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推文

漫漫推文>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 第18章

第18章

“……是。” 满宝立即道:“好,我们多摘一点,等做出来了我吃给你看。” 科科:“……好。” 满宝就回头对大丫招手,“快来多摘一些,我们拿回去做糖葫芦。” 孩子们一听眼睛大亮,糖葫芦啊,他们从没吃过,但见过呀。 一群孩子冲上去,“小姑,你会做糖葫芦啊?” “不会啊,但大嫂会。” 大头和大丫都瞪大了眼,他们娘竟然会做糖葫芦,而他们竟然不知道。 小孩子对于吃的,尤其是甜食,总有种特别的热情,所以他们也不急着回去了,而是兴奋的在藤间穿梭,看见一颗稍大一些的山药豆就摘下来。 等他们在藤间穿梭出来,这才发现他们摘了不少,带来的两个竹篮竟然都装满了。 因为山药比肉还贵,家里一直不怎么舍得吃的,哪怕是山药豆也一样,他们这一下就摘了这么多…… 大头下意识的摸了一下屁股,抖了一下后把最大的那个竹篮拿给满宝,道:“小姑,这个太重了,你跟我一起抬好不好?” 满宝很体贴,抬起来道:“好呀。” 大头挠了挠脑袋,憋红了脸才道:“那,小姑,一会儿回到家,娘要是问起来,你可一定要说这是你叫我们摘的。” 满宝那么聪明,一下就听懂了,她“哦”的一声,道:“你是不是怕被大嫂揍?放心吧,不会的,反正这些山药豆最后也会被我们给吃的,早吃晚吃都是吃。” 满宝高兴的道:“今晚吃山药豆炖鸡,明天可以吃山药豆炖肉,后天还可以吃山药豆炖骨头,反正它可以放着,不会坏的。” 大头瞪大了眼睛,“小姑,你不是说要做糖葫芦的吗?” “哦,我差点忘了,其实我觉得山药和肉炖更好吃。” “不要,”大头叫道:“我要吃糖葫芦。” 大丫和二头二丫等人也立即表明自己立场,“我也要吃糖葫芦!” 少数服从多数,满宝没办法,只能叹息道:“好吧。” 科科道:“宿主,人类记载中对山药糖葫芦的评价都挺高的。” “可你不是说他们说得那么好,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山药了,吃不着,所以觉得它好吃吗?” 反正她上次吃的糖葫芦觉得不好吃,但是五哥他们却很喜欢,所以她觉得科科说的喜欢和她的喜欢恐怕也有一些区别。 科科不再说话,他觉得,对于这种情况,就应该让宿主吃一次,只有吃过后她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 满宝和大头抬着一个竹篮回到家,小钱氏已经把鸡杀好了,一抬头见孩子们抬着俩竹篮的山药豆回来,她不由瞪大了眼睛,撸了袖子就要揍人。 “你们这几个皮猴子,让你们去摘一顿的菜,结果你们把它们全摘回来了?” 大头已经丢下竹篮,跳起来就往外跑,叫道:“不关我的事,是小姑让我们摘的。” 满宝高兴道:“大嫂,是我让摘的,大头他们想吃糖葫芦,我们做山药糖葫芦吃吧。” ※※※※※※※※※※※※※※※※※※※※ 作家的话 其实第一次吃山药豆糖葫芦是在北京,当时先是买了山楂的,觉着不好吃,好浪费的,然后朋友买了一串苹果的,也不是很好吃,卖糖葫芦的就推荐最贵的山药豆,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脑抽,就在两串都不好吃的情况下又买了一串山药豆的,然后我们就把手里的两串给忍痛扔了,然后抢着一串山药豆吃 真挺好吃的 ☆.第一百五十九章 糖葫芦(云起推荐票12万加更) “哎呦,那得要多少糖呀,不做!” 满宝一呆,纠结了一下道:“可是嫂子,我想吃啊。” 她觉得既然答应侄子侄女们了,那她就得做到才行啊,毕竟她是长辈不是,得以身作则。 这么一思考,满宝更坚持了,“大嫂,做嘛,红糖我来买好啦。” 大头也不跑了,趴在门口眼巴巴的看着母亲,小钱氏要拒绝的话就在舌尖转了转,就连年纪最小的三丫和四头都跑到跟前,抬起小脑袋眼巴巴的看着她。 小钱氏一想,都入冬了,孩子们难得松快,那就给他们做些零嘴就是。 她勉为其难的同意了,却问满宝:“你知道做糖葫芦?我可是不知道的。” 满宝立即道:“我去看书!” 科科已经细心的将有关记载搜索出来整合给她,其实糖葫芦的制作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山药豆也就比水果类的多一个步骤而已。 那就是把它煮熟。 小钱氏很有做菜的天赋,满宝想吃的好多东西都是告诉她做的,有时候她说得不清不楚,什么盐少许,油少许,并没有具体的量,但小钱氏就是知道要加多少。 冯氏、何氏和周喜都轮流下厨,但要让周家上上下下一众老幼来选择,他们是很愿意厨房一直是小钱氏负责的。 只可惜她很忙,而钱氏也不愿让儿媳们固定在一件事上,在她看来,如果小钱氏只负责家里的厨房,那以后他们老两口不在了,六房分家,大房的其他事小钱氏一定不熟练,而其他儿媳的厨艺也肯定不太好。 所以哪怕小钱氏是家里做饭最好的,钱氏也没让她一直待在厨房。 这次也一样,满宝并不会做糖葫芦,甚至都没见过制作,但她一说要先把山药豆煮熟,然后晾晾,再用签子串上,小钱氏就知道怎么做了。 她让大丫几个洗山药豆,然后烧水煮山药豆。 家里已经吃过好几次山药豆了,她自己琢磨出了一套去皮的法子,高温烫煮一下,捞出来晾干和晾凉后用竹刀刮一下皮,再轻轻地一搓,山药豆的皮就出来了。 比它还生的时候用刀削皮方便多了,而且生的时候好容易痒手。 满宝对着山药豆流了一下口水,就蹬蹬的跑去和村长家借红糖。 这时候去大集上买是来不及了,所以先去借,明天买回来再还就是了。 满宝一边跑,一边问科科,“山药豆糖葫芦真的好吃吗?” 科科没做声。 满宝也不用他回答,自言自语起来,“要是好吃,那我就多吃两串,山药豆那么好吃,它的糖葫芦是有可能好吃的……” 这么一想,满宝终于对它期待起来,冲着村长家跑的速度更快了。 等她把红糖带回去时,小钱氏已经把鸡都剁了和山药豆炖上了,大头他们正在努力的给山药豆剥皮,家里孩子多就这点好处,这种零散的活儿有人做,不用大人费时间。 然后小钱氏一边看着火,一边把满宝拎进厨房研究糖要怎么挂上糖葫芦。 满宝当然是照着科科给的资料念啊,小钱氏听她背书一样,有好多话她都不是听得很懂,少不得要她解释。 等她终于弄明白,鸡和山药豆也熟了。 小钱氏把菜盛出来,又煮了些白菜,这才端着往外走,对正兴奋的在搓皮的孩子们道:“行了,先吃饭吧,吃完饭再做,大头,快去叫爷爷奶奶爹娘叔婶和大姑回来吃饭。” 一群孩子早闻到香味了,虽然今年家里经常能吃到肉了,但此时还是忍不住流口水。 大头转身就朝隔壁跑,大丫他们也纷纷停手,去摆桌椅和碗筷。 满宝就负责站在一旁等吃的,当然她是在检查山药豆剥得怎么样了。 小钱氏虽然同意了做糖葫芦,却没想惯着孩子们,两大竹篮的山药豆,她把一大半给收了起来,剩下的才煮了剥皮,然后前头剥出的,她还都放到锅里和鸡一起炖了。 