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皇后留饭便知道她对白太太很满意,于是他也不由看了白老爷一眼。 虽然不太聪明的样子,好在憨厚心善,棋下得一般一般,但对他这个皇帝很恭敬呀,且又不像任家那样谄媚。 虽是旁支,好歹是世家出身,礼仪上还是不差的。 于是皇帝想了想,干脆也留白老爷用饭。 等夫妻俩都可以从太极殿里出来时,已经是未时了,满宝也要回太医院交班,干脆和内侍一起将人送到宫门去。 白老爷一边往抹着汗往前走,一边推辞,“宫门好远的,不用你送,快回去吧。” 满宝却笑道:“不打紧,太医院距离宫门也不算多远,白老爷,陛下这段时间召见了三个人,您是唯一一个被留下来用饭的。” 白老爷听到这一消息,一颗心瞬间放下大半,知道他们家现在是占优势的。 他悄悄看了一眼前面领路的内侍,小声和满宝道:“满宝啊,你和明达公主好,见到了她就给你师弟说说好话。” 满宝点头,表示明白。 白老爷彻底放下心来,有熟人就是好呀,当初让二郎那小子跟着善宝一起拜先生实乃一招好棋呀。 白老爷志得意满的摸了摸胡子,神清气爽起来,都不觉得怎么热了。 满宝将他们送到宫门口才回转太医院。 今日是休沐日,太医院里人少了很多,卢太医和刘太医都休沐了,郑太医正在指点郑辜三人怎样查找档案,以及将脉案入档。 有时候太医们忙不过来,这些事儿都需要医助来做的。 只不过很少有医助才进宫就能学到这些,大多数医助都要从管理药房开始,重复以前做得特别熟练的事儿。 但郑辜他们三人有后门呀,还是三个后门,祖父,叔叔和师父都是太医,有人指点,其他医助也只能羡慕了。 满宝一提着药箱进来,郑芍立即机灵的上前接过药箱,刘医女则去给师父倒茶,郑辜则将椅子拉开给她坐下。 一旁还站着的郑太医:…… 满宝接过温茶喝了一口后问郑太医,“萧院正呢?” “去看恭王了,你去给皇后扎针和贴药贴要这么长时间?” 满宝避重就轻道:“娘娘留我用饭,我不好推辞。” 皇后对周满的确要更亲厚些,郑太医也没多问,只是道:“那你在院里值守吧,下午我带着刘医女去太后宫中。” 满宝点了点头,问道:“太后如何了?” “还是老样子,皇后、明达公主和恭王生病的事儿都没敢叫她知道。”说罢还在本子上翻了翻,很快翻出两张脉案来给她,“昨日的脉案。” 满宝看了一眼便心中有数了,她点了点头,对郑辜道:“晚上我要值守恭王宫中,你随我一起,现在也去休息吧。” 郑辜有些激动的应下。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966章 满意( 给书友“锦衣卫:蓉蓉”的打赏加更) 皇帝从前殿找过来,将两个女儿都打发下去歇午觉,然后他坐在塌边和皇后说话,“白家虽小,好在也是积善人家,这位白老爷虽没有功名,却也没有丢了世族的礼仪骨气。” 皇后轻笑道:“白太太人也可亲,我看着倒比霍家还要好些。” 之前皇帝见过任家和霍家的家长,因为觉得任老爷太过谄媚,谄媚到他有些不舒服,所以更满意霍家。 而且霍家也是官宦之家,同样也是世家旁支,且底蕴比白家还要深厚许多。 皇帝就沉吟起来,问道:“明达见过白太太了?” 皇后笑着点头。 皇帝就问:“她觉得如何?” 现在除了皇帝,明达身边的人怕是都知道她的心思了,皇后也没有点破,而是顺着他的话点头道:“明达也觉得白太太很好相处。” 皇帝便沉默起来,真到要下定决心的时候他还是不舍的。 皇后顺手从尚姑姑手里接过一杯茶递给皇帝,问道:“这几日我都没能去看母后,母后身体如何了?” 皇帝回神后道:“我今早去看过了,睡的时候多,醒来的少。” 皇帝说到这里一顿,到底叹息一声道:“我找个时间再见一见白诚吧,到时候让明达也出来见一见,她要是也愿意,就赶紧将她的亲事定下来。” 他也担心耽误女儿的婚事。 皇后点点头,便知道这事儿八九不离十了。 晚上用过饭后她便伸手摸了摸明达的头发感叹道:“明达也长大了。” 聪慧如明达一下就领悟到了母亲更深层次的意思,小脸忍不住一红,一旁的皇帝看到,心中就没忍住一动,一直忽略的问题冒了出来。 话说,明达是认识白诚的吧? 从开始到现在,她似乎一直没表达过不喜白诚,那这意思就是…… 皇帝一时目光幽怨不已,等两个闺女走后就忍不住问皇后,“明达对白诚如何看?” 皇后看了他一眼后道:“不过是认识而已,一同出游过几次,婚姻大事自然还是要看父母之命的。” 虽然皇后是在避重就轻,但皇帝心里还是舒服了些,虽然依旧不甘愿,但心底还是更认定了一些白诚。 找个女儿喜欢的,总比找个她不喜欢的要好吧? 皇帝有些憋屈的入睡去了。 满宝也领着郑辜一起去恭王宫中值守。 最近后宫嫔妃和小皇子小公主们都没事儿,连磕破皮和打喷嚏这样的小毛病都没有,所以下午满宝将皇后的脉案入档,便可以回小房间里躺着补眠了。 这会儿她正精神,到了恭王宫里也没有睡意,他们主要负责看住他的腿不让他再乱动歪掉,同时也是让他不要那么痛。 不过满宝没给恭王用止疼针,只是遵照旧例给他开些止疼的药。 但止疼的药不能多喝,而且过三两个时辰药效就过了,所以从后半夜开始恭王就开始哼哼。 他喊疼,他殿中的人基本上就不能睡了。 满宝睡眼朦胧的看着宫女和内侍们不断给他端茶倒水任他折腾,她就坐在一旁看着。 恭王哼哼过后扭头看见她正双眼放空的坐在椅子上看着他的方向,不由吓了一跳,然后不高兴起来,“周满,本王很疼。” 满宝的目光就慢悠悠的落在了恭王身上,反应了好一会儿脑子才接收到他的信息,她打了一个哈欠道:“殿下,断腿都疼。” 恭王:…… 他被噎住好一会儿才找到话,“本王是让你给本王止疼。” 他又不是小孩儿,满宝才懒得哄他呢,道:“止疼药吃多了会变傻,您今天已经吃过了,还要再吃吗?” 都是成年人了,这种后果是可以自己选择的。 恭王这下彻底没话了,一会儿就哀哀叫着疼,然后要喝水,要如厕,还要吃东西,又要漱口,或是叫着身上哪儿哪儿疼,反正就是不让人停歇。 满宝任由他叫,对一旁有些紧张的郑辜道:“你先去睡吧,一个时辰后来接替我。” 她就不信,恭王还能叫一晚上呀。 恭王还真的不能叫一晚上,他宫里伺候的人多,折腾别人的同时何尝不是在折腾自己? 以为水是那么好喝,东西是那么好吃的? 恭王成功把自己折腾得够呛,只能忍着痛继续躺着,时不时的发出呼痛的哼哼声。 满宝幽幽的来了一句,“王爷,这就是自作孽了。” 恭王的哼哼声忍不住一顿,不等他反应过来,满宝一句打着哈欠起身,回到耳房,直接趴到床上睡着了。 他们并不用一直守着恭王的,四五天时间下来,腿上大多消肿,而且没那么痛,骨头也不再移位变形以后他们便不用夜里值守了。 只是为了安全起见,每天依旧要过来看两趟。 但断续膏三天才换一次药,他们过来也多是询问恭王有没有乱动,当然,对恭王的话,太医院的太医们已经不是那么相信了,多是问的他身边伺候的人。 皇帝似乎对这个儿子也不是那么信任了,所以这次治疗他直接下令让人十二个时辰不离身的守着他。 