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推文

漫漫推文>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 第182章

第182章

满宝就松了一口气,不是找她算账就好。 至于为什么她前一天晚上才说了期盼皇帝生病的话,第二天皇帝就生病了,满宝一点儿也不想多想。 天气那么冷,人又吃五谷杂粮,感天气冷热,生病不是很正常的吗? 满宝提着药箱跑到太极殿去看皇帝。 皇帝还在书房里正常办公,只是时不时的吸鼻子,显然是感染了风寒。 不是很严重,还没有到可以罢朝休息的时候,而自从上次皇帝不注意重病过一次后,他对这种小病小痛也不敢过于怠慢。 所以他一感到身体不适就让人去太医院里请人,不过想着这种小病叫萧院正太过惊动人,叫别的太医又不习惯,所以他让人去叫周满。 满宝给皇帝行礼,然后问道:“陛下,要现在看病吗?” 皇帝想了想,也不太想批折子了,于是丢下笔走到屏风后的榻上坐下让她看病,满宝立即拎着药箱乐颠颠的跟进去了。 皇帝主动卷起一截袖子将手放在脉案上,总觉得周满表现得过于高兴,忍不住问道:“这是有什么喜事?” 满宝摇头。 皇帝就问:“那你高兴什么?” 满宝就收敛了表情道:“没有,陛下,我还在心疼和忧心您生病呢,怎么会高兴呢?” 皇帝就看着她的脸没说话,哪怕她自认自己收敛了表情,但在皇帝眼里,这个年纪的孩子能藏得住什么心事呀? 他平时也就是不想留意,这一留意,皇帝就看到她眉眼间掩饰不住的高兴。 古忠端了茶上来,笑问:“莫非周太医是得见帝颜高兴的?” 满宝立即连连点头,“对,对,我就是看见陛下高兴的。” ※※※※※※※※※※※※※※※※※※※※ 作家的话 拉肚子拉到神情恍惚,差点来了一句明天见 下午四点见吧 ☆.第1760章 举荐 皇帝:…… 他嗔怪的瞪了古忠一眼,倒没怎么在意他给她找借口。 他干脆放松了靠在靠枕上,问道:“说吧,看到朕高兴什么?” 满宝觉得事儿还没做不好开口,于是道:“陛下,我先给您看病吧。” 她这样矜持和遮掩,皇帝倒是越发感兴趣起来了。 满宝给他把脉,又问了他一些问题,知道他多半是早上起床时冷到了,这种小病不难治,吃吃药,发发汗,再忌口两天就行。 满宝服务特别周到,还拿出针袋要给他扎一扎针,大约知道他总是伏案,所以脖子不太舒服,在扎完了治疗风寒的针灸后,她还贴心的给他扎了一下后脖子,让他一下放松了不少。 皇帝更觉得周满有事儿了。 皇帝扭了扭脖子,觉得的确轻松了不少,于是心情也好起来,更有闲心和周满说说话了,他愉悦的道:“说吧,何事?” 满宝就正襟危坐,将双手都收在了膝上,肃然的道:“陛下,我和您举荐一个人才吧。” 皇帝以为她说的是什么民间大夫,点头,威严的问道:“什么人,他有什么本事?” 满宝也严肃认真的道:“他有管仲之才,您不用他亏大了。” 皇帝:…… 他忍不住歪头仔细打量周满,疑惑问道:“是管仲不是扁鹊华佗之类的?” “杨学兄他哪有扁鹊华佗之能?”满宝跟着跑偏了一下,很快回神,连忙道:“我举荐的是杨和书呀。” 皇帝:“……杨和书现就在朝为官,还用得着你举荐吗?” 满宝就叹息道:“可他现在不是就要离开京城外放了吗?好多人都说他是被杨氏连累,以后他恐怕前程未卜。” 满宝坐在凳子上和皇帝说心里话,“杨学兄真的很厉害,他是我见过的所有官员中最厉害的了,比魏大人还厉害。” 皇帝不服气了,虽然他各种看不惯魏知,却不认为杨和书比魏知厉害,“你这是看脸下的结论?” 满宝见皇帝怀疑她,立即收正表情道:“谁说的?我以前见的人少,可不知道他在外头这么好看的。” 皇帝总觉得这话有毛病,在心里过了两遍才反应过来,“你见的人少时不觉得他好看,见的人多了才觉得他好看?这是什么说法?” 满宝道:“因为我和白善长得也不差呀。” 她理直气壮的道:“从小我和白善就是我们那一片最聪明,最好看也最白的人,好多人家成婚都喜欢请我们去做滚床童子的。那时候先生就告诉我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外头比我们聪明,比我们好看的人还多着呢。让我们不得自负。” 满宝叹息道:“后来我们见到杨学兄,就觉得他长得不比我们差,多见几次面,说的话多了,才发现他也不比我们笨。当时我们还想,外面不知道还有多少厉害的人呢,谁知到了京城才知道,原来杨学兄在外面就是顶厉害的那一拨人了。” 皇帝:…… 他总觉得心塞塞的,奈何她说的又是谦逊的话,让他想找话驳回去都不行。 皇帝张着嘴半天,第一次发现他竟然除了在面对魏知时,面对别人竟然也能无话可说。 皇帝不捧场,气氛一下凝滞起来,一大一小无辜的对视,一时都没说话。 满宝迟疑着问,“陛下,你是要迁怒杨学兄吗?我能不能给他求个情?” 皇帝总算找回了自己的声音,问道:“你见到他的时候几岁了?” 满宝想了想后道:“大约七八岁吧。” 皇帝心里舒服了,这是年纪还小,不知道思慕。他懒得跟一个孩子谈论这个,于是挥手应道:“行吧,朕知道了,他是朕的臣子,只要有才,朕肯定会用的,用不着你再跑来举荐一次。” 满宝有些怀疑的看了皇帝一眼,再次强调道:“杨学兄很厉害的,他又爱民,将来必成国之栋梁,您不用他,损失的不仅是您,还是整个大晋呢。” 皇帝再次疑问:“真不是看脸?” 满宝:“我是那样的人吗?” 皇帝就摸着下巴想,那看来杨和书比他想的更厉害,魅力无限呀。 满宝已经絮絮叨叨起来,“……他很早前就说了,他的愿望就是天下百姓无饥馑,每一人都能安居乐业,陛下,说真的,满朝文武之中,真正有几人抱着这样的思想在当官呢?” “大家更是想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满宝叹息一声道:“不瞒陛下说,其实我当官儿,一半是因为太医署,要不是娘娘跟我说将来要在各地建造医署,我才不想当官儿呢,还有一半就是为了让我爹娘高兴了。” 皇帝:…… 他点头道:“你这原因也很好。” 满宝摇头,“比起杨学兄来可差远了,唉,我后来还沉迷于职田,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皇帝就想了想后对她道:“杨和书嘛,朕记下了,吏部那边已经定了让他外放,他只要做得好,将来多的是升迁机会。” 他道:“他既然心在民生上,那更该多外放几年,不然总留在京中,历练不足,就是有心也无力。” 满宝一听,眼睛大亮,“所以您也认可了他的才华了吗?” 皇帝点头,“认可了,认可了,你快给朕下个方子就回去吧,时辰也不早,该用午食了。” 他怕她再不走,他真的会当面乐出来。 满宝还是第一次被赶,却毫不在意,高兴的冲皇帝行礼后便出去写方子。 古忠很快拿了方子进来给皇帝看,看过后才派人和周满一起去太医院抓药。 满宝还得回去入案呢。 她高高兴兴地来,又高高兴兴地走,连皇帝都感受到了她的开心,他忍不住问古忠,“她会不会老早就等着见朕,所以这会儿见着了才那么高兴?” 