她没做过糖葫芦,对此信心不是很足,所以她毫不客气的往锅里倒了许多,想着万一糖葫芦没做成功,和鸡肉炖了,好歹没浪费不是? 她觉得,和鸡炖过的菜都好吃,看饭桌上的大人小孩吃完鸡肉后就一个劲儿的夹里面的山药豆吃就知道了。 所以剩下的山药豆,小钱氏煮熟后一串,发现只有七串而已,她看了一眼孩子们,果断的在每一串上剥出来一个串到另一个竹签上,嗯,有八串了。 八个孩子,一个都没缺。 满宝教完大丫他们今天要认的字,跑过来看见时便道:“大嫂,怎么一串这么少呀。” “不少了,每一串上都有七八个呢。” 小钱氏开始煮糖。 糖可不便宜,而红糖比麦芽糖还要贵一些,小钱氏生怕把糖给糟蹋了,所以把火放得很小,打算如果真煮不成,那就一勺水下去煮成糖水分给大家喝。 红糖补血呢。 一无所知的满宝蹲在旁边看着锅里的红糖流口水。 为了方便操作,小钱氏没用大锅,用的是小锅。 满宝一边咽口水一边道:“好香啊,比我们平常吃的糖要香,大嫂,以后我不吃麦芽糖,也不吃糖果了,吃红糖好不好?” 小钱氏知道满宝不太喜欢吃糖,想了想点头道:“也行,那以后每天早上我用红糖煮鸡蛋给你吃。” 满宝问,“好吃吗?” “好吃啊,”小钱氏理所当然的道:“鸡蛋好吃,红糖也好吃,两个好吃的东西放在一起那肯定会更好吃的。” 满宝不觉得鸡蛋好吃,不过红糖看着真的好好吃,反正她又不可能不喝鸡蛋水,可以吃红糖煮鸡蛋也不错呀。 满宝高兴的应下了。 红糖越来越粘稠,小钱氏估摸着快可以了,有些笨拙的将串好的山药豆放进锅里一搅后拿起,看到红糖一直往下落,根本挂不住山药豆,她又往用勺子往上挂了一些。 第一串不是很顺利,让小钱氏都出了汗。 不过她没纠结,很快便又拿起了第二串…… ☆.第一百六十章 想法 到第三串时,小钱氏似乎摸到了一点儿规律,她拿起一串山药豆,快速的在糖浆中滚了一圈儿,飞快的拿起塞进满宝的手里,满宝立即转手塞给大头。 最上面一颗山药豆的糖浆这才慢慢的往下落,落在了第二颗山药豆上,第二颗山药豆上的糖浆足够多了,便又往下落…… 如今天冷,热热的糖浆暴露在空气中,不一会儿就结成了薄薄的一层糖晶,好看得不得了。 不说大头他们,就是满宝看着都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 好好吃的样子啊。 小钱氏只来得及看了一眼,然后便快速的将接下来的山药豆都给搅了。 糖是会往下挂的,他们没有插山药豆的东西,便只能拿在手上,几个孩子不小心被糖浆挂到手也不舍得放开,还伸了舌头去舔,然后眼睛亮晶晶的。 满宝看了看自己手里的山药豆,也忍不住舔了舔手,嗯,和她平时吃的糖果不一个味儿。 满宝眼睛亮晶晶的。 科科也是第一次看见实物,所以看到满宝张嘴就要吃,他忍不住道:“再等等吧,等糖都冷切凝固了再吃?” 满宝就把嘴巴收回来,握着糖葫芦巴巴的看着,她觉得不能自己一人受罪,于是拍了一下大头他们的脑袋,也不许他们吃,道:“等糖冷了再吃,这叫冰糖葫芦,现在吃,哪还冰啊。” 大头咽着口水问,“那得多冷才能吃?” “不知道,”满宝也眼巴巴的等着呢,不过她很快想到了办法,“我们出去外面等,外面更冷。” 小钱氏也正嫌他们在这儿碍手碍脚,见他们主动跑出去,便不再说话。 老周头不知道他们凑在厨房干什么,看到孩子们人手一串糖葫芦跑出来都惊呆了。 周四郎吃饱了饭,正想回屋躺着呢,见满宝他们手里的东西,立即不走了,还凑上去问,“你们哪来的?” 满宝他们排排蹲在院子里吹冷风,闻言道:“大嫂给我们做的。” 周五郎立即转身就去厨房,“大嫂,我也要吃糖葫芦!” “这都是孩子吃的东西,统共就做了八串。” 周四郎闻言伤心了,想了想转身跑去找满宝。 已经在屋里休息的周五郎和周六郎听到周四郎的这声,也立即开门出来,看到满宝和侄子侄女们人手一串糖葫芦,立即流口水了,也凑上去看,“这真是大嫂做的?” “可真厉害,比街上卖的也不差了,大头,给五叔吃一颗行吗?” 大头不太乐意,转了个身,用屁股对着他。 周六郎则是去找二丫,“上次你让我帮你买头绳,我都帮你买了的。” 二丫很不舍,但还是道:“就吃一颗。” 周六郎高兴,“没问题!” 眼睛开始瞟向其他人。 周四郎和周五郎也立即想,在场的孩子中谁欠他们人情来着? 包括满宝在内,他们全都帮过,也全都被求过,俩人嘿嘿一笑,也开始全场乱窜起来,一会儿从这个这里骗来了一颗,又从那里骗来一颗。 满宝最先发现不对,这样算下来,他们三个得到的山药豆反而是更多的,她哼哼着不肯给,干脆跑回去拿了一个大碗来,举着糖葫芦眼巴巴的等它冷掉。 “我们把它们全都拨下来,然后平均分下去不就好啦?” 周四郎高兴的应下。但满宝说的平均分,却是包括全家人的。 还没反应过来的大头等人看到小姑捧着大碗蹬蹬的跑向祖母,这才反应过来。 孩子们瘪了瘪嘴,虽然有些委屈,却也知道东西是必须先孝敬长辈的。 钱氏和老周头就吃了一颗,俩人摸了摸满宝的小脑袋笑道:“很好吃,给你哥哥嫂子们也分一颗就行,剩下的你和你侄子侄女们一块儿分了吧。” 满宝高兴的应下,却不可能只跟侄子侄女们分,而是把四五六三个哥哥也囊括在里面了。 但周大郎和小钱氏他们也各自分了一颗,小钱氏边吃边道:“不枉费我费了这么多的糖。” 周四郎吃得津津有味,道:“大嫂,你做得比县城里卖糖葫芦的还要好吃。” 小钱氏就乐,“你这张嘴巴就会哄人。” 满宝立即道:“大嫂,不是哄人,就是比县城的好吃,他们家的糖葫芦是酸酸的山楂做的,一点儿也不好吃。” 周五郎中肯的道:“还是可以的,就是没大嫂的好吃。” 大头几个小的已经吃得抬不起头来了。 小钱氏若有所思,“真的比县城的好吃?” 吃过县城糖葫芦的四人狠狠地点头,同时在心里想,他们从不说谎的。 小钱氏就心动起来,看了丈夫一眼。 不过她什么都没说,等所有人都吃过了,满宝意犹未尽的舔了舔指尖,惋惜的要回屋读书时,小钱氏跟了上去。 避着家里人,小钱氏小声问她:“满宝,糖葫芦在县城卖多少钱一串?” “五文钱一串。” 小钱氏咋舌,“这么贵?” 都能买五个熟鸡蛋了。 “一大串,小的三文。”满宝补充道。 小钱氏差点没忍住要拍她脑袋,“你说,嫂子要是拿山药豆做成糖葫芦拿去卖,会有人买吗?” 满宝狠狠地点头,“一定会有的,山药豆可比山楂好吃多了。” 小钱氏算了算红糖的投入,觉着能赚的还挺多,毕竟山药豆是家里的,并不会花钱。 小钱氏纠结了一下,犹豫的道:“那,我做几串去看看?” “好啊,好啊,大嫂,现在就做吧。” 做好了她还能吃一串呢,然后明天早上再吃一串…… 满宝抹了一下嘴巴,鼓动小钱氏,“今天晚上做好了,明天就让五哥他们带去县城试一试。” “我才不要他们带呢,多少都不够他们吃的,我让你大姐带去。” 不管是谁,总之今天晚上都得做好来,而且还得用稻草扎好草垛才行,不然糖葫芦都不好带着去。 想做就做,小钱氏挽了袖子便出去,让丈夫给她扎草垛去,而满宝也不看书了,兴致勃勃的跟在后面,她要再吃一串! 