就连晚上睡觉他的脚踏上都要睡着一个人,恭王就是夜里翻了几个身皇帝都知道。 当然,这样宫人们很痛苦,但恭王也没好受到哪儿去,他现在连跟自己心腹说两句抱怨话的空间都没有了。 每天看到的不是周满这张讨厌的脸就是萧院正那张老脸,正是憋屈得不行,偏他似乎身体也好,虽然堵得心口疼,却没有病倒。 萧院正把脉看出他郁结于心,但也只是客气客气的让他不要多想,安心养病。 满宝倒是在给他开药的时候还开了一剂宁神汤,但效果一般就是了,主要是他自己没想开。 而就在恭王渐渐好转时,皇帝终于下旨给白二郎和明达赐婚。 圣旨还是在满宝他们休沐那天到的,时隔两旬,她难得回一趟家,殷或答应中午给他们送点儿牛肉来做臊子面,结果牛肉还没等到,先等来了礼部的官员。 除了礼部的官员外,还有持着圣旨的古忠,有内侍提前来报,让他们准备好接旨,白老爷便是有心理准备,这会儿也激动的头一晕,而白太太是整个人都傻了,一时坐在椅子上没动弹。 ※※※※※※※※※※※※※※※※※※※※ 作家的话 感谢蓉蓉的生日打赏,嗯,欠得有点儿多,我打算以后有机会再还,先把大家的月票还了,所以现在先加一更 明天见啦 ☆.第1967章 圣旨 白大郎最先回过神来,连忙扶住他爹,然后让下人去准备接旨的东西。 刘老夫人见他们乱糟糟的,便不由摇了摇头,接过安排起来,“府上也不是第一次接旨了,急什么?” 还让白善和满宝把白二郎拉了下去换衣裳。 白二郎已经从震惊中回神,被推回自己的房间时还有些不可置信,“就这么定了?” 白善道:“前后一个月了,还短呢,赶紧换衣裳去吧。” 白二郎换了衣服出来,白太太也终于回神了,她顾不得去看一旁还晕头转向的白老爷,连忙跑去找白二郎,将她能找到的所有好看的配饰往他身上戴,“可不能丢脸。” 白二郎觉得身上挂这么多东西会更丢脸的,白善和满宝也这么觉得,于是白太太往他身上挂一件,他们就拆一件,最后白善就选了一块玉给白二郎系上,满宝则给他挑了一个络子,然后安抚白太太,“这就足够了,再多,给宫里的人见了还以为我们家是暴发户呢。” 白太太一想也是,但看着桌子上的东西还是惋惜不已,“可惜只你一个,不然都带上,也好让皇帝知道我们家的家底不薄,公主嫁到我们家也不是很受委屈的。” 正说着话,刘贵从外面疾步进来道:“堂太太,少爷,满小姐,堂少爷,宫里的人进街了,一会儿就到门上。” 白太太立即不磨蹭了,让儿子赶紧出去迎接。 等古忠他们在周宅门前停下,周宅已经中门大开,白老爷领着两个儿子和白善周满站在了最前面,后面则是跑来凑热闹的老周头等人。 没办法,这么大阵仗的接旨老周头还没见过,所以他很好奇。 他以为前两年接那道平复周银冤屈的圣旨已经够热闹了,却没想到给公主赐婚的热闹更大。 天使竟然提前来报,一路敲锣打鼓过来,圣旨还没到呢,附近的邻居就全都知道了。 古忠拎着圣旨下马,进入大门后等他们按照规矩跪下才高声宣旨,外面有来凑热闹的别家下人,听了圣旨后回去和主人家学声,多少能拿一些赏钱。 这一道赐婚圣旨和别的圣旨没有太大的区别,照例是列举了一下白家的家世,然后夸了一下白氏的祖先,又点了一下白二郎乃是文采人品皆备,所以被皇帝招为明达公主的驸马。 白二郎听得津津有味,等古忠念完圣旨就先他爹一步谢恩,伸起手来要接旨。 古忠只居高临下的看了他一眼,然后笑眯眯的看向白老爷。 白老爷规矩还是懂的,伸手打落儿子的手,一边表示歉意,一边谢恩伸手接过圣旨。 古忠这才笑道:“这是喜事儿,二少爷高兴也是可以理解的。” 白老爷连连称是,看向他大儿子,白大郎立即拿了一个钱袋上来,白老爷接过后塞给古忠,算做他的酒钱。 古忠也不推辞,笑着道:“咱家就托大先拿了二少爷的喜钱,以后还要再讨一杯喜酒喝。” 白老爷就笑眯眯的道:“应该的,应该的。” 转身就要请古忠等人进屋去吃了东西再走。 若是别的圣旨,宣完了自然要走,但这是赐婚的圣旨,除了他来以外,礼部的人也来了,他们就是来说亲的。 因此古忠和礼部的官员一起被请到了正堂。 于是大家开始商量起白二郎和明达公主的定亲事宜起来。 不错,虽然皇帝赐婚了,但定亲该走的流程也是要走的。 礼部的官员和古忠在周宅里用了一顿午饭,然后从白家这里拿走了白二郎的生辰八字,还和白老爷沟通了一下将来公主府的建造地址,以及他们对一些婚嫁的要求等。 当然,这些事儿白二郎他们三个小的都插不上话,不一会儿就败退而出。 殷或带着长寿过来时,三人正蹲在花坛边上密切关注正厅里的动向,因为背对着大门,所以没看到殷或主仆。 殷或往正厅里看了一眼,开口问道:“是宫里的人吗?” 三人被这道突然的声音吓了一跳,纷纷抬头,见他逆着光,面容看得有些不正确,三人便从地上站起来,问道:“你怎么来了?” 殷或就指了一下长寿手里的牛肉道:“不是说好了给你们送牛肉的吗?我的车才进这条街就听人说皇帝赐婚了,宫里的人来的是你们家吧?” 白善三人这才想起这事儿来,应了一声后领他往后面去,还顺便解释了一下他们刚才蹲在那里的行为,“堂伯今日有点儿激动,所以我们不放心,就在那里多看了看。” 满宝接着道:“我是大夫嘛,要是太过激动我也好扎针。” 白二郎:“我爹看到我可能就好了,所以我们才等在外面的。” 殷或忍不住笑出声来,点头道:“我知道,你们不是故意蹲在那里偷听和偷看的。” 三人有些不好意思,想要转移开话题,于是看向长寿手里拎着的牛肉,白善夸道:“这牛肉一看就好,才杀的?” 满宝和白二郎也看过去,眼睛闪闪发亮起来,“牛骨头炖汤也挺好喝的。” 长寿就自豪道:“这是宿国公家庄子里不小心死了的牛,我家少爷回来说想吃牛肉,宿国公家就特意留出了最好的一块来。” 殷或道:“不是最好的一块,最好的宿国公府早收着了。” 满宝却道:“这么好的已经足够了,走,我带你们去找我大嫂。” 老周头也在厅堂呢,但钱氏等人没去凑热闹,看到满宝他们拎着这么大一块牛肉过来,钱氏就忍不住道:“馋的你们,牛可是不好乱杀的。” 殷或笑着应是,解释下次不会再杀牛了。 白善他们很怀疑,“你还能管到宿国公府上?” “不能,”殷或道:“但应下来总是没错的。” 这就是他应付家里祖母和姐姐们惯用的伎俩了,百试不爽。 白善道:“我听人说宿国公府每个月都要宰杀一头牛,他们家哪来这么多的牛?” “不是关内养的,”殷或道:“是从草原上送来的,有关外的商人给他们送,宿国公爱吃牛肉,这是众所周知的,连陛下馋牛肉了,一时找不到,也要和宿国公府要一些的。”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968章 感谢 白老爷从七里村出来的时候带了很多土货,特别是周二郎,他将今年春天剥下来腌好的竹笋给他装了好几坛。 小钱氏现在就从坛子里捞了一把竹笋出来,牛肉切了炖上,等炖得差不多了便把切好的竹笋放进去一起炒,再炖一炖。 然后她转身去扯面。 她将面下好,捞出来盛在碗里,一碗面只下了一把青菜,将做好的臊子浇了一勺子上去,不一会儿,大家的面前就各放了一碗面。 