古忠笑道:“周太医年纪还小,还不太掩饰心事。” “不会掩饰才好呢,像你们似的,朕都不想看你们的脸。” 古忠只能笑着认罪。 皇帝则若有所思起来,“所以你说她会不会一早盼着朕生病呢?” 古忠一愣,不敢笑了。 皇帝也就这么一想,很快就丢过此事不管了。 他起身道:“走吧,去皇后那里用午食。”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761章 主意 皇帝在皇后哪里吃饭,内侍也熬了药送来。 皇帝很听话的一口喝光,放下碗还摸了一块糖吃。吃了药就想起周满,他忍不住笑出声来,和皇后提了一下周满推举杨和书时说的话,乐道:“难怪她能和大郎合得来,也忒的自恋了,夸杨和书就夸杨和书,非得要连自己和白善一起夸。” 皇后也笑起来。 “不过,她倒是有赤子之心,不掩盖自己当官的目的,”皇帝微微收了笑,摇头道:“她觉得自己比不上杨和书,我却觉得她比杨和书不差多少。她是没说什么愿万民安泰之类的话,但她想在各地建造医署就是仁心。” 虽然皇帝一开始觉得她和白善等人有些异想天开,要不是皇后执意要办,他最后也不会那么心动。 但不管要做的事有多异想天开,他们做事的本心的确是仁心。 “还有孝心,”皇帝笑了笑道:“她能直言她当这个官一半是想让父母高兴,朕很欣慰。” 皇后想了一下后问:“我听说近来户部查抄回来不少东西,各家现在都有些憋气呢。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恼羞成怒,反倒牵扯到周满身上来。” 皇帝皱眉想了想后道:“之前不是吩咐殷礼和唐鹤把她摘出去了吗?” 皇后就笑道:“各家也不是傻子,你说摘出去了,他们就真的看不见周满了。” 皇帝就盘腿坐在榻上,问道:“那梓童说怎么办?” 皇后道:“冬至快到了,正好今年有些特殊,好多家的老夫人都打算进京过年,我想着在冬至前召见各家命妇,到时候让周满带着她那几个女弟子给大家请平安脉。” 她道:“这些老夫人年轻时候都经过战乱,身上多少有些旧疾,让周满给她们看看,缓解缓解,也是朝廷的一个恩典,一举两得岂不美?” 往前三四十年,各地都在叛乱,就算是世家豪门家的夫人小姐,那也不少奔波。 当时医药不比现在,所以大家身上都带些病痛。 就是皇后,不也是年轻时候怀着身孕还四处奔波,又担惊受怕这才落下这么多毛病的吗? 皇帝觉得这个办法也不错。 这也算围魏救赵了。 皇后见他答应了,便笑道:“那我给周满和各家夫人下诏了。” “下吧,下吧,”皇帝笑道:“你是国母,这些事儿自然是你做主了。” 皇后便笑了笑。 “对了,既然要见各家命妇,那就让她们多带些女孩儿进宫来玩儿,也该给老五相看相看了。”皇帝道:“本来我是觉着卢家的闺女也不错,不过现在看来还是换一家结亲的好。” 皇后就知道,他是因杨氏的事儿。 她叹息了一声问,“你想要个什么样的儿媳妇?” 皇帝就沉思起来,“老五活泼好玩儿,给他找个温顺懂事的吧,身份也不用太高,女孩子嘛,性格好,教养不出错就行,不过能多读几本书是最好的。” 皇帝道:“你看周满就很识大体,为何?不就是因为从小读书吗?连孔祭酒都在我跟前夸过她,说她有儒家之风。” 皇后笑起来,她也觉得女孩子多读写书好,于是她心里有数了,打算回头找来杨贵妃好好的给五皇子寻摸寻摸。 想到杨贵妃,皇后就对皇帝道:“下午你批完了折子就去杨贵妃那里吃个饭吧。” 她道:“杨溶的事儿出来之后她一直不安,你去安抚安抚她,别让她吓出病来。” 皇帝就不太高兴的道:“朕又没问她的罪,她有什么可吓的?她上次带着老五来求情,朕都没骂她,只是让她禁足而已。” 皇后温声道:“她素来胆小,年纪又还小,禁足就已经够让她惊吓的了。这会儿杨溶判决也下来了,你何苦再做恶人?” 之前她不劝,是因为判决没下来,她担心皇帝过去了会影响大理寺判决。 但这会儿判决已下,再吓那对母子有什么意思呢? 皇帝就嘀咕道:“她都快能当祖母了,还小呢?” 皇后就横了他一眼,问道:“你到底去不去?你要是不去,我今晚就下旨让她来太极殿吃饭。” “行行行,朕去,朕去还不行吗?” 满宝在太医院将皇帝的脉案入档,让刘太医给她签了一个字后就高高兴兴地拎着药箱跑回崇文馆吃饭去了。 刘太医目送她跑远,摇了摇头道:“皇帝生病她到底高兴什么?” 郑太医今天下午在太医署有课,打算吃了饭就去太医署,于是问刘太医,“要不要一起走?” 刘太医今天下午课少,临近下学才有一节,因此道:“你先去吧,我还得把今日送来的药材检查过后入药房。” 郑太医便应下了。 这时候他们就会很羡慕周满,因为她不用干这些杂事。 都要去太医署上课,都要修撰医书,也都要奉命给皇亲国戚们看病,但她就是比他们多出一些时间来,就是因为她少了太医院的这些杂事。 满宝高高兴兴的回了崇文馆用饭,她下午太医署也有课,不过她并不急着出门,所以吃过饭还去小睡了一下,算准了时间出宫,正好在上课之前到达太医署。 这个掐时间的本事比太医署里所有太医都准,准到连萧院正都忍不住侧目。 满宝找出一卷画,打开后就挂在墙上,顺直了给大家看,“这是经脉图,今儿起,我们就开始看图认经脉穴位了。” 体疗科甲一班的学生们目瞪口呆,虽然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已有了些基础,但依旧觉得周满这个速度太快了。 满宝并不觉得,她可是才学医的时候,莫老师就教她认经脉穴位了,然后她才找顺穴位,他就送她一具拟人模特让她随便扎。 当然了,她是不可能送学生们一具拟人模特的,他们只能在自己身上和同窗们身上试着找穴位,甚至之后还会在彼此的身上扎针。 所以为了让他们将来彼此间少些痛苦和纷争,她决定基础要好好的打,以减少他们将来出现扎错穴位这样的事儿。 完全杜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她在拟人模特上扎的时候可是扎错过不少次,后来在白善他们身上试的时候还扎出过血呢。 ※※※※※※※※※※※※※※※※※※※※ 作家的话 晚上十一点见 ☆.第1762章 值守(给书友“大大”的打赏加更1) 满宝见他们还在发呆,就点了点桌子道:“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拿出纸笔来,我们今儿就先从左臂的经脉和穴位学起……” 大家,包括周立如都拿出了纸笔,不是谁都有绘画的功底的,满宝也不介意,先现场教他们怎样在左臂上找到各种穴位,并大致讲解了一下这些经脉和穴位的作用,然后才开始教他们怎样画出一只手来,再在手上点出穴位和画出经脉。 嗯,很是参差不齐,就是周立如都把手臂画成了一截树枝似的。 但满宝一点儿也不在意,对此习以为常的道:“画着画着,以后你们就会了,这会儿不用丧气,先在自己身上找出对应的穴位,再从别人的身上找出对应的穴位,这才是最关键的。” 