不,最好是两串! ☆.第一百六十一章 更好吃 要在以前,小钱氏是想不到卖糖葫芦这样的主意的,但这一年来家里变化很大。 先是老五他们进城倒卖糖果挣钱,然后是家里去服役的地方做饭菜挣钱,最后是卖姜挣钱。 不管是哪一样都很辛苦,但挣的也很多,且和看天吃饭的种地不一样,在小钱氏看来,卖东西是很容易就能挣钱的。 只要东西好,就是卖不出去家里也能吃,至于白跑一趟的忧虑在小钱氏看来根本没啥,因为冬日里,大家最不缺的是空闲时间。 哪怕现在周家要建房子,想要抽出人来往县城去问题也不大。 小钱氏都计划好了,要是周喜抽不出时间来,那就让他们把大头和大丫带去。 兄妹两个,大头今年十岁了,已经是个半大孩子,又去过这么多次县城,帮着卖东西,小钱氏对他们兄妹俩信心挺足的。 这么一想,小钱氏就把在院子里疯玩的孩子都招了过来,让他们清洗剩下的山药豆,她烧热水脱皮。 周二郎便让冯氏去帮忙,他看了看他们用来串山药豆的竹签,去柴房里找了一块厚厚的木块,开始钻起洞来。 他打算给他们做一个插糖葫芦的木板,以免每次都烫手。 没过多久,天黑了下来,但大家都没去睡觉,而是蹲在厨房里,就着火光看小钱氏做糖葫芦。 因为这次串出来的山药豆还挺多的,小钱氏犹豫了一下便又给了每个孩子一串,连最小的周四兄弟三个都分了一串。 大家拿到了心心念念的糖葫芦,心满意足的散了。 满宝拿着自己的糖葫芦就冲回房间和她爹娘分享。 老周头越来越爱吃糖的,抓着满宝的手一连咬了两颗,摸着她的小脑袋欣慰道:“好闺女啊,比你三个哥哥强多了,臭小子们哪里想得起还先给爹娘吃哦。” 正有些心疼的满宝闻言立即骄傲的挺足胸膛,犹豫了片刻,就狠狠心把手往前一递,道:“爹,你喜欢吃就再多吃一颗吧。” 老周头笑眯眯的道:“甜到牙了,今天够了,以后你再给我吃吧。” 满宝立即把手收回来,乐道:“爹放心,以后大嫂再给我们做,我还给你留。” 满宝就看向钱氏,亲近的依偎过去,“娘,你也再吃一颗。” 钱氏瞥了丈夫一眼,对她微微摇头,笑道:“娘不吃了,你快去吃吧,吃完了记得漱口,早点睡觉,明儿还得上学去呢。” 满宝高兴的点头,决定赶紧睡觉,等天亮又可以吃一串啦。 有好东西当然要给好朋友分享了,第二天满宝就蹲在一排糖葫芦面前挑了两串长得最胖的,打算送一串给白善宝。 小钱氏将剩下的糖葫芦插在草垛上,让周喜他们带去县城。 这一次,大头和大丫也跟着一起去,到时候他们就负责卖糖葫芦。 周家每个人都很忙,周大郎到周四郎这四个要留在家里建房子,周五郎和周六郎及周喜则要去县城卖姜。 满宝依然去上学,她觉得自己也好忙好忙的。 好忙好忙的满宝把糖葫芦送给白善宝,白善宝还是第一次吃到这样的糖葫芦,惊喜不已,“好好吃,我还想吃。” 满宝就邀请他,“我家还有好多,我大嫂会做很多很多好吃的。” 白善宝就流着口水表示他要和满宝回家。 对于来做客的白家小公子,周家上下都表示了热烈欢迎,知道他是来吃糖葫芦的,小钱氏便把剩下的糖葫芦都拿出来给他们,让他们尽情吃,还说,“先吃着,一会儿我让二头他们再去摘一些山药豆回来,再做一锅,小公子可以带一些回家吃。” 满宝高兴不已,二头二丫几个小的也非常高兴,他们今天一直想偷糖葫芦吃来着,就是一直不敢下手,也找不到机会。 二头和满宝道:“小姑,白哥哥来家里做客真好。” 满宝也觉得很好,于是扭头和白善宝道:“以后你天天来我家玩儿好不好,然后和我大嫂说你想吃糖葫芦。” 白善宝:“……明明是你想吃。” “难道你不想吃吗?” 白善宝一想,还真想。 他眼珠子转了转,附到满宝耳边道:“那你跟我祖母说你想吃我家的桂花糕。” 对于白家的点心,满宝现在不是很喜欢吃桂花糕了,她更喜欢吃糯米糍。 但这似乎是交易,所以她犹豫了一下问,“我可不可以多说一样,其实我觉得糯米糍比桂花糕更好吃。” “明明是桂花糕更好吃,那你和我祖母说,你想吃糯米糍和桂花糕。” 满宝表示没问题,于是俩小孩达成统一意见。 傍晚,白善宝拿着四串糖葫芦回家就和他祖母说了,“满宝他们家的糖葫芦特别好吃,她很喜欢我们家的桂花糕。” 刘氏又不是瞎子,满宝在他们家更喜欢吃什么点心她看得清楚,于是道:“桂花糕是你想吃的吧?我怎么记着满宝更喜欢吃糯米糍?” 白善宝道:“她现在两样都喜欢吃,祖母不信,等明天她来家里问她。” 郑氏也忍不住笑,“一定是你想吃桂花糕,所以让她这么说的吧?” 满宝的爱好和白善宝的有点儿不一样,她喜欢吃甜味偏淡的食物,而善宝却是更偏爱甜的,越甜他就越喜欢。 刘氏生怕这孩子吃甜食把自己的牙给吃坏了,所以总是限制他吃糕点的数量。 不过孩子偶尔的撒娇她也是接受的,于是道:“等明天满宝来了我问她,你在她家吃了几串糖葫芦?” 白善宝心虚的伸出三根手指头,刘氏就把他带回来的四串糖葫芦给没收了,道:“今天吃的够多甜的了,这些留到明天再吃。” 她顿了顿后笑问,“给不给祖母和母亲吃?” 白善宝当然给啦,于是四串变成了两串,白善宝有些伤心,而更伤心的是,他今天只能看,而不能吃。 刘氏尝了一口,这糖葫芦的确不错,而且用的是山药做的,她知道山药补气健脾,有助消化。 她尝了一口后笑道:“倒是不错,改明儿他们家把山药挖出来了,记得和他们买一些,拿回来做点儿山药糕吃。” 郑氏应下。 白善宝已经嘟囔道:“山药糕没有桂花糕好吃……” 刘氏听了颇为无言。 ☆.第一百六十二章 竞争 大头兴奋的坐在椅子上,手舞足蹈的道:“一开始都没人买,觉得我们家的山药豆比别人家的山楂小,一直到中午一串都没卖出去。然后我和大妹觉得肚子饿了,就分了一串吃,旁边一个小孩眼巴巴的看着我们,我觉得他可怜,就给了他一颗,然后他爹娘就上来跟我们买一串了。” 大丫也很兴奋,这一次做生意和以前不一样,以前他们都是跟在小姑和五叔六叔的屁股后面打下手,吆喝,和人交谈以及收钱都跟他们没多大关系。 但这次是兄妹俩自己在街上买的,而且带去的所有糖葫芦一串没剩,全都卖出去了! “他们就和别的小孩儿说,我们家的糖葫芦很好吃,所以就有好几个大人买了给孩子吃,我记得小姑说过,这山药豆还是能做药呢,所以就告诉他们山药豆可以健脾养气,于是就有好多人买,还有的老人也来买呢。” 满宝就立即道:“山楂也可以做药呀,它可以消食健胃,活血化瘀。” 众人:“……满宝,我们这是在跟卖山楂糖葫芦的人竞争卖糖葫芦呢。” “是啊,是啊,”大头愤愤道:“那老头好讨厌,大姐去的时候看到他,就特意避开了他在的那条街,换到另一条街上去了,就是不想跟他抢生意,结果下响他就过来了,过来就过来吧,见我们年纪小,还要把我们赶出街道去,说是以后不许我们再在街上卖糖葫芦。” 大头捏着拳头道:“巡逻的衙役都没说我不能摆,他凭什么不让我摆?” 老周头皱眉,问道:“那最后怎么解决的?” “幸亏五叔他们离那条街不是很远,有人认识五叔他们,所以跑去叫,在我们被赶出前跑了过来。他一看我们人多,五叔和大姑还是大人,他立即不敢再推我们了。”大丫哼哼道:“这样的人就像小姑说的那个成语一样,叫什么来着?” “欺软怕硬!” 