满宝立即动手拌了拌,招呼着大家快吃,不要客气…… 白善和白二郎自然是不客气的,拌了拌后就开吃,吃完了一碗还忍不住又盛了一碗。 殷或脾胃弱,但也没忍住将这一碗面全吃了,果然和周满说的一样,吃过一次就再也忘不掉了。 他这才隐隐有些明白,为什么宿国公这么喜欢吃牛肉,因为牛肉的确挺好吃的。 他们这边是简简单单一碗面,老周头则是跟着白老爷他们一起陪着礼部的官员和古忠一起吃了一顿特别丰盛的午食。 送走礼部的官员时他还有些意犹未尽,但一回到自家的院子他就闻到了一股特别的香味儿。 他忍不住问道:“什么东西这么香?” 满宝从厨房里探出头来道:“爹,你回来了呀,嫂子给我们炖骨头吃呢。” 老周头就舔着肚子上前,问道:“白老爷家有好多好吃的,你们这边怎么还自己开火了?” 白二郎连连点头,招呼大家,“晚上可以去我家吃,我爹高兴,一定让人做了许多好吃的。” 满宝则问道:“爹,礼部的官员有没有说起大约的婚期?” 老周头道:“没说呢,听说还要等另一位公主出嫁呢,我听那意思,还得二三年以后呢,倒是问起白老爷以后是住在公主府里,还是在京城另外买宅子住。” 老周头忍不住看了一眼白二郎,道:“其实,我们几家住在一起也是不错的,没必要另外买宅子住,等以后公主嫁过来有了公主府就更宽裕了。” 主要是这一年来,三家很多事儿一起干方便很多,各种花销也减少,大家一块儿住着也亲热。 尤其现在白老爷还和皇帝成了亲家。 老周头不知道白老爷头晕不晕,反正他头是有点儿晕的,他只要想到白老爷是皇帝的亲家,而他现在和皇帝亲家住在一起不说,他和白老爷也是亲戚呢。 他闺女的夫家堂兄=他闺女的亲戚,也就等于他的亲戚了,于是一混合,他也是皇帝的亲戚了。 老周头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有这样的时刻,一直到白善他们带着殷或回自己的院子休息时他都还没缓过神来。 他叫住满宝,问道:“等回了村里,我要是说我是皇帝亲家老爷的亲戚,官家不会问我罪吧?” 满宝想了想后道:“应该不会,谁家还没几门穷亲戚呀。” 老周头一想也是,不过还是反驳了一句道:“我们家现在可不穷了。” 满宝见她爹这么欣喜可以当皇帝的亲戚,就想起她要辞官的事儿,纠结了一下她还是没说,起身拍拍衣服道:“爹,你先休息一会儿,我去看看先生。” 白善他们也在先生那里,没办法,白老爷今天不太想见孩子们,他现在已经缓过劲儿来,便觉得之前激动得有些丢脸。 白太太却不以为意,坐在他身边絮絮叨叨,“……听说明达公主是皇帝和皇后亲生的女儿,在所有公主里最受宠的,你说我们得准备多少聘礼才配得上她?” 又道:“我们家要不要在京城再买一栋宅子住下,总不能一家老小都住到公主府里去吧,我倒是不介意的,就怕二郎为难,万一皇家的人说他吃软饭怎么办?” 说到这里白太太又烦恼起来,“不知道公主好不好相处,以后会不会欺负二郎。” 白老爷道:“你也太操心了,你没听二郎说吗,他们是朋友呢,你不也见过人,说人很温柔吗?” “但天家公主总是威严的吧?” 白老爷道:“再威严那也是你儿媳妇,总要守礼的,你也不要太虚,那才是给二郎丢脸呢。” “你不虚,你不虚今天晕什么?” 白老爷:“我……我那是高兴的,高兴二郎竟然也能娶着媳妇了。” 但其实心里还是恍惚的,白老爷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一个人,虽然他出身白氏,算是世家旁支,但父亲早早亡故,他从小看到的人情冷暖可不比白启少多少。 他为什么田产铺产这么多却还是选择偏僻的七里村定居? 除了因为七里村那块地的确风水不错外,就是为了躲开一些人。 都说独木难支,他祖父将他们这一支分出来,到他这儿都是单脉,底下才有了两个儿子。 虽然本家那边插手不上他这一支的事儿,但逢年过节总是找借口说要修缮本家祠堂,或是赡养族中孤寡与他要些钱; 不仅本家如此,还有州县里的一些官员,总能找到借口上门来拿钱。 白老爷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也知道自己不会考官出仕,所以干脆带着一家老小搬到了七里村,正好可以躲开外面的纷纷扰扰,偶尔出去交际一下,和外面维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就好。 他一直以为,他们这一支可以在州县立稳脚跟应该是在大郎之后,至于二郎,他能平平安安的当个田舍翁,他就已经很满足了。 毕竟这孩子小时候是真皮。 白老爷没想到这么皮的小子竟然能被皇帝看中,带着他们家直接飞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他咽了咽口水道:“这事儿得好好的谢一谢庄先生。” 白太太点头,“是得谢一谢庄先生,刚才在前面多亏了庄先生打圆场才没有出错呢。” 白老爷瞥了她一眼后道:“还得谢一谢周满和善宝呢,我记得大舅哥不是送了一块蓝田玉来吗?干脆分成四块,给他们一人做一块玉佩。” 白太太一愣,问道:“你不是想拿去送礼,到时候给大郎做名声的吗?还说考科举要扬名的。” 白老爷道:“现在用不着了,拿出来给孩子们用。” 他都是皇帝的亲家了,还用得着拿一块玉到处去送人求扬名吗?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969章 打趣 殷或在周家吃了晚食才回家的,说好了要一起过来吃东西的刘焕不见踪影,谁都没往心里去,第二天刘焕便一脸忧郁的出现在周家门口。 他跟着殷或进门,不停的念叨:“我不来你们也不叫人去看我,我还想着你们能派个人来找我,我好找借口出门。” 白善三人正在看七里村的小庄子和莆村庄子的账目,闻言头也不抬的问道:“出宫的时候还好好的,你家里人为什么不让你出门了?” “我祖父说天使来你们家宣旨了,这会儿正忙着呢,不让我来添乱。”刘焕说到这里好奇的凑到白二郎身边,“这样说来,你真的要当驸马了?” 白二郎略微矜持的点头,脸上却是压不住的高兴,“是啊。” 刘焕不明白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见他乐成这样便道:“之前魏玉被选为驸马的时候你还跟我一起同情他了呢,怎么自己要当驸马时这么高兴?” 白二郎道:“那能一样吗?” 刘焕:“怎么不一样了?” “怎么会一样?公主都不一样。”白二郎道:“明达公主知书达理,聪慧机敏。” 刘焕拉长了声音“哦——”的一声,小声道:“所以你是说长豫公主刁蛮任性,还笨拙吗?” 一旁的满宝和白善:…… 俩人轻咳一声,抬起头来警告的看着俩人,满宝更是道:“长豫公主和明达公主可都是我的朋友。” 刘焕立即不敢编排人了。 一旁的殷或笑了笑,放下手中的书问:“可有我需要帮忙的?” 白善就毫不客气的将一份账册分给他,“帮我算一下结余。” 