有学生忍不住举手问,“先生,这样的经脉穴位图不能给我们人手一张吗?” “不能,”满宝残忍的拒绝了他们,道:“这张图是我画出来的,费的时间可不少,太医院里也只有几幅,都是以前的太医留下来的,你们想要,自己学会了画去,这么多学生,画出这么多图来得需要多少时间?” 画这张图满宝还作弊了呢,本来她一直用的是百科馆内的图,后来莫老师还把专门标注了经脉穴位位置的人形模特给搬到了教学室。 百科馆内的图制作得太过精美,那纸张一看就知道不是这个世界能有的,所以她才自己临摹了一幅。 完全的照着画的,很是作弊。但这幅图是完全可以呈现在人前的,她后期补充这幅画时,萧院正他们还看到了呢。 满宝上完课,将她的宝贝图收了起来,一卷后放进画筒里,直接背了就走。 周立如放下笔就跑出去追,“小姑,我能不能走个后门?” 满宝想了想后点头道:“可以。” 周立如脸上绽放出笑脸,还来不及高兴,满宝就道:“别人画一幅,你画两幅好了,回头我让你师姐教一下你怎么画手臂,她会画花样子,手臂也画得特别好,我上次看她画,发现她脑袋也画得不错。” 周立如:…… 满宝伸手拍了拍她的小脑袋,鼓励她道:“你要在心里想,你一定可以的,然后你就会比平时更有天赋了,相信我没错的。” 满宝转身去找她另外三个弟子去拿功课,等把书篮装了不少后,她这才拎着一起出太医署,坐上荣四的马车回宫去。 她回宫便收到了皇后的旨意,让她准备一下冬至进宫给各位命妇请平安脉。 满宝愣了一下,问道:“那我冬至不放假吗?” 要知道冬至可是大节,只亚于年节的大节日,满宝都和白善他们想好要怎么过这五天假了。 来传话的女官顿了一下后道:“今年的冬至是在二十六,娘娘几乎在二十三那天招命妇进宫,不会耽误周太医与家人团圆的。” 女官顿了顿后道:“不过周太医,便是娘娘无旨,您也要值守太医院吧?” 满宝道:“萧院正不让我值守。” 女官听了便回去禀报皇后。 皇后想了想后道:“周满年纪还小,萧院正体恤,不值守便不值守吧。” 女官劝诫道:“娘娘,周满是宫中唯一的女太医,她在宫中本就是为了方便宫中的妃嫔和公主,平日还罢,她一直住在崇文馆中,要宣她不难,平时她旬休不值守没什么,可像这样的大节日,她不该不轮值守。” “臣听闻上次中秋萧院正想找她就找不到她,便是因为她不仅不在宫中,还无上报便出京,陛下和娘娘喜爱她,她也该守规矩……” 皇后见她拿出宫中的规矩来,便笑了笑道:“既如此,本宫让尚姑姑和太医院说一声,将周满节日值守的事儿安排上便是。” 于是隔天满宝去给皇帝复诊完回到太医院入档脉案时就从萧院正那里听到了这一坏消息。 她看着有些幸灾乐祸的萧院正不可置信的问:“你不是说我年纪小,可以不值守的吗?” 萧院正尽量收敛自己脸上的喜色,和她道:“不错,可是皇后娘娘说了,这是宫中的规矩,平日你不值守也就算了,像冬至、年节这样的大节,放的假太长,你不值守说不过去,宫中和朝中的人要有意见的。” 满宝就皱起眉头,压低了声音问,“是不是背地里有人要对付我?” 萧院正给了她一个赞许的眼神,也压低了声音道:“这只是小事儿,我们一切照着规矩来就行,你放心,徐雨之后,现在宫里没人敢再伸手害人。” 至少短期内不会。 “所以,我们得把规矩守好,别让人找出错处来。”萧院正恢复了往常说话的声调,“不过呢,念着你年纪小,你放心,给你安排的值守时间都靠前或靠后,不会把你的假期分开来的。” 见满宝苦着脸,他便笑盈盈的安慰她道:“你就放心吧,也就遇上这样长的假期才可能轮到你值守,像一般只放两三日的假都轮不上你。” 满宝心情好了些,然后开始说好话,“萧院正,我现在是因为还小,不能熬夜,你等我再长大,再长高一点儿,以后值守你可以多安排我,到时候换你们歇着。” 萧院正就看了一下她的身高,叹息道:“那还有的等呢,我不急。” 满宝:…… 萧院正笑着叮嘱她,“多吃豆子有助于长高,或是多喝些羊奶也不错,你不是自己管职田了吗,在庄子里养上一些羊,每天都有羊奶喝。” 满宝叹息道:“等明儿回家我就让我大嫂给我炖豆子吃。” 萧院正就羡慕道:“明日休沐轮到我值守啊。” 满宝这才想起来叮嘱他,“萧院正,明天您再去给陛下看一看吧,我看他今儿已经断了症状,只是还应该再吃上一天的药才好。” 皇帝的身体就没有小事儿,萧院正应了下来。俩人又说了一会儿话,满宝正要告辞,东宫便来人,“……小皇孙有些发热,太子妃请周太医过去看看。” 萧院正就和她道:“小儿发热,可轻可重,你和刘太医一起去看看吧。”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1763章 鼓励 满宝和刘太医一起去东宫里看小皇孙。 他显然是第一次生病,太子妃和整个东宫都很着急,显得忧心忡忡的。 别说他们,刘太医都有些紧张,生怕是小皇孙又被人害了。 但俩人仔细的检查过后,刘太医看了周满一眼,便确定了是正常的生病,小孩子阳气还不足,天气突冷生病是正常的。 刘太医看过小皇孙后便去看喂养小皇孙的奶娘,确定她们身上没什么毛病后就和周满商量着开方。 药是给奶娘吃的,她们吃了以后喂奶,小皇孙就算是能吃着药了。 因为要喂孩子吃药太过困难,剂量也不好把握。 满宝则将手搓热,然后去按了按他的后背,正哭得厉害的小皇孙被按得舒服,渐渐止了哭声。 他睁着一双湿漉漉的眼睛看着满宝,满宝冲他露出笑容,一手还轻轻的按着他的后背,一手已经抬起点了点他的小鼻子。 然后在他身上有序的按压起来,刘太医看着好奇,上前看了一会儿问道:“这是什么按摩法?” “这是我新学的,小孩子不好扎针,一些小风寒小病痛可用这样的方法。” 刘太医就仔细的看。 满宝也不避他,直接告诉应该按哪里,还让一旁的奶娘记住,要是小皇孙鼻子塞得严重,可以这样按。 鼻子不通是很难受的,而孩子小还不会说话,难受了就只能哭。 太子妃一直站在一旁看,同样听得很认真,等他们按完,宫人也下去熬药了,她就看向满宝,一个劲儿的给她使眼色。 满宝就对刘太医道:“您自己回去,我留在东宫这边?” 刘太医就拿出才写好的脉案让她签字,然后他也当着周满的面签下自己的名字,“我拿回去入档了。” 满宝点头,目送刘太医走远才回身去见太子妃。 太子妃已经抱了安静下来的小皇孙,和满宝道:“我摸着还是有些烫,他真的不用吃药吗?” 满宝安慰他,“等他吃过奶看情况,他现在烧得不是很严重,所以不用吃药,要是下午还不退烧,也不再往上生,那就再等等。” 满宝道:“娘娘放心,我就在崇文馆中,您让下人留意温度,要是有变化就让人去叫我。” 太子妃忧愁的点头,叹息道:“孩子生病,太子也不在京中……” 满宝这会儿已经知道太子和魏知去江南了,因为听说杨溶一家在江南的东西也全被抄了,包括杨氏的一些产业,之前由杨溶经营着的,也被牵连抄没。 她只能安慰太子妃,“孩子八岁之前都要发烧咳嗽的,所以才说孩子难养。” 她道:“这还只是开始呢,等到七八月上他开始长牙,生病会愈加频繁。” 太子妃愣愣的,问道:“那怎么办?” 满宝道:“只能平日把孩子养好些,让他锻炼锻炼,身体强壮些才会少生病。” 