大丫大乐,笑道:“就是欺软怕硬!” 满宝就捏着拳头,还在眼前挥了挥道:“我知道,就和白二郎一样的,打一顿就好啦。” 老周头下意识的点了一下头,然后被老妻瞪了一眼,他立即止住点下去的头,教训满宝,“女孩子家,怎么能整天想着打打杀杀的事呢?” “那不是女孩子家是不是就行了?”满宝立即看上大头,鼓动道:“大头,下次他在欺负你和大丫,你就让大丫站后面,你上!” 众人:“……” 钱氏点了一下她的额头,问道:“作业做完了吗?” “早做完啦。” “那就去看书,顺便教大头把账本写好来,你看看他写的字,跟鸡爪似的。” 满宝看了一眼,也好嫌弃,道:“一定是因为写得太少了。” 钱氏把孩子们都赶出去,这才道:“老大,老大家的,明天你们和大头他们走一趟,家里要建房子,你们肯定是走不开的,不过糖葫芦要是能卖出去,家里的确多了一个进项,大头和大丫也都大了,老六也只比大头大四岁而已,不也能去县城做买卖了吗?” 周大郎本来已经有些心疼孩子了,不太想他们再去县城。 闻言犹豫了一下。 周大郎是慈父,小钱氏却是严母,她道:“行,明天我和大郎跟着去一趟。” 周大郎低垂着脑袋,小声道:“那人在县城卖糖葫芦这么多年了,不一定认识多少人呢,万一以后看大头和大丫落空,又欺负他们怎么办?” 满宝他们正趴在窗户和门边仔细的听里面的谈论。 虽然被赶出来了,但她才不会乖乖听话呢,她也想看看那个欺负大头他们的坏蛋会不会被揍。 老周头觉得大儿子太磨叽,嫌弃道:“大头可是长孙,大丫也是长孙女!” 周大郎脊背一挺,这才不再反对,点头道:“行,那明天我们走一趟。” 揍人是不可能揍的,除非对方主动再找茬,不然明天他们夫妻俩去了也只是震慑,主要是告诉对方,家里俩孩子有人看着呢。 屋里的议论停了,接下来老周头说起盖房子的事,都是要请谁谁去采石,拉石,请谁谁去砍树等等。 满宝听得无聊,悄咪咪的离开,然后一群小孩儿站在了院子中间,满宝冲大头伸手,“我的份子钱呢?” 大头无辜的睁眼,“什么份子钱。” “糖葫芦呀,山药豆可是我的,糖葫芦的钱得算我一份。” 大头瞪大了眼睛,“可是,可是钱都叫我娘拿走了呀。” 满宝便收回手,“没关系,我一会儿去找大嫂要,今天到底挣了多少钱呀。” 大头已经学习一年多一点儿了,已经可以从一数到一百了,今天回来的路上他没少和大丫数钱,先往袋子里数一百文,足够就折一根树枝拿着,再数第二个一百文,不过没能数够第二个一百钱就没了。 所以他道:“有一个一百,还有一个五十六。” 他们家的糖葫芦和人家的价钱是一样的,小串的是三文钱一串,大串的五文钱。 不过山药看着比山楂要小一点儿,所以他们根本没价格优势。 因此可以全都卖出去,可见它的味道有多受欢迎了。 满宝嘿嘿嘿的乐,道:“让他用的山楂那么酸,我一点儿也不喜欢吃,我觉得县城的小孩儿也不会喜欢吃的。” “才不是呢,我觉得挺好吃的,”大丫难得替他说了句公道话。 满宝就好奇的问她,“你怎么知道的?” “因为我和他买了一串来吃呀,我觉得他的山楂红红的,比山药豆好看,我也想知道他的糖葫芦是什么味道,所以就尝了尝。” 大头点头,“我也吃了两颗,我们还把剩下的都带回来给爹娘和弟弟吃了呢。 不过可怜的三头并没有吃到山楂糖葫芦,因为全被小钱氏给没收了,她觉得对方浇的糖块好漂亮,裹的糖比她的透亮,也比她的略厚,所以她好奇的研究起来,不知不觉间就把所有的山楂都给吃了。 三头一直在一边等着,结果见娘掰着糖吃了一点儿,然后慢慢、慢慢的把所有的糖葫芦都给吃了。 他呆了一下,然后哇的一声就大哭起来。 娘亲真的是太坏了! ※※※※※※※※※※※※※※※※※※※※ 作家的话 今天的运气真的是太坏了,电脑的电源线烧了,本来想三更的,结果只能两更,然后还超时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难得糊涂 满宝问小钱氏要钱,小钱氏倒也没有不给,而是问道:“那你多少钱一斤卖给我?” 小钱氏笑眯眯的和她讨价还价,“之前五郎他们摘了山药豆去卖,但药铺的郑掌柜都说没听说过它能吃,在外头也卖不出去,所以才自家吃了,所以这价你可不能要高了。” 满宝忍不住挠了挠小脑袋,她还真不懂定价的事,她以往卖的东西,除了糖果外,其他的东西都是参照市场价格来的。 可山药豆在市面上并没有,当然也就没有参考价了,而且买东西的还是她的最爱的大嫂,满宝一时为难起来。 小钱氏就给她算,“这山药的种子当初是你和老五他们拿回来的,又是老四老五他们种下伺候的,算起来大头他们也有份儿,这得了钱每一个人都得分,对了,你既然从大嫂这儿拿了山药豆的钱,那以后你再吃山药豆糖葫芦可也得给大嫂付钱。” 满宝就皱了皱小鼻子,道:“大嫂,我以前吃,你从不要我付钱的。” “那是以前,现在你不也问我要钱吗?” 满宝低头一想也是,但又总觉得哪儿不对。 小钱氏把她当闺女一样养,小时候喂她比喂三头还多,见她苦恼,她就怜惜的把她抱在怀里慢慢的教,“满宝,我们是一家人,亲兄弟是要明算账,但那是在大事上,小事小情糊涂些一家人才能过得和睦。” 满宝疑惑的看着大嫂。 小钱氏就笑问,“那我问你,地里的菜园是谁在侍弄?” “娘亲,大嫂二嫂三嫂和大姐。” “你看,你没种菜,老四老五老六他们也没种,难道以后他们吃家里的菜还得给钱?”小钱氏笑道:“钱不是这么算的,一家子,这种小事根本就不用去计较。” 满宝好像明白了点儿,好一会儿她才抚掌道:“我知道了,这就是大圆媳妇常说的不能一碗水端平。” 小钱氏脸上的表情就有些一言难尽,她问道:“你什么时候又去和张大嫂说话了?” 因为宅基地的事,周家和周大圆一家的关系有点僵,这段时间,小钱氏看到张氏都是目不斜视的走过,连问都不问一声的。 满宝就乐呵呵的道:“我才不和她说话呢,和她说话太费劲儿了,是她跟人在村头说话,看见我下学回来,嗓门就叫得好大好大,说,他们家只有一个儿子,不管怎么偏心都偏着大驴,不像有的人家,孩子生了六七个,可这心都偏到天边了……” 满宝捏着嗓子学得惟妙惟肖,让小钱氏看愣了,好像就看到一个满脸不屑的张氏在自己跟前晃荡。 满宝还学着张氏扭了一下身子,继续大着嗓门道:“这一碗水不能端平,现在孩子还小没什么,等六个都成亲生孩子,他们也就老了,看他们到时候这日子怎么过。” 满宝放下手,重新窝进大嫂怀里坐好,笑眯眯的问,“大嫂,是不是就像大圆媳妇说的那样,家里人多的时候是不能一碗水端平的,而且我们也得学会糊涂,不然太过计较,家中就不和睦了。” 小钱氏都愣了好一会儿才理清这中间的因果关系,别说,还真像满宝说的那样,所以张氏说他们家公婆偏心竟然还是正确的了? 小钱氏低头看着怀里的小人儿,忍不住“哎呦”一声,抱着她道:“我们家满宝怎么就这么聪明,可稀罕死嫂子了。” 满宝就哈哈大笑,骄傲的道:“我就知道大嫂一定最疼我,比疼三头还要疼,所以大嫂也是偏心。” 既然这样,满宝当然也要偏心大嫂啦,所以她决定不要钱了,地里的山药豆随便取,随便摘。 