殷或便看到上面记录着,“三月初五,收鸡蛋三十八枚,鸭蛋十二枚……这是什么?” “我们在七里村的庄子的一些产出,”白善道:“算算看账目对不对,最后再核对一下钱数,对了,我们的鸡蛋多,一般卖出去是两文钱三个鸡蛋。” 一旁没事做的刘焕惊讶,“鸡蛋这么便宜?” 满宝瞥了他一眼问,“你以为有多贵?” 白善则道:“不便宜了,你算算一家一顿饭得要多少个鸡蛋?” 满宝道:“要是我家可就太多了,就是一个人一个鸡蛋也得二十来个呢,更别说一个人一次肯定不止才吃一个。” 殷或替他们计算,白善则是看着手中的账册沉默了一会儿后和满宝道:“我看今年莆村的夏收还不错,种子上不用我们多担心了,但农具还得添加一些,你添还是不添?” 他的意思是,你不是要辞官吗? 那还要用心经营吗? 满宝纠结了一下后点头道:“添吧,少添一点儿。” 她叹息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嘛。”毕竟现在辞官的事儿还八字没一撇呢,总不能因为自己的缘故耽误莆村百户人家嘛。 白善就做好了记录,点头道:“秋收要开始了,等秋收结束就可以算今年一年的收成了。” 到时候是亏是盈便一目了然。 一旁的白二郎也把支出核算好了,将账本记好以后就丢下笔,“真是累啊,赚这么点儿钱太不容易了。” 满宝就道:“你闭嘴吧,就算账而已,还没让你下地去种呢。” 白善则扭头问满宝,“试验田里的稻子怎么样了?” 要是能有成效,说不定他们投下去的成本会更快回来。 满宝:“……正要和你说呢,我大哥说前面还长得好好的,后面不知道怎么了就慢慢参差不齐起来,一些谷穗挺长,一些却是长岔了,还有,现在眼看着要收获了,有些壳里还是空的。” 白善:“灌浆没灌好?” 满宝点头,“总之问题很多,我大哥还说,试验田里的稻子也比较吸引虫子,明明它边上也有庄稼,但虫子就喜欢吃那块田里的稻子,我大哥为那块试验田操的心都快有整个庄子那么多了。” 虽然那块试验田的情况不容乐观,但满宝依旧叮嘱了周大郎要好好照顾,回头她还要筛选出种子来继续种,也要给D博士一份,让她有试验参考的标的。 同时,D博士也会给她一份新的试验种子。 满宝将此事记在了心里,等白善他们都核算好账目,她确认没问题后便收了起来。 刘焕很不可思议,“你竟还管着庄子的账目?你忙得过来吗?” 他道:“这种事情不该管事管着的吗?” 满宝道:“我二侄女不在家,所以我就自己管着了,不过是核对而已,记账什么的我侄子他们都做好了。” 她说到这里一顿,问刘焕,“你家的账目都是直接交给管事,都不核对的?” 刘焕一想也是,不说话了,他见四人都很淡定的样子,就不由又转了转自己的脑袋,“不是,白二,你昨日才定的亲,今日就这么淡定吗?” 白二郎便抬起头来问道:“不然呢,我倒是想兴奋,可他们都不陪我出去,我一个人兴奋得起来吗?” 刘焕便撸了袖子道:“我陪你!” 白二郎却又看着外面的大太阳道:“算了,看着好热呀,我们还是留家里吧,昨天周大嫂做的臊子还有好多,我们可以继续吃臊子面。” 满宝道:“三伏天呢,没事儿少外出。” 于是四人果然不出门,刘焕没办法,也只能留在周宅里陪着他们消磨了一日的时光。 他傍晚离开时还有些不可思议,就这么混了一日?但上了马车后仔细一想,虽然今天没干什么事儿,也没出去玩儿,但也过得挺开心的,最主要的是放松。 他撩开帘子见殷或上了马车后便要走,立即趴在车窗上和他说话,“明日我们一起进宫吗?” 殷或拒绝了,他现在每次入宫还是他爹带着走后门,不然早上从宫门口走到崇文馆太赶,需要走很快,他的身体吃不消。 刘焕巴巴的看着他的马车走了,这才连忙让车夫追上去,俩人一前一后的离开。 想要趁机打趣白二郎的人并不止刘焕一个,第二天他们进宫时便在宫门口那里碰到了不少人,大家都取笑着叫白二郎“驸马”。 白二郎难得被喊得有些羞恼,脸色通红的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970章 意见 赵六郎直接走到白二郎跟前晃悠,“咱俩也是亲戚了呢,叫一声表哥来听听?” 白二郎:…… 大家围着白二郎打趣了一阵才放过他,崇文馆里有和刘焕一样觉得当驸马不如做富家公子的,自也有羡慕白二的。 最主要的是,他们扒拉了一下自己的家世,完全不知道他们差在了哪里,怎么皇帝连见他们一下都不成就定了白二? 白二除了年纪比他们小上两岁外还有什么长处? 只是甭管心里多不服气,这时对着白二郎,大家还是挤出笑脸来恭喜他。 不仅崇文馆里的人,其实连朝上很多大臣都没想到最后是白诚聘了明达公主去。 可惜白家没什么人在朝为官,所以上了大朝会后大家就和周满庄先生恭喜。 因为师弟当了驸马被莫名其妙恭喜了一脸的满宝:…… 连庄先生都懵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于是连忙回礼谢过,因为白二,他今天弯的腰比之前两次大朝会加在一起的都多。 恭王算是宫里最后一批得到消息的人了,毕竟他正受伤,不会有人特意在他面前提起这个。 还是恭王妃提起需要给明达和长豫准备些添妆的东西时他才知道明达定亲了。 恭王问道:“明达的亲事也定下了?是谁家的儿郎?” 恭王妃看了他一眼后道:“定下了,绵州白氏的白诚。” “……”恭王忍不住微微直了一下腰,“谁?” “白诚。”恭王妃道:“祖籍陇州,也算世家……” 恭王就抖着嘴唇道:“什么世家?不就是周满的师弟吗?” 恭王妃不说话了。 恭王嫌弃道:“父皇怎么看中了他?他怎配得上明达?” 恭王妃却道:“母后也很满意呢。” 恭王便跟吞了一只苍蝇一样难受,等周满来给他换药时,他便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 满宝毫不在意,上了药叮嘱好他身边的人看紧他便离开。 恭王的伤好转,腿是已经确定恢复不了如初,皇后的病情也在好转,至少已经脱离了危险,不至于每日都要卧床。 皇帝这才就恭王的骨头长歪的事儿做出处理,萧院正被夺了院正之职,降为五品,除此之外,还有罚扣俸禄等。 只不过在萧院正看来,罚扣俸禄和降职比起来实在是不值得一提。 太医院院正一职瞬间落空,太医院里的太医们都瞩目起来。 萧院正之下,还有三位五品太医,一个是刘太医,一个是卢太医,之前还有一位计太医,不过计太医辞官了,所以现在只有刘太医和卢太医可以争一争这院正之职。 其中又以卢太医最有优势,因为刘太医年纪大了,他又很少管太医院里的事儿,不及卢太医经手的事项多。 太医院和别的部门不一样,别的部门首官还要询问朝臣意见之类的,太医院却是皇帝可以一言指派的。 皇帝也没想过询问朝臣的意见,他就问萧院正认为谁可以接替院正之职? 萧院正没有直接提议刘太医,只是点评了一下刘太医和卢太医,认为刘太医医术高明、性格平和却过于温和;认为卢太医医术精湛、正当壮年却过于强势。 