她想了想后道:“娘娘有空不如去太极殿里和皇后娘娘说说话,她生养过几次孩子,应该有些经验的。” 主要是她看太子妃过于焦虑,也是被害的次数多了,所以才那么多疑不安。 太子妃沉思着点了点头。 一回神见满宝收了东西要走,太子妃就拉着她的手叮嘱道:“你要常来看看我和鹰奴呀,太子不在,我身边也没个说话的人。” 满宝就纠结起来,明儿她要休沐了的。 但看着太子妃期盼的目光,满宝还是点了点头,算了,明儿先过来看过孩子再出宫,后儿也进宫看一看吧。 冬至将至,天气越发的寒冷起来,几乎已经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庄先生已经准备安身静体,这两日给学生上课甚至都不怎么讲《孝经》,而是说起冬至这个节气来。 老周头也带着周大郎一家从庄子上回来了,正大肆购物准备过冬至,连正在倒卖毛货的周四郎和向铭学都从外面回来准备过冬节。 满宝他们休沐出宫,刘老夫人还限制他们出去玩儿,“天气冷呢,过冬至前修身养性,就在家里玩吧。” 甚至都不要求他们的课业了。 连崇文馆里的侍讲们都没给他们布置课业了,因为冬至前后就是要安静休养。 白善和白二郎一下悠闲了下来,不仅他们,同样在上学的周立学等人也没有课业,于是一大早的起来后,大家在园子里逛了逛后就坐着相对发呆。 满宝就比较忙了,她一早便出门进宫去给小皇孙看病了。 他精神好了不少,已经不烧了,这会儿才吃完奶,还不困,于是躺在奶娘的怀里吐泡泡玩儿。 满宝一脸嫌弃的用帕子给他擦了擦脸,问他,“你是不是也知道要过节了,所以安安康康的好?” 小皇孙显然听不懂,慢悠悠的吐了一个泡泡,然后踢了踢腿自己乐呵起来。 奶娘就笑道:“小皇孙喜欢周太医呢,难得看到他这么精神。” 太子妃也笑道:“是啊,昨天傍晚陛下来看他,他也乐,也不知道是怎么选的人。” 满宝掐指一算,“咦”了一声道:“他是不是要满月了?” 太子妃就笑着点头,“明天呢,本想大办一场的,但他生病了,你不是说孩子弱小不能见太多陌生的人,也不要去太陌生的地方吗?所以我就和母后说了,满月自家吃一顿饭就好,等到了百日再大办。” 主要是太子也不在,她心里有点儿发虚,她生产都有人算计,现在孩子还小,谁知道会不会还有人来钻空子? 满宝点头,很赞同她的决定。 俩人围着小皇孙说了一会儿话,满宝又给两个奶娘看过,确定他没什么问题后便出宫去。 第二天再进宫就是十一月二十三,满宝去太医署时专门点了刘医女道:“明日一早你进宫来,我带你去给各位夫人老夫人们请平安脉。” 刘医女应下,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郑辜和郑芍,问道:“师父,那他们呢?” 满宝看了他们一眼后叹气,“他们不行,不然命妇们之前请太医们看多好。唉,偏见不止在于男病人与女大夫,也在于女病人与男大夫呀。” 三徒弟:…… “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满宝不过是片刻就振作了起来,“这恰好表明了我们的作用,让我们有了用武之地,将来才不至于传着传着就断层了。” “这世上男女一样多,生病自然也是差不多的,”满宝鼓励刘医女,瞥见一旁的郑辜和郑芍,她便连他们一起鼓励,“你们也不要气馁,你们不能给老夫人们看病,可以给皇帝王爷,还有那些老太爷之类的看病嘛。” 郑辜和郑芍:……他们并不气馁好不好?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764章 请脉 今年大晋发生了很多大事,每一件单拎出来都能使得那一年不一样,然而这些事都一起发生在了今年。 先是侯集造反和谋害太子牵扯出了恭王,让一直龙争虎斗的局势被打破,恭王被圈禁在宫中,而太子暂时性取得胜利。 然后是一直多年不孕的太子妃有孕,传闻太子不育的病已经治好。 然后太子妃平安生下孩子,却又因为徐雨牵扯上了各家。如今各家面对皇室都要稍退一步,生怕皇室撕破脸皮。 诚然,皇帝撕破脸皮他也很难战胜各家联盟,但同样的,各家也休想好过。 所以就算偏安一隅,不常到京城来的一些老夫人也忍不住今年过来京城过冬至。 当然,她们都找了很好的理由,来给帝后及太子太子妃贺喜。 不管大家对东宫有什么想法,面上大家都是很和睦的,她们见到皇后时,好话就跟不要钱似的往外倒,什么太子有子是普天同庆的事儿…… 听说小皇孙特别聪明,一看就是个孝顺孩子…… 虽然聪明和孝顺之间没什么直接关系。 满宝一早便接了刘医女一起到太极殿后殿去,当时正坐在偏殿里喝茶和打盹呢。 她今天起得有点儿早。 听到正殿传来的热闹声音,满宝就掀起眼皮往外看了看,见没人来叫她,就继续盘腿坐在铺了褥子的大椅子上闭目养神。 刘医女正襟危坐的坐在一旁,紧张好了一会儿,一回头见师父似乎睡着了,便半响无言。 满宝时不时的睁开一条缝看向外面,看到徒弟看她,她就道:“你起的比我还早,还是眯一眯吧,听说今儿来的人多呢。” 刘医女道:“师父,我不累,要不我检查一下东西?” 满宝就看了一下她带来的药箱,干脆放下腿穿好鞋子,“你把药箱拿过来我看看,你带了多少套针?” 刘医女道:“听您的吩咐和太医署申请了十套。” 满宝点头,“回头用过的针要煮过再送回太医署。” 她们这里检查完没什么问题,便又继续坐在偏殿里等了好一会儿才被叫过去。 皇后也和她们寒暄完了,正说起最近新开起来的太医署,因为在座的老夫人和夫人大多都给太医署里放了一个人,所以是知道这件事的。 皇后就道:“陛下和太后娘娘念老夫人们辛劳,多年来替国臣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身上病痛不少,所以今日特命周太医和她徒弟刘医女来给大家看看。” 在场的,除了高密公主、崔老夫人和另外几家老夫人没见过周满外,其他人都见过她,甚至请她看过病,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只是微微躬身感谢了一番太后和帝后。 崔老夫人却早听人说起过这位周太医,所以周满领着刘医女进殿时目光便不由看过去。 满宝和刘医女放下药箱,先向上和皇后行礼问安,这才冲着殿里坐着的老夫人和夫人们团团行礼问安。 巧的是,杨侯夫人也在。 即便是杨氏如今被牵连,需要低调过日,她也是杨氏的宗妇,是侯夫人,因此皇后召见各家命妇,她也在其中的。 她看到周满便垂下了眼眸,没打算让她看诊。 皇后免了周满的礼,笑道:“周太医,你给诸位夫人请请脉。” 满宝应下,便看向诸位夫人,见大家都不应声,便打算从前面看到后面。 高密公主看了皇后一眼后主动开口道:“周太医先来给我看看?” 满宝笑着应下,带着刘医女上前给高密公主请脉。 大庭广众之下,当然不可能说很私密的病情,满宝也识趣,说的多是一些普通的病症以及平时的注意事项。 比如,“公主是不时夜里难以入眠?平时还有些口干舌燥,觉得喝多少水都不够?” 