小钱氏和满宝在内室说话的时候,周大郎就在外室给他小儿子做一个木推车的玩具,这是他很久以前就承诺他的。 听到里面的对话,周大郎头一次觉得他媳妇的口才原来这么好,竟然能说服满宝。 要知道满宝那嘴巴可是跟她爹一样一样的,从小只有他们说服人的份儿,哪有别人能说服他们? 等满宝高高兴兴的走了,周大郎这才放下手上的木头走进内室,“你可真够聪明的,竟然能从那孩子手里抠出钱来。” 小钱氏就把要叠的衣服扔他身上,嗔怒道:“你可闭嘴吧,有你这么说自个妹妹的吗?满宝孝顺着呢。” 那倒是,看她对母亲和小钱氏的态度就可以看得出来,这孩子果然鬼精鬼精的。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再没人谈及山药豆的价钱问题。 满宝这边没问题,周四郎他们自然更没有问题了,私心里,他们也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像满宝这样每一次分成都分得很清楚的,反而才是新鲜。 不过这样也有好处,避免了他们每次交公后分钱的不确定。 分配的原则已经定下,每次他们交完公中的钱后,剩下的钱就按比例来就好。 虽然有时候有些人大概只能分到几文钱,但每天都有几文钱进帐,积累下来也很多了。 尤其这是在乡下,要买东西还得走好远好远的路去大集,或是等待货郎过来。 以前,村里只要有货郎来买东西,大头大丫他们都只能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围观,看着货郎担子上的东西各种流口水却没有钱买,但现在不一样了,每次货郎再来,他们就是销货的生力军。 糖果是不用买的了,反正都没小姑给的好吃,但像其他的玩具或小糕点就很受欢迎。 满宝甚至一度鼓动周四郎也去做货郎,用满宝的话说是,“好好玩呀,每天都可以出村子去,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可以看到好多人,还能看到好多稀奇的植物和动物。” 周四郎对此嗤之以鼻,对她道:“你以为货郎是去玩儿呀,要挑着货担走西村,逛东村,很累的,一不小心还有可能遇上打劫的,到时候我要是英勇一点保护货物拒不交钱,你就没四哥了。” 满宝听得一愣一愣的,问道:“路上还有打劫的?” “有啊,有土匪呢。” 满宝哇的一声,连忙好奇的问道:“土匪在哪里,他们都长什么样?” ☆.第一百六十四章 话本(520快乐,虽然我依旧是单身) 第二天,满宝神秘兮兮的和白善宝道:“山上有土匪。” 白善宝嚯的一下转过头来,眼睛发亮,拳头紧握的问道:“哪座山?你见到了?” “没有,我四哥说的,”满宝疑惑的看着他,“你干嘛那么生气?” 白善宝就哼了一声道:“我最讨厌土匪了,以后我一定要杀尽天下土匪。” 满宝点头,“土匪抢东西是不对,但你也不用把人都杀光吧,而且你杀得光吗?不是我鄙视你哟,而是你打架都没我厉害。” “那是因为你是女生我让着你的。”白善宝激动的叫道:“我要是用力,你一定打不过我。” “哼,敢不敢去门口打一架。” “你得先答应我不准咬人。”白善宝很讨厌和满宝打架,每次她打不过都咬人,他又不能咬回去,所以总是输。 满宝也有些不好意思,却嘴硬道:“打架就是不择手段的赢,我又没不允许你咬我。” 白善宝就磨了磨牙,很想现在就咬她一下。 白善宝哼了一声,转过头去不理她了,还把放在她那边的书给拽了过来,然后掏出备用的石子,将中间的那条线加固了一下,让它更明显,“你不许超过这条线。” “不超过就不超过,哼!”满宝拖过凳子往边沿坐了一点儿,也对他哼了一声,然后道:“人家土匪都会武功,就是会在天上咻咻飞过来飞过去的武功,你都跳不高,还怎么打人?” 白善宝惊呆了,“土匪这么厉害?” “那是当然!” 引诱宿主买了些故事书的科科:……一定是哪本故事书里收录了古时候的武侠小说,完蛋了! 白善宝顾不上和她生气了,拖过凳子问道:“你怎么知道?” “我,我听人说的,说书人说的书,既然是写成书的,那就应该是对的。” 白善宝不相信,因为他们家也是有护院的,当初从陇州来这里,祖母还特意请了镖局的人护送,他也没看见他们飞来飞去啊。 不过,他们路上没遇上打劫的,一路平安的很,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机会展示? 白善宝惋惜不已,当初他们要是遇上打劫的多好呀,那样就能看到镖局的人打架了。 满宝见他不信,就挑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他听,她平生最喜欢听故事,看故事了,当然,也喜欢说。 明明书上未必描写得有这么生动,但她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讲述的时候又手舞足蹈,不说白善宝,就是一旁的同学都听呆了。 白二郎也不知什么时候把凳子搬到了满宝隔壁,撑着下巴听得津津有味。 拿了书过来给孩子们上课的庄先生发现全班同学都围着满宝,而满宝被众人围在中间,不仅不慌,还兴奋得很,她恨不得站在桌子上讲故事。 不过考虑到先生的威严,她没敢这么做,却也手舞足蹈。 正想敲门提醒他们的庄先生正好听到满宝说,“说时迟那时快,尉迟恭横扫一鞭,就将敌军将领扫于马下……” 白二郎忍不住拍手叫好,一连问道:“后来呢,后来呢?” 满宝从小书箱里把自己的竹筒给拿出来,喝了一口水后道:“等我缓一缓嘛。” 庄先生等满宝说完了一节,过了一个高潮后才敲门。 学生们一扭头就看到庄先生正立在门口,也不知道站了多久了,孩子们立即如受惊的鱼儿四散开去,不一会儿满宝身边的人就散得一干二净了。 庄先生看着满宝道:“下学后你先别走,来我小院来。” 看到她身边的白善宝,便又补充了一句,“白善,你也来。” 俩小孩对视一眼,默默地低头,心虚得不行。 庄先生并没有骂他们,只是问了前因后果后先问了一下满宝,“你说的故事是从哪儿来的?” “一本故事汇全里有的。” 庄先生问,“能给我看看吗?” 满宝在心里问科科,科科已经快速的扫描了一下她买下的故事书,确定没有不合适的内容后道:“可以。” 至于那些不存在的朝代,那真是太好解释了,因为在科科看来,这些故事书本来就编得很离谱,是地球纪元二十二世纪的人类仿照十九二十世纪的人类描写习惯,编写的却大多是十六世纪前的故事。 那些故事除了人物的名字是正确的外,在科科看来,其他的事件全是自己想象的,一定是这段时间宿主买的书太多,以至于它没留意到宿主竟然买了这样没价值的垃圾书。 看来以后得仔细一点儿了,宿主本来就抠门,不太乐意花积分,既如此,要花积分当然要花在刀刃上。 比如各种种植科学技术的书籍来一份? 科科默默地在心里想着,满宝已经蹲下去假意在书箱里寻找,然后把那本故事书找出来交给庄先生看。 