皇帝沉吟了起来,在皇后那里碰见周满时他便问了一句,“你觉得是刘太医当院正好,还是卢太医当院正好?” 满宝想也不想便道:“刘太医。” 皇帝也没想到她那么直接,“哦”了一声后笑问:“为何?” 满宝道:“因为稳定,刘太医做院正,萧院正之前定下的决策不会有很大的改变,卢太医就不一样了,他正年富力强,有些想法和之前太医院的定策不一样,他为院正,那就要改变。” 皇帝若有所思,“卢太医也是为太医院好,让太医院越变越好不好吗?” “好,”满宝道:“改变并不是不好,但此时太医署才开了一年,之前定策才稳定下来,所以还不宜改变,陛下要是晚几年问我,我或许就会说卢太医了。” 一旁的皇后便笑道:“并不是卢太医能力不足,而是他此时不宜为首官?” 满宝点头。 皇帝就若有所思起来,点点头和让她退下了。 满宝也给皇后换好了药贴,收好药箱告退。 等她走了以后,皇后便叹气,“此见解就胜过同院太医不知多少倍,将来若是太医院交到她手上……” 皇帝回神,“她现在还小呢,不合适,将来的事儿将来再说吧。” 竟不觉得女子做首官有什么不对,和之前让周满当个六品官都觉得不合适时大为不同。 皇后翘了翘嘴角,提起另一件事来,“我听人说母后让让人去陇州买那尊老子像去了。” 皇帝:…… 从玄都观回来以后,太后越想越不甘心,似乎还是觉得周满拜过的那尊老子像最好,因此叫了娘家人进宫,让人带了钱去陇州买那尊刘老夫人送出去的老子像。 只是没买着而已。 皇后道:“听说那尊老子像已经被叫价两千两,表哥他们还拿出了两匹绢,现在张家还是不肯松口。” 皇帝现在听到钱数就牙疼,他问道:“母后给的钱?” 皇后摇头,“不知道是母后的体己,还是表哥他们自己掏的钱,要是母后的体己也就算了,要是窦家自己掏了钱……” 皇帝更觉头疼,他想了想道:“算了,让表哥他们把人收回来吧,家里有钱也不是这么花的。” 主要是,窦家花出去的钱最后肯定还要从他这里找补回去的,他亏了,但窦家也未必赚,不值当。 皇后也是这么想的,笑道:“母后心虔诚,不想强买,所以我想着不如我出面将东西换了来。” 这种事皇帝不好出面,太后又要虔诚,那就只能皇后来了。 她道:“从库房里选个差不多的老子像,再赐给张家老太爷一些字帖,我想他们会同意换的。” 皇帝便哼道:“梓童手里的字帖随便拿出一张来莫不是价值千金,他们当然同意换了。” 皇后见他这样心疼便笑着说,“我也送你一张好了。” 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 张家收到皇后给的东西时的确非常高兴,张老太爷看了一眼那字帖,当即就让人把刘老夫人送来的那尊老子像抱出来给内侍。 然后就抱了字帖回书房不出门了。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971章 皆大欢喜 太后得到了自己心心念的老子像,而张家不仅得到了皇后的御赐之物,还得到了一张很名贵的字帖,皆大欢喜。 更皆大欢喜的是,刘老夫人这一份只是中上等的寿礼瞬间变得珍贵了许多。 寿礼已经过去两个月,但她不仅收到了陇州张氏寄来的问候信,还收了一份不薄的礼。 便是老辣沉稳如她,此时也不由笑出声来,然后道:“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郑氏看了一眼刘老夫人手里的礼单,继续低头去做她的衣服,“母亲,亲家那边说周四郎他们要回来了,我想着过两天善宝他们也休沐出宫,不如给叫人买些鱼回来做鱼丸,他上次进宫前还念叨呢,说容姨的鱼丸做得好吃。” 刘老夫人微微点头,“去买吧,多买一些,回头做好了给亲家他们送一些过去。” 宫里的满宝还是从庄先生那里知道周四郎他们要回来的消息,休沐那天天才亮她就起床洗漱准备出宫了。 白善和白二郎被叫醒时都还有些懵,更别说隔壁屋里睡得还挺香的其他学子,赵六郎听到声音,忍不住将被子踢开大吼了一声:“周满——” 他躺在床上踢了两下床板,叫道:“你能不能安静些,好不容易休沐就不能让我们睡个好觉吗?” 满宝扬声道:“日上三竿了!” 可又不上学,是不是日上三竿有什么关系? 满宝估计也知道这一点儿,声音小了一点儿,只催白善和白二郎:“赶紧的,你们想睡可以回家睡。” 白善默默地起床,还顺手拉了白二一把。 隔壁的殷或也迷迷糊糊的起床了,他推开窗便见满宝站在院子里唉声叹气,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满宝扭头看见他就抬手和他打招呼,“殷或你也醒了,我四哥回来了,肯定带了许多好东西回来,你要不要来我家玩?” 殷或想了想后摇头,“今日恐怕不行,我姐姐们今日都回来。” 满宝想到他那六个姐姐,立即道:“好吧,那你好好在家玩儿,改天有空了再叫你。” 因为周满,三人拿着东西出宫的时候崇文馆里大多数人都还在睡呢,到宫门口时更是一个人也没有。 侍卫们寂寞的检查过他们的东西然后放行,朝他们身后看了好一会儿也没看见有第四个学子过来,便不由回过头来认真打量三人,“周小大人用早食了?” 满宝大气的挥手道:“回家吃也是一样的。” 一出宫门就看见大吉他们将车停在一边。 三人立即将东西放到车上,另有护卫去和宫门处的吏员做交接,将三人的马领出来。 满宝兴冲冲的问大吉:“我四哥这次带了多少东西回来?” 大吉道:“周四爷还没回到家呢。” 满宝一怔,“不是早两天就传信回来说要到了吗,怎么还没到?” 大吉道:“昨天送信回来,说人到莆村了,只是带的东西有点儿多,所以要在庄子上停留一夜,一些东西不好带回京里,便要留在莆村那边。” 大吉顿了顿后道:“因为听说带的东西多,今儿一大早周老爷他们就出门往莆村去了,说是一起清点东西。” 满宝立即问道:“我大嫂也去了?” 大吉笑着应了一声,“您家里现在就是周六嫂在家里,其他人一大早都去了。” 三人的肚子就同时咕噜噜的叫了一声。 大吉听见,不由看了眼他们的肚子,忍着笑道:“满小姐,少爷,我们上车吧,老夫人这两日让厨房做了许多好吃的。” 三人瞬间没有骑马的力气了,爬上马车坐着回家。 刘老夫人听说他们没吃早食便出宫,又是好气又是好笑,然后让人去厨房给他们准备早食。 “家里做了鱼丸,我让容姨给你们一人盛一碗来吃。” 满宝点头,然后道:“刘祖母,一会儿我们吃饱了就出门。” 刘老夫人问:“你们要去莆村吗?” 满宝点头,“想去看看。” 白善和白二郎也想去。 刘老夫人点了点头,让他们用早食,转身就让大吉下去安排,一会儿护送他们去。 容姨做的鱼丸又滑又嫩,白善见满宝吃得开心,便趁着祖母不注意往她碗里放了好几个。 刘老夫人回头看见只装作不知,只是在他们吃完一碗还想添时不允许,劝诫道:“正是夏秋之时,少吃一些,不然回头又要叫身上痒了。” 她道:“才吃了东西不好马上骑马,先去给你们先生请安,见过大人后再出门。” 白二郎这才想起他爹娘也在呢,便问道:“堂祖母,我爹还在京城呀?” 