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脸上却没有半分喜悦之色。 别人不知道,或者也没人关注为什么太子显得不是很高兴。 但是胤祐知道,每次从景陵回来,太子都会情绪低落好几日。这是一个儿子,对从未谋面的母亲的怀念。 胤祐好想扑过去抱抱他,给他安慰。 可是,大家都规规矩矩站在这里迎接阿玛回宫,他只能跟兄弟们站在一起,直到阿玛将众人看过一遍之后,让他们各自回去。 皇贵妃一直走在康熙身旁,皇上问一句什么,她就答一句什么。首先当然是关心太皇太后的身体,得知老祖宗一切安好,才顺带着问了一句后宫的情况。 妃位以下的庶妃都呆在宫里头,畅春园里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不到十个后妃,大家都混到这个位置了,知情识趣懂规矩。皇上又不在,也没啥可争的。 总的来说,都好着呢。 康熙又走到孩子们跟前,好像个个都长得挺好,就是小十一的身高看着和年龄不符。 这孩子大病小病不断,就像以前的小七那样,康熙对他也没有太多要求,能平安健康的长大就行。 胤祐目光都没有在阿玛身上停留多久,就迫不及待的看向他身后的太子。 就在他笑着想要和太子哥哥打个招呼的时候,忽然,一只大手按在了他的头顶,压得他帽檐往下滑了好大一截,视线都被挡住了。 小家伙赶紧抬手去扶自己的帽子,再次抬起头来的时候,阿玛和太子哥哥已经从自己身旁走了过去。 胤祐盯着最前面那个高大的背影撅了噘嘴,送给阿玛两个字的评价——幼稚。 最后,康熙让各位宫妃和皇子都回到自己住所去休息,皇贵妃和胤祐,还有随驾巡幸塞外的四位阿哥陪着他一起去凝春堂给太皇太后请安。 胤祐赶紧跑过去,先是拉了拉哥哥的手,四阿哥低头看了他一眼,小家伙抬起头来,给了他个灿烂的微笑,然后就准备往前面跑去。 可另一边的三阿哥总是有意无意的拦在胤祐跟前。小家伙急了,伸手去拽他的腰带,兄弟俩拉拉扯扯半天,小家伙借着身形灵活,终于从三哥身旁挤了过去,回头还冲他做了个鬼脸。 终于,胤祐来到太子跟前,他还不放心的看了一眼前面,发现阿玛正在和额娘说着话,心情很不错的样子,有说有笑的,一时半会儿也注意不到后面。 于是,小家伙大胆的伸出手,牵住了太子哥哥的手。 太子就好像知道是他一样,并没有低头,也没有看他,而是握住了他的小手,什么也没说,就那么安静的往前走。 站在太子另一侧的大阿哥往这边看了一眼,然后把头转了回去,没过一会儿,又转过头来看了一眼。 随后,他竟然伸出手,不动声色的拉了太子一把,趁着太子皱眉的片刻,身形一闪,就站到了另一边,悄悄地向胤祐伸出了手。 太子没有办法,他本来就是和大阿哥并排往前走的,这样一来,若他不往旁边挪一挪,队形就没法看了。 于是,他也只能不动声色往旁边挪开一步。于是队形就变成了他和大阿哥把胤祐夹在中间往前走。 这动静可不小,虽然前面正在和皇贵妃说话的康熙没看到,但旁边的侍卫和太监都看见了。 但这是几位皇子的事情,大家看到了,也当做没看到。 大阿哥扔保持着手掌朝胤祐摊开的姿势,奈何有些小家伙装作看不见,没伸手。 大阿哥又把手往他那边伸了伸,差点就要碰到胤祐的手臂。小家伙不耐烦,伸出手去推他的手,却被大阿哥趁机一把将手握在了掌心。 于是,胤祐一只手被太子哥哥牵着,另一只手被大哥牵着,就这么走了一路,谁也没有松开他的手。 直到一行人跟着皇上来到凝春堂的院子门口。 门只有那么窄,三个人并排着肯定进不去。康熙都已经背着手站在了院子里,太子和大阿哥还叫着劲儿呢,谁也不肯松手。 老父亲似乎察觉到了有什么地方不对,忽然转过头来。就在他转头的一瞬间,太子和大阿哥仓惶之间同时松手。 于是,康熙就看着三个儿子站在那里,不知道在干什么。 他皱了皱眉,轻声训斥:“还不快进来!” “……” 给太皇太后请安过后,康熙还要带着儿子们去皇太后那边请安。随后才让他们回到西花园,各自的居所去。 胤祐跟着太子来到讨源书屋,本来想陪着太子哥哥,让他心情好起来。 