庄先生翻开看了一下,发现上面所描写的朝代一个都不是真的,就连时间也乱七八糟的,这根本不是什么故事书,而就是人杜撰的话本。 小孩子怎么能看这种东西呢? 庄先生抚了抚额,问满宝:“你家里给你买的?现在你家里这么有钱了?” 现在满宝用的书依然是庄先生手抄的,毕竟字数还不是很多,庄先生练字的时候顺手就给她抄出来了。 也因为是给自个的爱徒抄写的,庄先生并没有用正楷,而是用了自己最喜欢的行楷来写,看着似乎有些潦草,但好看得很,满宝也很喜欢。 满宝道:“不是家里给买的,是我自己换来的。” 庄先生问,“用什么换的?” “用草!” 科科暗道:没错,草换积分,积分换书。 庄先生就以为她是拿夏天时去拔的积雪草换的,那东西并不怎么贵,庄先生没责难她,不过还是提醒道:“以后可不许再这么鲁莽了,小心被骗,你这书不是故事书,而是杜撰的话本,里面连朝代听都没听说过,读之无益,还容易上瘾,以后别看了。” “可是里面的人好厉害呀,先生,那些会武功的人是不是就像书里写的那样,轻功厉害的可以踏雪无痕,踩水而飞?” ☆.第一百六十五章 抽签(云起推荐票12.5万加更) 庄先生就抽了抽嘴角道:“都说了是话本了,既然是话本,里面的东西自然是假的,所以我才说读之无益,还容易教坏你们这些小孩儿,好了,这本书我没收了。” 满宝一呆,没想到书还有被没收的一天。 料理完爱徒,庄先生这才看向白善宝,严肃的道:“你要剿灭天下所有的土匪,那得做到两件事才行。” 白善宝眼睛亮晶晶的,问道:“什么事?” “第一,你得读书好,考中进士,或者去考明经,只有科举出仕,你才可能迅速的掌握权柄,也才有机会谋划剿匪之事;二,你得学武,上阵杀敌怎么能没有武艺呢?你身体不好,你难道能不顾及家人亲朋上战场杀敌吗?” 白善宝觉得先生说的很有道理,连忙问,“那先生,你说我能考中进士吗?我爹就是进士出身,我娘说进士可难考了。” “以你的天资,只要勤奋读书,考中进士应该不难。”哪怕难,庄先生也会说不难的,他鼓励他道:“老人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不定你比你父亲还要优秀。” 白善宝也这么觉得,他很兴奋,又问道:“那学武怎么办?” “这个你就要和你祖母商量了,”庄先生道:“请个护院教练,或者去镖局里聘请一位镖师,花费都不是很大的。” 至少对白家来说,这点钱并没有什么。 满宝跟着白善宝往外走时就一个劲儿的鼓动道:“你一定要问一问你家的护院会不会飞,要是不会,一定要去镖局里再问一问,我们既然要学,那就要学最好的本事。” 白善宝觉得她说的有理,还道:“等我学会了教你。” “好!”秉持着礼尚往来的原则,满宝道:“到时候我把我的糖葫芦分给你吃。” 白善宝流着口水点头,然后俩人在路口里依依惜别。 白善宝还邀请她,“不然你来我家写作业吧,这样我们还可以一起说话。” 满宝道:“明天吧,今天我四哥分地,我要回去看热闹。” 白善宝一听有热闹可看,立即兴奋了,问道:“分什么地?” “分永业田和口分田呗,我四哥明天成丁了,正好前段时间大亮侄子也成丁了,所以他们两个人一起分地。 村里不少人都跟着跑去看热闹,因为分地算是大事。 天下刚太平了二十来年,前些年还有逃荒的人呢,逃走的人的田地便荒了下来,一般超过三年无人耕种,田地就会被收回国有。 这部分田地的产权暂时由里长来保管,或者是看着还算肥沃,水土又好的荒地,县衙也会圈起来交由辖区内的里长管理。 有的里长会偷偷的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荒地上种植,但也有人无力耕种,都是任由它荒废着。 而七里村的这位里长就属于后一位,他们家的丁田就足够耕种了,这还是有一头牛的情况下,再多加田地他们也种不了。 每次辖区内有孩子成丁,都是里长去划地的。 划出来的丁田,整个村子的人每家都要派出一人来帮忙下地开荒,这是约定成俗的事情。 七里村范围内的好荒地还有不少,每人二十亩的永业田,不可以买卖,却可以继承。 当然,特殊情况也是可以买卖的,只是需要在县衙登记,比如家中有人需下葬筹钱,或是有人看病,报上县衙查证熟识后就可以卖永业田了。 口分田四十亩,死后是要收归国家的。 而七里村多低矮的山坡,里长干脆按照以前的惯例,给人划分山坡作为口分田。 周老头,周大郎,周二郎和周三郎的口分田就都是山坡,包括山脚下的那些未被开荒的地,丈量也不上心,都是估摸一下画一圈就分了。 其实这口分田的用处不大,说是让大家种桑养蚕,但七里村的村民并不会养蚕,他们多是在山脚下开一圈地种上麻,他们所用的麻袋,所穿的麻衣全是麻制成的。 至于山上则多数用来种树。 不,是绝大时候不会碰山上野生的树,他们爱怎么长就怎么长,要是里面恰巧有做房子,做家具等的树种,那就更好了。 他们都不必种树就可以收获一波。 当然,要是山上没有,老周头就会带着儿子们漫山遍野的去找那些树种,移植回来种在自家的山头上,开始一段时间浇浇水,松松土,给点农家肥,等它活下来就可以放任不管了,只要控制住旁边的野树不会妨碍它的成长就行。 成丁时种下,等他们的孩子长大,基本上就可以砍了做房子或是做家具了。 满宝满周岁时,老周头就给她在山上种了几棵树,大头他们当然也有,只是满宝觉得等他们长大肯定不够用。 因为她爹的就不够用,或许是没想到他会有这么多孩子,当年种树的时候没种下太多,以至于现在需要跟人买树。 除了种树,还可以种竹子,比如周二郎和周三郎的口分田上就种了不少竹子,每年周二郎竹编所用的竹子,除了在没主的山上砍一些外,剩余的全是他们自己口分田上的。 村子里的田地看着似乎都差不多,但通过家里这几天的议论,满宝知道,这其中的差别还是很大的,也不知道她四哥的运气会不会好一些,挑到好的一份田。 等满宝和白善宝手拉着手跑到田边的时候,里长已经带着人将所有的田地都看了一遍。 然后对着成丁的俩人道:“大家刚才也都看到了,我们打算把看的这些地分为两份,一份二十亩,周粮,周大亮,你们两个一起过来抽签。” 周四郎和周大亮对视一眼,纷纷上前去。 里长拿出来一个签筒,里面有两条签字,道:“谁抽中了底部是红色的签字,谁就拿一号地,要是没有,那就拿二号地。” 周家人认真的回想了一下两份地的区别,然后发现区别不是很大,只是一号地近水的多些。 这么一想,大家就目光炯炯的盯着签筒。 周四郎紧张了,看向周大亮,“你先来?” 周大亮客气的推辞,“还是你先来吧。” “行,”周四郎一点儿也不客气的应了一声,道:“那我就先来。” ☆.第一百六十六章 慷他人之慨 周大亮幽怨的看了他一眼,都不知道多谦逊一句吗?一点儿都不按套路来。 周四郎摩拳擦掌,目光紧张且仔细的在两根竹签上来回移动,不断的在心里祈祷:道尊老爷,一定要保佑我抽到一号签! 周四郎选定,眼睛一闭,再一睁开,刷的一下就抽了一根,看到签子底部的红色,周四郎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起来,“我中了,我中了!” 