刘老夫人就忍不住拍了他一下,又气又乐道:“这话让你爹听见小心揍你。” 三人笑嘻嘻的跑了,先跑去给庄先生请安,然后去看一下白老爷和白太太。 白老爷这次入京是因为收到刘老夫人的信,这会儿白二郎的亲事定下,他们就打算在京城找一找,看能不能给两个孩子置办一些产业。 白老爷的想法很简单,“以后大郎要是当京官儿,附近有个庄子,要吃蔬果了也有地方种,二郎更不必说,虽说是驸马,但也不能全靠公主不是,手上还是得有点儿自己的产业。” 所以最近他正计划着买地。 不过,这会儿才开始秋收,很少有人会在此时卖地,他要买估计还得等上几个月,等入冬了才好买。 嗯,京城的田地素来紧俏,入冬没未必能抢到,没见满宝早早和明达公主商量着私下交易她的嫁妆吗? 只是白老爷人虽然在这儿,但对两个儿子,尤其是白二郎的影响特别小,白二十天又有七八天是在宫里的,父子俩更难见面了。 以至于白二郎总是忘记原来他爹在这里。 白二郎去给他爹娘请安,白老爷便也跟着心动起来,“一直听满宝的爹说他家的那个庄子多大多好,我却一直没见过,不是说你和善宝也跟着投钱了吗?要不我也要去看看?” ※※※※※※※※※※※※※※※※※※※※ 作家的话 想吃牛排,想吃石锅鱼,想吃干锅,还想吃炖猪蹄,火锅,烧烤…… 因为生病忌口,真是看见什么都想啃一口啊,忌口应该是中医里最杀心的医嘱了 呜呜呜,晚上九点见 ☆.第1972章 相聚 白老爷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好,道:“正好看看雍州那边的地怎么样,要是京城附近的地太难买,买到雍州去也好,反正都不远。” 白二郎一听,立即道:“我们不坐车,我们骑马去。” 白老爷就瞥了他一眼道:“说得好像我不会骑马似的。” 说罢让长随下去准备马和行李,他还可以斟酌着多留几天。 一旁的白大郎都心动起来,干脆起身道:“我也去!” 于是,不多会儿,大吉等人就护卫着五匹马往城外去,出了城,大家便放马跑起来,快速的往雍州方向移动。 快马到莆村并不是很远,不到午时便到了莆村,还没到别院呢,满宝他们便远远的看到路边停着的车,一兴奋,直接让马撒开蹄子往前跑,到了门前才将将停住马便从马上跳了下来。 等白老爷和白大郎跟在后面到时,门口只有跟着他们先跑的大吉牵着马在等着。 白老爷忍不住摇头笑,“也太心急了。” 满宝他们已经冲进庄子里了,大家都在正堂那里呢,他们一路跑过去,那边正热闹的分东西,老周头他们是坐的车,也刚到没多久,屁股还没坐热呢,一抬头看到满宝三个跑进来,不由惊了一下,“你们怎么来了?” 满宝高兴的叫了一声“爹”,然后就扭头去看周四郎,见他整个人不仅黑了许多,也比之前高大了一些,她“咦”的一声,“四哥,你还会长个子呀?” 周四郎没想到她关注的是这个,笑得露出一口牙齿,乐道:“草原上好多肉吃,所以就长了点儿,不仅我,你看立威和立君也都长了。” 满宝立即去看周立威和周立君,还真是,俩人比离开时高了一大截。 周立学他们都羡慕不已,七嘴八舌的问道:“草原上这么多肉,那岂不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周立君:“你想什么呢,说是肉多,那是因为他们菜少,一般的牧民家里吃的更多的还是谷子和肉汤。” 这一趟出门周立君可长了不少见识,收获很丰富,周四郎的收获也很丰富。 他没去管那些放着的礼物,让家里人自己分了,他则和满宝他们坐到外面屋檐下说话。 老周头则热情的招待起白老爷,大家同住一屋檐下,他这么热情自然是因为他骄傲自豪的想要炫耀啦。 白老爷也对周四郎带回来的东西很感兴趣,便跟着他一起看。 周四郎他们几个就坐在屋檐下说话,满宝问他们,“一路可还平安?” 周四郎道:“有向兄弟带路,一路上都很顺利。” 满宝这才想起来,“对了,向大哥呢?” 周四郎道:“去休息了,这一次带回来的货物有三成是他的,他才清点好。” 周立君将这次他们带回来的货物清单给满宝看,这一次周四郎依旧带了一批药材和牛回来。 他道,“立君说你是大夫,我们家里也种着药材,所以这药材生意是最好做的,就算收益没别的高,也不能断了。” 满宝点头,她也是这么想的。 “还有牛,”周四郎道:“我们走了两趟发现草原上最多的就是牛羊,他们养的牛羊最后大半都是卖到中原来的,然后换粮食。他们缺粮食,我们缺牛,草原上就这门生意最好做,随便找个牧民家里都能做成,我们要想走得更远些,这门生意也不能丢了。” 而除了药材和牛外,这次周四郎还进了不少皮货,除此外就还有一些珍珠。 只不过也不多,上面写着是二十颗。 满宝问道:“珍珠是一颗一颗卖的呀?” “那是,一颗可不便宜,立君不肯多拿钱出来,所以我就只买了二十颗。”剩下的钱基本上都进了药材和牛、皮货,尤其是药材和牛,周立君把七成的钱都放在了这两项上。 她道:“皮货和珍珠到底不当吃不当喝,溢价太高,赚的时候赚得多,亏的时候也亏得多,不比药材和牛羊保价。除非牛羊死了,或是药材受潮,不然就不会亏本。” 满宝连连点头,“做生意就是要稳。” 她扭头对一旁蹲着的周立重和周立威道:“你们以后也要和立君一样,看住四哥来,可别让他胡来。” 周四郎:“……我是那样的人吗?” 众人:“你是!” 周四郎:…… 白二郎想起什么,问周四郎,“周四哥,你自己是不是还偷偷买了珍珠?” 周四郎:“你怎么知道?” “我猜的,拿出来看看呗,要是好看我就和你买。” 周四郎道:“小姑娘用的东西你买来做什么?” 白善和满宝也看向他。 白二郎道:“满宝生辰不是快到了吗?” 满宝:“没有快到,还有三个来月呢。” 白善:“她的生辰也用不着你特特的送珍珠吧?” 周四郎也怀疑的看着他,语重心长的道:“二少爷啊,我家满宝不仅是你师姐,也是你的弟媳妇……” “四哥,”白善连忙打断他的话道:“二郎也定亲了。” “咦?这么快,哪家的姑娘?” 周立君等人也兴致勃勃的看着白二郎。 满宝道:“皇帝家的。” “皇帝家的?好好……啥?”周四郎忍不住一下坐直了身子,瞪着大眼睛去看白二郎,又回头看满宝和白善,“皇帝家的?那不是……不是公主吗?” “就是公主,”满宝道:“明达公主!” 还不知情的周四郎等人都惊叹的看着白二郎,实在难以想象他竟然做了驸马。 周四郎立即精神起来,道:“你要送明达公主生辰礼呀,那珍珠的确是好东西,小姑娘的首饰不好太华贵的,珍珠最好了……” 满宝幽幽的道:“明达的生辰要到明年春天呢,比我还久。” 周四郎立即改口道:“那可以送别的礼嘛,中秋不是快到了吗?中秋拜月送佳人礼,珍珠也很好用的,还有上好的皮毛,这天眼看着就要冷了,到时候肯定要做狐裘的,我那有几块特别好的狐裘,我一会儿拿来给你看看?” 满宝和白善忍不住齐齐抬头看向天上的大太阳,再感受一下空气中的燥热,然后默默地扭头看着周四郎。 白二郎也道:“这才入秋呢。” 周四郎:“秋天都到了,冬天还会远吗?用不了两月天就凉了,不然你以为我们为什么赶在这时候回京?