哪知道还没待上一会儿,那个讨厌的索额图大人又来了。 这次太子对他倒是格外的客气,还让人给他赐座。 两人也没聊别的,索额图一直在说先皇后的事儿。说她未出阁之前就是名门闺秀,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不是寻常女子能比。 当了皇后,那更是母仪天下。皇上的发妻,在万岁爷心里的地位无人能及。 去了景陵,太子本就对额娘充满了思念。索额图一提,他便更是听得认真,让他再多讲一些关于皇母以前的事。 胤祐站在那里,倒显得像个外人了。小家伙本来是想陪陪太子,现在却有些多余。既然如此,他就打算回去了。 于是,他等了半天,终于趁着索额图喝口茶润润嗓子的间隙,准备和太子打声招呼就走了。 哪知道他还没开口,太子好像知道他的意图,一把握住了他的手,将他拉到自己跟前,握住了他的手。 索额图刚放下茶盏,抬头一看。好家伙,那兄弟俩又黏在了一块儿。 太子低着头,眉梢眼角都是笑意。看向弟弟的目光中满满的宠溺:“小七留下来,陪太子哥哥用晚膳好不好?” 胤祐想了想,又转过头去看索额图。 然后索额图就听见太子说道:“陪汗阿玛赶了几天的路,我也有些乏了,今日就到这里,三叔公先回去歇着吧。” 索额图赶紧起身,向太子行礼告退。 走出宫门他才想起来,正事儿还没说呢,太子就送客了,得,白来一趟。 胤祐陪着太子用了晚膳,又缠着他说了好一会儿话,听了他们这一个多月的行程,好像和往年也差不多。小家伙这才放心下来,这么看,他没跟着去好像也没错过什么。 太子又问:“你的书读得怎么样了?” “马上就学完《尚书》,要开始学《礼记》了。” 太子回忆了一下,才发现,这小家伙的学习进度好快呀。其他皇子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论语》还没学完,他都已经学完好几部经典了。 后来太子又让他写几个字,看了看他的书法。这一个多月以来,小家伙的字又精进了不少,形神兼备,越来越有颜真卿的气韵,方中见圆,亦有锋芒。 太子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小七小小年纪,就已经如此优秀。长大之后必定是个饱读诗书,文武兼修的人。” 后来,胤祐将太子对他的夸奖说给傅先生听。后者却敲了敲他的脑袋:“就你这点学问,以后少出去卖弄。” 不知道为什么,胤祐好像忽然就听懂了师父的话。 “我的太子哥哥才不是你想的那样。” 傅先生只是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并没有再提及此事,剩下的就留给他自己去领会。 后来,胤祐把这件事告诉和皇贵妃。皇贵妃拉着儿子,与他并排坐在湖边一棵柳树下:“我想,傅先生的意思是想告诉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胤祐咬了咬下唇:“可我觉得太子哥哥不是他想的那样。” “这和太子没有关系。太子不会,难保其他人不会。你要懂得收敛锋芒,才能保护好自己。” 胤祐点点头:“我明白了。” 康熙又在畅春园呆了半个多月,一直快到八月十五的时候才起驾回到紫禁城。 天气凉爽下来,皇子们又恢复了上午学习文化知识,下午学习骑射的课程安排。 不过,康熙接纳了三阿哥的建议,又给皇子们加了一堂数学课,由比利时传教士安多给大家授课。 皇子们都没有接触过这门课程,对于数术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于是,不管年纪大小,就算是即将哟啊出宫开府的大阿哥,也跟弟弟们一起上课。 所以,胤祐这个小家伙也得去。 他又回到了上书房和兄弟们一起上课的日子,这可太开心了。而且这一次不再是他们几个小的,而是除了太子之外,兄弟们一起学习。 这位安大人刚来到大清不久,说着一口蹩脚的京城官话,第一堂课就逗得下面的皇子们哄堂大笑。 大家哪儿还有心思听他讲课,注意力全都放在了他的口音上。 