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书练练剑,别的啥也不干。 当然,他也不喜欢干这些,倒是觉得拜访几位致仕之后,留在京城的武将,听他们讲讲当年征战沙场的往事,比较有意思。 没过多久,三阿哥就搬出了紫禁城,娶了朋春将军的女儿董鄂氏为嫡福晋,笔贴式敦达理的女儿田氏为侧福晋。 他迁出宫外之后,小院就留给了十二阿哥和十三阿哥同住。 三阿哥搬出宫的那天,兄弟几人将他送到宫门外。 回来的路上,胤祐突发奇想,拉着四阿哥说道:“要是我以后也能娶个将军的女儿就好了。” 四阿哥听得直皱眉头:“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胤祐说:“这样,我的嫡福晋就有可能自幼习武。” 四阿哥不解:“你的嫡福晋为什么要自幼习武?” 胤祐大笑:“说不准日后也是一位女将军。” “……” 四阿哥叹气,忍不住伸出手指点了点他的太阳穴:“你这脑子里成天都在想些什么?” “嘿嘿!”胤祐笑起来像个小傻子,“以前我就想,我以后一定要娶一位才女,现在觉得,娶个女将军也不错。” “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 胤祐伸出一根手指摇了摇:“古人说得不对,不管男子还是女子,理应德才兼备。谁不喜欢谢道韫、李清照这样的才女,他们不仅有才,还有气节,胜过多少男子。” 四阿哥忍不住泼他凉水:“娶谁做嫡福晋这事儿,可由不得你做士。” 胤祐一挑眉:“这事儿必须得我做士!” “……” 待胤祉大婚之后,康熙便指派他从盛京带回来的陈梦雷到他的府邸,做了三阿哥的侍读。 胤祐也对这位陈先生很感兴趣认为他是个在文学和教育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人,喜欢跟他聊天,一直缠着三哥,说要去他府上做客,与陈先生小聚。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陈梦雷却爆出了一件尘封多年的惊天大事。当事人来到康熙跟前对峙,争得面红耳赤,直接把众人看呆了,一时间分不清究竟该相信谁的话。 第140章 这天, 胤祐被康熙召去澹宁居陪他下棋,难得太子也坐在一旁,看他俩对弈。 桌上摆着那套十二花神杯, 父子三人一人一个, 杯中贡茶氤氲着清香。 胤祐抬起头来, 笑道:“要不阿玛和太子哥哥一起上吧。” 康熙嗤笑:“口气倒不小。” 太子却来了兴趣:“怎么个一起上法?” 胤祐朝旁边招了招手:“顾总管, 再去那一副棋过来。” 太监不但新拿过来一副围棋, 还搬了张炕桌过来,和之前那张并排放着。 康熙和太子坐在一侧,胤祐坐在他们另一侧。 他这边落下一子, 又到另一边落子,一个人跟阿玛和太子哥哥两个人对弈,丝毫不觉得慌乱, 反而游刃有余, 应对自如。 太子棋艺比康熙差一些,跟胤祐更是没法比,不过多时就败下阵来, 摆了摆手, 笑道:“我输了。” 胤祐咧开嘴,冲着太子露出个甜甜的笑脸:“是太子哥哥让着我呢。” 太子看了看康熙那边:“你还是专心应对阿玛那边吧。” 康熙这边,胤祐处于下风,但他并不着急。结束了太子那边的战斗,他就可以集中精力, 专心于阿玛交锋。 父子俩你来我往, 寸土必争,都在套路与反套路之间反复横跳,就连一旁观战的太子都觉得紧张又刺激, 不到最后,竟然猜不出谁能取胜。 可是,这局棋还没有分出胜负,魏珠就从外面进来禀报,说是三阿哥和陈梦雷在外求见。 康熙奇怪,这个时候,三阿哥怎么会带着陈梦雷过来。不过反正现在也没什么事,就让他俩进来了。 这局棋,最后太子一数,两个人打了个平手。 他又看了胤祐一眼,小家伙跟阿玛对弈,多多少少保留了一点实力。 听到三哥来了,胤祐赶紧站起来,太监把期盼撤下,这才将三阿哥和陈梦雷宣来觐见。 三阿哥带着陈梦雷向康熙行礼,康熙说了声免礼,就去端茶杯。 