里长看了他一眼,把竹筒伸向周大亮。 周大亮惋惜的把另一根签子抽出来,底部没红。 不过这也是运气,怪不得人。 老周头松了一口气,摸出腰上的旱烟抽了一口,这才道:“行了,老四,一会儿你跟里长一块儿去把文书给签了。” 满宝和白善宝来的时候正好碰到他们选签,很是凑了一把热闹,这会儿正跟围观的小孩们哇哇的叫着。 里长就压了压手,各家的大人连忙把自家的孩子给按下,让他们安静。 里长这才道:“今年你们村有两个成丁,口分田不用管,永业田却是要开出来的,各家都要出一个劳力,三天后开始集合下地耕耘开荒,周村长,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村长连忙应下,表示没问题。 这也是约定成俗的规矩,除了孤寡之家,每个人家都要出一个劳丁。 所以在村里,其实还是谁家男丁多,谁家就占便宜。 比如周大圆家,他家就一个儿子,就分一次永业田,老周头只需给他出一个儿子的劳力。 但老周头有六个儿子,能分六次田,他们家就得出六次劳力,你说他亏不亏? 但亏也没办法,这不仅是一里的规矩,而是整个县的规矩,甚至其他地方也是这么算的,如今是村里组织的,还比较宽松,本村的基本负责本村新分的永业田,据说更早的时候,为了防止劳丁偷懒,都是这个村的村民调到另一个村,吃喝住在外面也就算了,还被压榨着多干了不少活儿。 所以对这种事,没人敢在外面抱怨。 但在家里就不一样了,周大圆的媳妇气得不轻,一回到家就开始在院子里敲敲打打,指着家里的母鸡指桑骂槐,说它只会生蛋,别的本事啥都没用,还得让她给它养小鸡。 正陪着满宝到房地上捡小石子玩的白善宝听到了,好奇的问满宝,“我觉得你家这个邻居说话怪怪的,母鸡除了生蛋,它还要干什么活儿?” 满宝当然也听不懂张氏的暗讽,想了想,也觉得她说的有些没理,便替他们家的母鸡惋惜起来:“别理她,大圆媳妇有些怪,她说的很多话我都听不懂,我娘说既然听不懂,那就不听,她说的又不是什么大道理。” 白善宝点头,但还是道:“他们家的鸡真可怜,要不然我们一会儿拔些草给它吃吧。” “现在没有嫩草了,它们不吃,”满宝道:“它们现在只爱吃虫子和菜,要不我们去摘菜给它们吃吧。” “好啊。” 满宝就带着他去周大圆家的菜园,理所当然的指着里面还没收的白菜道:“喏,这就是他们家的白菜。” 白善宝毫不客气的上前拔了一颗,这一幕正好叫旁边的一个小媳妇看见了,她张大了嘴巴,正想说话,就见满宝上前帮他拔,然后两个人抱着白菜走到周大圆家的墙外,合力搬来了一块石头,直接踩在上面爬上土强。 农家院子的围墙都不会太高,且大多是土墙或篱笆。 周大圆家的是土墙,两个小孩儿你推我,我拉你,一下就爬到了墙上,然后就把菜叶子撕了扔给下面的母鸡,还在嘴里咕咕的叫着,哄道:“快吃吧,吃饱了被骂也不会伤心了。” 看着这一幕的小媳妇忍不住好奇的走上前去,满宝看见她还打招呼,“嫂子好啊,嫂子去菜园回来了呀。” “是啊,”对方脸色有些怪异,忍不住问:“满宝,你们在干什么呢?” “喂鸡呀?” 小媳妇:“这不是大驴家的鸡吗?你怎么帮他家喂鸡?” “大圆媳妇在骂鸡呢,还说不给它东西吃,我觉着它太可怜了,所以就喂喂它。” 小媳妇忍不住乐,憋着笑问,“这菜是哪来的?” “喏,就那儿。” “那儿不是大驴家的菜园吗?” “是呀,喂他家的鸡,当然要用他家的菜呀。” 小媳妇竟然觉得她说的没错。 她也不走,就靠在墙边看他们给里面的鸡喂菜,张氏在屋里听到院子里有动静,一抬头看到俩孩子坐在墙头上,气得一个倒仰,瞪大了眼睛问,“你们咱干嘛呢?” 小媳妇立即道:“嫂子,满宝和白小公子在给你家鸡喂菜呢,说是听到你骂鸡,不给它吃东西,俩孩子可怜它们,特意去拔了菜来喂养。” 大圆媳妇这才看见俩孩子手里的确拿着白菜,正撕碎了从墙头往下扔,她的脸色好看了点儿,还道:“要喂鸡进来喂呀,干嘛坐在墙头上?” 满宝把手中的菜都撕碎了扔下,拍了拍小手道:“我们怕你打我们呀。” 白善宝理所当然的点头,也觉得这个妇人很凶。 满宝转身要爬下墙,站在下面的小媳妇立即伸手把她给抱下来,把白善宝也给抱下来了,等他们手牵着手走出好一段路了,这才冲墙内的张氏笑道:“嫂子,这菜是俩孩子从你们家菜园拔的,我还以为你要怪他们给你喂鸡呢,所以多留了一会儿,见你不怪,我就放心了,嫂子果然通情达理。” 张氏脸上立时像染了墨一样黑,气得不轻。 小媳妇捂嘴而笑,她家也和周大圆家邻居,巧的是,就连菜园都连在一起,所以平时没少吵架。 你家锄草放我家地里了,你家锄地时多锄了过道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多得是,她留下来就是为了看张氏被气到的样子,此时见她被气到了,这才高兴的扭身走了,打算把这件事拿回去和家里人分享。 张氏气得不轻,连忙跑去菜园看,这才发现白菜那里的确被新拔了一颗,而且还没拔干净,漏了两张老叶子在那儿。 张氏张嘴就要骂,突然想起满宝她惹不起,不然钱氏能撕了她,转而想骂白小公子,发现这个她更惹不起,一时之间气在胸中,竟然发泄不出来。 ※※※※※※※※※※※※※※※※※※※※ 作家的话 吃完药就想睡觉,且容我去睡一睡 ☆.第一百六十七章 奔头 周家发现今天晚上从周大圆家传出来的敲打声更大了,隔得老远他们都能听到张氏骂孩子的声音,还有狗蛋他们的哭叫声。 小钱氏正带着孩子们在串山药豆,听到那边的动静越来越大,忍不住蹙眉,“张大嫂这是怎么了,今晚火气这么大。” 这天都快黑了,一般这种时候大家都吃完晚食准备上床睡觉了。 何氏嗤笑一声,道:“还能为什么,一定是因为我们四叔抽到了好签,大嫂你今天不在没看见,当时四叔的竹签一抽出来,她当即就青了脸,大亮家都没说什么,跟他家没干系她也能气起来。” 小钱氏就哼了一声,将串好的山药豆放在一旁,道:“不用管她。” 至少他们落了实处不是?她敲打不满,最后气到的还是自个。 周家今年特别忙,根本没空理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宅基地里的石头已经捡干净,草根等都挖了出来,明天就可以挖地基。 村里今年还要给成丁耕出四十亩的荒地,所以忙得很。 忙到都顾不上山药的挖掘,最后还是满宝招呼着小伙伴们把成熟了的山药都挖了起来,还把藤上所有的山药豆都摘了。 虽然山药有点小,但还是挺多的,周四郎摩拳擦掌,兴奋不已的跑去问他娘,“娘,我的债是不是要还完了?” 钱氏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道:“嗯,差不多了,不过建房子的那二两份子钱你还没交呢。” 周四郎的兴奋就泄了,耷拉着脑袋“哦”了一声,跑回去找满宝,“这山药怎么卖?” “卖新鲜的吧,”满宝道:“晒干卖给药铺太亏。” 周四郎也觉得亏,就撸了袖子道:“我亲自去卖,满宝,你可得帮我在爹娘面前说好话。” 