就没有那么大的意见了。 她扭头看向明达,问道:“那明达是不是也要明年定亲?” 明年明达也十四了。 国丧,皇帝守的时间不长,但他们这些做孙子孙女的却可能要代替父亲尽孝,很有可能会守满二十七个月。 皇室守孝一向弹性,皇帝和太后的关系好,一伤心,自己守上一年半载的都有,日理万机,肩挑整个国家重担的皇帝都守一年半载了,他们这些孝子贤孙可不得守满二十七个月? 皇帝和太后关系不好的,直接以天代月,守上二十七天也没人说什么。到时候他们这些孙子孙女守孝日子自然也会宽松。 但她们心里都知道,不论以前父皇和皇祖母有多少的不愉快,皇祖母真的仙去了,父皇还是会很伤心的。 所以他们很大概率要守满孝。 长豫伤心了一下后便转了转眼珠子,又灵动起来,压低了声音道:“那岂不是说我可以过个两三年才出嫁?” 明达和满宝一起扭头看着她。 长豫就清了清嗓子道:“我就是这么一想,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她对明达道:“我就不信,你就不好奇父皇和母后要给你定是什么样的亲事?” 要说不好奇是不可能的,但是…… 明达道:“我觉着我还小,父皇和母后可能并不会急着给我定亲。” 长豫却道:“我不信,我觉着父皇似乎总在担心我们嫁不出去,我才十二岁的时候他就想着给我定亲了。” 要不是她一直不乐意,皇后也为她说话,她早在今年就被嫁出去了。 明达虽然也有这种感觉,但因为一直在病中,她的感觉还不是很强烈。 长豫和周满道:“我还没见过魏玉呢,都说子肖父,我特别担心他长得像魏大人。” 满宝脑海中闪出魏大人的脸,就道:“那你完了。” 明达好笑的推了一把满宝,长豫见她们俩不仅不安慰她,还取笑她,就生气道:“你们也太不仗义了。” 满宝摊手道:“这事儿我也帮不上忙呀。” 皇帝要给自己闺女说亲,她一个五品小官儿哪儿有说话的资格? 长豫就道:“谁说你帮不上忙的?你可是能帮得上大忙的。” 她微微躬身,悄声和俩人道:“你帮我见一下魏玉。” 满宝应下,拍着胸脯表示,“这个简单,等我休沐我就帮你去看。” 长豫:“……不是,我不是让你帮我看,我是让你帮我出去亲眼看!” 她强调了一下亲眼。 满宝:“……你这可就为难我了,我总不能把你塞在马车里带出宫去吧?” 明达眼睛微亮,微微坐直了一些,矜持的道:“其实还是有办法的。” 于是,满宝在太医院里等到了吴公公,给他开了方子,还替他走关系从药房那里抓了药以后,她们三儿就跟着吴公公一起回了东宫。 太子才出差回来,皇帝给了他两天假期,他此时正在家里抱孩子玩儿。 满宝见他已经把胡子给刮了,据太子妃说,小皇孙不认长胡子的太子,一落到他怀里就哭,太子没办法,只能把胡子给剃了。 看到周满和两个妹妹一起来,太子就把孩子塞给太子妃,然后一脸威严的坐在椅子上,问道:“什么事儿?” 长豫一直有些怕太子,于是闭着嘴巴没说话。 明达却跟太子更亲近些,她跑上前去先和太子妃见礼,这才缠着太子道:“太子哥哥,我们想出宫看民间过小年。” 太子道:“民间的小年有什么好看的?” “周满说他们家小年做好多好吃的,他们家还会做一种新的吃食,特别好吃,太子哥哥,你就让我们出宫吧。” 太子道:“你们去求父皇。” 就是因为知道父皇多半不会答应,她们才来找太子呀。 明达道:“我还想给鹰奴买拨浪鼓,买竹蜻蜓……太子哥哥,你就让我们出宫吧,今年我们都没怎么出过皇宫。” 太子蹙眉。 明达再接再厉,叹息道:“父皇要给姐姐说亲了,但我们对外面一无所知,都不知道出嫁以后能不能适应呢。” 太子便冷哼道:“过不下去就回宫来,你们是公主,只有别人适应你们的,哪里需要你们去适应别人?” 满宝:…… 太子抬头看向周满,“是你撺掇她们出宫的?” 满宝:“……明明是她们撺掇我,我是有多想不开才会撺掇她们出宫?” 太子:…… 明达、长豫和太子妃:……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779章 主仆 长豫和明达一边拉着满宝出门,一边低声抱怨,“你太不讲义气了。” 满宝道:“义气的后面是俸禄,皇帝要是更生气一些,我连官儿都没法当了。” 明达:“你不是不喜欢当官吗?” “我的职田才弄好,我还在边上建了个庄子,连稻种的钱都准备好了,我官要是没了,那就只能种到明年秋收,我投进去了这么多钱,本都还没收回来呢……”满宝碎碎念道:“你们承认又不会少块肉,这是利益最大化懂吗?而且你看现在太子不就答应让你们出宫了吗?” 明达:“那是我求情求来的,我都快在地上打滚了。” 长豫,“亏得我还答应你下次去太原的别宫给你挖你没见识过的花草。” 满宝:……要不是她答应了这点儿,她都不会跟她们走这一趟。 俩人一左一右的把满宝拉出了东宫,在大门口那里说话兼分开,“那我们就这么说好了,你休沐那天在宫门口等我们,带我们去见魏玉。” 满宝点头。 她们当然不能突然跑到人家家里要见人家,所以满宝还找了白善和白二郎,道:“等我们休沐了,你们要不要去魏大人家看看人家的儿子?听说他儿子也聪明得很,明年要靠自己的努力考国子监呢。” 白二郎道:“不去,我早就读过国子监了。”
相关推荐:
乡村透视仙医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猛兽博物馆
沉溺NPH
淫魔神(陨落神)
神秘复苏:鬼戏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恶蛟的新娘(1v2)
村夜
万古神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