但三阿哥站起来了,陈梦雷却没有站起来。而是如同受到了天大的冤屈,额头重重的磕在地砖上:“臣今日是来向圣上呈报冤情,请圣上为臣做主。” 康熙皱了皱眉,他怎么又有冤情,在盛京的时候还没有说完吗? 确实还没有说完,故事还有另一半。 原来,当时与陈梦雷同年考中进士、同为翰林院编修的另一位福建泉州安溪人也回乡省亲。 这个人就是,现在的直隶巡抚李光地。 两年前,官复原职的靳辅去世之后,由于成龙接任河道总督,而李光地就被康熙任命为直隶巡抚。 据陈梦雷自己说,在他被耿精忠掳去之后,曾与李光地二人在福州秘密约定,由陈梦雷继续留在耿精忠府上为内应,探听消息,搜集情报。李光地借口父亲生病,派人将耿军的情况报告给朝廷。 为保住个人和家眷安全,陈梦雷和李光地达成协议。陈梦雷在耿精忠面前关照李光地全家安全,李光地承诺在剿灭耿精忠后证明陈梦雷的清白。 这后面的事情,康熙就知道了。当时李光地借父亲生病为由立刻福建,将一封密疏置于蜡丸中,又将蜡丸藏于家奴的大腿中,这才送往京城,呈上康熙。 康熙记得,那上面不但介绍了耿军的情况,还详细分析了双方形势,提出排兵布阵的建议,最后,落款也只有李光地一个人的名字。 陈梦雷听后却说:“那封密疏是臣亲笔所书。” 李光地当初在翰林院任职的时候,担任上书房的总师傅,给太子、三阿哥、胤祐等皇子都有授课,他们几个对这位李师傅可是熟悉得很。 李光地为人和善,对皇子们总是客客气气。反正跟经常让胤祐罚站的张英、徐元梦比起来,胤祐觉得他脾气可好多了,是一位不错的师傅。 不过,几年前,胤祐也听说过一件事情。在康熙第二次南巡的时候,曾经登上位于江宁的观星台,当时就问了李光地关于天文的知识,李光地答不出来,回京不久康熙就把他降了职,直到靳辅去世,于成龙调动,才又重新重用他。 康熙说道:“当年你被发配盛京,李光地也曾为你求情。” “他不但为臣求情,还给了臣此去盛京的盘缠,但是背臣拒绝,后来臣给他寄去一封《绝交书》。他若是真的当臣是至交好友,为何不将当年的事情如实上疏,李光地欺君负友,请皇上明察。” 事情已经过去十几二十年,除了当事人,旁的人也无从得知当年真相,很难判断真伪。 于是,康熙命人传旨,宣李光地觐见。 在李光地来之前,陈梦雷被打发到外面站着。 屋子里就只剩下了康熙、太子、胤祐和三阿哥父子四人。 康熙问三阿哥:“看来你是相信陈梦雷说的话。” 若三阿哥不信,他今日就不会带着陈梦雷来向康熙伸冤。 三阿哥躬身答道:“回皇父,儿臣在府里就与陈先生谈过此事,当年的许多细节他都能回忆起来,儿臣认为可信度很高。” 康熙听完并没有说什么,好像他根本不关心陈梦雷说的话是真是假,他只是想知道三阿哥的态度罢了。 这时候,站在一旁的胤祐却说道:“既然陈梦雷说蜡丸疏是他所书,那就让他把里面的内容大致复述一遍,便知真假。” 这么多年过去了,陈梦雷不一定记得,就算记得,也有可能是事后听人所说,毕竟那封蜡丸疏也不是什么秘密,早已经被传为不喂叛军,一心报国的佳话。 胤祐转过头去观察着康熙的面色,发现他并没有流露出什么情绪,也没有对陈梦雷的话表现出信或者不信。 不一会儿,李光地就过来了。他断然否认了陈梦雷对自己的指控:“他说臣上蜡丸疏是他定的稿,绝无此事。康熙十四年五月,臣上蜡丸疏之时还曾派人持书到福州找过陈梦雷,却始终没有得到他的答复。” 双方在康熙跟前互相职责对方,陈梦雷说李光地欺君负友,李光地就说陈梦雷对他的指责是受了朝中某些嫉妒他的大臣指使。 康熙听了半晌,也没听出个接过来。最后被他们吵得脑仁疼。他想要了解的信息大致也都了解了,于是,词严厉色的训了他们两句,挥挥手,让他们退下。 李光地和陈梦雷看到皇上隐隐有怒气,都不敢吱声,只能退了出去。 胤祐站在康熙跟前,仔细打量他的神情,然后小心翼翼地问道:“阿玛,你生气了?” 只有他敢问这样的问题,旁边的太子和三阿哥都不敢问,只敢乖乖地站着。 尤其是三阿哥,这种事情,年代久远,口说无凭,当事人双方都拿不出有力证据,最后只会闹得一地鸡毛,他还敢拿到皇父跟前掰扯,简直就是头铁,不怕惹怒皇父。 