就是因为天气转凉,皮毛什么的要开始卖了。”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973章 离别在即 周四郎拍着胸脯道:“我们什么关系,我才拿回来的货至于卖不出去吗?我这是特意要给你留的呢。” 他道:“等过了中秋,各家都要准备过冬的衣裳了,到时候你再买,那皮毛可就贵太多了。我们兄弟,我给你算便宜些。” 周立君就在一旁乐,和三人解释道:“四叔这一趟出去把能用的钱都换成货了,现在身上就没多少钱。” 但他手底下还养着这么多人呢,就算粮食有,但出去见人,买些肉啊衣服之类的也得花钱。 周立君道:“奶奶觉得四叔花钱没个数儿,所以让我管好账,不许再给他添账。” 所以周四郎要想有现钱就得把货物变现了。 满宝跟着幸灾乐祸的笑了笑,周四郎没好气的扭头瞪立君,“你就不能给我留些面子?” 白二郎平时虽抠门,但花钱的时候却很大方,他略一想便道:“要是好我就买。” 周四郎就拍着他的肩膀保证道:“我的货还能有差的?” 商量好了这件事周四郎才和满宝道:“我明天就回京城,先带些药材回去,济世堂要是要我就给他们,再分些给其他药铺就完了,这次带上立君,我们带回来的药材都不错。” 周立君经常呆在满宝和陆氏的身边,所以知道一些炮制药材的方法,比周四郎更会辨别药材,所以这次挑选回来的药材不错。 他道:“我问过郑大掌柜,这药材炮制好的价格直接涨了一倍。” “那要看是什么药材,有些药材炮制简单,烘干就可以,跟生药材差不了多少,有些却是需要用其他东西来炮制,比如酒,所以价格相差才大,”满宝翻看着他带回来的药材单,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道:“你带回来的多是生药材,但赚的也不少了,药材炮制也都需要秘方,就算我能找到秘方,现在我们家很多药材也都炮制不好。” 满宝也和郑大掌柜学过炮制药材的,但到现在也只是可以打下手,让她独立的将所有药材炮制一遍是不可能的,虽然也能做出来,但品质不敢保证啊。 满宝严肃的道:“有些药材有毒,炮制不好毒性会一直留在药材之中,那吃药就不是治病而是服毒了。” 很想把药材交给五弟媳和立如炮制的周四郎就打算了念头,“行吧,我回头找郑大掌柜谈一谈。” 周四郎的药材生意已经有固定的客户了,加上有满宝的面子在,基本上不难出手。 牛更不用说了,谁不缺牛呀? 不说远的,就他们的庄子,那也是很缺的,更别说京城和雍州这么多田地了,所以牛也不愁卖。 不过周四郎也没有把牛全部出手,他留了十多头拉车,决定等中秋过后送回七里村去。 用老周头的话说,这么好的东西得给乡亲们便宜一些,总不能这边都用着牛,家里边还用人拉耕犁吧? 而且,老周头和钱氏也打算着过完中秋回家一趟,都走了一年,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 正好白老爷过完中秋也要回家,所以他们决定一起。 周大郎和钱氏则被留了下来,庄子现在全是周大郎和钱氏管着的,立重几个偶尔过来帮帮忙。 那么大一块地,比家里的田地还要多,老周头也不放心交给外人,满宝又忙,所以还是把周大郎夫妻两个留了下来。 满宝高兴不已,父母离开的愁绪瞬间散了不少,她特意给他们做了许多的药丸子,贴上了标签给他们看,“这是水土不服拉肚子的,这是风寒的,这是风热的,这是发烧的……” “反正你们带着,可以留着用半年呢,路上平安也可以拿回家用。”又拿出不少药包,“这是驱蚊虫的,爹,你们随身带着,外头的蚊子太狠了,别被咬了,不然要难受的。” 老周头大手一挥全都收下了,然后拉着满宝的手叹息,“爹这一走也不知道啥时候再能来看你。” 满宝道:“这有什么,等四哥上京的时候你们再跟着一起来呗。” “算了吧,”老周头有些嫌弃,“他还要做生意呢,哪儿有空带我们?而且去年就没在家里过年,今年说什么也要好好祭祀老祖宗,要再来……” 老周头咬咬牙道:“也得明年过完清明。” 满宝就让他放宽心,“您想来就来,反正从家里到京城也就九天而已,我们家现在既有车又有骡子,地里都有哥哥嫂子们做,您和娘要是在家里无聊了,那就到京城来看我,要是觉得京城太热了,那就回家去避暑。” 老周头呆住,出行那么难的一件事被满宝这么一说好似是很简单。 他砸吧了一下嘴,琢磨过味儿来,“还真是,回头让你四哥往家里再放两头牛,我和你娘就不用下地了,要是想你们,直接就可以赶着车出门,我看这几次走着路上都安全得很,也没有山贼什么的。” 满宝连连点头,“您就走官道,别走小道儿。” 老周头若有所思的点头,觉得可行。 老周头想起了什么,往外看了一眼后小声和满宝道:“满宝啊,你那些钱都藏在哪儿了?” 满宝下意识的捂住钱袋,问道:“怎么了?” 老周头瞥了她一眼道:“爹会抢你的钱吗?昨天你娘不是给你收拾房间去了吗,我进去看了一下,没看见能藏钱的地方啊,你那么多钱呢,可别乱花。” 主要是庄子今年夏收的粮食和钱都收上来了,现在秋收又快结束,周四郎这一趟走商带回来的东西也快卖完了,到时候肯定要分钱。 满宝当时给了不少本钱,她分的也是最多的,更别说她每个月还有俸禄了。 老周头在她的屋里逛了一圈没看到钱,心里有点儿慌,“你是不是和白家的二少爷一样往外放钱了?” “才没有呢,放钱是违法的,”满宝义正言辞的道:“而且我还是官儿,怎能知法犯法?” 她顿了顿后又小声道:“爹,白二也不是在放钱,他就借给几个朋友,利钱也不高。”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974章 一脉相承 “那你也不能放……借,”老周头严肃道:“又不是治病娶媳妇这样的大事儿,买些东西都还要借钱,这样花钱没个数儿的人可不能跟他们有金钱往来,就跟你四哥一样,谁知道什么时候就做错事儿了?” 他道:“像你四哥这样的,手上就不应该有太多现钱,这样有多少花多少,没了也就安心了。你不准学白家的二少爷知道吗?” 满宝点头。 “你和白善提一提,也不让他学,”老周头操心道:“其实我想和白老爷说一声的,只是白老爷觉得二少爷这样很聪明,我也就不好再提了。” 满宝连连点头,甭管她爹说什么先应下来再说。 然后老周头就说了他这次来找女儿的最主要目的,“你那钱到底藏在哪里了?要不要爹给你带回老家藏起来?到时候你出嫁了给你做嫁妆。” 满宝立即摇头,“爹,我人在京城,钱放在身边要用的时候才能取。” 老周头道:“缺钱了问你四哥拿,还有你大哥大嫂他们,他们都有钱呢。” 老周头琢磨了一下,小声和她道:“爹和你说,你四嫂五嫂她们都有钱,你的钱存着……” 满宝:…… 老周头见说服不了闺女,便只能叹息,“行吧,你自己拿着也行,不过得省点儿花,家里的花用不要掏钱知道吗?” 他很有心机的道:“你住在宫里呢,吃喝不愁,衣裳什么的朝廷都给你包了,刘老夫人还时不时的给你做衣裳,所以家里的菜和肉让你哥哥嫂子们出钱。” 