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说道:“老祖宗和太后都问起这事,老九老十都快成婚了,你的婚事也不能再拖,嫡福晋我已经给你挑好了,佛伦的孙女,舒穆禄氏,嫡出。再给你挑两个侧福晋。” 胤祐不屑的晃了晃脑袋:“佛伦我就不喜欢,我能喜欢他的孙女吗?” “这是你身为皇子的使命,由得你喜不喜欢?” 胤祐笑弯了一双好看的眉眼:“那我就回甘肃去。” 康熙一愣:“你去甘肃做什么?” 胤祐嘿嘿一笑:“当初,我看到前年敦煌就此没落,心中颇为感慨,想着出掉了噶尔丹,就能打通往来贸易,将那边的玉石、棉花还有葡萄运回来,把我们的瓷器、茶叶卖给他们,这样,也能让西北一带的经济复苏。” 原来他也不是真的游手好闲,他还关心几千里外甘肃一个边陲小镇的经济。 胤祐继续说道:“再过些时日就该吃李广杏了,阿玛你不知道,那杏和咱们这儿的不一样,有一种特殊的清甜,我都馋了。” “我还想看看莫高窟怎么样了,一千年前的壁画,我希望能够完好的保存下来,再过千万年,让咱们的子孙后代也看看。” 康熙瞪他一眼:“别想了,你连福晋都没有,哪里来的子孙后代?” 得,这话题又给绕回来了。 “阿玛~”胤祐走上前,站在康熙的龙案前,“三哥让我去一趟算学馆,说是有事同我商量,咱俩再聊一会儿,他那边该下学了。” 康熙深吸了口气:“朕话还没说话,你急什么?” “您说您说!” “去甘肃,你想都不要想,那边的事情朕已经下旨让陕甘总督去办了,你就安心呆在京城,哪儿也别想去。” 胤祐敷衍般的点点头:“知道啦!” 康熙站起来:“走吧,一道过去瞧瞧。” 之前第一批在算学馆学习的几个人,经过康熙、诚郡王以及传教士的教导,如今几年过去了,他们也已经顺利毕业,承担起了教学工作。 康熙一路看下来,还挺满意。 胤祐在他身后,问诚郡王:“三哥今天把我叫来有什么事?” 诚郡王这才说道:“儿臣想,这天地下的读书人学习《四书》、《五经》都有书,学起来也较为统一。咱们也能把和数术相关的内容也编纂成书,推广到全国各地的” 胤祐听完眼睛一亮:“咱们可以从易到难,编纂成几本书,这样就能提供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 诚郡王又说:“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找你来商量,书应该怎么编。” 康熙看着两个儿子你一句我一句,说得有板有眼,还挺高兴:“行了,这件事就交给你们兄弟俩去办。小七别忘了去给老祖宗跟皇贵妃请安。” “儿臣知道了。” 胤祐来到凝春堂给太皇太后请安,正好皇后也在。老太太一见到宝贝孙儿就满脸担忧的问道:“弟弟们都成婚了,我的小七还一个人,这可如何是好。” 胤祐说:“我还小,不急。” “你不急,乌库玛嬷可急了,乌库玛嬷还想抱抱你的孩子。” 胤祐从善如流的点头:“那我再努努力。” 太皇太后轻拍他的手背:“没有合适的嫡福晋,可以先挑两个侧福晋。” 胤祐咂咂舌:“这样是不是有点不尊重嫡福晋。” 太皇太后疑惑的问:“这怎么能是不尊重呢?” “不知道,反正我要是嫡福晋,我就不高兴。” 这个道理听着新鲜,太皇太后转过头去:“皇后,这是什么说法?” 皇后笑着给她斟了杯茶:“他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去操心,咱们就别费那个神了。” 太皇太后捧着小心肝儿的脸:“好好好,你是好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主意。” 这一日,康熙给胤祐安排了个任务,要他带着赏赐的白金锦缎去探望病重的费扬古将军。 他在西北的时候,身体其实就已经不太行了,但因为噶尔丹未除,硬撑了那么些年,直到康熙三十六年才返京致仕。 费扬古将军同胤祐初见他的时候已经苍老了许多,明明只有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就跟七老八十一样。