高密公主觉得很稀奇,连连点头,然后满宝就会给她一些注意事项,要是不需要更衣,只需要在手脚或头部、脖子一类可以显露的地方扎针,她就给她扎几针。 这些老夫人年纪比皇后还要大许多,都是儿孙满堂的人了,身上的毛病自然不少。 便是不提妇科一类的病,单独老年人常见的病症就不少。 反正今天是请的平安脉,看的多仔细却没有,只是捡一些平常的病症提一提,然后扎一些针,若是发现别的要紧病症,满宝秉持着给病人保密的原则,也就会暗示一二,让对方出去后可以再找大夫看一看。 当然,她们要是来请她也是可以的。 满宝带着刘医女从上往下看,病症一说一个准儿,且又细心周到,就算一开始有些轻慢的崔老夫人都忍不住郑重的看了周满一眼。 皇后低头喝茶,对此很满意。 机会她给周满了,但也要她把握住了才好。 不少老夫人对周满印象好起来,卢老夫人更是拉着她的手笑道:“等你哪日出宫去,有空了上我家坐坐,我大孙媳妇也有孕了,我想着让你给她看一看。” 皇后就笑道:“卢老夫人这是第二个重孙吧?” 卢老夫人就笑眯眯的点头,“是啊,第一个是重孙女,不知道这次能不能生个重孙子。” 皇后笑道:“先开花后结果,前头开的花越多,后头结的果才会越多。” “是这个理,要是个重孙女,她们姐妹两个正好作伴儿了。” 满宝也笑眯眯的应下了,然后去给下一位老夫人请脉。 刘医女一直留意着时间,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便去给时间到了的夫人拔针,或是去转针。 师徒两人配合,速度还是很快的,虽然命妇们不少,但依旧在午正前都看完了。 皇后很满意,颔首让周满退了下去。 崔老夫人便笑道:“也不知道太医署养出来的女医将来是否有周太医这份本事。” 皇后就笑道:“她们也都是周太医和太医院里的其他太医教的,本宫想,其中肯定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而走出正殿的满宝呼出了一口气后道:“看病还是喜欢一个病人一个病人的看,这样大庭广众之下,好多问题都不能问。” 刘医女问:“师父,我看你给崔老夫人诊脉的时间比较长,她有什么问题吗?” 满宝就压低了声音道:“我不太敢确定,我觉得她身上有淤肿未消,脉象上有些不好,可惜她今日敷了粉,脸色看不太出来。”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765章 值守 不过当着人前,满宝不好多问。但她已经暗示过对方,让她再找大夫看一看了。 她觉得那些命妇就没有简单的,在她们面前她都跟小孩儿差不多,因此不觉她们没听懂。 她自觉已经尽到了义务,因此高兴的领着刘医女到宫门,和她道:“你再回去上半天课吧,明儿就放冬节假了。” 刘医女应下,行礼后退下。 满宝回崇文馆,可惜明天她轮值,还不能出宫。 这还是满宝第一次在太医院值守。 为了方便人叫,她还得带上自己的铺盖去太医院里睡一晚上,没办法,虽然太医院里有现成的,但她不想用萧院正他们用过的。 萧院正也体谅她是女孩子,叫人单独给她收拾出一个小房间来。 正巧,刘太医和她排在了一个晚上。 一入夜,宫中各处熄了不少灯,太医院也只亮了两盏灯,医助们将东西都归拢好,然后就端来火盆坐在太医院的办公所里说话。 刘太医不知打哪儿摸出来一小袋黄豆,抓了一小把放在炉子边上,烤了一会儿后便请目瞪口呆的满宝一起吃。 满宝还是第一次参加他们这样的值夜会,很是新奇的挑了两颗黄豆吃,然后颔首道:“跟我大嫂炒的豆子差不多。” 刘太医笑眯眯的道:“郑太医牙口好,你要是碰上和他一起值班,他会拿肉干来烤。” 满宝就思索起来,“那我下次是不是也得准备些值夜的东西?” 刘太医便乐呵道:“你一年才值守几次?用不着。” 也就放长假的时候她才要值守,一是预防宫中有需要她的急症,二也是堵了其他人的嘴。 他笑道:“你年纪还小,不用跟我们熬着,一会儿吃了东西再歇一下就睡觉去吧。” “那刘太医您呢?” 刘太医笑道:“我再守两个时辰,没事儿也睡觉去了,还有医助们呢,宫里要是有病人,他们会去叫我们的。” 一旁的医助们也连忙表示他们会分开值守,不会漏掉一点儿动静的。 大家都是值守惯的人,在这些事情上自不会渎职。 满宝点了点头,便和他们围着火炉吃豆子,顺便说说话。 刘太医主要说起太医署里的学生,“里头有几个学生实在是不错,都已经在外头学过不少,大可以另外成班,再教个两三年就能出师了。” 他道:“我和萧院正想着,不好耽误他们太长时间,所以想各自带一个在身边教导,这样出师速度快些,明后年他们也能帮得上忙。” 满宝眼珠子一转,就推荐她徒弟,“刘太医,您看我家郑辜和郑芍怎么样?” 刘太医:…… 他们想把人带在身边教导就是打着收徒的意思,就是那种磕头敬茶入门的收徒,你把自个的徒弟介绍给他们是什么意思? 刘太医干脆点评了一下道:“郑辜的确不错,放在外面大可以出师了,郑芍嘛,还得再学几年。” 却没说收人的话。 满宝怀疑的看着他,刘太医就抬起眼眸瞥了她一眼,满宝一下就领悟了,“你们是要在太医署里收徒吗?” 刘太医轻咳一声道:“我也没什么徒弟,这不是遇见良才舍不得吗?” 他们其实都没想着从外面收徒的,毕竟各人自家的子侄也不少,太医院里的事儿不少,再教导家中子侄就很费心力了。 可看周满收了四个弟子,一个是自己的侄女且不说,剩下的两个,一个郑芍资质差一些,但郑辜和三娘进步都很大。 郑辜且不说,刘三娘可是他的亲孙女,他看着她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进步。 而现在,她已经能够出入豪门世家的后宅看病,被人尊称一声刘大夫,但他儿子,她的伯父在外的声名都还差一些。 周满带着济世堂的快速发展到底还是让他们心里有了紧迫感,所以他们也急需一些杰出的弟子。 满宝倒没觉得有什么,还赞同的点了点头,“行吧,那郑辜他们只能我自己来带了。” 刘太医松了一口气,满宝则叹气,“我时间不够用啊。” 刘太医就笑,“你现在就嚷着时间不够用了,等地方医署开起来,只会更忙。” 说到这里刘太医便想到了什么,压低了声音问,“我听说杨大人要外放了,是真的吗?” 这方面的消息,太医院到底比朝堂上的大臣们慢一点儿。 满宝点头,“已经有八分准了吧。” 刘太医就叹息,“也不知接手的是哪位大人,太医署刚开,可不敢断了资金,不然要前功尽弃的。” 前朝的太医署为什么开了没几年就渐渐没了? 还不是因为没钱? 末帝打仗要钱,户部直接就断了太医署的供给,后来太医署节衣缩食又坚持了两年,最后还是把学生放归,太医署就名存实亡了。 这也是当初周满说要开太医署,萧院正和刘太医最担心的原因之一。 何况她折子写的可不止是太医署,还要广开地方医署,花费只会比前朝更甚。 满宝闻言也忧心了一下下,也不知道杨学兄给的那些东西能不能让他们从户部那里抠出钱来。 不过钱财一事儿嘛,船到桥头自然直,满宝很想得开。 于是她安慰刘太医,“没事儿,上头还有皇帝皇后和太子呢,天塌了有个高的顶着。