他伸手摸着她的脑袋道:“你还小呢,我看你脾气也不像以前好了,以后要是不想在宫里干了,那出来总得买些田地和铺子什么的,你这么好的医术,得开个药铺吧?这都要钱,这钱是怎么来的?” 赚来的!满宝暗道。 老周头却斩钉截铁的道:“省出来的!我都和你大哥大嫂说了,等我们一走,这家里的花销就由他们来管,让你哥哥嫂子们每个月交月钱,用的米粮是你的禄米,有多余的就都是你的。” 满宝:“爹,这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这是亲兄弟明算账,”老周头忧愁的道:“来了京城我才知道,原来白善家里这么有钱。你的嫁妆要是太少,以后去陇州要被人看不起的。” 以前老周头就知道白家有钱,毕竟白老爷的家底摆在那里呢,是他们那十里八乡最大的地主。 他家的亲戚,便是来投奔他的,那应该也差不到哪儿去。 看白善也是打小就呼奴唤婢,刘老夫人他们穿戴那么好,听说在老家有好几块田地呢。 可到了京城,两家住在一个屋檐下,周四郎又跟陇州白氏的人搭上线做起了生意,白家的家底他们便也都知道了。 白善家里在陇州那边何止有几块地而已呀,听说从陇州往南三州都有地,除了地还有铺子,还有别院…… 京城的地多贵呀,曾经拿了满宝的一麻袋铜板想要给她买块地做私产的老周头一打听一亩的田价,立即就打消了念头。 可白家在京城和雍州的地界上就有一个庄子,而且还不小。 和满宝那块随时有可能被收回去的职田不一样,那个庄子是白善的,永远都是他的。 除此外,白家在京城还有两栋宅子和两间铺子。 老周头扭头看着满宝,正好看见她头上戴着的一串珠串,那是刘老夫人前两天找出来给她的,因为周四郎这次做了珍珠生意,刘老夫人突然想起自己以前收有好几套珍珠首饰。 她们年纪都大了戴着不合适,所以找了一套出来送给满宝。 老周头看着高兴,但心里是有些忧虑的,“白善家什么都好,就是太有钱了。” 满宝道:“有钱不好吗?” “好是好,但我们家钱太少了。” 满宝这才听明白,“您是说白家齐大非偶吗?” “啥啥藕?” 满宝笑道:“爹,刘祖母、郑姨和白善都不是讲究门第的人,我和白善配就行,而且我也没觉得我们家的门第配不上他们家。” 老周头道:“也就是你爹娘对他们家有恩我才放心,不然我还真怕你过去受委屈。不过你也得小心些他们族里的人,我听你四哥说,以前他们孤儿寡母的在陇州可受欺负了。” “不然他们家也不会搬到七里村来投奔白老爷,”老周头摇头感叹道:“要我说他们族里那些人也是,又不缺吃又不缺喝的,何必要赶绝户呢?” 满宝没说话。 老周头也就感叹了一句,见满宝不愿意让他把钱藏回老家,他只能惋惜的回去找老妻复命。 钱氏本来就不太赞同他去插手满宝的钱,见他背着手摇头晃脑的回来就知道没成功。 她便笑道:“怎么样,满宝时不时自己有主意?” 老周头哼哼着没说话。 钱氏就道:“她七八岁上就自己拿着庄子里的出息了,现在都这么大了,自然更有主意,哪儿用得着你操心?” “我这不是怕她大手大脚的不会攒钱吗?” 钱氏淡定的道:“放心吧,她攒钱的本事是从我们老周家接过去的,跟她的医术一样好。” 老周头想起满宝捂着钱袋子的模样,发现还真是,于是又高兴起来。 他在屋子里转了转,问道:“我们的东西收拾得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能带的都带上了,不能带的就留在这儿,以后要是再来京城也用得着。” 老周头就去摸床底,伸手却摸了一个空,他一惊,立即趴下探头去看,“孩他娘,满宝的钱呢?” 钱氏回头看了一眼,颇为无奈的道:“我让老四拿去换成银子了,这么大一袋麻袋的铜钱你怎么往回运?” 她顿了顿后道:“不然还是还给满宝自己收着。” “不行,”老周头义正言辞,“她花钱大手大脚的,我得给她存着一点儿。” 钱氏便不说话了,随他去。 老周头不想待屋里了,“我去问老四把钱换回来没有。”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975章 中秋 周四郎最近特别忙,他把手中的药材出手,又将手上的牛出了一半,然后开始将好的毛皮和珍珠趁着中秋将至出手,狠赚了一笔钱。 他还答应了满宝回乡时会绕道商州去看一下那块地,看能不能卖出好价来。 其实周四郎和老周头一样的想法,觉得他们家现在不缺钱,田地这种东西可以买但不可以卖。 但满宝说那边的地就在夏氏一族的包围之中,租不好租,容易生事端,不如卖了省事。 所以最近他在做生意的时候还特意打听了一下商州那边的情况,既然要卖地,那就得找个买家,尤其是这种家里没男丁的人家里的祖田,更得找个有门路有权势的卖了,不然后患总有。 因为今天就是中秋,他难得提早半天跟着老婆孩子一起玩儿,正把儿子顶在脖子上玩儿呢,一抬头看到他爹进来他就有点儿手软,差点没扶住他儿子。 他连忙低头让他媳妇把儿子抱下来,方氏笑着叫了一声“公爹”便抱着孩子到一边玩去了。 老周头点了点头,和周四郎说话,“老四,你娘让你兑的银子呢?” 周四郎愣了一下反应过来,立即道:“在屋里呢。” 他连忙转身回屋去拿,不一会儿就揣了几个银锭子出来,“爹,上次我光搬钱忘了问,您和娘哪来的这么多铜板?” 老周头道:“你妹妹的,可不是公中的。” 周四郎:……他也没说是公中的呀。 八头跑过来一把抱住他爹的腿,仰着小脑袋道:“爹,去玩儿,去玩儿。” 周四郎就把他抱起来,拍了拍他的肥屁股乐道:“行,去玩儿,等晚一些带你去看花灯好不好?” 八头就高兴的拍着小掌。 今年中秋是大家在京城过的第一个中秋,去年他们都没在京城过,所以不仅周四郎父子几个,连满宝和白善都很兴奋。 俩人在家里消磨了半日,还跟着庄先生一起糊了几个灯笼出来,也甭管好看不好看,夕阳一下,他们才吃过晚食就往外跑。 要不是家里大人强逼,其实他们连晚食都不想吃的,外面有这么多好吃的,为什么一定要在家里吃呢? 就算大嫂做的饭菜再好吃,这时候外面的小吃依旧有很大的吸引力。 因为想着中秋人多,所以他们没骑马,而是坐着马车去朱雀大街。 因为今晚要出门的人多,老人孩子不少,所以刘老夫人没有让很多人跟着他们,只指派了大吉和一个护卫,“别的休管,就盯着他们就行。” 白老爷也派了一个护卫跟着去,这样三人便带着三个护卫先跑了。
相关推荐: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万古神尊
NTR场合_御宅屋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我的傻白甜老婆
乡村透视仙医
树深时见鹿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篮坛大亨
乡村桃运小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