周五郎不乐意,道:“我去卖姜的时候顺道卖就是了,干嘛要你去?” “你知道什么,我认识几个朋友,销给他们更快一点儿,而且今年留种要更多,明年我们选块好一点的肥地种上,肯定能收获更多,到时候咱县吃不下去这么多山药怎么办?还不得给人运出去?” 满宝精神一振,立刻道:“对,要往外销,我还想和爹说呢,我们今年多留一些种,明年选几块肥一点又透气的地种下。” 周五郎就挠着脑袋问,“那,那我们还有分成吗?” “没了。”满宝道:“那不是四哥自个的地,是家里的地。” 满宝知道,只有在自己开出来的地上种出来的才是属于自己的。 周五郎立即看向周四郎,问道:“四哥,你那块荒地打算用来干啥?” 周四郎分到的丁田是不用想了,那是属于整个家的,除非分家,不然实际控制权就到不了周四郎的手里。 现在真正属于周四郎的,还是只有他们同心协力开出来的那块地。 周四郎就转了转眼珠子道:“我觉得种姜比种山药更好。” 周五郎也赞同,“我也觉得。” 然后俩人一起看向满宝。 满宝严肃的点头,“那我们今年多留一点儿姜种。” 姜是不愁卖的,它的保质期同样很长,只要埋在沙土里,保存五六个月都不成问题,还可以晒成干姜卖给药铺,总之他们都觉得不会亏本。 这样的想法他们也和老周头说了,老周头抽着烟想了想,“山药和姜看着挣钱,但这东西自家吃不了多少,若是有一天外头的人不买了,那就砸在手里了,所以还是得多种粮食,我想,家里就拿出两亩地种山药,再拿出两亩来种姜。” 老周头道:“老四和喜开出来的那两块荒地我不管,随意你们折腾。” 他道:“你们谁有本事开出荒地来,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来种,不过我话放在这儿,你们要做荒地,得先把家里的活干完才行。” 这话一出,就是任由他们去开荒的意思了,周家兄弟几个都有些心动。 特别是周三郎,他是成年的几个兄弟中最没本事的,也是挣得最少的,他擅长的就是种地。 可种地的收成是公中的,那可不是可以作为私房钱的。 和大房二房有额外的收入不同,三房的私房钱大多是周三郎去白老爷家帮工挣的,也就去年和今年,因为要去给劳丁们做饭,所以又额外挣了点儿,不然上次交份子钱,他未必能拿得出二两来。 所以老周头一放话,他就想自己开出一块荒地来,也种点儿姜,说不定明年能多挣一点儿。 何氏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种子还是得和满宝拿。 于是,会一开完,周三郎就找上满宝和她说了这件事。 满宝一点儿问题也没有,一口应承,“好啊,三哥,你要开多大的地,要多少种子?” 周三郎想了想,太多了他也侍弄不过来,家里还有这么多地要耕种呢,因此道:“就开一块跟四郎的差不多就行,七八分这样,到时候全部种上姜也有不少了。” 满宝表示没问题,还拍着小胸脯道:“那三哥你快去选地,等选好了我去帮你开荒。” 周三郎就乐,摸了摸她的小脑袋道:“哪儿用得着你啊。” 周四郎的丁田要开垦,周家也是至少要出一个劳丁的,老周头派周四郎去了,那毕竟是他自己的地。 然后其他兄弟,除了老五和老六外,其他人都要留家里建房子。 所以周四郎到底还是没能彻底接手山药的生意,但他还是带着周五郎去了一趟县城,把家里一小半的山药给卖了出去。 剩下的,大部分留作种子,余下的一部分则交由周五郎他们零散卖去。 但在县城里,真正知道山药,还会吃它的人家却不多,受众比不了生姜,所以有点儿难卖。 不过只要找准了客户群,周五郎和周六郎的游商之旅还是挺顺利的。兄弟俩每天都能从县城里带回来五六百文的收益。 周三郎看着,更加坚定了要开荒的念头。 就连周大郎都有些心动,和小钱氏商量着也开一块地。 小钱氏则道:“老三不是说要开吗,你再开,家里的活儿难道都摊到老二头上?” 小钱氏虽然也心动,但,“爹不会答应的,四头都三岁了,我看三弟妹又要有了,到时候家里摊子铺得太大,顾不过来岂不浪费了?” ☆.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房建成 小钱氏低声道:“今年家里又多了二十亩的永业田,光做这些就要费去不少时间了,哪里还有空打理荒地?而且现在都入冬了,家里又要做房子,开荒也抽不出手脚来。” 周大郎就叹气,道:“这不是大头和大丫年纪也不小了吗?尤其是大丫,再过个几年就能说亲了。” 周家不分家,孙辈说亲的彩礼等自然也是公中出,周大郎并不怎么担心大头和三头,但大丫却是个闺女,到时候总要多带点嫁妆出去才好看。 小钱氏想了想道:“先过了明年再说吧,看看家里能不能忙得过来,要是可以,我们也去选块好点的地方开,而且过了明年大头和大丫又长一岁了,地里的活儿他们也能多帮点儿。” 周大郎只能应下。 分下来的田地种什么都是有规定的,像永业田,就只能种植粮食,就算县里管得宽松,那也得至少有百分之八十要种粮食。 所以他们是不可能占用太多良田种植姜和山药这些不能做粮食的东西的。 况且,老周头也很谨慎,今年姜和山药的确给家里带来了很大的收益,但那是种得少,量少,所以销得出去,可如果种得多了,能卖得完吗? 别的不说,这姜和山药就不是每天都需要吃的,所以他愿意拿出几亩地来种植已经算是冒险了。 所以对于三儿子决定开荒种植生姜的事,他不是很开心。 “地里的活儿不少呢,要是不做精细些,粮食肯定减产,老四他们几个小的瞎折腾也就算了,老三怎么也跟着凑热闹?” 钱氏却道:“老大家的做饭好,有学堂那份工在,每个月都有进帐,老二更不用说,他竹编的手艺,每个月挣得不比大房少,可老三怎么办?他没别的本事,就是会种地,现在四头也三岁了,再生一个,养孩子不要钱啊。” “家里又没短他们吃喝。” “养孩子是只需要吃喝吗?”钱氏嗔道:“扯布做衣服不要钱?别的不说,他要给自己媳妇煮碗红糖水,难道还要和老大家的讨去?让他去做,开个七八分出来,他们自己也有个收益。” “那地里怎么办?” 钱氏闭着眼睛没说话。 这件事暂时没议出来,他们便也没露出不满,周三郎一无所知,寻着空隙就往山边走了一趟,最后在离周喜那块荒地的不远处选中了一块儿。 他圈了下来,决定回头有时间了就来开荒。 不过近期他是不可能有时间的了,因为周家已经开始挖地基造房子了。 从山上采下来的石头也陆陆续续送了下来,周家的房子开始建造。 满宝高兴得不得了,每天下学回来都要先绕着房子走一圈才去白家写作业。 材料足够,人也多,建房子还是很快的,周家又

相关推荐: 深宵(1V1 H)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神秘复苏:鬼戏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红豆   白日烟波   我的傻白甜老婆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