建造太医署和医署已经费了这么多钱,陛下要是半途而废,岂不是前功尽弃?” 她笃定的道:“我不信他想到前头的钱都白花了不心疼。他只要心疼前面的钱就会继续往下投,这就跟赌钱一样儿的。” 刘太医:…… 一旁的医助们也听得目瞪口呆,然后默默地低下头,只当刚才什么都没听见。 俩人围着火炉说了好些闲话,医助们也津津有味的听了好多“机密”,然后满宝的生物钟时间到了,忍不住打哈欠。 刘太医看了一下时间,便对她道:“你去洗漱睡觉吧,我再坐会儿。” 满宝问,“夜里出诊的几率大吗?” 刘太医想了想后道:“三个晚上总有一个晚上会叫人,我觉着今天晚上应该会平安无事,主要是这两日就三位娘娘有些不舒服,白天都去看过开方了。” 所以对宫里的病人他们都是心中有数的。 满宝便点了点头,放心的睡觉去了。 ※※※※※※※※※※※※※※※※※※※※ 作家的话 明天见,今晚看电影 ☆.第1766章 咳血 “周太医,周太医……” 满宝唰的一下睁开眼睛,从床上惊醒,她抬眼望着眼前黑乎乎且又陌生的地方,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她是在太医院里。 满宝听到敲门声还在继续,连忙掀起被子起身,随手扯了一件外衣披上便去开门。 敲门的医助只看了一眼就低下头去,快速道:“周太医,太后宫中来叫人,刘太医请您一起出诊。” 满宝应了一声,将门关上,她挠了挠脑袋,这才转身去穿衣服。 她抽空看了一眼系统的时间,发现已经凌晨两点多,丑正过,天哪,正是一天之中最冷的时候。 满宝随便拢了一下头发,便取了架子上的斗篷披上,自觉足够暖和了才提着药箱出门。 刘太医也是才起身,不过他已经准备好了,除了自己的药箱,还带上了应急的药。 太后宫里的内侍正站在门边,看到周满也到了,连忙提着灯笼给他们照路。 满宝问:“什么病?” 内侍没说话,刘太医道:“咳嗽,见血了。” 满宝惊讶,“太后之前病了吗?” 刘太医道:“一直是萧院正看的,每日都在吃药,没想到今夜会咳血。” 咳血不是什么好征兆。 满宝也知道,脚步更加快了些。 俩人到太后宫中时,宫殿内外已经点亮了不少灯,俩人在门口那里跺了跺脚,等身上寒气消了一点儿才进去。 满宝还把斗篷解了交给宫女。 太后脸色苍白的躺在被子里,时不时的咳嗽一声,满宝听着都揪心,她好像要把心肺咳出来一样。 俩人行礼后刘太医先上前问诊,半响后将位置让给周满,然后退到一旁问伺候太后的宫女,“娘娘是什么时候咳起来的?” 满宝摸了摸太后的脉象,心内微微叹息了一声,再一看她的脸色,不多久便和刘太医一起去看帕子上的血迹。 俩人对视一眼,都轻声劝慰太后两句,然后退出去讨论病情。 刘太医道:“药石很难立时起效,针灸上……” 满宝道:“倒是可以缓解一二。” 刘太医点头,便伸手提笔开方,一连开了三个方子和周满商量,“你觉得哪个好。” 满宝看了看后点了一张,“这个改用柴胡吧,温和些。” 刘太医思索片刻后点头,“也好,你打算用什么针法?” 满宝提了一下,因为要入档,她干脆将针法也写了下来,俩人商量一下,确认无误后由刘太医记录入档,满宝则拿着针袋进去行针。 太后咳得很厉害,就是因为如此难以入睡,又咳出血来才临时叫的太医。 满宝入内后便宫女们便放下重重幔帐,大宫女开始帮着太后除去衣服,太后不太舒服的趴着行针。 一开始太后还是没忍住咳嗽,但满宝扎了几针后太后的气就顺了许多,肺部呼哧呼哧的声音少了一些。 不仅太后,就是太后宫里伺候的宫女内侍没也第一次感受到宫里有女医的好处。 针灸的确是即时有用的医术,要是以前,没有太医敢对太后用,太后也不会容许太医冒犯自己的身体。 可现在有女医就不一样了。 太后咳得不是那么严重了,宫里着急忙慌,累得团团转的宫女内侍们也稍稍放下心来。 满宝行针才到一半皇帝和皇后就到了。 夫妻俩都是临时被叫醒的。 皇帝留在外面问刘太医病情,皇后则轻手轻脚进来,见周满正在扎针,便抬手止住了要行礼的宫人,没叫人打搅她。 满宝行完一套针法,将针拔了以后对还有些难受的太后道:“娘娘转个身,我再给您行另一套针。” 太后被宫女扶着要起身,结果身子有些不便,差点摔回床上。 皇后疾步上前和宫女一起将太后翻了一个面,满宝这才看到皇后,连忙要行礼。 皇后扶着太后躺在床上,这才道:“不必多礼,快医治太后娘娘吧。” 满宝应了一声,捏针再次给太后扎针。 这次扎的是面前,太后亲眼看到那长长的针尖扎进去,心肝还是颤了颤的,她抬眼看了周满一眼。 扭头去和皇后说话,“皇帝呢?” “陛下在外面,母后要见陛下吗?” 太后就叹气道:“天冷,他身子也不是很好,跑出来做什么?” 满宝一边扎针一边想,和太后比起来,皇帝称得上伟岸了,他哪儿身体不好了? 皇后都比他体弱。 但太后不这么想,她道:“夜里寒气重,他身上有旧伤,这会儿不爱重自身,回头又要犯疼了。这儿有太医呢,我自觉也好多了,你和皇帝回去歇着吧。“ 皇后却道:“母后宽心,殿里点了火盆,宫人会伺候好陛下的,倒是您,陛下听说您病了,一刻都坐不住,您要是赶他回去,只怕他心中不安,更不好了。” 太后就皱紧了眉头,半响后叹息一声道:“那就算了,让人把旁边的暖房收拾出来,让他在里头躺一躺,冬节要祭祀,他有的忙呢,别累着了。” 皇后应了下来,然后看了宫女一眼,宫女便领命出去传话。 太后和皇后没话说了,一转头见周满又捻了一根更长的针扎在她身上,太后心肝又颤了颤,只能继续移开目光,找话和周满说话,“太子妃和小皇孙身子好吧?” 周满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话是问她,连忙点头道:“挺好的。” 太后就叹息,“哀家只见过小皇孙一次呢。” 小皇孙还小,外面又冷,别说东宫,就连太子妃的正院都没出过,太后只在洗三过后见过孩子一面,还是她亲自去看的。 满宝虽然跟太后不太熟,但在说话上素来自来熟,于是一边扎针一边道:“没事儿,等娘娘身子好了就去见呗。” 太后就瞥了她一眼没说话。 皇后已经嗔怪道:“傻孩子,太后是长辈,小皇孙怎么能让太后去见呢?母后,等您好了,我让太子妃把孩子抱来给您看一看。” 太后心动了一下便摇头道:“算了,我这儿一直吃着药呢,小心过了病气给他,外头也冷,他年纪太小,不好挪动,让太子妃带着吧。” 一旁的嬷嬷凑趣道:“小皇孙翻过年就两岁了,说不定也想曾祖母呢。” 满宝捻针的手忍不住一顿,惊讶的抬头看着嬷嬷。 才满月零一天的小皇孙睡梦中踢了踢腿,完全不知道再过一个多月他就要两岁了。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767章 病情 这话皇后都不太好接。 满宝落针,捻了捻后去动别的针,生怕太后真的让太子妃抱着小皇孙过来看。 现在天气是真冷,就算不算太后身上的病气,此时太子妃和小皇孙也不宜出门。 从东宫到这里可不近。 于是满宝道:“我也很喜欢算虚岁,我现在都十六了,但其实才过了十四周岁的生日,听着就比别人大。” 