其实他也怕,他只是对陈梦雷足够欣赏和信任,颇为感慨,一个误会,且很有可能是人为制造的误会,就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 蜡丸疏被传为忠君报国的佳话,李光地因此青云直上,位极人臣,陈梦雷却历经坎坷,家破人亡。 康熙问他:“你看阿玛生气了吗?” 胤祐说:“我看……有一点儿。” 康熙不置可否的轻哼一声,目光落到太子和三阿哥身上:“那你们说,李光地和陈梦雷的话,谁比较可信。” 三阿哥之前就已经表态,如若他不信陈梦雷,断不会将他带到康熙跟前来。 太子看了一眼三阿哥,而后说道:“儿臣也相信陈梦雷说的是实话。” 在众多兄弟之中,太子最亲近的自然是胤祐,那可比亲兄弟还亲,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恨不得把所有好的都放到他跟前。 除了胤祐,关系相对好一些的就是三阿哥。因此,在没有明确猜到皇父心思的时候,他也愿意适当为三弟说句话。 康熙端起茶杯放在唇边轻啜一口,又若无其事的笑了笑:“这些陈年往事哪里能断得清楚,不管是谁写的密信,总之三藩之乱已然评定,李光地确实历尽千辛从福州到京师呈上蜡丸疏,陈梦雷在盛京十数年,也已经无可更改。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 其实,李光地和陈梦雷两人之间的恩怨,孰是孰非康熙心里清楚得很。只是,这两人现在他都有用处,也不想过多追究罢了。 康熙又说道:“不过也好,老三你肯为陈梦雷仗义相助,也算对他有恩,他感激与你,日后便会尽心尽力替你办事。” 三阿哥躬身:“是,儿臣谨遵皇父教诲。” 听到这里,太子就知道,康熙是有任务要差事要交给三阿哥去办。 毕竟他现在已经完婚,出宫另居,是一个能够帮助皇父处理政务的成年皇子。 果不其然,接下来,康熙来到龙案前,看着三阿哥说道:“朕看过陈梦雷编纂的《盛京通志》,认为他是个人才。正好,朕想要编纂一部书,一部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有人类、禽兽、昆虫,乃至文学、乐律等等,包罗万象的书。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和你的从学师傅去办,具体事由,择日再议。” 三阿哥本以为皇父今日会因为陈梦雷的事情怪罪他,心里十分忐忑,没想到皇父非但没有怪罪于他,反而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和陈梦雷去办。 他本就是个爱好读书之人,与陈梦雷走得近也是因为对方的才华,得到这样一份差事,于他而言是天大的幸事。 交代完事情,康熙又把几个儿子叫来跟前,拿出算稿,与他们说起数学。 算稿上面是几道数学题,西洋传教士近来刚给他出的,他让儿子们一起来解一解。 太子从小就是当皇位继承人培养的,一心学的是如何治理国家,对数学并没有太深的研究,康熙拿出来的这几道题他不会做,甚至连思路也没有。 但他很乐意站在一旁,看皇父和弟弟们解题。 他问胤祐:“你会吗?” “会呀。”胤祐笑着给太子哥哥解释,“他们西方人叫借方根,咱们叫天元术,其实就是利用未知数列方程,很简单的。” 太子一手搭在他的肩膀上,把他往自己跟前带了带:“没有很简单,是小七厉害
相关推荐: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倒刺
偏执狂
虫族之先婚后爱
魔界受欢之叔诱(H)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祸国妖姬
将军宠夫
御用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