许多顽疾都是在西北苦寒之地,从军多年留下的。 费扬古将军却并不在意,拉着他品茶下棋,谈天说地,又夸他书法写得好,要了一副他的字。 从将军府出来,胤祐心里忽的就涌上一股名将迟暮的悲凉。 曹颜问他接下来去哪儿,胤祐想了想,本打算去佟国维府上坐坐,转念又掉了个方向:“去渌水亭。” 渌水亭是纳兰平日读书会友的地方,有时他也在那边小住。 自从佛伦擢升内阁大学士,近日,纳兰也被康熙提拔为礼部尚书。但权臣不能让他纳兰家全都霸占着,明珠再一次被康熙从议政大臣中排除在外。 升任礼部尚书的纳兰公事上更加繁忙,胤祐现在要见他一面可不容易,俩人上次坐下来喝酒聊天也不知是什么时候的事。 胤祐知道今天纳兰休沐,心中有些郁郁,就想着去找老师畅谈诗词,抒发一下胸中情绪。 来到渌水亭的时候,纳兰正在会客,便让小厮先带他去后面书房稍后片刻。 胤祐也不着急,跟随小厮就往书房去。期间路过花园,那里有一座建在水上的亭阁,远远望过去,掩映在花丛中,被流水环绕,甚为雅致。 胤祐定睛一看,亭子里还有人。是一位身穿杏色衣裙的姑娘,背对着他,看不清容貌。姑娘身旁还站着两位侍候的婢女。 转过小径,胤祐才看到,姑娘低着头,正在专心研读手里捧着的那本书。 而后,他就听见流水声中夹杂着一个清朗的的女声,她正在吟诵一首词:“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一旁的婢女问道:“格格,这说的是什么呀?” 姑娘慢条斯理的说道:“陆游在母亲的逼迫下,不得已休了妻子唐婉。几年后二人在沈园相遇。彼时,沈宛已经嫁给了宋太宗的五世孙,永嘉郡王赵士程。” “在争得现任丈夫的同意后,唐婉与前夫陆游单独聊了几句,而后,陆游在墙上提了这首《钗头凤》。” 婢女又问:“那……他们聊了什么。” 旁边一个年纪稍长的嬷嬷却说道:“还能聊什么,有情人天各一方,再见面时,想必二人都是无限伤怀。” 姑娘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随后把书合上,站起来:“感谢陆放翁当初的休弃之恩吧。赵士程是宋朝宗室,没有妾室,唐婉去世之后亦没有再娶。” “哎呀,格格!”那嬷嬷跺了跺脚,看得出来,很是替主子着急,“女子被休是很严重的事情,要被世人耻笑。您就是读书太多,老爷也惯着您,所以到现在还……” 说到这里,嬷嬷意识到自己失言,赶紧闭了嘴。 姑娘却不以为然,替她把话说完:“所以到这个年纪还未出阁,往后就只能嫁给人家做继室,对吗?” “格格……”嬷嬷叹了口气,“奴婢看着您长大,怎能不急?” “我都不急,你急什么?” “老爷都说您的才学可不输外面那些读书人,可您毕竟是个女儿家,总归要嫁人的,往后相夫教子才是您的职责,读这么多书又什么用?” 姑娘却没接她的话茬,又说起了另一个故事:“南北二玄各自有个妹妹,一个嫁入顾家,一个嫁入王家。有一个叫济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顾两家,有人问她,这二位夫人谁更好一些。济尼说顾夫人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而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之风。” 胤祐听得差点拍手叫好,好一个“林下之风”,这是自比东晋才女谢道韫。 那边姑娘像是听到了他的心声一般,轻笑一声:“我不敢自比谢道韫,但也钦佩她的气韵与风骨,无限神往如她那般定义自己的人生。” 不知不觉,说话的声音由远及近,待胤祐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在他的不远处。 他抬起头来,那姑娘就站在小径另一头,仿佛也有些诧异,为何会在自家庭院中撞见陌生人。 胤祐赶紧向对方一揖:“师姐。” 