眼神向上,不乐意看周满扎针的太后都忍不住瞟了她一眼,淡淡的道:“虚的毕竟是虚的,翻过年小皇孙也不过才两个多月,还没满百日呢。” 皇后微微松了一口气,笑着应了一声“是”,然后道:“不过孩子长得快,眨眼间就长大了,等小皇孙周岁,陛下还想让他沾一沾您的福气,到时候在母后宫中抓周。” 太后就露出笑容来,应道:“这个好,孩子是长得快,别看他现在才满月,眨眼间就该周岁了,抓周的东西也得准备起来。” 皇后应是。 一旁的站立的嬷嬷识趣的不再插嘴。 满宝捻着针,太后竟然许久都不咳了。 她算着时间拔针,皇后和宫女立即将衣服给太后穿好披上。正好他们开的药也熬好了。 太后吃了药,又坐着说了一会儿话便有些犯困。应该是安神的药起了效用。 满宝和皇后便退了出去,宫女熄了两盏灯,幔帐里昏暗了许多,太后的呼吸也开始绵长起来。 皇帝一直守在外面,并没有去休息,看到皇后和周满出来便起身问道:“如何了?” 皇后轻声安抚道:“母后已经睡下了。” 咳嗽最难做的就是入眠了。 皇帝松了一口气,看向周满,“太后的病何时能治好?” 满宝闻言惊讶的看向刘太医,刘太医悄悄的抬头看了她一眼,很轻微的摇了摇头。 满宝一头雾水,这是什么意思? 是不要告诉皇帝,还是他什么都没说? 哎呀,她和刘太医默契不足呀。 皇帝见她瞪着眼看刘太医,他便瞪着眼看她,“朕问你话,你看刘太医干什么?” 满宝便收回了目光,决定按照自己的步骤来,她斟酌了一下,还是压低了声音道:“陛下,太后娘娘的病不太好治……” 皇帝脸色难看起来。 满宝轻声道:“娘娘年纪大了,这是久病成痨,所以……” 刘太医忍不住清了清嗓子,接过周满的话道:“陛下,太后娘娘已年过古稀,放眼大晋,能有如此寿数的人已不多。娘娘的病还是以静养为主,不动怒气,少悲喜,再加以针灸药物,总有好转之时。” 怎么可能会好转,太后的脉象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满宝心中腹诽,不过嘴上却什么都没说。 皇帝却心想,只说好转,却不说痊愈,也就是说太后不能痊愈了。 皇帝皱着眉头,心中有些伤怀,一时没说话,不过听刘太医说话的确好受多了。 虽然这意思之前刘太医已经表述过,现在不过换了个说辞而已,但皇帝依旧想问一问周满。 毕竟,之前大家也都说殷或是强弩之末,恐怕活不过这两年,结果他现在不也越活越好吗? 见周满低头站在一旁,他便知道她也认同刘太医的诊断了。 皇帝叹息一声,挥了挥手,转身离开了。 皇后便让人小心伺候着太后,然后拿着皇帝的斗篷去追他。 满宝看着这对至尊夫妻走了,这才松了一口气,小声和刘太医道:“好少看到陛下这样。” 刘太医就瞥了她一眼,人家娘病重都快要死了,还不准人家发一下龙威吗? 刘太医和满宝并不能立刻就回太医院去,而是在偏殿里围在火炉边上打盹等候,等太后睡熟,确定她不会再发病后才离开。 等他们可以走时都已经快卯时了。 天色依旧昏暗,他们谢绝了太后宫中的内侍相送,自己提了一盏灯笼提着药箱往太医院走。 因为还没到各院门开锁的时候,他们过每一道门都要等一下,检查过身份令牌才能过。 走在狭长的甬道里,满宝伸手拢了拢披风,整个脑袋缩在毛茸茸的帽子里,即便是走路,也困得都快要睡着了。 刘太医也有些犯困,因为怕路上有冰块,所以他每一步都走得很慢,很稳,甬道里没人,因此他道:“以后啊,遇着治不好的病人就让家属听天命吧。” 满宝道:“可我看陛下就是想打破砂锅问到底。” 她小声道:“我一直以为皇帝和太后的关系不太好呢。” “是不太和睦,可母子间哪有隔夜仇的,”刘太医道:“再恼再怒,这会儿人也要死了,剩下的自然是好的了,我们做大夫的,可不能做疏间亲的事儿。” “我知道,疏不间亲嘛,我也从来不在皇帝面前说太后的坏话。” 刘太医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问起他们的专业,“你觉着,配以针灸,太后的病可能熬过开春?” 满宝想了想后道:“得看天气吧,要是天公作美,或许病情会稍减些,过了春,那到下一年的冬天就容易了。” 刘太医也点头,“是啊,冬日难熬啊。” 生死有时候也看季节和气候的,冬天为什么丧事多?就是因为天气寒冷,身体活性也跟着减弱,很多老人就是这样弱着弱着就熬不过去了。 刘太医掐了掐手指算时间,道:“还有三个月,过了这三个月就好了。” 说完了专业问题,刘太医就开始说起家事,他含糊的问道:“你说我是不是要给三娘定一门亲事啊,她年纪也不小了……” 不然国丧,作为太医的家属,她至少有三个月或是半年不能定亲。 满宝不太乐意,“她还在读书呢,等读完了书还得进太医院,她成亲以后还能进太医院吗?” 刘太医:“……你要这么算,我估摸她这一辈子都嫁不出去了。” 他道:“周太医,你可不能这么害我们刘家。” “那你也不能害我和皇后娘娘,更不能害三娘,”满宝道:“她可是皇后托我培养出来的,你先说你给她许的人家会允许她婚后进宫当官儿吗?” 刘太医…:…… 刘太医他不肯定呀。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十点左右 ☆.第1768章 嘿嘿嘿 这个时代,师同父,虽然刘太医要执意给孙女定下亲事也是可以的,但那样肯定会得罪周满。 他不想在这种事上和周满发生冲突,所以才多问了一句。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他本以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儿,谁知道周满会反对呢? 刘太医唉声叹气,也不去关心太后的病情了,而是关心起他孙女的婚事来,“那周太医那儿可有合适的人选?你是她师父,手上要是有合适的人选也是可以提一提的。” 他认识的人家里,实在没有一个会愿意放自家媳妇或儿媳妇进宫当太医的人家再。 本来,三娘进宫就是为了找一门好一点儿的亲事,嫁人后可以相夫教子。 谁知道她会遇见周满,谁又能料到她将来会受皇后所命去和周满学医呢? 满宝没想到自己还得操心徒弟的婚事,她自己都没成亲呢。 她先想到的是她几个哥哥,很是惋惜道:“我有六个哥哥,可他们都成亲了。” 刘太医:“……周太医,这差着辈分吧?” “啊,”满宝这才想起来,“你不说我差点儿忘了。” 刘太医却突然想起来,“周太医不是有好几个侄子吗?” 满宝惊得站住了脚步,叫道:“我侄子?这,这不好吧?” 刘太医很认真的问,“怎么不好?是你侄子定亲了?” 满宝摇头,“这倒没有,我三侄子就比我大两月,除了他上头还有两个,都比我大几岁,我大侄子比我大四岁来着。” “那不是正好合适吗?” 满宝纠结起来,“合适吗?” “合适呀,那是周太医的侄子,人品我肯定信得过,再说了,周太医家里已经出了您一个太医,你们家还会介意再出一个太医吗?” 满宝摇头,她爹要是知道,怕是做梦都会笑醒呢。 可是…… “我还没问过他们的意思呢,”满宝道:“我也没听他们说起过对方。” 