其中最能起哄的当属胤祐,他一向都是上书房各位师傅严重的滚刀肉,切不动、煮不熟、嚼不烂,可太难办了。 这次重返上书房,七阿哥非但没能改掉他上课开小差,影响别人的恶习,反而变本加厉。 往那儿一座,就跟茶馆里的说书人一样,总有讲不完的话,关键是旁边几位阿哥还真就乐意听他讲。 这把师傅们可气得够呛,回到翰林院纷纷找到纳兰,质问他这几个月来都是怎么教的学生,课堂纪律也太差了,偏偏他身份在那里,打不得又骂不得,这可太难办了。 纳兰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七阿哥很乖的,上课也认真,学得也快……” 同僚们都给他一个“你糊弄谁”的眼神,纷纷散开,各干各的去了。 中秋节这一天,康熙在晚上的家宴上宣布了两件事情。这两件事情都差不多。 第一件就是大公主的婚事,早在几年前,康熙就已经把他这个名义上的大女儿指婚给了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博尔济吉特般迪。 明年大公主虚岁就十八了,也到了该嫁人的年纪。 第二件事就是大阿哥的婚事。惠妃一听到这里,笑容就抑制不住的爬上了眼角,盼了这几年,她的儿子可算要成家立业了。 皇子成年,首先就是要受封,然后才是大婚。大婚之后就不再是小孩儿了,皇父会安排更多机会让他们逐步接触政事。 大阿哥的府邸经过礼部的规划选址,总算是快要罗诚,大福晋之前也已经选好了,就等着挑个良辰吉日大婚。 这是康熙第一个成年的儿子,身为父亲,他自然也是高兴的。还专程让礼部把皇子成婚的流程整一遍,呈上来给他看。 关键是,等到大阿哥成婚之后,就该轮到太子了。 兄弟们纷纷看向坐在最前面的大阿哥,大哥就要出宫了,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人,弟弟们多多少少是有些羡慕的。 不过大阿哥坐在那里,就跟没事儿人一样。 什么成不成婚的,他倒是没什么想法,关键是不用再读书,并且可以堂堂正正帮着阿玛处理政务,这才是最让他期待的。 中秋刚过不久,前朝又发生了一系列变动。 首先是韩菼,一路高升,并且颇得康熙重用的他,竟然因为几位同僚的劝说,主动辞官致仕。 康熙专程将人召来南书房,君臣之间聊了半天,也没能改变他的决定。 韩菼去意已决,康熙无可奈何,也只能随他去。 这件事情,在朝中掀起了不小的风波。诸位少有风吹草动就寝食难安的大人们,还以为这是韩大人这是提前知晓了什么,先把自个儿置身事外。 毕竟,短短几年时间,就能从一个小小的内阁中书扶摇直上成为朝中二品大员,内阁学士的人只此一位。 他要不是得到了什么消息,他干嘛要走。 但人家韩大人真就是看透了官场这些结党营私,相互倾轧的勾当,只想回去当个研究学问的读书人罢了。 而后是今年汛期黄河的情况,戴梓研究出来的水泥果然有奇效。用它修筑过的河堤今年并没有出现决堤的情况。 这倒是让康熙放下心来,也让靳辅岌岌可危的乌纱帽暂时得以保全。 不久之后,忽然有人在朝堂上参了工部尚书汤斌一本,摘录了一些他早年的言论上报给康熙。 并且还翻出汤斌在苏州发布文告中的一句话:“爱民有心,救民无术”,以此作为他对朝廷的诽谤,请求皇上严惩汤斌。 康熙听过之后大为震惊,立刻派人彻查此事。 汤斌到康熙跟前,并没有为自己辩驳什么,只是说自己天资愚昧,犯下
相关推荐: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腹黑哥哥。霸道爱》
赘婿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大唐绿帽王
将军宠夫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归宿(H)
姑母撩人
生存文男配[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