姑娘面上没有害羞,没有惊惶,从从容容的屈膝也回了一礼:“见过淳亲王。” 不止胤祐,旁边的下人皆是一惊。赶紧跪了一片,给王爷行礼。 “免礼吧。”胤祐低头,看了看自己一身最普通的行服,似乎并没有什么暴露身份的饰物,笑问道:“师姐是如何看出来的?” “我阿玛也没有别的学生。”说完,纳兰小姐带着婢女丫鬟嬷嬷推到路旁,让胤祐先走。 -------------------- 作者有话要说: 前面有看官老爷已经猜到了,就是明珠被抄家时,曹寅遇到的那个小姑娘。 另外,有木有小仙女发现,我改笔名了哈哈哈 第159章番外2 自从那日之后,胤祐隔三差五就跑到渌水亭找他老师请教问题,却再也没有遇到过纳兰小姐。 只是有一次,隐隐约约听到远处传来琴声,合着蜿蜒的流水声,倒是没有小儿女的缠绵悱恻,却听出一股慷慨激昂的浩然之气。 琴棋书画,后三样胤祐都学得不错,只有琴艺不甚精通。平时听到的要么是庄严肃穆的祭祀乐章,要么就是家宴上烘托氛围的奏乐。这就跟听戏一样,喜庆是喜庆,就是太多听两遍就腻了。 今儿这曲子听着可新鲜,以往没听过的。一会儿平淡甚远,一会儿又气势磅礴,不知不觉间,引人入胜。 忽然,一只手搭上胤祐肩头,他也浑然未觉。 “王爷,王爷……七阿哥!”富敦叫了他好几声,都不见他回应,就感觉奇怪,这水里有什么,他能看这么久。 于是,也跟着低头向溪水中张望,只见红色的锦鲤欢快的在澄澈的溪水中鱼尾摇曳。 “这渌水亭一整片庄园就是我阿玛根据这条小溪临水而建,他最喜欢这里,说读书人就该有这么个地方,静下心来才好做学问。” 胤祐却自顾自的问道:“这是谁在抚琴?” 富敦一愣:“是我的胞妹。” “啊,原来是师姐。” 富敦皱眉,一不小心把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你也从未称呼我一声师兄。” 胤祐抬起头来,笑着搂过他的肩膀:“急什么,往后有的是机会。” 富敦没听懂他什么意思,老实巴交的说道:“你想听琴,咱们去亭子那边坐着便是。” 胤祐迟疑道:“这样会不会唐突了师姐?” 富敦摆了摆手:“我这妹妹和别的女子不同,活得比男子还要通透和硬朗,不甚在意这些。” 胤祐想起那日在小径遇见纳兰小姐,对方确实从容又礼数周全,并无慌乱之态。于是,便同富敦一道过去了。 纳兰小姐坐于亭中,琴就放在石桌上。心神都融入在乐曲的情绪中,对于靠近的二人浑然未觉。 一旁的侍女正要行礼,胤祐摆了摆手,示意她们静声。自己则与富敦站在亭外,以免惊动了抚琴之人。 直至一曲终了,胤祐才从浑厚激昂的琴音中回过神来。他看向亭内,此时,纳兰小姐已经注意到他们,站起来屈膝行礼。 “锦心,”富敦笑着迎向妹妹,“给你介绍一下,这是七阿哥。” 胤祐这才注意到,原来师姐的闺名唤作锦心。听着就不是满洲女儿的名字。但她的母亲是汉人,想来兴许是卢氏生前起的。 纳兰小姐含蓄的笑了笑:“淳亲王,上次见过了。” 胤祐笑道:“向师姐请教,这是什么曲子?” 纳兰小姐说道:“《广陵散》。” 胤祐一惊:“是嵇康的《广陵散》!”他思索片刻便说起了典故,“《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记载,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只是……这《广陵散》不是早已失传了吗?师姐又是如何习得?” 纳兰小姐摸了摸石桌上的那把琴:“民间相传,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
相关推荐: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姑母撩人
左拥右抱_御书屋
缠绵星洲(1v1虐爱)
阴影帝国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角色扮演家(高H)
寡妇门前桃花多
心情小雨(1v1强制)
将军宠夫