刘太医则道:“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们说合适了,他们就合了一半了。” 满宝想了一下她几个哥哥的婚事,发现还真是,于是看向刘太医,正巧刘太医也看过来,俩人对视一眼,然后嘿嘿一笑,“那就相看相看?” 刘太医立即点头,“那就相看相看。” 满宝丑话先说前头,“要是俩人中有一个没看上,您可不许恼。” 刘太医就笑道:“我恼什么?一个是你侄子,一个是你徒弟,我就占了一方有什么可恼的?” 这件事上更操心的是周满吧? 然而满宝还真不太把这事儿放心上,把人拉去相看,看上了就相处,看不上就回归原位呗,这到底是两个年轻人的事儿,她才不操心呢。 俩人走回了太医院,和医助打了一下招呼,然后脸也不洗,直接就回各自休息的小房间里睡觉去了。 这会儿已经卯时了,再睡也只能睡一个时辰,不过这回笼觉满宝睡得还挺熟,等醒来后便神清气爽,又是一个精神的小姑娘了。 刘太医到底年纪大了,所以身体恢复没她快,醒来时精神还有些萎靡。 他慢腾腾的要去洗漱,结果就看到周满正站在院子里搓手打拳,他忍不住站住看了看,然后问道:“小小年纪就养生了?” 满宝收势道:“就打了一遍,今儿起太晚了,不然冬日起床最好还搓一搓脚板心,那样更暖和。” 刘太医就慢腾腾的转身走了,转身去洗漱。 等俩人坐到办公屋里用早食,萧院正等接他们班的人也到了。 刘太医着重说了一下太后的病情,然后便起身告辞要回家。 满宝也要走,萧院正就想起来问,“太后再扎针怎么办?” 满宝想了想后推出她徒弟,“叫刘医女进宫来服侍吧,她知道针法,每日昏前一遍针法就行,行完针吃了药正好差不多要睡下。” 萧院正便掀起眼皮看了她一眼后道:“刘医女现还领着宫中医女之职,倒是可以宣,不过太后要是不肯用她,到时候肯定还要宣周太医的,这几日周太医可要出京吗?” 满宝就叹息道:“不出,冬节要猫冬,家里大人不让我们出远门,最多就在集市上逛一逛。” 萧院正就满意了,道:“那你每日出门记得告诉家人去向,宫中要是宣你,我们也好找人。” 这也是规矩,一般太医就算是有假期,没有上报过也是不能去太远的地方,以免宫中有急症找不到人。 满宝应了下来,这才提着药箱和刘太医一起出宫。 路上,刘太医笑眯眯的和周满道:“多谢周太医提携三娘了,昨晚上我们说的事也定个时间吧,你看什么时候合适?” 满宝这才想起昨晚上,不,是凌晨那会儿说定的事儿,道:“我得回家问一问我大哥大嫂和我大侄子,就这一两天吧,到时候定了日子告诉您,对了,三娘那里……” 刘太医笑道:“我去说。” 俩人就这么说定了。 到了宫门口,大吉已经牵着马车在外面等着了,他上前接住周满的药箱,道:“少爷他们在家里等满小姐,殷少爷也过来玩了。” 满宝应下,挥手和刘太医告别,便爬上马车坐好。 刘太医对着她点了点头,看着她的马车走远便叹了一口气,心底深深的惋惜起来,可惜三娘是个女娃。 不然以周满现今的地位和愿意提携她的气度,她将来成就必定不低。 宫中的太医很少有像周满这样直接提另一人来代替自己去治病的,便是自己徒弟都要斟酌一二,尤其周满现在年纪还那么小。 宫里的主子就那么几个,她提了别人上来,将来找她看病的人必定会减少。一个太医,主要面对的还是宫里的人,要是用他的时候少了,那他的地位必定会下降。 难得遇上一个这么肯带徒弟的师父,偏这个徒弟是三娘。 刘大夫心里惋惜了一阵,也坐上马车回家去了。 太医署昨日也放冬节假,但刘医女并不打算呆在家里,而是收拾东西准备去济世堂。 刘太医一回家便碰到她要出门,连忙叫住她道:“你到我书房来一下。”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769章 祖孙 刘医女顿了一下,跟着祖父去了书房。 刘太医将药箱交给随从带下去,在书房的正位上坐下,上下打量了一下刘医女后道:“太后病了,是咳疾,昨晚是我和周太医接诊的。” 刘医女垂着头听着,虽然不太理解祖父为什么要与她说这个,但还是听得很认真。 刘太医道:“今日出宫前周太医和萧院正举荐了你,认为你可以代她为太后行针。” 刘医女闻言也微微有些动容,忍不住抬起头来看向刘太医。 刘太医对她点了点头,对她道:“这是你的机会。” 他顿了顿后叹息道:“你的医术都是承自周太医,你从小在刘家长大,应该知道各家的医学体系都是不一样的。” 刘医女低低应了一声,小声道:“祖父放心,孙女没有争取家中资源的意思。” 刘太医沉默了一下后道:“祖父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告诉你,目前为止,能容许家中女子进宫做太医,或是出外行医的女子,能有名号的只有周太医一人。” 其他人都是名不见经传,医术也很一般,只懂一些简单医理的地方女子,根本不成体系。 刘太医道:“三娘,你年纪也不小了,应该要嫁人了。” 刘医女脸色一变,连忙跪下道:“祖父,孙女愿意束发出家,终身服侍师父。” 她道:“孙女若在宫中为官,对家族也是一份助力的。” 刘太医可耻的心动了一下,但低头看着孙女,他还是摇了摇头,叹息道:“束发出嫁,也太过悲苦了,你一辈子不嫁,和宫中那些老死宫中的宫女又有多少区别呢?” 可是她学医正到紧要时,这时候嫁人岂不是前功尽弃? 刘医女这一年来最怕的就是这件事,她实在太了解家里了,她岁数到了,要是一直迟迟不嫁人必定会影响下面的弟弟妹妹的。 别说伯父伯母他们,就是她爹娘只怕也不愿意。 刘医女几乎要哭出声来,她道:“祖父,我是奉皇后娘娘的命令和师父学医的……” 刘太医道:“让你嫁人,又不是让你不学医了。” 刘太医说到这里一顿,怀疑的打量她,“说起来,郑家那小子比你大些吧?你们是师兄妹……” 刘医女有些悲愤,“祖父,孙女没有!” 刘太医就松了一口气,“没有就好,不然我都没脸去见你师父了。” 他道:“我和你师父谈好了,找个日子让你去和她侄子相看相看,要是看得上呢,两家找个日子就定下亲事。” 刘医女一愣,抬头诧异的看着刘太医,“我师父的侄子?” 刘太医点头,叹息道:“你要继续学医,且志在官场,你师父也不愿意放人,这是最好的选择。” 他意有所指的道:“周家已出了一个女太医,显然是不会介意家中的儿媳妇和媳妇再到宫中为官的,可换了别人家就不一样了。” “你进宫本就是奔着一门好亲事去的,你应该知道,那样的人家成亲之后就很难再抛头露面,家世低些,愿意让你出门行医的,只怕家中人品也不怎么

相关推荐: 乡村透视仙医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猛兽博物馆   沉溺NPH   淫魔神(陨落神)   神秘复苏:鬼戏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恶蛟的新娘(1v2)   村夜   万古神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